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陕西关中地区小麦白粉病发生、传播、为害的广泛调查,将其划分为秦岭北麓常发重病区、渭北旱塬常发区、关中东部平川扩散区和关中西部新灌易发重病区四个流行区域。针对不同流行区域的发病特点实施了小麦秋播期药剂拌种和成株期化控技术措施,分析了防治效果、效益,对小麦抗白粉病育种及生产利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经调查,初步明确陕西省境内小麦白粉病可以分生孢子阶段在关中地区南北广大麦区自生麦苗上越夏.越夏海拔高度为:关中西部北塬乔山脉系低山区域720m左右;关中东北部台塬区域约850m;渭北黄龙山脉系低山区域600m;关中秦岭北麓浅山区700m.由此认为陕西省关中地区小麦白粉病有条件在本地区形成侵染循环,存在着范围颇大的初侵染菌源基地.  相似文献   

3.
1989-1994年对961份陕西省新育成小麦品种(系)的抗赤小麦赤霉病,白粉病和雪霉病性进行了鉴定,改进了对三种病害的抗性鉴定方法和抗性指标,鉴选出一批适宜关中麦区利用的中间抗源材料和小麦品种(系)。此外,本文就如何合理利用这三种病害的抗性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1989—1994年对961份陕西省新育成小麦品种(系)的抗赤小麦赤霉病、白粉病和雪霉病性进行了鉴定;改进了对三种病害的抗性鉴定方法和抗性指标;鉴选出一批适宜关中麦区利用的中间抗源材料和小麦品种(系)。此外,本文就如何合理利用对这三种病害的抗性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2016-2017年陕西省区试的137份小麦品种(系)对条锈病、白粉病和赤霉病的综合抗病水平,以当前我国小麦条锈病主要流行小种CYR32、CYR33和CYR34混合菌株、小麦白粉菌混合菌株和小麦赤霉病强致病力菌株为病原,对区试品种(系)进行成株期人工接种鉴定。结果表明,137份区试材料中,有2份材料对条锈病、白粉病和赤霉病兼具抗性,占供试材料的1.5%,分别为西农238和西农928;6份材料对条锈病和白粉病兼具抗性,占供试材料的4.4%;对条锈病、白粉病和赤霉病表现高抗的材料(含免疫/近免疫)分别占供试材料的34.3%、2.9%和0.7%,中抗品种分别占35.0%、4.4%、33.6%,中感品种分别占21.9% 、8.0% 、30.7%,高感品种分别占8.6%、84.7%、35.0%。陕西省区试小麦品种(系)对条锈病的抗性整体较高,对白粉病和赤霉病的抗性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6.
大麦白粉病病原菌禾谷布氏白粉菌(Blumeria graminis f. sp. hordei)毒性变异频率高,常因主要流行小种的更替而导致抗病基因"丧失"功能。该病在我国东部以及西南部大麦栽培区域为害日益严重,急需发掘抗病基因资源,为抗白粉病育种提供抗源材料。本研究对来源于云南和西藏的不同地点的8个菌株进行毒性谱分析,选用其中强毒性菌株16248-4苗期人工接种鉴定300份大麦品种资源的抗病性,同时将这些大麦资源在白粉病常发流行区西藏林芝种植,利用病原菌自然群体田间鉴定成株期抗病性。毒性谱分析发现,云南菌株对鉴别品系的平均毒性频率高于西藏林芝地区菌株。在所鉴定的大麦资源中,全生育期高抗材料92份,具有成株抗性特点的品种97份,另外还发现12份材料在苗期表现为抗病,但在成株期表现为感病。本研究获得的大麦抗白粉病品种资源可为大麦抗白粉病育种提供良好的抗源材料。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陕西省2015-2016年小麦区试品种(系)的白粉病抗性,以陕西省各地采集的白粉菌混合菌系作菌源,分别在苗期采用人工接种、成株期诱发发病的方法对228份陕西省区试品种(系)和32份已知抗白粉病基因载体品种(系)进行抗性鉴定.结果表明,Pm4a、Pm4b、Pm13、Pm17、Pm18、Pm19、Pm21、Pm24、Pm30、Pm2+6、Pm2+Mld、Pm2+6+?、Pm5+6、Pm“XBD”基因对小麦白粉病表现免疫或高抗;Pm3a、Pm3b、Pm6、Pm4+8、Pm4b+Mli、Pm4+2+?基因对小麦白粉病表现出较弱的抗性,其他基因对供试菌系没有抗病性.228份区试品种(系)中,大多数对白粉病表现为感病,仅有14份在苗期和成株期均表现抗病,33份仅在成株期表现抗病,分别占区试品种(系)总数的6.14%和14.47%.  相似文献   

