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4年3月29日,远在佛山市的于瀚先生借到宜昌签合同的机会,专程到十堰市来要看汉江瑰宝——釉光青。于瀚先生字景和,号憨愚堂,祖籍辽宁,现居广东佛山。正是鼎盛之年的他事业有成,学养不俗,特别是在奇石鉴赏方面显现出很深的诣养,在收藏奇石上更是自有主见:不追风,不固守;既看重奇石的外在要素,又看重奇石的内在意蕴。  相似文献   

2.
正2015年12月2日上午,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沂蒙润松园嘉宾云集,山东省花卉盆景奇石艺术家协会授予润松园"山东盆景名园"、"山东花卉盆景奇石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单位"授牌仪式在润松园隆重举行。山东省花卉盆景奇石艺术家协会主席李宝祥,秘书长王绪新,副秘书长徐学胜,沂南县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县社会组织联合会主席张京峰,沂南县原人大副主任、沂南县根艺奇石盆景花卉协会名誉会长朱兆沂,沂南县政府原党组成员、副县长王新国及沂南县相关单位负责人共200余人出席授牌仪式。沂蒙润松园是范遵厚先生  相似文献   

3.
我与十堰市奇石协会副会长徐明星先生同在该市茅箭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工作,耳濡目染,我也跟着玩起了奇石。  相似文献   

4.
李清斋 《花木盆景》2005,(12):38-40
“形、质、色、纹”是奇石爱好最熟悉的、常常挂在嘴边的话语,无论是采石、购石、品石,都离不开它。但是,对这四个字的含义以及与此相关的一些理论问题的理解,在石友之间,认识并不完全一致。本仅就其中几个手要问题,淡谈个人的看法,求正于专家和石友。  相似文献   

5.
更正启事     
说起奇石的展览会,我们要回溯到上世纪80年代。1987年笔者在北京参加了一个关于自然艺术的学术研讨会,会上有人提出奇石赏玩的话题,并建议举行奇石专题展。为此,著名美学家王朝闻先生对奇石的观赏及美学价值作了专门的评述。90年代初,北京举办了首届中国赏石展览会,成为日后全国各地奇石展览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6.
林云甲 《花卉》2009,(4):34-34
云南云龙发现一块十分罕见的奇石——“猪心肺”。这块奇石,系澜沧江卵石,土红色底白色花纹,石质细腻较硬,无论形状及纹理均酷似猪心肺,在左右肺叶包裹之下的是一颗活脱脱的“心脏”,俨然是一副有血有肉有生命的“猪心肺”。  相似文献   

7.
华石 《花木盆景》2008,(5):50-51
“奇石是发现的艺术。”这句话流传很广,影响很大。因为其中包含着对奇石的天然性及发现奇石美的规律性和艺术性的认识,有力地推动了奇石欣赏活动的开展、奇石理论的研究和奇石资源的开发,在过去几乎是一致认可的至理名言。随着奇石欣赏水平的提高和奇石理论研究的深入,如今出现了异议,人们开始怀疑:奇石真是“发现的艺术吗”?  相似文献   

8.
奇石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为了展现它丰富的化内涵,我们常常采用诗句为一件内涵近似的奇石作一个单句的命题,应当肯定这种诗句式的命题形式,较之非诗句式的普通命题,  相似文献   

