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非(弱)杀菌化学物质诱导烟草对病毒病(TMV)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 12种非 (弱 )杀菌化学物质诱导烟草对烟草花叶病毒病 (TMV)抗性的效果 ,供试化学物质均能诱导烟草对 TMV的抗性。新复级差测验结果表明 ,不同非 (弱 )杀菌化学物质对烟草抗病毒病性具有不同的诱导作用 ,其中 ,水杨酸表现突出 ,平均防治效果为 5 0 .30 % ,灌根 +喷雾和灌根两种处理方法与喷雾处理差异极显著 ,但灌根 +喷雾处理和灌根处理之间差异未达到显著差异 ,低浓度处理诱导效果高于高浓度处理。  相似文献   

2.
在烟苗大十字期对烟苗根部采取浸根(T1)、灌根(T2)及浸根+灌根(T3)3种方式施用侧孢短芽孢杆菌,分别于移栽后30、60、90 d测定烟草根系活力、土壤微生物种类及其数量、土壤酶活性、烟叶化学品质以及经济性状。结果表明:烟苗移栽后30~60 d,T1、T2、T3的烟草根系活力、土壤酶活性较不施用侧孢短芽孢杆菌均显著提升,T3的烟草根系活力显著提高39.49%,烟草根际土壤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分别显著增加40.51%、41.64%,真菌数量显著减少28.39%;T1、T2、T3的烟草中部叶常规化学成分均达优质烟叶标准,中上等烟比例及产值较不施用侧孢短芽孢杆菌分别增加19.51%、72.57%,中部叶化学成分较其他处理更趋协调。  相似文献   

3.
生物质炭施用对烟草漂浮育苗中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通过烟草漂浮育苗试验,探讨生物质炭施用对漂浮育苗过程中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为生物质炭在烟草漂浮育苗中的施用提供科学依据。设置了对照,添加1%的生物质炭(质量比)处理。分析了烟草出苗率、根系生长、根系活力、根际矿质态氮养分、叶片数、最大叶面积和地上部生物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1)添加1%的生物质炭处理,烟草的出苗率降低了20.1%;(2)烟草根系的根长、根鲜重、根系的体积、根表面积及根系活力分别增加了53%、215%、87%、84%和248%,但是不同处理之间对烟草根系直径没有显著性的差异。根际基质NH_4~+-N的含量降低了81%,但是NO_3~--N的含量提高了8.7%;(3)烟叶的叶片数、最大叶面积和地上部生物量分别增加了33.3%、54.1%和138%。但是不同处理之间的叶绿素含量没有显著性的差异。生物质炭的添加降低了烟草育苗过程中烟草的出苗率,但是促进了烟叶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农杆菌携带柞蚕抗菌肽基因转入烟草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柞蚕抗菌肽具有广谱杀菌功能,对烟草等茄科作物的青枯病假单胞菌(Pseudomonassolanacearum)具有较强的杀菌效果。人工合成抗菌肽基因(122 bp)转入根癌农杆菌(Agrobnctcrium tumefaciena),感染烟草叶盘,诱导成苗。通过对卡那霉素敏感筛选,胭脂碱脱氢酶检定及抗菌肽片段探针杂交,确认抗菌肽基因已转入烟草。现正研究其在烟草中表达及抗青枯病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外源β-氨基丁酸(BABA)处理对烟草幼苗抗低温和抗干旱的调节作用,通过使用不同浓度BABA对烟草幼苗进行喷叶和灌根处理后,再进行干旱和低温胁迫处理,最后进行存活率的测定。结果表明,在受到干旱胁迫时,通过5 mmol·L~(-1)和10 mmol·L~(-1)外源BABA分别进行喷施和灌根处理后,烟草幼苗的存活率出现大幅升高;而在受到低温胁迫时,通过5 mmol·L~(-1)和10 mmol·L~(-1)外源BABA分别进行喷施和灌根处理后,其存活率也出现较大幅度的提高。分析认为,通过外源BABA处理后,可以有效提高烟草幼苗对于干旱和低温胁迫的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6.
