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探明miR-450基因家族(miR-450s)的系统进化历程及其在沙子岭猪睾丸组织不同发育时期表达规律。通过miRBase数据库检索miR-450s序列,利用Ensembl数据库信息确定miR-450s在不同物种中的基因组定位,采用MEGA 6.0构建miR-450基因家族的系统进化树,并利用RT-q PCR检测miR-450s在沙子岭猪睾丸组织不同发育期(E90、D1、D30、D60、D90、D120、D150、D180)的表达变化。miRBase数据库共检索15个物种36条miR-450s序列,且miR-450s序列具有高度保守性。基因组定位显示miR-450s位于X染色体上,均位于基因间隔区(Intergenic region,IGR),且miR-450基因家族成员在进化过程中紧密相连,可能由于串联重复所致。RT-q PCR结果显示,miR-450s在胚胎期中表达量显著高于出生后表达量(P0.01),且miR-450基因家族3个成员(miR-450a、miR-450b、miR-450c)在沙子岭猪睾丸不同发育阶段呈现出协同表达的特性。miR-450基因家族可能在猪睾丸组织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miRBase数据库检索miR-24基因家族序列,利用Ensembl数据库信息确定miR-24家族在不同物种中的基因组定位,采用MEGA 5.0构建miR-24基因家族的系统进化树,并利用RT-qPCR检测miR-24-1及miR-24-2在沙子岭猪睾丸组织不同发育期(E90、D1、D30、D60、D90、D120、D150、D180)的表达变化。在miRBase数据库检索32个物种共66条序列,且各序列均具有高度保守性。基因组定位显示大部分物种的miR-24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RT-qPCR结果显示,miR-24基因家族2个成员(miR-24-1、miR-24-2)在沙子岭猪睾丸不同发育阶段呈现出协同表达的规律。本研究对miR-24基因家族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并检测其在沙子岭猪睾丸组织中表达变化规律,为进一步探明miR-24基因家族的功能及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高虎  冉茂良  翁波  彭馥芝  罗荟  陈斌 《经济动物学报》2019,23(2):94-101,106
采用生物学信息方法在miRBase中搜索动物miR-125a/125b基因家族序列,利用Ensembl数据库信息确定miR-125a/125b在基因组中的位置,采用MEGA 5.0构建miR-125a/125b家族的系统进化树,并利用qRT-PCR检测miR-125a和miR-125b在沙子岭猪睾丸组织不同发育时期(D1、D30、D60、D90、D120、D150、D180)的表达变化。结果在miRBase数据库检索29个物种共58条miR-125家族序列,分布广泛,且有高度的保守性,除一个位于内含子区,两个位于外显子区,其余miR-125a/125b位于基因间隔区,在进化过程中,同种物种的进化方向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进化速度也有所不同。qRT-PCR检测结果显示,miR-125a/125b在沙子岭猪睾丸组织中不同发育时期的具有相同的趋势,即出生后其表达水平缓慢升高,保育期开始降低,性成熟期又开始呈现升高趋势,随着体成熟表达量开始降低。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明miR-125a/125b基因家族在猪睾丸组织中的功能及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miRBase中搜索动物miR-221/222基因家族的序列,利用Ensembl数据库信息确定miR-221/222在基因组中的位置,采用MEGA 5.0构建miR-221/222系统进化树;并利用RT-qPCR技术定量检测猪睾丸组织中不同发育时期miR-221/222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在34种动物中共搜索到59条miR-221/222序列,所有的miR-221/222基因都存在于基因间隔区。进化分析表明,各物种miR-221/222基因家族可能以不同的方式和速度进化而来。RT-qPCR检测结果显示,miR-221/222在猪睾丸组织中不同发育时期表现出相同趋势的表达规律,即出生后其表达水平先升高,生长发育时期降低,随着性成熟又呈现升高趋势。研究结果为深入理解miR-221/222基因家族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miR-126-5p在沙子岭猪睾丸组织8个不同发育时期(E90、D1、D30、D60、D90、D120、D150、D180)表达量,以了解其在动物睾丸发育及精子生成中的作用。利用miRanda、TargetScan和mirWalk 3个数据库预测miR-126-5p靶基因并取交集,利用David在线软件分析miR-126-5p靶基因的生物功能。结果表明,miR-126-5p在胚胎期(E90-D1)睾丸组织中高表达,而在生长期(D1-D90)表达量下调,但在沙子岭猪性成熟(D120)后表达量又上调,其中D1表达量最高,D90表达量最低,且二者与其他7个时期均差异极显著(P0.01);D30、E90、D180相互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且分别与其余各时期差异极显著(P0.01);D120与D30差异显著(P0.05),与其余各时期差异极显著(P0.01);D150与D60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二者分别与其余各时期差异极显著(P0.01)。