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0 毫秒
1.
小麦茎秆弯曲特性与密度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小麦茎秆弯曲特性与密度间的关系。[方法]取郑麦9023和豫麦25茎杆基部第2节间,去掉叶鞘,做弯曲试验以及密度测定试验。利用微机控制非金属材料万能试验机,采用三点弯曲法对去鞘茎秆做弯曲试验。加载前,用游标卡尺测定茎秆外径及节间长度。采用非接触式光学应变引申仪测定变形量,加载速率为10mm/min。当茎秆发生明显的曲折时,停止加载。根据荷载挠度曲线,计算弯曲强度值、弹性模量值、抗弯刚度值。密度测定试验:用电子天平测定茎秆第2节问的重量,根据茎秆的外径、壁厚以及节间长,计算其体积,重量/体积即为密度值。[结果]在小麦灌浆期,茎秆基部弹性模量、惯性矩、抗弯刚度及密度在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弯曲强度及含水率在品种间无显著差异(P〉0.05);且其基部第2节间的弹性模量、弯曲强度、抗弯刚度与密度呈正相关关系,与含水率呈负相关关系。茎秆密度值越大、含水率越低,抗弯刚度值、弯曲强度值越大,茎秆越不易倒伏。[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小麦的高产栽培、抗倒伏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小麦倒伏每年造成小麦产量损失约10%~30%,研究小麦倒伏对提高小麦茎秆品质和抗倒伏特性具有重要意义.在小麦倒伏的影响因素中,茎秆的力学性能至关重要.在力学理论和有限元模拟的基础上,研究小麦茎秆力学性能随维管束分布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维管束分布对倒伏的影响与维管束和基础组织的弹性模量有关.在维管束弹性模量大于基本组织弹性模量的情况下,维管束越多,越难倒伏;当维管束数量相同时,维管束越靠近表皮,越难倒伏.增大维管束的弹性模量和维管束所在处的圆周直径,可以增强小麦茎秆的抗倒伏能力.  相似文献   

3.
栓皮栎苗木的水分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使用压力室和Pressure-Volume曲线方法研究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 Bl。苗木根系和枝叶的水势及其几个主要水分参数的变化。土壤水分良好时,枝叶水势的日变化最低可达-2.0MPa,根系可达-0.8MPa,气孔开始关闭时木质部水势为-2.0~-2.6MPa。根系的水分释放曲线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秋季曲线的斜率最小;共质体水含量为18.84%~52.42%,弹性模量值最大为8.6MPa,最小为6.5MPa。枝叶中水分释的曲线也有季节变化,整个生长季中共质体水含量为38.51%~81.95%,具有与根系相似的变化趋势;弹性模量值最大为15.7MPa,最小为9.2MPa。结合苗木的生长发育进程及环境因子的变化分析了水分参数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成熟期巨菌草底部茎秆力学特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巨菌草(Pennisetum sinese Roxb)茎秆力学特性及其变化规律是建立巨菌草茎秆材料力学模型与本构关系的重要基础。利用SNAS微机控制电子万能材料试验仪对成熟期巨菌草底部茎秆进行顺纹拉伸、压缩、弯曲试验,获得其在试验条件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并进行分析。试验选取的巨菌草底部茎秆平均含水率为75%,测得的巨菌草底部茎秆顺纹拉伸最大抗拉强度的平均值为93.2 MPa,弹性模量平均值为593.8 MPa;顺纹压缩最大抗压强度平均值为10.1 MPa,弹性模量平均值为126.4 MPa;顺纹弯曲最大抗弯强度平均值为11.3 MPa,弹性模量平均值为610.5 MPa。表明巨菌草茎秆的拉伸破坏应力参数与苜蓿(Medicago L.)、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Carr.)Mitford cv.Pubescens Mazel ex H.de Leh.]相近,而压缩与弯曲破坏应力参数却远小于芦竹(Arundo donax L.)。因此,所获成熟期巨菌草底部茎秆力学特性参数,可为巨菌草机械切割设备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和基础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5.
以郑麦9023为材料,在小麦灌浆期测试第2节间去鞘茎秆的弯曲强度,并对测试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建立了小麦茎秆模型,利用力学理论分析了小麦茎秆截面椭圆化的影响因素。理论分析、试验测试结果一致表明,壁厚与外径比值越大,弹性模量越大,小麦茎秆截面越不易椭圆化。因此,提高茎秆节间的弹性模量,增大壁厚与外径比值,可以增强抗倒伏能力,避免小麦茎秆弯折倒伏。  相似文献   