烟草黑胫病抗性鉴定方法比较及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烟草黑胫病(Phytophthora parasitica var.nicotianae Tucker)抗性鉴定方法,采用粗毒素浸种法、粗毒素浸根法、孢子悬浮液浸根法及田间病圃接种法,研究烟草革新3号(抗病品种,R)、G28(R)、金星6007(中抗品种,MR)、小黄金1025(感病品种,S)、红花大金元(S)等对烟草黑胫病的抗性,并对其抗性鉴定效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孢子悬浮液浸根法的鉴定结果与粗毒素浸种法的鉴定结果呈显著负相关,与田间病圃接种法的鉴定结果呈显著正相关。粗毒素浸种法不受季节限制,可以对烟草材料黑胫病的抗性进行大批量筛选。粗毒素浸根法和田间病圃接种法有一定的缺陷,可以作为粗毒素浸种法和孢子悬浮液浸根法的辅助鉴定方法。在整个抗性鉴定过程中,孢子悬浮液浸根法可观测到烟株病情指数和发病率的动态变化,较其他3种方法更能准确、合理地评价品种抗性。  相似文献   

7.
烟草黑胫病拮抗芽孢杆菌的筛选及生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防治烟草疫霉对烟草引起的病害,从不同烟田健康烟株根际土壤中筛选分离42株根际细菌,经平板对峙初筛、细菌发酵液115℃处理后复筛得到10株对烟草黑胫病病原菌(Phytophthora parasitica)具有较好抑制效果的芽孢杆菌。经分子生物学鉴定可将其分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枯草芽孢杆菌(B. subtilis)和贝莱斯芽孢杆菌(B. velezensis)3类。选取枯草芽孢杆菌GJ1、解淀粉芽孢杆菌GJ7和贝莱斯芽孢杆菌GJ11对各类芽孢杆菌进行纤维素酶和蛋白酶分泌特性检测、烟草根际土壤、根和茎定殖能力检测以及田间试验,得出这3种芽孢杆菌均可分泌纤维素酶和蛋白酶,均能在烟草根际土壤、根和茎中定殖,在根际土壤中定殖能力为GJ1GJ7GJ11,在根和茎中定殖能力均为GJ7GJ1GJ11。GJ1、GJ7、GJ11对烟草黑胫病田间相对防治效果分别为33.33%、80.00%、28.60%,初步确定拮抗芽孢杆菌田间防治效果取决于其在烟草内定殖能力。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分离自烟草根际的2株芽孢杆菌的种类及其抑菌促生特性,利用16S rDNA和gyrB基因序列分析法,将菌株YC2006和YC2008分别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菌株对烟草赤星病病原(Alternaria alternata)、烟草黑胫病病原(Phytophthora parasitica)和烟草立枯病(Rhizoctonia solani)病原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烟草立枯病病原的抑制率分别达到60.35%和68.08%.菌液浸种处理可显著提高烟草种子发芽势,在育苗基质中添加菌剂可显著提高烟苗的株高、茎围、最大叶面积、地上部鲜质量、地下部鲜质量、总根长和总根表面积.2株芽孢杆菌对烟草主要真菌病原具有拮抗活性,同时兼具促进种子萌发和烟苗生长的作用,具有良好的研究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菌剂施用对烟田根际土壤菌群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在前期筛选出高效防治烟草青枯病害的生防菌株的基础上,于贵州省黔南州独山县开展田间小区试验,分析生防菌剂施用对根际土壤微生物菌群数量变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烟草内生菌LSN02和烟草根际菌LLGJ04两种生防菌剂的在烟草种植中的施用均可明显提高根际土壤微生物的菌群总数量,且LSN02的效果优于LLGJ04;其中,烟草内生菌LSN02高浓度(2×108 cfu/mL)处理烟株时,显著增加根际土壤细菌菌群数量,而烟草根际菌LLGJ04中浓度(1×108 cfu/mL)和低浓度(0.5×108 cfu/mL)处理烟株时,可分别增加根际土壤放线菌及真菌的菌群数量。该研究为提高植烟土壤有机养分含量和微生物活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不同品种烟草对Cd的富集及根际有机酸的分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用烟草修复Cd污染土壤的可行性,采用盆栽试验,以7种常见的烟草品种(云烟87、中烟100、粤烟96、长脖黄、K326、8326和NC628)为供试植物,研究了烟草对Cd的富集能力及根际有机酸的分泌特征。结果表明:Cd胁迫下,"长脖黄"根、茎、叶生物量均最高;"云烟87"叶Cd含量最高,为64.67 mg·kg~(-1),"长脖黄"茎Cd含量最高,为27.1 mg·kg~(-1),"8326"根Cd含量最高,为23.75 mg·kg~(-1);从Cd贮存部位看,不同烟草品种均为叶茎根;从去除率看,"长脖黄"对Cd的去除率最高,达3.48%。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根际土壤有机酸含量发现,Cd胁迫下7种烟草主要分泌草酸。