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规模化养猪生产过程中,由于猪群的密度高、饲养量大,寄生虫容易流行传播。通常情况下,规模化养猪场感染流行的寄牛虫主要有三类,即线虫类、螨虫类和原虫类。常见的寄生虫有猪蛔虫、结肠小袋纤毛虫、食道口线虫、猪球虫、毛首线虫和疥螨,而且不少猪群的寄生虫感染率还相当严雨,给养猪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更好地做好驱虫工作,必须正确认识各类驱虫药物的作用特点.根据本猪场寄生虫的感染流行情况,合理选用驱虫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摸清广西区规模化猪场和散养户猪群肠道寄生虫的流行情况,旨在为养殖户提供预防及控制猪寄生虫病的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直接涂片法、沉淀法、尼龙筛淘洗法、卢氏碘液染色法、蔗糖溶液漂浮法等对广西12个市的规模化猪场和散养户猪群共3021份样品进行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结果】广西猪群感染的肠道寄生虫主要有猪球虫、小袋纤毛虫、线虫和隐孢子虫,小袋纤毛虫和猪球虫的感染虽然比较普遍,但感染强度均较低,属于正常带虫现象。广西规模化猪场中线虫感染率最高的是类圆线虫(2.26%),其次是鞭虫(0.98%)和蛔虫(0.81%),食道口线虫最低(0.58%);在广西散养户猪群中,线虫感染率最高的是蛔虫和鞭虫,均为8.19%,最低是食道口线虫(4.56%)。0~6月龄猪群中各种线虫的感染率随着日龄的增长而增长,但6月龄以后,线虫感染率在规模化场猪趋于平缓,散养户猪群则明显下降。【结论】广西猪群仍然存在寄生虫感染的危害,其中线虫的优势虫种是猪蛔虫和鞭虫,即广西当前甚至未来几年内,猪群需要重点防范的体内寄生线虫仍是蛔虫和鞭虫。  相似文献   

3.
广西猪群寄生虫感染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广西区内6个规模化养猪场及部分农户的生猪共315头,发现各生长阶段的猪均存在不同程度感染寄生虫(病)的现象。经实验室粪检虫卵(卵囊),发现的寄生虫有猪蛔虫、猪鞭虫、类圆线虫、食道口线虫、结肠小袋虫、猪球虫、猪疥螨等7种,其中以猪球虫的感染率最高,感染最普遍。结肠小袋虫、类圆线虫和鞭虫在个别猪场中对小猪的危害较严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摸清广西区规模化猪场和散养户猪群肠道寄生虫的流行情况,旨在为养殖户提供预防及控制猪寄生虫病的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直接涂片法、沉淀法、尼龙筛淘洗法、卢氏碘液染色法、蔗糖溶液漂浮法等对广西12个市的规模化猪场和散养户猪群共3021份样品进行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结果】广西猪群感染的肠道寄生虫主要有猪球虫、小袋纤毛虫、线虫和隐孢子虫,小袋纤毛虫和猪球虫的感染虽然比较普遍,但感染强度均较低,属于正常带虫现象。广西规模化猪场中线虫感染率最高的是类圆线虫(2.26%),其次是鞭虫(0.98%)和蛔虫(0.81%),食道口线虫最低(0.58%);在广西散养户猪群中,线虫感染率最高的是蛔虫和鞭虫,均为8.19%,最低是食道口线虫(4.56%)。0-6月龄猪群中各种线虫的感染率随着日龄的增长而增长,但6月龄以后,线虫感染率在规模化场猪趋于平缓,散养户猪群则明显下降。【结论】广西猪群仍然存在寄生虫感染的危害,其中线虫的优势虫种是猪蛔虫和鞭虫,即广西当前甚至未来几年内,猪群需要重点防范的体内寄生线虫仍是蛔虫和鞭虫。  相似文献   

5.