9.
李清斋 《花木盆景》2003,(11):38-40
奇石鉴赏,是对奇石的审美判断.要判断,就必须有一定的标准。  相似文献   

10.
杜一之 《花木盆景》2005,(11):38-40
关于奇石的赏玩和保养,所见字确实不多。在这方面,玉器、宝石行业取得的经验较多,奇石方面就差远了,这可能由于它涉及的社会范围太小,起步面窄的原因所致。在奇石赏玩方面,下江的太湖石、灵璧石和雨花石都有很多成功经验。它们有着浓厚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11.
红之 《花木盆景》2008,(1):57-57
著名赏石理论家李清斋先生的新著《石道漫步》,是一本关于“奇石美学与奇石文化”的论文集,其中大多数文章在我刊发表过,由此而得到国内外石友的关注与关爱,经过作者的补充与修改,于2007年11月由武汉出版社汇编成集。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缺陷?事物所欠缺或不够完备之处即为缺陷。什么是奇石的缺陷呢?人们从审美需求出发,对奇石应具条件提出了诸多要求,单就外观而言,便有形、质、色、纹四大要素,若要详分细说,不愁有几十上百条之多。奇石是自然生成之物,并非按照人的要求而形成的,没有一块石头能够全面符合人们提出的各项审美要求,凡不符合之处,都属缺陷的范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何况是大自然造化的一方奇石?所以说,世界上没有缺陷的奇石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13.
《花木盆景》2007,(12):60-61
杨降林先生,土家族,1953年2月4日生,湖北省咸丰县活龙坪人,大专学历,劳动经济师。现任中国文化管理学会根雕文化研究中心常务理事、武陵根艺奇石研究会理事、武陵根艺奇石研究会咸丰分会名誉会长、湖北省咸丰县社会医疗保险管理局副局长。  相似文献   

14.
人物雕像     
朱金杰 《花木盆景》2013,(12):85-85
鲁迅先生有两句名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眼前这方奇石,从头发到削瘦的面部轮廓,都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他微微仰首,轻抿嘴巴,将一个横眉冷对黑暗的铮铮铁骨形象表现得淋漓致尽。这也是我们后人对先生的一种追思情怀。  相似文献   

15.
“自然人化”是奇石化产生与发展的前提。“畅神”审美观的形成,是人类对自然山水审美意识的自觉.是我国奇石化产生、发展的动力与契机。  相似文献   

16.
正因为世上有了“天然奇石”(以下称奇石),才产生了“赏石化”,也正是奇石的观赏价值及审美价值的驱动,赏识奇石的人也就越来越多,觅石、藏石成为一种时尚.爱石之风蔚然而成。广大爱好从各个方面展开了对奇石赏评的学习、探讨,各抒己见,但由于各种原因,很难达到完全的共识。为了赏石化的健康发展.大家希望有一个相对合  相似文献   

17.
说起奇石的展览会,我们要回溯到上世纪80年代。1987年笔者在北京参加了一个关于自然艺术的学术研讨会,会上有人提出奇石赏玩的话题,并建议举行奇石专题展。为此,著名美学家王朝闻先生对奇石的观赏及美学价值作了专门的评述。90年代初,北京举办了首届中国赏石展览会,成为日后全国各地奇石展览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8.
丁原国 《花木盆景》2000,(1A):117-117
奇石,又称观赏石、美石。它分为造型、纹彩两大类。所谓“奇”.即出人意料、罕见、特殊。奇石之美,贵在天然,珍在奇异,稀在绝无仅有.妙在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19.
鹤山 《花木盆景》2008,(6):53-53
2008年5月16日清晨,一块重达98吨的斑马石运抵尧塘公路花园。当天,两台80吨的大吊车同时操作,整整折腾了大半天,终于将斑马石安顿到位。这块斑马石的主人是徐州的张新安先生。事隔半个月,张新安的第二块重达38吨的斑马石又运抵尧塘公路花园。加上此前已经进入尧塘公路花园业者的石头,如铭鼎园艺的黄蜡石,新随园的墨石、彩石、木化石、砂岩石,仙得园的灵壁石,等等,品种已经逾十个。作为尧塘公路花园这个新概念花木市场的配套项目——“奇石街”呼之欲出。  相似文献   

20.
那是宜昌的一条小街,沿袭古老的街名,叫中书街。著名书法家、藏石家蔡静安先生就蜗居在这条小街,一住几十年,两间狭窄的平房,被各种奇石挤得满满当当,美不胜收。记得1995年5月,著名美学家王朝闻先生经过三峡宜昌,前去他的寒舍观赏三峡奇石。那一块块颇具灵性的奇石让王老激动不已,他兴致勃勃地一会儿品赏于前,一会儿又把玩于手掌:他以美学家的眼光,妙语连珠,盛赞“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