6.
矮丰三号小麦茎秆的力学性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对矮丰三号小麦茎秆的力学性质进行实测,取得各节间的强度极限、弹性模量、波松比以及不同含水率情况下的强度极限。本文分析、研究了这些表征力学性质的量值的变化范围和规律,并用图线显示其规律性,从而确定了这些量值和找出最弱节间的所在。  相似文献   

7.
小麦茎秆弯曲特性与密度间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志华  李英俊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5775-15775
[目的]研究小麦茎秆弯曲特性与密度间的关系。[方法]测定郑麦9023和豫麦25茎秆基部第二节问的弹性模量、弯曲强度、抗弯刚度、密度及含水率。[结果]结果表明,在小麦灌浆期,茎秆基部弹性模量、惯性矩、抗弯刚度及密度在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弯曲强度及含水率在品种间无显著差异(P〉O.05);且其基部第二节间的弹性模量、弯曲强度、抗弯刚度与密度成正相关关系,与含水率成负相关关系。[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小麦的高产栽培、抗倒伏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齐穗后15 d和成熟期,分别测量了4个不同水稻品种(系)茎秆3个不同节间的弹性模量、拉伸强度极限,以及节间横截实面积、节间茎粗、节间茎壁厚,并作了差异显著性测验和相关性分析。发现同一水稻茎秆不同节间弹性模量、拉伸强度极限都随茎秆的成熟而增大,大小顺序一般为:第2节间>第3节间>第4节间,它们的差异显著性与水稻品种(系)、发育时期有关;不同的品种(系)茎秆同一节间的弹性模量和拉伸强度极限存在差异,差异显著性受品种(系)的遗传特性、节间位置和发育时期影响;节间横截面积、节间茎粗、节间茎壁厚与节间拉伸强度极限、弹性模量存在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高山  王冀川  徐雅丽  韩秀峰  徐翠莲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9):5151-5153,5240
[目的]为春小麦节水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春小麦品种新春22为供试材料,设置3种不同的控水处理(亏缺滴灌、适量滴灌和充分滴灌),研究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小麦产量和干物质的积累与分配特性。[结果]春小麦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呈"S"型曲线变化,增长速率高峰期出现在挑旗期,直线增长期出现在拔节-抽穗期。土壤水分亏缺造成小麦总干物质积累缓慢,个体营养体弱小,干物质分配以茎秆为中心;土壤水分过量造成小麦营养生长过旺,茎秆和穗部发育不良,产量降低;适量土壤水分处理小麦个体生长稳健,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协调,产量结构优化,水分利用效率(WUE)较高。[结论]适量滴灌可协调小麦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促进小麦增产。  相似文献   

