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兜兰为试材,用改进的CTAB法提取总DNA,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分析Mg2+浓度、dNTP浓度、引物浓度和Taq DNA聚合酶用量对ISSR-PCR扩增的影响,并通过梯度PCR确定最佳退火温度,最终建立兜兰ISSR扩增反应体系。最佳反应体系为:25μL体系中,含10×PCR buffer 2.5μL、1.5mmol/L Mg2+、0.15mmol/L dNTP、0.6μmol/L引物、1.0 UTaq酶和40 ng模板DNA。反应程序为:94℃5 min,94℃30 s,56.2℃45 s,72℃1 min,共40个循环;72℃延伸7 min。  相似文献   

2.
以芸芥9370为材料,在SDS法的基础上,通过改变离心时间,操作步骤,建立了一种较快速提取芸芥基因组DNA的方法。使用美国伯乐公司生产的Mycycler TM thermal cycler扩增仪,对影响RAPD扩增的因素进行了比较研究,确定了模板、10×buffer(主要含Mg2 )、、dNTPs、引物和Taq DNA聚合酶的适宜量和最佳的循环次数。试验结果表明在25μL体系中使用18.5μL ddH2O,2μL 10×buffer(主要含Mg2 ),2μLdNTPs,1μL引物,0.5μL TaqDNA聚合酶,1μL模板;反应条件为94℃预变性4 min,然后进行94℃50 s,38℃退火1 min 20 s,72℃延伸2 min,40个循环后,再在72℃延伸10 min,芸芥RAPD扩增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为优化兜兰ITS-PCR反应体系,以兜兰属植物为试材,用改进的CTAB法提取总DNA,并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对影响兜兰DNA ITS-PCR扩增反应的主要因素即Taq DNA聚合酶的用量、Mg2-浓度、dNTP浓度、引物退火温度、模板DNA用量和引物浓度等进行优化研究,建立兜兰最佳ITS扩增反应体系.结果表明:最佳反应体系为25 μL体系中,添加10×PCR buffer 2.5 μL、Taq DNA酶1.25U、Mg2+ 1.5mmol/L、dNTP 0.15 mmol/L、引物0.6μmol/L和模板DNA 40 ng,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4 min,1个循环;94℃变性30 s,54℃退火45 s,72℃延伸1 min,35个循环;72℃延伸7 min后终止反应,4℃保存.利用此反应体系可得到预期大小的ITS基因片段.  相似文献   

4.
为确保樱花RAPD扩增结果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对Mg2 、dNTP、引物、模板DNA浓度、Taq酶用量、退火温度,以及PCR循环次数等影响樱花RAPD结果的重要因素进行了初步探索。试验表明,樱花RAPD扩增最适反应体系为20μl反应液中:1×PCR buffer,2.5 mmol/L MgCl2,0.15 mmol/L dNTP,1 UTaq酶,0.2μmol/L 10bp随机引物,20~30 ng模板DNA。最佳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4 min,94℃变性30 s,38℃退火30 s,72℃延伸2 min,循环40次,最后72℃延伸10 min,12℃保存。  相似文献   

5.
为从分子水平上探讨濒危物种沉水樟种质资源的保护机制,以其基因组DNA为模版,开展ISSR-PCR反应体系的研究,对各反应因子水平、引物退火温度和循环参数进行优化,确定适于沉水樟ISSR-PCR反应的最佳体系:20 μL反应体系中各反应物的最适含量为模板75 ng、引物0.4μmol/L、dNTP 200 μmol/L、Taq酶1.25 U、Mg2+ 1.5 mmol/L;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7 min; 94℃变性30 s,53.0~58.0℃退火45 s,72℃延伸90 s,45个循环;72℃延伸7 min,4℃保存.  相似文献   

