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乌拉尔图小麦(Triticum urartu Tum.)和栽培一粒小麦(Triticum monococcum L.)是普通小麦的两个二倍体野生种,是进行小麦遗传改良的重要遗传资源。为了将其抗白粉病和抗条锈病基因转移到普通小麦中,用普通小麦分别与两份乌拉尔图小麦材料1010013和1010015及一份栽培一粒小麦材料1010048配制杂交组合。结果表明,乌拉尔图小麦与普通小麦杂交不能正常结实,必须进行幼胚拯救。成胚率为14.77%;而栽培一粒小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可正常结实,但结实率很低。杂种F1自交不育,与普通小麦回交可正常结实.但BC1自交结实率极低。对普通小麦与乌拉尔图小麦杂种F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的观察结果表明,平均单价体为17.36个.二价体为5.32个。进一步对杂种后代进行抗病鉴定和遗传分析,乌拉尔图小麦1010013和1010015分别含有一对显性抗白粉病基因。栽培一粒小麦1010048含有两对独立遗传的显性抗条锈病基因,并分别在杂种后代BC2F1和BC1F2中获得了染色体正常(2n=42)、细胞学稳定且抗性与供体亲本一致的抗白粉病和抗备锈病植株。说明来自二倍体乌拉尔图和栽培一粒小麦的抗病基因已通过遗传重组导入到普通小麦中。研究还发现普通小麦莱州953与乌拉尔图小麦和栽培一粒小麦杂交的结实率与中国春的同样高,表明其可能携带有远缘杂交亲和基因。  相似文献   

2.
新疆的小麦族野生植物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小麦族野生植物有11属99种,富含抗白粉病,抗锈病和抗麦蚜基因,染色体倍性变化复杂,是我国小麦种质资源的一个天然基因库。  相似文献   

3.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定位及其分子标记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小麦近缘种属对白粉病的抗性,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定位,小麦的RFLP分析,RAPD分析和白粉病抗性基因的研究概况,为我国小麦抗病遗传基础理想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一篇有关小麦抗白粉病研究的综述,对已报道的所有33个小麦抗白粉病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及将RFLP和RAPD分子标记技术应用于小麦抗白粉病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概括总结;还对小麦抗白粉病育种中存在的可利用抗病基因资源贫乏和抗源单一化问题及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分子标记研究中尚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1983年以来,小麦抗白粉病基因资源的抗性鉴定表明,包含二个或二个以上基因联合及多基因抗源的抗性一直表现强而稳定;而单基因抗源抗性容易丧失;包含Pm8抗病基因的抗源及其衍生种在近几年丧失抗性,我国小麦白粉病抗源单一化是导致小麦白粉病流行及日趋严重的主要原因。当前采用多基因,多源化新抗源是克服抗源单一的主要措施。进一步加强微效,多基因抗源的发掘和利用。把主效基因和微效基因结合起来,以维持抗性的持久的  相似文献   

6.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定位及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瑞  张继益 《麦类作物》1999,19(3):11-14,20
本文是一篇有关小麦抗白粉病研究的综述,对已报道的所有33个小麦抗白粉病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及将RFLP和RAPD分子标记技术应用于小麦白粉病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概括总结,还对小麦抗白粉病育种中存在的可利用抗病基因资源贫乏和抗源单一化问题及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分示记研究中尚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小麦抗条锈性遗传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小麦条锈病是小麦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利用品种抗病性是控制该病的主要方法。人们通过杂交法、非整倍体法及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了小麦抗条锈遗传规律,确定了小麦所含抗条锈(Yr基因)的数目及性质。目前已确定命名了30个基因,其中Yr11,Yr12,Yr13,Yr14,Yr16,Yr18,Yr19,Yr20,Yr29,Yr30为成株期抗病基因,其余为全生育期抗病基因,并发现在Yr3,Yr4位点上存在复等位基因现象,同时国内外研究者应用RFLP、RAPD、AFLP、WMS及新兴的RGA分子标记手段已标记了某些Yr基因,这为Yr基因的克隆和科学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定位及其分子标记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小麦近缘种属对白粉病的抗性、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定位、小麦的RFLP分析、RAPD分析和白粉病抗性基因的研究概况,为我国小麦抗病遗传基础理论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9.
转基因小麦目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自1992年人类获得第一株转基因小麦以来,转基因小麦研究已获得了许多重大进展。目前国内外已有近200例小麦转基因的报道,其中将抗除草剂基因转入小麦的报道约80例,转抗病虫基因的报道近50例,转改良品质基因约有30例,转抗旱、耐盐基因近20例,转其他基因的也有不少报道。这些报道中,通过基因枪法转化的近120例、花粉管通道法转化的50例、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的近20例。从转单基因到进行多基因组装,从改良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的抗逆性,到改良品质、高产等生理和农艺性状,是未来转基因小麦的研究方向。本文比较系统地总结了转基因小麦的研究成果,以期为小麦转基因研究提供大量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0.
中间偃麦草 (Thinpyrum intermedium =Agropyon intermedium =Eltrigia intermedia ,2 n=6 x=4 2 ,E1E1E2 E2 XX)和硬粒小麦 (Triticum durum,2 n=2 8,AABB)具有抗锈病、白粉病、大麦黄叶病毒 (BYDV)、根腐病及抗蚜、抗小麦蝇蚊、抗旱、耐寒、耐盐碱及高蛋白等许多有益基因。通过远缘杂交把它们的抗性基因及其它有利基因转入普通小麦的工作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世界上许多国家相继开展了此方面的研究工作 ,并取得了很多成果。本文综合论述了中间偃麦草和硬粒小麦在小麦远缘杂交育种中的研究进展情况 ,并对二者的利用潜力和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张薇  曹连莆 《麦类作物》1997,17(2):18-20
用4×4不完全双列杂交研究了小麦对白粉病抗性的遗传。Wr/Vr和配合力分析表明、小麦对白粉病抗性的遗传符加性-显性模型,抗白粉病以加性效应为主;平均显性度0.433,属部分显性,新春4号具有最多的显性抗白粉病基因,且一般配合力强,是较好的抗白粉病亲本,其次是87-5。  相似文献   

