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在于旱胁迫条件下,研究哈密瓜幼苗与抗旱性有关的生理指标并进行主成分分析,为哈密瓜的抗旱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抗旱性不同的9份哈密瓜品种,采取盆栽控水技术进行水分干旱胁迫处理,测定与植物抗旱性有关的游离脯氨酸、甜菜碱、叶绿素、丙二醛(MDA)和保护性酶活性的变化等生理生化指标并对各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苗期干旱胁迫增加了游离脯氨酸、甜菜碱、MDA、可溶性糖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同时减少了叶绿素含量.[结论]通过主成分分析,干旱胁迫下游离脯氨酸、MDA、可溶性糖、SOD、POD、叶绿素均可作为哈密瓜苗期抗旱性的鉴定指标,在9份参试品种中,西州密24号抗旱性最强,红心脆抗旱性最弱.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高温胁迫下猕猴桃种质资源多项生理指标的研究,鉴定耐热性种质材料。以7个猕猴桃种类的17份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在不同温度处理条件下CAT活性、POD活性、SOD活性、丙二醛含量(MDA)、脯氨酸含量(PRO)、可溶性蛋白含量(protein)、PPO活性和PAL活性等8个生理指标进行测定,以各项指标的耐热系数作为衡量耐热性的指标,将8个单项生理指标综合成为4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并通过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对17份猕猴桃种质资源进行耐热性综合评价,筛选出了华特、米良1号耐热性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3.
选取10份不结球白菜商品品种,对其在自然高温条件下的耐热指数、可溶性糖、丙二醛含量、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叶绿素b及叶绿素总含量)、脯氨酸含量等各项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可溶性糖、叶绿素a、总叶绿素、脯氨酸含量均与耐热性呈极显著正相关,且不同耐热品种间差异极显著,可作为鉴定不同品种不结球白菜耐热性的参考指标,尤以脯氨酸、叶绿素a的含量为最佳。  相似文献   

4.
不同菊花品种不同开花阶段舌状花耐热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早黄'、'长紫'、'丰韵里'和'南农玉碟'4个夏菊品种不同开花阶段的花枝进行45℃高温处理,测定其舌状花的抗氧化系统酶活性和非酶物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丙二醛、脯氨酸含量等主要生理指标,并结合露地高温下田间栽培的菊花花序开放能力,用主成分分析结合隶属函数值法,对不同菊花品种不同开花阶段的耐热性进行综合评价和比较.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菊花舌状花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超氧化物酶(SOD)活性及抗坏血酸(As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趋势存在品种间差异,可溶性糖含量下降而丙二醛(MDA)及脯氨酸含量增加;菊花在露色期耐热能力明显低于初花期和盛花期,其中'早黄'耐热性最强,'南农玉碟'最弱,'丰韵里'和'长紫'介于两者之间.基于SOD活性及GSH、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建立的耐热性预测回归方程可用于菊花品种花器官耐热性评价.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不同芜菁品种苗期的抗旱性,筛选抗旱的优质种质,以42份芜菁为试材,采用盆栽和自然干旱的方法,测定其苗期的株高、茎粗、叶面积、根冠比、丙二醛、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抗旱指数和恢复指数等指标,结合抗旱系数、主成分分析、加权隶属函数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对芜菁苗期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使芜菁苗期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和根冠比显著降低,同时使其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丙二醛和脯氨酸显著升高;茎粗、根冠比、丙二醛和脯氨酸可作为芜菁苗期抗旱性的主要鉴定指标;并初步建立了预测芜菁苗期抗旱性的回归方程;筛选出5个苗期抗旱型品种,27个苗期中度抗旱型品种和12个苗期干旱敏感型品种,其中W29来自新疆的‘恰玛古’抗旱性最好。  相似文献   