6.
枸杞属RAPD反应体系优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枸杞属植物为材料,进行RAPD反应体系的优化.结果表明,在25 μl总反应体系中,以DNA模板量为30 ng,引物0.6 μmol/L,dNTP 150 μmol/L,Mg2+ 2.5 mmol/L,TaqDNA聚合酶0.75 U,10×反应缓冲液2.5 μl为最优反应条件.PCR的反应程序为:94 ℃预变性2 min,94 ℃变性20 s,36 ℃退火30 s,72 ℃延伸1 min,5个循环;94 ℃变性20 s,40 ℃退火30 s,72 ℃延伸1 min,40个循环;72 ℃延伸10 min.应用优化后的反应体系获得的RAPD指纹图谱带型清晰,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7.
均匀设计优化喜盐鸢尾ISSR-PCR体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新疆野生喜盐鸢尾DNA为模板, 采用U20(54)和U12(34)均匀设计表,通过4因素5水平和4因素3水平两轮均匀优化试验,对影响ISSR-PCR扩增结果的一些因素如Mg2+ 、dNT P、引物以及TaqDNA聚合酶浓度以及循环数和退火温度等进行优化筛选, 建立了适合喜盐鸢尾的最佳ISSR-PCR反应体系:在25 μL反应体系中,包括2.5 μL 10×PCRBuffer ,2.0mmol/L M g2+,250 μmol/L dNTP,0.1 μmol/L 引物,0.5U TaqDNA 聚合酶,40 ng模板DNA.扩增程序为 :94℃预变性3 min;接着进行40个循环:94℃变性45 s,52.1℃退火30 s,72℃延伸1.5 m in;循环结束后,72℃延伸5 min,4℃保存.  相似文献   

8.
亚麻ISSR的反应体系优化及引物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引物U853对亚麻ISSR反应条件进行优化筛选。结果表明:20μL反应体系中,10×Buffer 2μL,Mg2+2.5 mmol/L,Taq酶1.5 U,基因组DNA 50 ng,dNTP 0.25 mmol/L,引物0.5μmol/L。PCR反应程序为:94℃4 min;94℃40 s,55℃1 min,72℃90 s,40个循环;72℃10 min。在该条件下,使用60条ISSR引物对3个有代表性的亚麻(原2003-84、K-6542、SXY8)DNA样品扩增,筛选出13条多态性好,重复性高的引物。  相似文献   

9.
以菜心(Brassica campestris L. ssp. Chinensis Var. utilis Tssen. et Lee.)为材料, 对影响ISSR-PCR扩增结果的因素如Mg2 、 Taq DNA聚合酶、 dNTPs、 Primer、模版DNA的浓度及引物退火温度、延伸时间和循环次数进行了探讨, 确立了适合菜心ISSR-PCR分析的最佳反应体系和PCR扩增参数 在25 μL反应体系中含10×buffer 2.5μL, 2.0 mmol/L Mg2 , 0.5 U Taq DNA聚合酶, 0.2 mmol/L dNTPs, 0.5 μmol/L引物, 30 ng模板DNA. PCR扩增程序 94 ℃预变性3 min; 94 ℃变性1 min, 49.7~56 ℃退火(退火温度随引物不同而定)1 min, 72 ℃延伸45 s, 40个循环; 72 ℃延伸5 min.  相似文献   