12.
小麦野生近缘植物对小麦白粉病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2属103(亚)种299份小麦野生近缘植和的鉴定表明,小麦近缘植物中蕴藏着丰富的抗小麦白粉病材料,所鉴材料中185份为免疫或近免疫,占62%,抗病64份,占21%,感染50份,占17%;部分种的不同材料间抗病性有差异;D组染色体的存在降低了山羊草属中一些种的抗病性;黑麦属于染色体组中同时含有多个抗白粉病基因,对小麦白粉病菌保持稳定的免疫反应;偃麦草属、旱麦草属、大麦属、赖草属、新麦草属、鹅观草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要地剖析了几个温麦系列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的抗赤性和丰产性,阐述了抗赤霉病特性和丰产性是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采用以复交为主的多亲本杂交方式,通过阶梯育种的方法,在常发病区连续选择,有可能选育成抗赤又丰产的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14.
给几个小麦品种(系)接种禾谷类白粉病菌小麦专化型生理小种,以鉴定新的抗病基因/等位基因。用对带有已知抗病基因的不同品系反应各异的13个生理小种进行试验,发现Kolibri、Ralle及其它几个欧洲普通小麦的Mlk基因是Pm3位点的等位基因,称为Pm 3d;澳大利亚小麦老品种W150的抗病性决定于一个单基因,该基因也是Pm3的等位基因,称为Pm3e;近源品系Michigan Amber/8^*Cc携  相似文献   

15.
小麦赤霉病是中国南方麦区,尤其是长江中下游麦区的一种严重病害。系统阐述了我国在小麦赤霉病症状及其生理特征分化、种质资源筛选和鉴定、抗性机制、抗病基因的分子标记和克隆及抗病育种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了目前小麦抗赤霉病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充分利用现有抗源、大力开拓新的赤霉病抗源、改进抗赤霉病性的鉴定方法、传统杂交育种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等措施,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小麦抗赤霉病育种的成效。  相似文献   

16.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及其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小麦白粉病是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应用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的十分经济、有效的措施。近年来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为小麦抗白粉病基因的研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目前为止,小麦基因组中已定名抗白粉病基因31个.其中对20个基因位点的25个抗白粉病基因进行了标记和作图。本文对小麦抗白粉病基因染色体定位、来源、评价利用及其分子标记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分子标记在小麦抗病遗传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用4×4不完全双列杂交研究了小麦对白粉病抗性的遗传。Wr/Vr和配合力分析表明,小麦对白粉病抗性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抗白粉病性以加性效应为主;平均显性度0.433,属部分显性,新春4号具有最多的显性抗白粉病基因,且一般配合力强,是较好的抗白粉病亲本,其次是87-5。  相似文献   

18.
普通小麦×提莫菲维小麦杂种后代中抗病染色体代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于染色体染色分带方法C-带法,对四倍体提莫菲维小麦和密利提奈小麦参与杂交的普通小麦的渗入杂交系进行染色体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杂交品系均含有提莫菲维小麦的遗传物质,染色体数2n=6x=42,并且染色体组份稳定.被研究的品系基因代换数目控制在1~3个.同时还观测到染色体代换的光谱差异.品系146—155T、CMT3O、CMT34、CMT37和CMT45的抗白粉病和时锈病的染色体组型发生部分6B(6G)染色体代换.这表明在普通小麦品系的代换基因中有抗病原体的提莫菲维小麦6G染色体存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小麦高温成株抗条锈性表达的生育阶段,接种前后温度与高温成株抗秀锈性的关系,高温成株抗条锈性的遗传机制、小种专化性,、保产效果及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小麦高温成株抗条锈性以我国小麦抗条锈育种及条锈病防治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利用了8个北美的条锈菌小种。在北美小麦不同条锈病鉴别寄主之间以及它们与已知抗性基因的小麦品种进行杂交。并对亲本,F1,F2和一些回交子代的幼苗抗条锈性进行了评价。结果,中国166,HeinesⅦ,Fielder,Lee,Riebese147/51和Moro分别含有Yr1,Yr2,Yr6,Yr7,Yr9和Yr10抗性基因;Lemhi,Tyee中的一个基因。HeinesⅦ,Moro,Drucham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