8.
新消息     
0249小麦对白粉病成株抗性的遗传──小麦对白粉病的成株抗性较过敏的上基因抗性更具有持久性.但很少了解这类抗性的遗传。为此,C.A.Griffey和M·K·Das利用4个冬小麦杂交试验研究了小麦成株期抗性的遗传.在田间自然感染白粉病条件下评价了亲本、F1、F2、F3。和反交群体的各自特性,并对Massey和Knox62小麦中控制成株抗性的基因数量进行了定性和定量检测。结果表明,这些品种中涉及白粉病成株抗性的基因为2至3个。用标准化后的F3/F2回归分析法得出成株期抗性的估计系数为0.4-0.56…  相似文献   

9.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定位及其分子标记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小麦近缘种属对白粉病的抗性,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定位,小麦的RFLP分析,RAPD分析和白粉病抗性基因的研究概况,为我国小麦抗病遗传基础理想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主要麦区101个小麦品种(系)的抗白粉病基因推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了明确当前我国小麦品种(系)中抗白粉病基因的组成,利用基因推导法对来自我国主要麦区的101个小麦生产品种、区试品系和高代品系进行了抗白粉病基因推导。结果表明,近一半的供试生产品种对所有供试菌株表现感病;供试的大多数区试品系具有有效的抗白粉病基因;近1/3的高代品系含有有效的抗白粉病基因。供试小麦生产品种和区试品系及高代品系中具有已知的抗白粉病基因主要有Pm4b、Pm8、Pm2+Mld、Pm4a、Pm2、Pm2+6、Pm30 等。  相似文献   

11.
两年来,在弗吉尼亚大田试验条件下,采用不同杀菌剂处理研究不同白粉病成株期抗性在保护小麦籽粒产量方面的效果。于小麦的3—4个生长期,对白粉病发生严重度进行了评估,根据资料计算平均白粉病严重度(MMS)和白粉病扩展曲线的面积。感病品种Saluda的平均MMS为5.3%,两年内该品种的MMS和籽粒产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与全生长季进行防治的小区相比,Saluda未处理小区的产量损失平均为13.4%。生长季早期和晚期进行白粉病防治对保护Saluda品种的籽粒产量是极其重要的。Knox62的平均MMS为2.1%,该品种的病害扩展大于其它成株期抗性品种。两年内,Knox62不用杀菌剂的处理同全生长季进行杀菌剂防治的处理相比,其产量相等。两年内,成株期抗病品种Massey、Redcoat及Houser的不一处理小区,其MMS值都低于1%。大多数的情况下,这些品种的遗传抗性都是相当高的。因此,可以不考虑杀菌剂防治囱粉病对这些品种所带来的益处。在利于白粉病流行的条件下,成株期抗性也是有效的。将成株期抗性转入具有高产潜力的半矮化小麦中,可能会出现具有持久抗性的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12.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定位及其分子标记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小麦近缘种属对白粉病的抗性、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定位、小麦的RFLP分析、RAPD分析和白粉病抗性基因的研究概况,为我国小麦抗病遗传基础理论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3.
两年来,在弗吉尼亚大田试验条件下,采用不同杀菌剂处理研究不同白粉病成株期抗性在保护小麦籽粒产量方面的效果,于小麦的3-4个生长期,对白粉病发生严重度进行了评估,根据资料计算平均白粉病严重度和白粉病扩展曲线的面积,感病品种Saluda的平均MMSO为5.3%,两年内该品种的MMS和籽粒产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与全生长季进行防治的小区相比,Saluda未处理小区的产量损失平均为13.4%。生长季早  相似文献   