1996~1997年抽检了四川某规模化猪场180头猪,其中成年母猪56头,成年公猪3头,肥育猪(2~4月龄46头,4~6月龄35头).哺乳仔猪(17~36日龄)39头.从中查出了猪蛔虫(Ascaris suum)、猪鞭虫(Trichuris suis)、食道口线虫(Oesophostomum spp.)、兰氏类圆线虫(Strongyloides ransomi)、柯氏伪祼头绦虫(Pseudanoplocaphala crawfordi)、结肠小袋纤毛虫(Balantidium coli)、艾美尔球虫(Eimeria spp.)、猪疥螨(Sarcoptes scabiei var.suit)及猪血虱(Haematopimus suis),其中以猪蛔虫(38.33%)、猪疥螨(73.33%)、球虫(18.89%)及结肠小袋纤毛虫(32.22%)感染率为最高.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合肥市规模化猪场猪寄生虫感染情况,给猪寄生虫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从合肥市境内3个规模化猪场采集172头猪的新鲜粪样,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和离心沉淀法进行虫卵检查。共检出6种寄生虫卵,其中猪结肠小袋纤毛虫包囊感染率是24.42%,猪蛔虫卵感染率是10.47%,红色猪胃圆线虫卵感染率是7.56%,猪毛首线虫卵感染率是5.81%,猪球虫卵囊感染率是4.07%,食道口线虫卵感染率是1.16%。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榆林市陕北白绒山羊消化道寄生虫的感染种类和感染率,对榆阳区、佳县、清涧3个地区的养殖场随机抽取53份粪样,通过饱和盐水漂浮法、离心沉淀法及粪便培养法等鉴别寄生虫的种类和感染率,本次调查共检出线虫、绦虫2类寄生虫,其中线虫9种,分别为乳突类圆线虫、毛首线虫、毛圆线虫、6种未检测出;球虫1种,但未进行鉴定。在调查的53份粪样中,寄生虫的总感染率为100%。其中球虫的感染率为20.8%、线虫的感染率为11.3%、混合感染率为67.9%。调查研究表明榆林市陕北白绒山羊消化道寄生虫感染严重,且主要以混合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8.
摘要:寄生虫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严重的危害,由于部分养殖户给猪群驱虫意识不强,致使有些猪群正遭受体内外寄生虫的侵扰,最终导致猪场经济效益下降。本文根据笔者防治猪寄生虫诊疗经验加以分析,阐述猪小袋纤毛虫与结节线虫混合感染猪群的发病过程及有效的防治方案,旨在为广大养猪同行提供一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重庆市部分种羊场山羊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重庆市山羊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采用卢戈氏碘液染色法、离心沉淀法、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对重庆市武陵山区和三峡库区6个种羊场共301份粪样进行了检测.结果检出肠道寄生虫7种(类),总感染率为98.67%,以球虫、阿米巴、圆线虫为主要感染虫种,感染率分别为94.68%,63.12%,41.86%,其中球虫每克粪便中所含卵囊数(OPG)值最高为28 200,圆线虫每克粪便中所含虫卵数(EPG)值最高为7 800;贾第虫、鞭虫、莫尼茨绦虫、矛形双腔吸虫感染率分别为23.59%,3.32%,2.66%,1.66%.总混合感染率为86.71%,主要为2和3种寄生虫混合感染.球虫、圆线虫、阿米巴的场感染率为100%;贾第虫场感染率为83.33%;绦虫的场感染率为66.67%;鞭虫的场感染率为50%;吸虫的场感染率为33.33%.结果表明重庆山羊肠道寄生虫感染较普遍,应加强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云南易门县瑶鸡肠道寄生虫的感染情况,在易门县3家瑶鸡养殖场共采集新鲜鸡粪632份,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查寄生虫的感染情况。结果显示,共有71份样品检出寄生虫感染,感染率为11.23%,其中球虫、线虫感染率分别为11.08%和0.16%。在易门县瑶鸡的3个养殖场中,其中1个鸡场未检出寄生虫感染,感染率最高的鸡场检出率为23.72%,其中球虫的阳性率为23.26%,线虫的阳性率为0.47%,不同鸡场之间寄生虫感染差异显著(P<0.01)。可见,云南易门县瑶鸡的球虫感染较为严重,应定期驱虫并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11.
Tweeten L 《Science (New York, N.Y.)》1983,219(4588):1037-1041
The role of the small farm in American agriculture has been the focus of much public discussion since Secretary of Agriculture Bob Bergland elevated farm structure to the national political agenda during the Carter Administration. Eight hypotheses based on common assertions concerning the alleged advantages of the small farm were tested in the light of available empirical evidence. No basis was found to accept any of the eight hypotheses. There may be reasons to preserve and even encourage small farms but they are not the reasons commonly given for political initiatives and public policies favoring small farms. Although it is questionable whether any size of farm can be viewed as optimal, the strongest case is for the typical moderate-size family farm of today rather than for small farms or large industrial-type farms.  相似文献   

12.
13.
猪场清粪工艺不仅关系到用水、劳动和舍内环境,更关系到后续粪污的产生、处理和利用。本文通过文献综述和生产调研的方式对不同猪场清粪方式进行分析总结,包括常见的干清粪(人工、平刮、V刮)、水冲粪和水泡粪等,从技术特点、粪污处理效果、应用场景和对新型污染物的影响等方面对不同清粪工艺进行综合比较,并对清粪工艺的研究与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微生态制剂在广西三黄鸡养殖中的应用及推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筛选和推广使用性能稳定、饲养效果好、价格合理的微生态制剂,更好地提高广西养殖三黄鸡的经济效益,通过市场调查与研究,先后在3个三黄鸡养殖场开展饲养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除益生宝外,在三黄鸡饲粮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可降低料肉比0.09~0.90、提高平均日增重0.25~2.83g/只,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其中以产酶益生素和协力2000益生素的效果较佳,但添加益生宝的抗病杀菌效果最佳。可见,不同微生态制剂在动物机体上所表现出的主效作用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实际生产中应根据生产需要选用不同的微生态制剂,或考虑不同微生态制剂的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5.