6.
水稻品种耐热性与相关生化指标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高温胁迫下水稻生化特性变化及其与品种耐热性的关系,可为水稻耐热性育种、耐热品种的鉴定和热害后补偿栽培技术研究提供依据.采用人工智能温室对水稻幼穗分化期到抽穗开花期进行高温处理,研究了高温胁迫对水稻叶片叶绿素、可溶性糖、脯氨酸、可溶性蛋白等6项生化指标含量变化的影响,对各品种生化指标变化与热敏感指数进行多元同归分析筛选水稻耐热性鉴定指标.结果表明,高温胁迫后,水稻叶片叶绿素、可溶性糖以及内源多胺含最在3个处理阶段均旱下降趋势,但耐热品种下降幅度明显小于热敏感品种;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变化趋势与之相反,耐热品种脯氨酸含量上升幅度明显大于热敏感晶种,而丙二醛含量上升幅度则明显小于热敏感品种;高温处理7 d后,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上升,处理14 d和21 d后呈逐渐下降趋势.高温胁迫后,叶绿素、可溶性糖、脯胺酸、可溶性蛋白、丙二醛以及内源多胺等含量变化与水稻耐热相关性存在较大差异.叶绿素、可溶性糖、脯氨酸、可溶性蛋白、丙二醛以及内源多胺含量可以作为水稻幼穗分化期到抽穗开花期耐热性鉴定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7.
在0~15℃温度范围内,测定10个油棕种质的叶绿素、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丙二醛含量及相对电导率等与抗寒性大小有关的生理生化指标,利用SAS8.1统计主成分分析法,对10份油棕种质的抗寒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丙二醛和相对电导率是反映油棕低温胁迫的最重要指标,其次是叶绿素和脯氨酸含量,再次为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2)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处理的10个油棕种质的综合抗寒力为:RYL38RYL36RYL31RYL33RYL39RYL34RYL32RYL37RYL40RYL35。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统计31份苦瓜种质资源在夏季高温环境下的农艺性状表现并进行耐热性分析评价,旨在建立田间苦瓜种质资源耐热性分析评价的方法和体系及筛选鉴定指标和优良耐热的苦瓜种质资源.[方法]连续两年在福建夏季高温环境下对31份苦瓜种质资源进行大田栽培比较试验,通过调查统计苦瓜的22个主要农艺性状指标,运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对供试苦瓜种质资源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在高温环境下不同苦瓜供试材料产量差异较大,变异系数为35.48%,第一雌花节位、瓜长、瓜形和瓜瘤形状等果实性状变异系数在9.05%~41.27%,表现出丰富多样性,有利于耐热苦瓜种质资源的筛选.苦瓜产量与单瓜重、叶长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单瓜重与瓜肉厚、瓜宽呈极显著正相关;第一雌花节位与植株分枝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下同),与主蔓节长呈显著负相关,各农艺性状指标之间反映的存在信息重叠,需要综合分析评价苦瓜种质资源的耐热性.主成分分析将22个农艺性状指标归纳为7个独立的综合指标(累计贡献率达76.654%),前5个主成分可概括为产量因子、瓜形因子、瓜瘤因子、早熟性因子和叶形因子,第六和第七主成分载荷最高的性状指标为种子性状,可概括为种子因子.主成分综合评价和聚类分析表明,表现优于CK的有7份苦瓜种质资源,具有植株分枝性强、主蔓粗壮、叶片大、单瓜重、瓜肉厚等特性.进一步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了苦瓜种质资源耐热性评价数学模型F=-5.802+0.004X14+0.113X7+0.169X18+0.095X1+0.039X4+0.025X3+0.059X5+0.073X10-0.115X20+0.103X21+0.045X15,筛选出单瓜重、叶柄长、瓜瘤密度、植株分枝性、叶长、主蔓直径、叶宽、瓜色、种子颜色、种子花纹和瓜肉厚等11个耐热性鉴定指标.[结论]供试的K9、K10、K11、K20、K26、K28和K29等7份苦瓜材料可作为优异的耐热种质资源进行耐热苦瓜品种的选育.建立的数学模型和筛选出的11个鉴定指标可用于田间苦瓜种质资源耐热性的快速鉴定筛选,提高耐热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9.
玉米苗期抗旱性鉴定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采用盆栽鉴定试验,以7个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正常灌水和干旱胁迫下玉米苗期抗旱生理生化和物质生产表现,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丙二醛(MDA)含量增加,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升高,保护酶SOD、POD活性升高,叶绿素含量减少,光合作用能力及水分利用效率(WUE)下降,导致玉米品种干物质积累降低;通过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筛选出WUE、POD、脯氨酸、叶绿素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作为玉米品种苗期重要的抗旱性评价指标,在抗旱性鉴定中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0.
低温胁迫下玉米幼苗生理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5份玉米自交系,研究了低温胁迫条件下玉米幼苗的生理变化,分析了SOD、POD、丙二醛、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等指标.结果表明,4 ℃低温条件下玉米幼苗中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一直升高,S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趋势为先降低后升高,POD的活性基本是略有降低后又大幅升高,而可溶性糖含量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升高后又降低.这些生理指标的变化可以如实地反映玉米幼苗受低温胁迫的程度.  相似文献   

11.
该试验以长白山野生牛皮杜鹃组培苗为材料,探讨了EMS处理对牛皮杜鹃耐热性的影响和可能的耐热机理,为牛皮杜鹃推广应用及种质资源的创新奠定基础.结果表明,EMS浓度为0.1%处理2d时,叶片存活率48.92%.接近半致死剂量,可以将其作为耐热性突变体的筛选条件.随着温度的升高,诱变组植株叶绿素、MDA、Pro、SOD、POD活性、可溶性糖、MDA含量与对照均存在显著差异;相同温度时,诱变组植株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Pro,SOD和P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EMS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牛皮杜鹃组培苗的的耐热性.  相似文献   

12.
在(40±0.5)℃/(30±0.5)(昼/夜)的高温条件下进行连续6天的处理,观察了蝴蝶兰幼苗的形态变化,研究了蝴蝶兰幼苗叶片某些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产生速率加快,丙二醛(MDA)含量增加,细胞膜脂过氧化作用明显加强;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逐渐增加;在高温处理2天内,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迅速上升,但相对电导率的增加并不大,叶绿素含量的下降也较小,与对照处理的相比差异不显著,说明蝴蝶兰幼苗可通过增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以及SOD、POD、CAT活性来提高其耐热性.之后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含量以及SOD、POD、CAT活性显著下降,相对电导率急剧上升,蝴蝶兰幼苗受害明显加重.  相似文献   