14.
盐城市小麦白粉病发生特点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白粉病在江苏盐城麦区发生程度逐年加重,且已呈现常发态势。2015年本地小麦白粉病的发生特点,从小麦品种、气候条件、栽培方式等方面分析了重发原因,并提出了适时适量播种小麦,选用抗病品种,应用新型高效药剂以及采用"预防为主,抓小治早"的防治对策,以期为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部分小麦种质资源材料对白粉病和锈病的抗性鉴定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挖掘新的抗病基因资源,对82份小麦种质材料分别进行了苗期和/或成株期白粉病、秆锈病和条锈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苗期抗白粉病材料占供试材料的46.34%;抗秆锈病材料占79.03%;抗条锈病材料占53.33%.一粒小麦MO2、MO5、BO1、BO3、BO9、BO104,二粒小麦 PS5,普通小麦黔麦15、沈免2059、捷克G377、丰优3号、Fr81-12 和兰考5号对白粉病和秆锈病均表现抗病.栽培一粒小麦MO5和野生一粒小麦 BO1、BO3、BO9 对三种病害均表现中等以上抗性.对部分材料进行了田间成株期鉴定的结果表明,对秆锈病均表现高抗,与苗期一致;条锈病、白粉病表现与苗期抗性有差别.研究结果说明,供试材料对不同病害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一粒、二粒小麦对白粉病抗性较好,骨干亲本和外引材料及辽宁省区域试验参试品系对秆锈病抗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张薇  曹连莆 《麦类作物》1997,17(2):18-20
用4×4不完全双列杂交研究了小麦对白粉病抗性的遗传。Wr/Vr和配合力分析表明、小麦对白粉病抗性的遗传符加性-显性模型,抗白粉病以加性效应为主;平均显性度0.433,属部分显性,新春4号具有最多的显性抗白粉病基因,且一般配合力强,是较好的抗白粉病亲本,其次是87-5。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航天诱变小麦后代衍生系对条锈病、白粉病和赤霉病的抗性特点,进而从中筛选出高抗且多抗的抗源材料,分别设置了CYR32和CYR33的混合条锈病鉴定圃、关中混合菌系的白粉病鉴定圃、强致病性混合小种CH1的赤霉病鉴定圃。鉴定结果表明,在供试的74份衍生系中,在条锈病方面,感病选系27个,成株期抗病选系30个,全生育期抗病选系17个;在白粉病方面,高感选系13个,中感选系38个,中抗选系19个,高抗选系4个;在赤霉病方面,高感选系33个,中感选系33个,中抗选系8个。三种病害抗性综合鉴定发现,兼抗条锈病和白粉病的选系有23个,其中包括高抗条锈病、高抗白粉病但高感赤霉病的选系3个,中抗条锈病、中抗白粉病但中感赤霉病的选系10个,兼抗条锈病和赤霉病的选系5个;筛选出1个对三种病害都表现中抗特征的选系SPW57-35。这些高抗和多抗突变体衍生系可作为小麦新型抗源材料。  相似文献   

18.
小麦白粉病是小麦生产上重要的病害之一,严重影响着小麦的产量与品质。为了筛选防治小麦白粉病高效经济的新药剂,本研究对多种药剂进行了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0%醚菌酯SC 25 m L/667 m2对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最好,且持效期较长,药后25d防效达87.95%;其次为25%吡唑醚菌酯SC 40 m L/667 m2,药后25 d防效达82.84%。上述药剂均对小麦安全。  相似文献   

19.
用4×4不完全双列杂交研究了小麦对白粉病抗性的遗传。Wr/Vr和配合力分析表明,小麦对白粉病抗性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抗白粉病性以加性效应为主;平均显性度0.433,属部分显性,新春4号具有最多的显性抗白粉病基因,且一般配合力强,是较好的抗白粉病亲本,其次是87-5。  相似文献   

20.
本文是一篇有关小麦抗白粉病研究的综述,对已报道的所有33个小麦抗白粉病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及将RFLP和RAPD分子标记技术应用于小麦抗白粉病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概括总结;还对小麦抗白粉病育种中存在的可利用抗病基因资源贫乏和抗源单一化问题及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分子标记研究中尚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