miR-126-5p靶基因参与细胞增殖、凋亡、分化、细胞通讯、迁移及蛋白质转运等生物学过程(P0.001);靶基因分子功能包括蛋白二聚体活性、配体依赖性核受体活性(P0.001);KEGG分析显示miR-126-5p靶基因参与TGF-β、MAPK、细胞黏附等信号通路(P0.01)。结合miR-126-5p在睾丸组织不同发育时期表达差异结果及其靶基因功能预测结果,miR-126-5p可能参与沙子岭猪生殖细胞分化及精子生成调控,本研究为miR-126-5p在动物精子生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利用RACE法克隆沙子岭猪ASB17基因cDNA全长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ASB17基因在沙子岭猪D30时期9个不同组织(睾丸、肌肉、小肠、肺脏、心脏、肾脏、肝脏、脾脏、脂肪)及睾丸组织8个不同发育阶段(E90、D1、D30、D60、D90、D120、D150、D180)进行差异表达分析。结果显示,ASB17基因克隆所得片段长1 135 bp,其中ORF区为888 bp,编码295个氨基酸。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沙子岭猪D30时期ASB17 mRNA在睾丸中表达量最高,其次为脂肪及脾脏,而在肌肉及小肠中表达量最低,其中睾丸与肌肉、小肠及肺脏中表达量差异显著(P<0.05);睾丸组织不同发育时期中,ASB17 mRNA在D120、D150时期表达量达到最高,在D180时期表达量略有下降,其中E90、D1、D30、D60与D90、D120、D150、D180时期差异极显著(P<0.01);D90与D180时期差异不显著(P>0.05),与其余时期均差异极显著(P<0.01);沙子岭猪性成熟期D120、D150、D180 3个时期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本试验成功克隆了沙子岭猪ASB17基因cDNA全长并检测了其在猪不同组织及睾丸组织不同发育阶段表达量,为进一步研究ASB17基因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利用RACE法克隆沙子岭猪TMCO2基因cDNA全长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对TMCO2基因在沙子岭猪D30时期8个不同组织(睾丸、肌肉、肺、心脏、肾脏、肝脏、脾脏、脂肪)及睾丸组织8个不同发育阶段(E90、D1、D30、D60、D90、D120、D150、D180)进行差异表达分析。结果表明:TMCO2基因克隆所得片段长740 bp,其中ORF区为546 bp,编码181个氨基酸。qRT-PCR结果显示,沙子岭猪D30时期TMCO2 mRNA在睾丸组织中表达量最高,其次为脾脏组织,而在其他组织中表达量极低,其中睾丸组织与其他组织表达量差异均为显著(P0.05);睾丸组织不同发育时期中,TMCO2 mRNA在D180时期表达量达到最高,在D1和D150时期表达量略有下降,其中D180与其他时期的差异均为极显著(P0.01),E90、D1、D30、D60 4个生长发育期时期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本试验首次克隆了沙子岭猪TMCO2基因cDNA全长并检测了其在猪不同组织及睾丸组织不同发育阶段表达量,为进一步研究TMCO2基因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采用RACE技术克隆猪GSG1(Germ Cell-specific gene 1)基因cDNA1全长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GSG1基因在沙子岭猪睾丸组织8个不同发育阶段(E90、D1、D30、D60、D90、D120、D150和D180)和30日龄时9个不同组织(睾丸、肌肉、小肠、肺、心脏、肾脏、肝脏、脾脏和脂肪)的表达量。结果表明:GSG1基因cDNA全长为1 257 bp,含1个长993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30个氨基酸。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GSG1基因在睾丸组织中的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余8个组织(P0.05),且其在肌肉、小肠、肺脏、心脏、肾脏和脂肪中的表达水平极低;GSG1基因在睾丸组织的E90、D1、D30和D60这4个发育时期的表达量较低,显著低于D90、D120、D150和D180这4个时期(P0.01)。本试验首次克隆了猪GSG1基因cDNA全长并检测了其在不同组织和不同发育阶段睾丸组织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其调控猪睾丸发育和精子生成的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miRNA-139进化进程及其潜在靶基因功能,以及miR-139在猪睾丸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差异和变化规律,本研究通过miRbase数据库获取全物种miR-139成熟序列,在Ensembl数据库中定位miR-139在多物种基因组中的位置;通过MEGA X软件选用邻近法构建关于miR-139的系统进化树;利用RT-qP...  相似文献   

10.
