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研究应用飞机大规模喷施抗旱型增糖增产剂的实际效果,为在生产上提高甘蔗的抗旱性,实现增产增糖提供依据。本研究在2008/2009和2009/2010两个年度于广西蔗区甘蔗生长后期应用飞机大面积喷施抗旱型甘蔗增糖增产剂共2 400 hm2,以后分别调查其对甘蔗品质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抗旱型甘蔗增糖增产剂后甘蔗绿叶数和叶绿素都有所增加,并提高了蔗汁锤度和重力纯度、甘蔗纤维分和蔗糖分,降低了蔗汁还原糖分,其中以2009~2010年度喷施50 d时表现最为明显,新植和宿根蔗平均甘蔗蔗糖分比对照提高2.23%(绝对值,下同),新植蔗增糖效果优于宿根蔗;不同时期总平均甘蔗蔗糖分比对照提高1.33%。甘蔗株高、茎径、单茎重有一定的提高,平均甘蔗产量比对照增加14.3%,以宿根蔗增产效果优于新植蔗。应用抗旱型甘蔗增糖增产剂可以防止甘蔗叶片早衰,实现增糖增产,节本增效。  相似文献   

2.
本文总结了弥勒蔗区甘蔗田间套作黄瓜的技术。蔗田间套种黄瓜一般公顷产22500~30000kg,丰产的可达45000~52500kg,公顷可比净种甘蔗增收20000元以上。一般间套作蔗田比非间套蔗田增产7500kg/hm2以上。蔗田间套作对巩固和提升弥勒蔗糖产业,实现农业增产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甘蔗产量和蔗田经济效益 ,开展了改变甘蔗种植方式的试验研究。甘蔗采用宽、窄行栽培 ,利用其封行前3~4个月空隙 ,间作生长期短的早辣椒和矮生菜豆 ,采取了选用优良品种、适时早播、合理密植、地膜覆盖与夏菜秸杆还田等配套技术措施。试验结果表明 :甘蔗间种早夏菜,蔗茎可增产9.8%~34.7 % ;提高蔗糖份0.17~2.3 % ;甘蔗与早夏菜总产值比单种蔗可提高60.6%~116.4%。是一项值得推广的高产、高效栽培新技术  相似文献   

4.
湛江甘蔗生产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稳定种蔗面积与提高单产的关系;甘蔗生产区域化布局;改善蔗地水、土、肥生产条件;合理甘蔗耕作制;挖掘宿根蔗增产潜力;甘蔗良种布局;病虫鼠害综合防治和原料甘蔗产质量的关系等6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为评价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lonis)防治甘蔗螟虫的效果,在贵港市覃塘区设立甘蔗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基地,进行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的大田示范。通过对春植蔗田间释放赤眼蜂,甘蔗生产吨蔗成本下降12.9%,省工省时,为在甘蔗生产上推广应用这一生物防治技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稳定种蔗面积与提高单产的关系;甘蔗生产区域化布局;改善蔗地水、土、肥生产条件;合理甘蔗耕作制;挖掘宿根蔗增产潜力;甘蔗良种布局;病虫鼠害综合防治和甘蔗产量与质量的关系等6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甘蔗生产技术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国内外甘蔗机械化生产、甘蔗育种、健康种苗的利用现状和研究进展,介绍了水田甘蔗高产高糖栽培技术、旱地甘蔗节水抗旱栽培技术、蔗田覆盖技术、甘蔗间套作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同时还涉及了甘蔗栽培管理研究的一些新技术和新动向.  相似文献   

8.
甘蔗苗期间种大豆增产增收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8个甘蔗品种春植栽种后间种大豆的增产增收效应。结果表明:甘蔗栽植后即间种大豆,造成甘蔗显著减产;出苗初期间种大豆,甘蔗、大豆双丰收,但不同品种的间种效应不完全一致。试验中甘蔗产量高而稳定,蔗田效益较好的品种有:云蔗89/351、川宁85/78、云蔗92/19和粤糖93/159;蔗田效益一般的品种为:闽糖93/246、C25和粤糖92/126;福农93/3608由于间种大豆后甘蔗产量下降较大,蔗田总效益较低。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旱地甘蔗高产、高糖栽培技术”项目,我们于1993-1994年开展了旱地甘蔗深沟、板土、镇压的抗旱保水栽培试验研究。据昌宁县两年的试验研究结果,新植蔗每公顷增产21-22.2吨,宿根蔗增10.46吨,增糖0.5%。此项栽培技术具有抗旱、保水、延长宿根年限、提高甘蔗的产量和含糖量的明显效果,是适合云南旱地甘蔗推广的一项高产、高糖重要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甘蔗套种马铃薯的最佳播种密度,提高土地复合产值,实现种植效益最大化。通过连续2 a开展新植蔗和宿根蔗套种马铃薯多种密度栽培试验,研究不同种植条件下甘蔗和马铃薯的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新植蔗田中马铃薯的最佳套种密度为4.5万粒/hm2,宿根蔗田中马铃薯的最佳套种密度为3.9万粒/hm2。其中,新植蔗田马铃薯产量达35 275 kg/hm2,甘蔗产量增19.9%,糖锤度提高1.2个百分点,土地复合产值增99.7%,新增纯收入126.3%;宿根蔗田马铃薯产量达24 115 kg/hm2,甘蔗产量增19.2%,糖锤度提高1.3个百分点,土地复合产值增89.9%,新增纯收入110.5%。  相似文献   