因此,烟草有望被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实际修复,其中"长脖黄"最具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当前云南省部分烟草种植区根结线虫的种类和分布,为烟草根结线虫病综合防治及烟草品种布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5年8~10月,在云南省主要烟草种植区昆明、曲靖和玉溪市采集54份烟草根结线虫病根样本,采用雌成虫会阴花纹形态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检测(rDNA-ITS区和SCAR特异性鉴定)对病原根结线虫种类进行鉴定.[结果]采集的54份样本中有24份样本的病原为花生根结线虫(Meloidogynearenaria),占44.44%;7份样本为南方根结线虫(M.incognita),占12.96%;1份样本为爪哇根结线虫(M.javanica),占1.85%;11份样本为爪哇根结线虫和花生根结线虫的复合种群,占20.37%;5份样本为南方根结线虫和花生根结线虫的复合种群,占9.26%;3份样本为南方根结线虫和爪哇根结线虫的复合种群,占5.56%;3份样本为南方根结线虫、爪哇根结线虫和花生根结线虫3种线虫的复合种群,占5.56%.[结论]当前危害云南省部分烟草种植区(昆明、曲靖和玉溪烟区)的根结线虫种类主要有南方根结线虫、爪哇根结线虫和花生根结线虫3种,以花生根结线虫为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揭示烟草不同器官中内生细菌的分布规律,应用Illumina测序平台的MiSeq高通量测序仪对烟草根、茎、叶中内生细菌的16S rDNA-V4区扩增子进行测序,对测得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评价物种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经FLASH软件对序列进行拼接,茎、叶、根样品分别获得36 129、60 312、52 573条原始序列,经Qiime软件过滤,再剔除宿主的叶绿体和线粒体序列,最终分别得到35 190、58 938、51 268条有效序列,在97%的序列相似性水平上,这些有效序列被Uparse软件划分为1 447、1 141、1 220个操作分类单元(OTUs)。序列比对结果表明,在根、茎、叶中芽球菌属(Blastococcus)、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为优势菌。类诺卡氏菌属(Nocardioides)、链霉菌属(Streptomyces)、Gemmatimonadaceae属、Gaiella属、壤红杆菌属(Solirubrobacter)、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细菌表现出组织专一性,主成分分析表明,根和叶中内生细菌群落结构最为相似。烟草植株内蕴含丰富的细菌资源,受组织结构及成分因素影响表现出器官差异性,即茎根叶。通过对烟草不同部位内生细菌多样性进行研究,可为烟草植物生物活性内生菌株的发掘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烟草根黑腐病发病程度对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探究不同病害发生条件下土壤环境、微生物群落间的关系,为烟草根黑腐病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贵州省安顺烟区为调查区域,收集烟草根黑腐病不同发病程度(0、1、3、5级)烟株根际土壤,测定土壤理化性质;采用16S rDNA和ITS基因测序技术进行分析,探讨不同发病程度下烟株根际土壤养分、细菌及真菌群落结构差异。【结果】与正常土壤相比,随着病害程度的加重,土壤细菌群落的均匀度和丰富度降低,而真菌群落的均匀度和丰富度升高。与正常土壤相比,发病土壤中细菌群落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Candidatus_Udaeobacter、苔藓杆菌属(Bryobacter)和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s)相对丰度下降,而芽孢杆菌(Bacillus)丰度上升;同时真菌群落镰刀菌属(Fusarium)、柱孢属(Cylindrocarpon)、毛霉属(Mucor)丰度下降,而Nicotiana、茎点霉属(Setophorna)、亡革菌属(Thanatephorus)、锥毛壳属(Coniochaeta)、织球壳菌属(Plectosphaerella)和四枝孢属(Tetracladium)丰度上升。指示物种分析结果表明,芽单胞菌属、织球壳菌属和四枝孢属可能是不同发病程度土壤细菌、真菌群落属水平差异的主要物种。冗余分析(RDA)和方差分解分析(VPA)结果表明,土壤铵态氮(NH-N)和有机质(SOM)是细菌、真菌群落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结论】根际土壤中细菌芽单胞菌属丰度的下降和真菌四枝孢属丰度的上升是烟草根黑腐病严重发生的关键微生物因素,提高土壤SOM和NH-N含量能有效降低烟草根黑腐病发病程度。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在盆栽条件下,以转抗菌蛋白基因(LJAMP2,T-Lj)和转空载体烟草(T-Vi)为试验植株,亲本非转基因烟草(Nt-X)为对照,研究转基因烟草在不同生育期对紫色土根际微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可培养细菌、真菌数量和土壤酶活性.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非转基因的对照处理,转基因(T-Lj、T-Vi)并不影响烟草本身的农艺性状.