《畜牧与兽医》2017,(6):20-27
为了阐明miR-449b和miR-222对贵州从江香猪睾丸发育的调节作用。运用qPCR方法检测香猪睾丸组织中miR-449b和miR-222表达量的发育性变化,通过miRSystem数据库、Kobas数据库对预测的靶基因进行信号转导通路富集分析。经克隆测序,得到香猪miR-222序列,与猪的相似性为100%,而且物种之间miR-449b和miR-222两个分子的保守性都很高。香猪睾丸中miR-449b于1~4月龄期间的表达量逐渐上升,4月龄时表达量达到峰值,之后下降;miR-222的表达量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于1~4月龄期间表达量逐渐下降,1月龄时最高,4月龄时最低,之后的表达量有所回升;已知物种的miR-449b和miR-222序列高度保守;经预测miR-449b靶基因有420个,富集于卵母细胞减数分裂、Notch信号通路、Ras信号通路等100个途径(P0.05),miR-222的靶基因有429个,富集于细胞周期、Fox O信号通路、TGF-β信号通路等69个通路(P0.05);miR-449b和miR-222的靶基因共享的通路为Wn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等42个(P0.05)。  相似文献   

11.
二甲基砜是一种天然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含硫有机化合物,具有抗炎、抗氧化、抗癌、预防疾病、增强机体免疫力等作用,被广泛用于保健功能和医疗用途,对于维持人和动物机体的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动物的健康养殖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二甲基砜的理化性质、吸收与代谢以及生物学功能与相关机制,以期为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探明褐黄血蜱卵内蛋白组分,揭示蜱胚胎发育中的关键营养物质,为筛选可干扰胚胎发育的抗原分子奠定基础。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新鲜褐黄血蜱的卵蛋白成分进行分析,基于该蜱的唾液腺转录组翻译文库、中肠转录组翻译文库和Uniprot数据库对各蛋白成分进行鉴定。结果显示:从褐黄血蜱卵黄蛋白提取液中检出特异性肽段221条,由此鉴定蛋白53种,其中高可信蛋白12种,能够确定的功能蛋白有肌动蛋白(actin)和卵黄蛋白原Ⅱ(vitellogenin 2,Vg-2),且Vg-2与卵黄蛋白(vitellins, Vn)一级结构相同。蜱卵原生质所含蛋白较少;Vg-2是蜱卵内存在的唯一一种卵黄蛋白原。  相似文献   

13.
厚朴酚与和厚朴酚是中药厚朴中2种主要多酚类活性物质,具有抗氧化、抗菌消炎等多种生物学活性,是现代畜禽养殖业中新型抗逆保健添加剂开发的有效选择之一。本文主要围绕厚朴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生物学特性、代谢、功能及初步的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为其饲用化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大蒜中抗病毒的活性成分二烯丙基二硫化物(Diallyl disulfide,DADS)在体内抗鸡马立克氏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的效果,以弱毒疫苗株CVI988/Rispens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CEFS)获取大量的MDV,感染雏鸡建立模型。主要通过病理组织切片的观察、血清生化指标的检测以及实时荧光定量QPCR等方法,探讨DADS在鸡体内抗鸡马立克氏病毒的有效浓度范围以及作用效果。结果表明:DADS浓度为250,500,750μmol/m L时能有效降低雏鸡血清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以及甘油三酯(TG)的水平,同时也有降低病毒拷贝数的作用。所以3种浓度的DADS能在疾病早期有效抑制患马立克氏病鸡肝脏肿瘤生长并具有体内抗病毒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肉鸡的视觉器官发达,可分辨出不同的光色。光色可以通过影响肉鸡下丘脑激素的分泌,从而影响肉鸡的生长发育与行为活动等。文中就不同光色对肉鸡生长性能,免疫性能和行为活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探索滑鼠蛇肾脏的组织结构与特征,为其人工养殖和野生保护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通过常规大体解剖方法、组织石蜡制片技术和苏木精-伊红(H-E)染色技术,对滑鼠蛇肾脏的组织形态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滑鼠蛇的肾脏由被膜与实质构成,被膜由内、外两层构成,实质包括大量的泌尿小管和少量的结缔组织。泌尿小管包括肾单位与集合小管,肾单位中的肾小体平均直径285.107μm,肾小囊内外层间距平均31.063μm;在肾小体周围的远端小管和近端小管分布紧密,近端小管的管壁厚平均16.275μm,远端小管的管壁厚平均15.245μm,集合小管的管壁厚平均26.937 6μm。滑鼠蛇的肾小体过滤功能较弱,肾小管浓缩尿液功能较强,排泄尿液量少,其肾组织形态学结构有明显的爬行类动物特征。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S)对石门土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血清抗氧化指标和肠道形态的影响。选取540只55日龄、体重[(0.75±0.02) kg]相近的健康石门土鸡母鸡,随机分成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添加300和600 mg/kg BS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28 d。