13.
该试验以长白山野生牛皮杜鹃组培苗为材料,探讨了EMS处理对牛皮杜鹃耐热性的影响和可能的耐热机理,为牛皮杜鹃推广应用及种质资源的创新奠定基础。结果表明,EMS浓度为0.1%处理2 d时,叶片存活率48.92%,接近半致死剂量,可以将其作为耐热性突变体的筛选条件。随着温度的升高,诱变组植株叶绿素、MDA、Pro、SOD、POD活性、可溶性糖、MDA含量与对照均存在显著差异;相同温度时,诱变组植株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Pro、SOD和P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EMS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牛皮杜鹃组培苗的的耐热性。  相似文献   

14.
棉花苗期抗旱相关指标的主成分分析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抗旱性不同的32个棉花品种,通过田间苗期水分胁迫,测定了与抗旱性有关的游离脯氨酸、叶绿素、甜菜碱、丙二醛(MDA)的含量和保护性酶活性的变化等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苗期水分胁迫增加了游离脯氨酸、甜菜碱、MDA、可溶性糖含量,提高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减少了叶绿素的含量,但各品种间...  相似文献   

15.
周惠  辛培尧  赵丽华  原晓龙  陈杰  周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0):4255-4258,4267
[目的]分析重金属结合蛋白基因hmbp在转基因拟南芥中的功能。[方法]利用PCR方法从抗辐射奇异球菌(Deinococcus radiodurans)中克隆hmbp基因,并用沾花法转入拟南芥,用氯化镉处理得到的阳性植株后,检测转基因植株中的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糖、叶绿素含量、相对电导率及SOD、POD活性。[结果]与野生型相比,镉处理后的转基因拟南芥中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及SOD、POD活性增加较多,丙二醛含量增加较少,叶绿素含量减少较少。[结论]研究表明hmbp转基因拟南芥对镉具有很高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16.
萝卜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的生理生化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萝卜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为试材,测定了不同发育时期叶片、花和花蕾中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丙二醛、超氧阴离子以及SOD、POD、CAT的活性。结果表明,盛花期花蕾和花朵中,不育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的含量均低于保持系,丙二醛和超氧阴离子含量高于保持系,SOD、POD和CAT酶活性变化与萝卜的雄性不育相关。  相似文献   

17.
以流苏树愈伤组织为材料,测定其在不同浓度(0、50、100、150、200 mmol/L)Na Cl胁迫下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显示: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先下降后上升,其中50 mmol/L Na Cl处理组的流苏树愈伤组织中的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可溶性蛋白含量整体上先升高再下降;MDA含量初期迅速升高,中后期缓慢下降,对照组持续下降;SOD活性表现为迅速增强后稍有减弱;POD活性初期明显减弱,中后期明显增强,对照组变化较处理组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在耐冷性鉴定基础上,测定了10℃和25℃下8个苦瓜品系苗期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25℃处理相比,低温胁迫后,丙二醛相对增加量与冷害指数呈显著正相关,过氧化物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与冷害指数呈显著负相关,可以作为鉴定苦瓜品系耐冷性指标。  相似文献   

19.
以上海青为试验材料,通过分析包装袋内气体成分及组织内叶绿素 a、叶绿素 b、总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叶黄素、VC、可滴定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亚硝酸盐等指标的变化,评价了带孔食品袋(CK0)、食品袋(CK1)、P0薄膜包装及 P0薄膜包装结合ε- 聚赖氨酸(P1)处理对 20±1 ℃贮藏上海青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原始数据可划分为 2 个主成分因子。第 1 和第 2 主成分因子的贡献率分别为 77.256% 和 12.745%,累计贡献率达 90.001%。叶绿素 a、叶绿素 b、总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叶黄素、VC、可滴定酸、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等与上海青的保鲜效果呈正相关,亚硝酸盐与上海青的保鲜效果呈负相关。综合评价得分显示,4 个处理对上海青的保鲜效果依次为:P1>P0>CK1>CK0。由此可见,薄膜包装尤其是其与ε- ...  相似文献   

20.
[目的]筛选甘蓝型油菜耐旱种质资源,并分析其干旱胁追下生理生化变化。[方法]以40个不同甘蓝型油菜品种(系)为材料,采用PEG-6000模拟生理干旱胁迫和盆栽极限干旱胁迫等方法进行耐旱种质资源的筛选,并对干旱胁追下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脯氨酸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筛选鉴定出一批耐旱性甘蓝型油菜品种:YAU200908、湘油15号、YAU200903、YAU200907、YAU200906、YAU200904。生理生化分析表明,在干旱胁迫下。油菜叶片中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的含量随干旱程度的加剧而降低,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MDA的含量及SOD、CAT、POD的酶活性则随着干旱程度的加剧丽升高。[结论]在抗旱性强的材料中,其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显著地减少。脯氨酸、可溶性糖、MDA的含量及SOD、CAT的酶活性显著增加,可作为油菜抗旱性鉴定的生理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