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02抗菌剂防治青稞条纹病效果好祁永忠,魏克家(青海省农技推广总站,810000)条纹病是我省青稞大麦上的一大重要病害,在我省青稞种植区均发生为害,尤以海拔2800~3000m的脑山地区发生较重。为害率一般为15%~20%,重者达50%。近几年我们采...  相似文献   

2.
一、发生为害情况 1978年我区小麦、青稞上发现一种新害蟎,经董慧琴、匡海源初步鉴定为郁金香瘿蟎(Eriophyes tulipae Ktifen)。调查表明,此乃我区小麦、青稞的主要害蟎。也可危害玉米苗,其野生寄主有野燕麦、早熟禾、狗尾草。此蟎于1978年在桑日、乃东、  相似文献   

3.
2019年10月31日我们在楚雄州元谋县(25.899°N,101.791°E)青稞、燕麦、糜子和小麦田发现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发生严重。田间调查表明:青稞、燕麦、糜子和小麦的受害株(丛)率分别为90.63%、31.64%、100%和86.84%,有虫株(丛)率分别为24.65%、17.19%、12.20%和27.19%,百株虫量分别为28.13、23.05、12头和42.98头。同时,发现草地贪夜蛾在青稞、燕麦、糜子上的为害特征与在玉米上的特征不同,表现为低龄幼虫食叶蛀心,高龄幼虫切根断蘖(穗)。与在小麦上的为害特征相似:1~2龄幼虫分布于叶片和心叶上;3~4龄幼虫向下移动至中部叶片、叶鞘和近地表面的分蘖着生处;4~6龄幼虫多数躲避在麦丛基部和表土下1 cm根茎连接处和缝隙中,与地下害虫的为害特征相似,不易发现,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青稞萤叶甲(Geinula antennata Chen)是川西北青稞、小麦的主要害虫。幼虫蛀食嫩茎,可转株为害,造成田间大量枯心,严重影粮食产量。为了弄清该虫的分布、为害、生活史、生活习性,探索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于1975、1978-1980、1984-1987年开展了系统饲养观察,田间调查、防治试验、示范研究。  相似文献   

5.
西藏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tibetensis是为害小麦Triticum aestivum、青稞Hordeum vulgare等禾本科作物及牧草的重要高原害虫,具有发生面积大、繁殖能力强和为害重等特点,在西藏自治区雅鲁藏布江沿岸、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和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等地均有过多次暴发的历史记录,给当地农牧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全面了解西藏飞蝗的发生规律及其相关研究进展,本文主要综述了西藏飞蝗的地理分布、形态学特征、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征和防治措施等内容,同时对西藏飞蝗未来的研究方向以及综合防控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青稞条纹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稞条纹病的发生与防治蔡利柱王彦红(青海省民和县植保站810800)青稞条纹病(病原菌HelminthosporiumgramineunmRabenh.)是青海省青稞的主要病害,症状表现在受害植株的叶片和叶鞘等地上部分。幼苗期最初在第一、二片叶上形成...  相似文献   

7.
通过测定蛋白质、淀粉、β-葡聚糖和γ-氨基丁酸等品质指标含量,从81个西藏青稞种质资源中挑选出3种不同品质级别的青稞:品质较好的为比如青稞,品质中等的为曲水青稞,品质较差的为巴日白青稞,利用LC-MS/MS对不同品质的青稞种子中代谢物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比如青稞和巴日白青稞(56个代谢物上调,206个下调)、比如青稞和曲水青稞(179个上调,82个下调)、曲水青稞和巴日白青稞(58个上调,240个下调)差异表达显著的代谢物总数分别为262、261、298。差异倍数分析发现,和巴日白青稞相比,比如青稞上调的代谢物主要是酚酸类物质;和曲水青稞相比,比如青稞上调的代谢物主要是花青素类物质;和巴日白青稞相比,曲水青稞上调的代谢物主要是黄酮碳糖苷类物质。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和品质较差的青稞相比,品质较好青稞的差异代谢物共富集在65条代谢通路上,主要是氨基酸的生物合成、氨酰生物合成、类黄酮生物合成等通路富集显著。和品质中等的青稞相比,品质较好青稞上调的差异代谢物共富集在65条代谢通路上,主要是氨基酸的生物合成、氨酰生物合成和2-氧代环戊烷羧酸甲酯代谢等通路显著富集;和品质较差的青稞相比,品质中等青稞的差异代谢物共富集在61条代谢通路上,主要是黄酮和黄酮醇的生物合成、嘌呤代谢、嘧啶代谢、氨酰生物合成。  相似文献   

8.
迪庆青稞黄矮病和介体蚜虫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稞是云南迪庆藏区主栽粮食作物,全州种植约6700hm~2。1991年,青稞黄矮病零星发生,到1998年发病面积达2546.7hm~2,产量损失318.3万kg;1999年,中甸县连片60余hm~2严重减产,木鲁社10余hm~2绝收。针对灾情开展了青稞蚜虫和黄矮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示范,使病情得到了控制。 1 研究方法 1.1 青稞蚜虫优势种及越冬调查:青稞黄矮病是蚜虫传播大麦黄矮病毒(BYDV)造成的  相似文献   

9.
玉米螟在晋北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玉米螟在晋北的发生和为害特点,即越冬虫源基数逐年增加,2代幼虫为害重于1代幼虫,幼虫为害部位和越冬场所逐渐由茎秆向穗部转移。随着海拔的升高玉米螟发生为害逐渐减轻,同一地区播期偏迟、玉米种植较稀的地块其为害也较轻。紧凑型和半紧凑型玉米的发生程度较重。分析了玉米螟近年在晋北重发生的原因,提出了防治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青稞条纹病在门源县发生普遍而严重,1982年全县(含浩门劳改农场)种植青稞面积25万多亩,共损失青稞500多万斤。 青稞条纹病是种子带菌传播的全株受害的一种病害。开花时花器被侵染,使种子带菌。翌年播种后,病菌随植株生长而侵入生长点,发病严重时孕穗期即可造成植株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