11.
1994年6-8月,左江流域驮卢蔗区遭受了严重的洪涝灾害,不少蔗地淹水,甘蔗损失惨重。本文研究了水淹蔗地的甘蔗形态特征及蔗糖分积累等性状。结果表明,长期水淹蔗田的甘蔗,蔗茎产量和蔗糖分严重下降,受淹宿根蔗地和新植蔗蔗地的甘蔗比重分别比正常蔗下降19.6%和19.1%,产量分别下降47.5%和44.0%.蔗糖分下降0.18-1.52个百分点,直接经济损失1985万元。  相似文献   

12.
1993~1994年开展了旱地甘蔗深沟板上镇压的抗旱保水栽培试验。两年的试验结果,新植蔗每公顷增产21~22.2吨,宿根蔗增产IO.46吨,此项栽培技术具有抗旱、保水,提高旱地甘蔗产量和含糖量,是适合云南旱地甘蔗推广的一项高产高糖重要栽培技术措施。云南蔗区年降雨量70O一1000turn,雨季集中于5~10月,旱季长达7个月,在春旱严重情况下,甘蔗种苗常失水死去,因而出苗率低,单产不高,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在旱坡地上,环山带状水平开沟,沟深40cm,沟底宽15cm,沟心距100cm,甘蔗种苗平放于沟两侧板土上,用下沟的细上盖上沟种苗,…  相似文献   

13.
甘蔗新品种云蔗89-7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云蔗89—7是云南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选育的优良新品种。其萌苗率高,分蘖中等,蔗苗整齐健壮,生长势强,拔节早,蔗茎粗壮直立,公顷有效茎75000多株,单茎重实,蔗茎产量85—100t/hm2,比对照种(桂糖11、ROCl0、选蔗3号)增产9%/-15%;平均甘蔗含糖分13.74%,比对照高0.2个百分点左右,平均公顷含糖量12.14—13.7t,比对照提高10%—15%左右。宿根性强,中抗黑穗病、高抗嵌纹病,耐旱力较强,抗倒优,在海拔1200m以下的蔗田或土层较深厚的旱地种植,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当前甘蔗生产正进入抗旱抢收、抢种保苗的关键时期,在甘蔗抗旱种植,保宿根蔗中应注意如下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5.
周兆生 《作物研究》1993,7(2):48-49
江永种蔗历史悠久,盛产蔗糖。近年来,植蔗面积达2330 ha以上,产量60t/ha左右。为克服粮蔗争地的矛盾,提高蔗田效益,从1990年起,进行了蔗田间套多熟栽培大面积示范,并探讨了配套技术。 1 示范情况及效益评价 1990年,全县共开展甘蔗间套种作物示范样板19个,面积267 ha。全县推广蔗田间套种面积达到1840 ha,占蔗田总面积的72.9%。1991年和1992年,仍然保持在这个水平。现将1990年的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我国干热蔗区是我国甘蔗糖业的重要生产基地,蔗区光热资源丰富,唯降水分布不均成为植蔗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根据蔗区植蔗特点和甘蔗需水规律,苗期抗旱是干热蔗区抗旱植蔗的关键,保证较多的总苗数和足够的生长量是苗期抗旱植蔗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制定相应的苗期抗旱植蔗栽培技术措施是解决该难题的重要保障;该观点为我国干热蔗区植蔗生产、甘蔗引育种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广西蔗糖》1997,(1):24-24
雷州半岛旱地甘蔗生态系统面临土壤退化,水分失调的严峻挑战,因此,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水分蒸发、渗漏、流失,提高水分利用是实现旱地甘蔗高产的中心环节。1改革栽培制度,减少干旱威协雷州半岛春旱严重,有“十年九旱”之称,甘蔗发芽率低,因此,必须改革栽培制度,发挥旱地蔗秋、冬植的优势。2蓄水保墒抗旱(1)改牛耕为机耕,机耕深度达25~35cm,使降水渗入土壤底层,提高抗旱能力。一般可增产10~13%;(2)覆盖保墒,旱地蔗区用地膜覆盖使地面蒸发水分上下循环,做到“少水高效”,甘蔗种植后,用蔗叶,稻草等覆盖蔗行间,土壤水…  相似文献   

18.
莫立鲜 《广西蔗糖》2000,(4):6-8,20
我国素有“十年九旱”之说,因此,干旱是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南方雨量虽多,但分布不均,旱坡地经营出现旱灾。南宁市郊区实施国家立项的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糖料开发项目,重点推广甘蔗节水灌溉和渠道三面光、管道输水、喷灌等技术。节水灌溉是改造中低产蔗田,增强甘蔗生长后劲,改善蔗区生产条件一项适用的重要技术措施,具有节水、增产、节地、省工等优点,群众容易接受,达到的高甘蔗单产、糖分,增加国家、糖厂、农民收入的目的。据示范区统计,示范区实现“吨糖田”。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国内糖价低迷,糖厂亏损严重。研究探讨甘蔗高产高糖、高效益低成本的栽培技术,对蔗糖业摆脱困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闽南地区气候条件和洲地的土壤特点,从选用良种、合理密植、地膜覆盖、科学水肥管理、防风抗倒伏、化学除草、病虫鼠害的防治以及蔗田轮作、间套种等方面,总结了洲地冬植蔗高产、高糖、高效益综合栽培措施的一些经验,为甘蔗高产和蔗田多收增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分别用1/500浓度蔗丰灵和1/500浓度动植宝叶面喷施甘蔗台糖172,能增加甘蔗产量,明显改善甘蔗品质,不影响第二年宿根蔗出苗分蘖。蔗丰灵处理的,使甘蔗增产4.84%,提高甘蔗糖分2.15%(绝对值),宿根蔗的出苗分蘖比对照增加2.2%。动植宝处理的可使甘蔗增产4.05%,提高甘蔗糖分0.995%(绝对值),宿根蔗出苗分蘖与对照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