规模化猪场仔猪腹泻4种病原的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PCR和RT-PCR技术,对福建省16个规模化猪场的仔猪腹泻样本进行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和猪轮状病毒(RDV)的感染情况调查。结果表明:15个猪场EPEC检测为阴性,1个猪场同时检测到大肠杆菌K88的201 bp条带和仔猪水肿病大肠杆菌F18ab菌毛蛋白的510 bp条带,EPEC的阳性率为6.25%。1个猪场检测到TGEV的497 bp特有条带,TGEV的阳性率为6.25%。3个猪场检测到PEDV的854 bp特有条带,PEDV的阳性率为18.75%。3个猪场检测到RDV的342 bp特有条带,RDV的阳性率为18.75%。1个猪场同时感染EPEC和PEDV 2种病原,其余的15个猪场均为单一病原感染。表明福建省规模化猪场的仔猪腹泻仍然存在EPEC、TGEV、PEDV、RDV病原感染,呈现散发流行,与以往的报道相比阳性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6.
猪场大肠杆菌耐药性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推荐的K irby-Bauer药敏纸片法,对从2个猪扬分离到的大肠杆菌进行了17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测试.结果显示,从用药习惯和用药频率存在较大差异的新旧2个猪场分离到的大肠杆菌对这些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比较接近,对大部分抗生素仅为程度上的差别.表明细菌耐药性形成有其特定规律,对某些抗生素的耐药性一旦形成,很难恢复到敏感状态.药物使用频率与多重耐药细菌的出现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微生物除臭剂应用于畜禽养殖场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畜禽养殖过程中排放的NH3、H2S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等恶臭气体对环境、人和动物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本文概述了畜禽养殖场恶臭气体主要成分及来源、微生物除臭剂的作用机理和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微生物法降解恶臭气体机理。畜禽养殖场恶臭气体主要来源于动物肠道菌群和畜禽粪尿中土著微生物的厌氧发酵,成分复杂,恶臭气体减排调控成为当前畜禽养殖场的重要任务。生物法除臭因对环境适应能力强、作用时间长、去除效果好而成为当前应用于畜禽养殖场去除恶臭气体的主要手段。微生物除臭剂是将除臭微生物进行组合,利用其生理代谢活动将恶臭气体作为营养物质分解并氧化成CO2、H2O、S O 4 2 -和N O 3 -等无臭、无害的终产物。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动物疫病净化与养殖场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使用全国297个规模化养鸡场2011—2015年的调查数据,通过构建超越对数形式的生产函数模型以及技术损失函数模型,探讨疫病净化对养鸡场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养鸡场开展鸡白痢以及其它疫病的净化,可有效提高其生产技术效率。具体来看,疫病净化对蛋鸡场的生产技术效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不显著,对肉鸡场的生产技术效率产生显著影响。分地区来看,开展鸡白痢净化显著提高了华北地区、华南地区以及东北地区养鸡场的生产技术效率,开展禽白血病净化显著提高了华东地区和西北地区养鸡场的生产技术效率,开展其它疫病净化尚未提高各个区域养鸡场的生产技术效率。据此,建议国家强化对疫病净化政策的宣传,鼓励更多的养殖场(户)积极开展此项工作。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引导养殖场有序、合理地进行疫病净化,以此实现净化16种主要疫病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家庭农场是从事适度规模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它通过土地流转合约和劳动雇佣合约获得发展所需要的关键资源。家庭农场合约稳定性关系到家庭农场资源获取状况及其可持续性发展。基于交易成本的视角,通过对111家家庭农场的问卷调查,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家庭农场合约稳定性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有75.7%的家庭农场土地流转选择正式合约,56.8%的家庭农场劳动雇佣选择常工形式。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交易成本对家庭农场合约稳定性产生了实质性影响,土地流转方式、初始投资中基础设施建设费用占比、土地流转期限和地权稳定性均对家庭农场选择正式土地流转合约产生显著影响。家庭劳动力投入农场比例、家庭农场土地规模、家庭农场主主要居住地以及家庭农场类型显著影响家庭农场劳动雇佣选择常工形式。因此,为促进家庭农场稳定发展,微观管理层面应根据资产专用性特性选择恰当的合约治理机制,并且通过居住在农场所在地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状况;宏观政策层面应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并为家庭农场发展提供稳定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20.
家庭农场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宁化县家庭农场的发展特点、作用和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