10.
王秀兰  毕明  王鸣晓  谭秀山  毕建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504-12505,12513
[目的]探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小麦农艺性状变化规律。[方法]以济麦20为试材,研究了小麦的植株高度、节间长度、各器官干重的变化及其与水分之间的关系。[结果]干旱胁迫下,茎秆高度缩短,为适宜水分条件下茎秆高度的63.4%~73.2%,穗下节间增加9.2%;严重干旱时,穗下节间缩短;倒2和倒3节间长度呈先下降再上升趋势,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除根重呈上升趋势之外,其余指标茎、叶、穗重量均呈下降趋势。水分由适宜向过多变化的过程中,穗下节间长度、倒2、倒3节间长度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各器官的干重也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结论]为小麦节水高产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苏超杰  罗志华  刘圣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1,(8):4594-4595,4648
[目的]通过小麦秸秆成型燃料孔隙率对燃烧效果的影响研究,为生物质致密成型燃料燃烧设备的设计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颗粒直径为80目的原料为基准体,采用自行设计的孔隙率测定装置测定其终压和密度,再由生物质致密成型燃料的实际密度和基准体的密度计算出该种燃料的相对孔隙率;并对成型燃料进行了燃烧性能试验。[结果]在80目颗粒基准体,压力为28 MPa条件下,小麦秸秆致密成型燃料的密度为1432.6 kg/m3,相对孔隙率为27.2%;当压力在5~10 MPa时,燃料燃烧性能较好,但其成型性能不太稳定,压力消失后,燃料容易反弹;压力在10~20 MPa时,燃料成型性能稳定且燃烧性能好;压力在20~28 MPa时,燃料成型性能稳定但燃料燃烧困难;压力大于28 MPa后,燃料的相对孔隙率基本没有什么变化,且燃烧性能极其不好。[结论]压力在10~20 MPa时,小麦秸秆成型燃料具有较好的压缩成型性能和燃烧性能,符合生物质成型燃料的使用条件。  相似文献   

12.
对成熟苎麻茎秆进行横观各向同性假设,参照塑料拉伸、压缩和金属扭转试验以及夹层结构弯曲性能试验的要求和标准,分别对苎麻茎秆、木质部进行拉伸、压缩、弯曲和扭转试验,对韧皮层进行拉伸、压缩试验,测定苎麻茎秆的基本力学参数。结果表明:苎麻茎秆拉伸弹性模量为1 013.19 MPa,压缩弹性模量为14.63 MPa,剪切模量为87.15 MPa,同性面泊松比为0.38,异性面泊松比小于0.016 6;木质部拉伸弹性模量为1 021.85 MPa,压缩弹性模量为16.99 MPa,剪切模量为99.05 MPa,同性面泊松比为0.33,异性面泊松比小于0.020 5;韧皮纤维层拉伸弹性模量为2 004.18 MPa,压缩弹性模量为4.01 MPa,剪切模量为38.76 MPa,同性面泊松比为0.58,异性面泊松比小于0.001 9。  相似文献   

13.
苎麻成熟期底部茎秆的机械物理特性参数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给苎麻切割器的设计及切割动力学分析提供茎秆的力学性能参数,以苎麻成熟期底部茎秆为材料,对茎秆及其木质部进行了弯曲和扭转试验,得到其弯剪模量分别为155.7、252.9 MPa,剪切模量分别为42.1、44.8MPa;对木质部和韧皮部进行了拉伸和压缩试验,得到其拉伸弹性模量分别为1 876、481 MPa,压缩弹性模...  相似文献   