在烟草整个生育周期,T-Lj与T-Vi处理根际的细菌数量变化趋势与Nt-X一致;但在成熟期,T-Lj和T-Vi处理的细菌CFU显著低于Nt-X.由于供试的两个转基因材料中含有抗性标记基因(NPTⅡ),所以对根际可培养细菌数的影响是否为目的基因(LJAMP2)的导入所致,尚需进一步验证.3种处理的烟草根际真菌数量较稳定,不同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土壤酶活性研究表明,在烟草的生长发育期间,不同处理间根际土壤蛋白酶活性差异不显著;在烟草团棵期,T-Lj处理的脲酶活性显著低于Nt X;在残茬期T-Vi处理的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均显著低于Nt-X.表明转抗菌蛋白基因和转空载质粒基因烟草种植一年对紫色土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活性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内在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为了验证铝耐受型丹波黑大豆根尖14-3-3a基因(soybean 14-3-3a,SGF14a)在植物应答铝胁迫中的作用,本研究利用35S组成型启动子和大豆SGF14a的编码区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K-35S-SGF14a,在野生型(wild type,WT)烟草中过量表达SGF14a获得3个转基因株系(S11、S19和S23);并用50μmol/L铝处理WT和转基因烟草,分析过量表达SGF14a对烟草铝耐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过量表达SGF14a的转基因烟草经铝胁迫处理后根的相对生长量比WT高约30%~40%;此外,在没有铝胁迫的正常生长条件下,3株转基因烟草根中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都比WT高,而用50μmol/L铝胁迫24h后WT烟草和3株转基因烟草根中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都下降,但转基因烟草根中可溶性蛋白含量仍显著高于WT,并且过量表达SGF14a还可显著提高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以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的活性,降低铝胁迫下烟草根中过氧化氢(H2O2)的积累以及氧化胁迫的水平;同时,转基因烟草在低酸土壤中的生长状况也明显优于WT.这说明过量表达SGF14a可增强烟草对铝胁迫的耐受性及其适应酸性土壤生长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对烟草感染青枯菌前后的根、茎、叶内过氧化物酶(POD)及同工酶进行比较研究,为抗病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比色法测POD酶活,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进行POD同工酶的比较。【结果】对烟草感染青枯菌前后,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烟草叶部POD活性显著高于根部和茎部。烟草接菌后,根、茎、叶内的POD活性均在第3天升至最高,而叶内比对照增高了29.67%。同工酶电泳分析表明,烟草接菌后的同工酶谱带,在条带的数目、种类和各条的相对活性上表现出差异。【结论】POD作为植物的保护酶类,随植物抵抗疾病的过程变化而变化,故与植物抗病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印楝诱抗烟草炭疽病的机理,为烟草炭疽病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定根施印楝种子粉末对烟草炭疽病的防效,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印楝种子粉末处理后烟草的NTF6、NtLox、NtS-GT1、NtPAL、NtPDF、NPR1、NtRar1和PR1a等8个相关抗病基因的表达变化;对比叶面喷施不同印楝种子提取物(甲醇、乙酸乙酯和石油醚)溶液对烟草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并测定叶面喷施印楝种子甲醇提取物不同分离流分处理的烟叶总酚含量及抗炭疽病效果.[结果]根施印楝种子粉末可使烟草炭疽病的病情指数(26.67%)较对照(74.17%)显著降低(P<0.05,下同).qRT-PCR检测结果表明,NPR1、NtRar1、NtSGT1和PR1a等4个抗病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印楝诱导烟草抗炭疽病相关.印楝种子甲醇提取物对烟草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最大,其丙酮流分段在处理后6和96 h诱导烟草的总酚含量较对照明显提高,分别为对照的2.52和3.34倍,且其诱导烟草抗炭疽病的能力最强,病情指数(25.00%)显著低于对照(69.17%).[结论]印楝种子提取物通过诱导提高PPO和POD抗病相关酶活性及诱导NPR1、NtRar1、NtSGT1和PR1a等抗病相关基因的表达产生抗炭疽病作用,且诱导活性成分主要存在于甲醇提取物的丙酮流分,其可作为烟草炭疽病的诱抗剂推广应用于烟草生产.  相似文献   

18.