结果表明:1) 1~14 d时,与对照组相比,300、600 mg/kg BS组石门土鸡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平均日增重(ADG)有提高趋势(P>0.05); 15~28 d和1~28 d时,各组间的ADFI、ADG和料重比(F/G)均无显著差异(P> 0.05)。2)与对照组相比,600 mg/kg BS组石门土鸡的屠宰率显著提高(P<0.05),300、600 mg/kg BS组的腹脂率有提高趋势(P>0.05);各组间的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3)与对照组相比,14 d时,300 mg/kg BS组石门土鸡的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显著提高(P <0. 05); 14和28 d时,300、600 mg/kg BS组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极显著提高(P <0.01)。4)与对照组相比,300、600 mg/kg BS组石门土鸡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绒毛宽度、隐窝深度均有提高趋势(P>0.05),300 mg/kg BS组的空肠绒毛宽度显著提高(P<0.05);各组间的回肠绒毛宽度、隐窝深度和绒隐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饲粮中添加BS提高了石门土鸡的屠宰性能,增强了机体抗氧化能力,改善了肠道形态。  相似文献   

18.
XUE Junjing;LI Siyuan;FANG Rejun(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angsha 410128,China;Hunan Co-Innovation Center of Animal Production Safety,Changsha 410128,China)  相似文献   

19.
炎症及氧化应激是造成动物机体组织和器官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肠道炎症可造成肠黏膜损伤,进而影响其屏障功能,减弱动物对外界刺激的防御能力。植物多酚具有抗氧化、抗炎、调节肠道菌群等多种潜在功效,且具有低毒、无耐药性等特点,因此,在新型饲料添加剂的开发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目前大部分植物多酚在动物体内的代谢及调控机制尚不明确,这极大阻碍了其合理有效利用。本文基于近期研究就植物多酚对氧化应激与炎症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进行综述,为其在新型饲料添加剂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夏季饲养密度对生长猪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免疫、抗氧化和应激指标的影响。选用日龄相近、健康的长×大二元杂交生长猪216头,平均体重为(24.64±0.13)kg,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6个重复,单栏饲养。Ⅰ组每栏6头(1.52 m^2/头),Ⅱ组每栏8头(1.14 m^2/头),Ⅲ组每栏10头(0.91 m^2/头),Ⅳ组每栏12头(0.76 m^2/头)。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1)随着饲养密度的增大,生长猪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平均日增重(ADG)呈线性降低(P<0.05),料重比(F/G)呈线性升高(P<0.05)。Ⅰ组、Ⅱ组的ADFI、ADG和F/G均无显著差异(P>0.05)。2)随着饲养密度的增大,生长猪的血清球蛋白(GLB)、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浓度呈线性降低(P<0.05),血清葡萄糖(GLU)、低密度脂蛋白(LDL)浓度均呈线性升高(P<0.05)。Ⅰ组、Ⅱ组的血清T3、T4、GLB、GLU浓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3)与Ⅱ组相比,Ⅳ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浓度均显著降低(P<0.05)。随着饲养密度的增大,生长猪的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呈线性升高(P<0.05)。Ⅰ组、Ⅱ组的血清IgA、IgG、IL-1β浓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4)随着饲养密度的增大,生长猪的血清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浓度呈线性变化(P<0.05),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呈二次曲线变化(P<0.05)。Ⅰ组、Ⅱ组的血清CAT、SOD活性,T-AOC,MDA浓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5)随着饲养密度的增大,Ⅳ组的血清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浓度较Ⅱ组、Ⅲ组均显著升高(P<0.05),血清皮质醇(COR)浓度有升高趋势(0.05≤P<0.10)。由此可见,Ⅰ组、Ⅱ组生长猪的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免疫、应激及抗氧化指标大部分无显著差异,且考虑到经济效益,Ⅱ组(1.14 m^2/头)更适合夏季生长猪的生长,此时生长速率快,饲料转化率高,机体炎症应激水平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