14.
赵太宇  张存岭  陈若礼  刘超  张东志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4):16565-16566,16617
[目的]研究淮北4个小麦新品种主茎干物质积累动态。[方法]4个小麦新品种分别为烟农19、豫农202、济麦22和淮P2-7。[结果]烟农19、豫农202、济麦22和淮P2-7小麦主茎和籽粒干物质积累呈Logistic曲线变化,主茎质量日增最大值点位于越冬始期前13 d和终花后5 d左右,转折点位于拔节前4 d和终花后11 d,籽粒质量日增最大值点位于终花后13 d左右;穗粒质量曲线转折点为终花后9和18 d,千粒重曲线转折点为终花后7和20 d。[结论]该研究可为进一步了解淮北地区冬小麦干物质增长规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采用复合材料力学弹性参数测试的试验方法,利用WDW 10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对苎麻木质部和茎秆整体的整秆进行了轴向压缩力学特性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中苎一号品种苎麻木质部整秆的轴向压缩弹性模量平均值为241.93 MPa,最大抗压强度平均值为12.61 MPa,茎秆整秆的轴向压缩弹性模量平均值为304.85 MPa,最大抗压强度平均值为12.58 MPa;木质部和茎秆整体的弹性模量和抗压强度没有显著差异,茎秆复合中木质部和韧皮部靠自身粘附力在表层粘结,其粘附力不能阻止韧皮部沿木质部表层滑移,在压缩试验中,表现更多为木质部的承载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在不同领域更好地利用棉秆皮部纤维,采用纤维长度分析仪、纤维拉伸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对棉秆单根皮部纤维进行纤维形态、力学强度、横截面积和结晶度的研究。结果表明:棉秆单根皮部纤维的平均长度为(1 484.43±753.78) μm,宽度为(18.90±6.61) μm,长宽比为65.75。棉秆单根皮部纤维实心或中空非常小,呈菱形或圆形。棉秆单根皮部纤维的应力 应变曲线线性度非常好,未见明显的屈服阶段。棉秆单根皮部纤维的弹性模量为13.66 MPa,断裂伸长率为6.32%,柔韧性很好。棉秆单根皮部纤维的结晶度为21.66%,具有较大的吸湿性和化学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17.
杨好伟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6):6640-6641
[目的]探讨干旱胁迫对冬小麦发育的影响。[方法]以"农大8539"为试材,在小麦的生育前期、中期、后期分别设置3个水分梯度,控制降水,称重法计算供水量,测量了小麦叶片的渗透势、蛋白质和核酸含量。[结果]在土壤湿度较低的情况下,随土壤水分的递增,小麦叶片细胞渗透势明显增加;在土壤湿度较高的情况下,叶片细胞渗透势随土壤水势的变化而变化的幅度很小。返青-拔节和孕穗-开花,开花-孕穗期叶片核酸总含量随干旱程度加剧而下降的趋势不是十分明显,叶片蛋白质含量下降明显。[结论]随干旱程度的加重,冬小麦叶片内蛋白质含量对水分胁迫反应敏感,而核酸含量反应迟纯。  相似文献   

18.
以产自湖北洪湖的太空莲36号莲籽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成熟度莲籽外形尺寸和含水率,并进行力学特性试验。结果显示:乳熟期、蜡熟期、完熟期莲籽纵横径比平均值分别为1.35、1.28、1.19,含水率分别为79.84%、70.28%、57.72%,莲籽长轴弹性模量分别为1.09、1.22、1.85 MPa,短轴弹性模量分别为1.33、1.42、2.16 MPa;3种不同成熟度莲籽极限破坏载荷分别为81.995、117.107、167.640 N。研究结果表明,莲籽同一成熟度和剪切深度条件下,剪切力不随剪切速率改变;莲籽同一成熟度和剪切速率条件下,剪切力与剪切深度呈显著线性相关;莲籽在X、Y、Z轴方向上的压缩破壳力随着成熟度的增加而增加;相同成熟度下,莲籽三轴方向上的压缩力在数值上X轴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轴向、径向荷载下植物根系对弹性变形的适应与抵抗特性,以水土流失地区常见植物种黑沙蒿根系为对象,采用TY8000伺服控制试验机,研究1~5 mm径级范围内黑沙蒿直根及含侧根分支处根段承受轴向、径向荷载下弹性模量与刚度的变化。结果表明:直根及含侧根分支处根段力-位移曲线(F-s曲线)承受轴向荷载时呈上凸形,承受径向荷载时呈下凹形;直根段、含侧根分支处根段的拉伸弹性模量、弯曲弹性模量均与根径幂函数负相关,抗拉刚度及抗弯刚度与根径幂函数正相关;弹性模量与刚度在轴向荷载下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在径向荷载下差异不显著。试验结果说明黑沙蒿较细根适应变形能力更强,较粗根抵抗变形能力更强,且根型影响变形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