植物根际功能菌是微生物肥料的重要菌种资源,在农业生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利用稀释涂布法对采集自贵州省遵义市发病烟区的健康烟株根际土壤进行根际细菌的分离纯化,研究根际细菌解磷、分泌吲哚乙酸、抗烟草青枯病菌的能力以及功能菌株间的拮抗作用,构建复合微生物菌剂,并对该菌剂的促生抗病效果开展评价。结果表明,烟草根际细菌LSNSY15-4对烟草具有最佳的促生效果,处理的烟草株高、根长和鲜重相对于对照组增幅分别为22.45%、35.57%和155.72%;烟草根际细菌D对烟草青枯病菌具有较好的拮抗效果,抑菌圈直径为21.40 mm,分子鉴定结果表明促生菌株LSNSY15-4为泛菌属(Pantoea)微生物,拮抗菌D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随后,在明确D和LSNSY15-4具有亲和性的基础上,将菌株D和LSNSY15-4体积比1:1混合培养24 h,获得复合微生物菌剂,发现该菌剂可促进烟草植株生长,处理的烟草株高、叶片数和鲜重相对于空白对照组增幅分别为10.21%、32.26%和54.67%,且对烟草青枯病菌抑菌活性具有增效作用,有效地防控烟草青枯病的发病程度。该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青枯无致病力菌株对烟草青枯病的控病作用和是否诱导烟草抗病及其控病机理。采用TTC培养基,从茄青枯病株上分离获到青枯无致病力菌株Au004-1,用喷雾法及含菌培养基法测定其对青枯致病菌的抑制作用,并进行烟草青枯病温室盆栽控病试验;用该菌伤根灌接烟草,然后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电泳分析病程相关蛋白(PRP)变化。结果发现,该菌株对青枯致病菌具有抑制作用,抑菌带宽分别1.03和0.83 cm;在温室盆栽试验中它对烟草青枯病具有较好的防效,接种致病菌30 d后相对防效可达77.5%;该菌处理的烟草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及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增强,病程相关蛋白(PRP)含量增加。试验结果表明这株青枯无致病力菌株除可直接抑制青枯致病菌外,很可能诱导烟草产生青枯病抗性。  相似文献   

20.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烟秆还田对烟草生长、产量、质量及病毒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烟草秸秆还田略微提高了烟草病毒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略微降低了烟草株高、茎围、节距、叶数、叶长、叶宽、根鲜重、茎鲜重、叶鲜重、整株鲜重以及烤烟的产量、产值、均价、上等烟比例、上中等烟比例和感官评吸质量,略微降低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光饱和点(LSP)、表观量子产量(AQY)、Rubisco最大羧化速率(Vcmax)和Ru BP再生最大速率(Jmax),但略微提高了烟草叶片的胞间CO2浓度(Ci)和光补偿点(LCP)。因此,烟草秸秆直接还田并不是一种恰当的方式,烟草秸秆必须经过充分腐熟后再施入到烟田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