10.
人参SRAP-PCR体系优化条件的建立(摘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人参基因组SRAP-PCR的扩增条件,建立其优化扩增体系。[方法]采用单因子实验方法探讨模板DNA、引物浓度、dNTPs浓度、Mg2+浓度等因素对PCR结果的影响。[结果]优化后的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2min;94℃变性30s,48℃复性30s,72℃延伸1min,共40次循环;72℃延伸7min。最佳反应体系为:DNA模板30ng,上下游引物浓度2.0μmol/L,dNTP浓度0.3mmol/L,Mg^2+2.5mmol/L,总体积25μl。[结论]建立了满足人参SRAP-PCR的优化扩增体系,为人参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SRAP分析提供快速、简便、重复性好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了确立一种适合于芸芥柱头总RNA的提取方法,以芸芥柱头为材料,在常规异硫氰酸胍法的基础上提取和纯化总RNA.结果表明.采用常规异硫氰酸胍法提取的芸芥柱头总RNA,28 S RNA和18S RNA条带的亮度之比接近于1:1,而不是所要求的2:1,产生了明显的降解.改进异硫氰酸胍法提取的芸芥柱头总RNA,28S RNA和18S RNA条带的亮度之比接近于2:1,提取的RNA完整性好,但存在痕量DNA污染.用DNase降解痕量DNA,发现DNA去除较干净,且RNA没有发生降解,可作为反转录底物进行第一链cDNA合成.确立了一种适合于芸芥柱头总RNA的提取与纯化方法,为芸芥自交亲和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中国芸芥遗传多样性RAPD标记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选择我国不同生态地区有代表性的芸芥材料 ,利用RAPD标记技术进行分子标记差异分析 ,根据遗传相似系数计算不同材料RAPD数据的遗传距离矩阵 ,按UPGMA方法对研究材料进行了聚类。研究结果表明 ,我国芸芥具有比较大的遗传多样性 ,12个引物共扩增出 131条DNA带 ,其中 10 5条表现出多态性 ,占总带数的 80 .15 % ,不同生态类型地区来源的材料有各自的特征带。 2 0个材料的遗传距离在 0 .1178~ 0 .4 994之间 ,其中以和田芸芥与其它材料的遗传距离最大 ,而神池芸芥与朔州芸芥遗传距离最小。聚类分析表明 ,2 0个材料可分为 4组 ,其中和田芸芥和四川芸芥各自列为一组 ,和田芸芥可能是我国芸芥的一种新类型。组别划分与材料的地理亲缘关系及植物学形态特征相似性有关  相似文献   

13.
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研究芸芥(Eruca Mill.)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来源的芸芥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和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以便对其进行有效、科学的利用。【方法】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来源于欧洲、非洲和亚洲的30份代表性的芸芥(Eruca Mill.)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根据遗传相似系数计算不同材料RAPD数据的遗传距离矩阵,按UPGMA方法对研究材料进行聚类。【结果】不同芸芥亚种间表现出比较大的多态性,47个引物共扩增出486条DNA带,其中432条表现出多态性,占总带数的89.0%,来源不同的材料有各自的特征带。30个材料的遗传距离在0.1036~0.4511之间。【结论】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距离为0.1452处,30个材料可分为7个类群,其中来源于中国的材料为一独立的类群,来源于西班牙及其他国家地区的材料分属另外6个不同的类群。芸芥起源中心的西班牙及其毗邻地区的芸芥的遗传多样性最为丰富,而中国可能是芸芥的次生演化中心。  相似文献   

14.
RAPD Assessment of Genetic Diversity of Yunjie(Eruca sativa Mill.) in Chin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Genetic diversity of Yunjie (Eruca sativa Mill. ) in China was assessed by analyses of RAPD (randomly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markers. Twenty native cultivars representing Yunjie-growing ecotypes in China were selected as material in this study. Twelve out of the 64 tested random decamer primers were able to identify 131 stable RAPD bands from these Yunjie cultivars. Of them 105 bands, or 80.15% of the total, were polymorphic. Most Yunjie cultivars from the same ecotype had their characteristic DNA bands.Cluster analysis by unweighted pair group method of arithmetic means (UPGMA) suggested that the 20 Yunjie genotypes could b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The genetic distances among the 20 cultivars varied from 0. 117 8between Shuozhou and Shenchi to 0. 499 4 between Hetian and Xiliang. Hetian alone could be a new type of Yunjie identified in China because it had the greatest genetic distance from all the other tested cultivars.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hinese Yunjie have abundant genetic diversity. Classification of Chinese Yunjie based on the RAPD information wa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se Yunjie cultivars in their geographic origins and their plant morphology.  相似文献   

15.
白菜花药组织总RNA提取方法比较及其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白菜花药组织为试材,利用异硫氰酸胍法和改良Tris-硼酸法提取花药总RNA。结果显示两种方法提取RNA的产量都较高,异硫氰酸胍法提取纯度低,但省时高效,适用于对模板要求低的RNA提取。而改良Tris-硼酸法提取花药RNA的产量高、质量好、纯度高,适用于mRNA差异显示及基因表达的Northern印迹等的RNA提取。  相似文献   

16.
以苏淮白猪为材料提取RNA,比较异硫氰酸胍-酚-氯仿一步法与TRIzol试剂法提取RNA的效果.结果表明这2种方法提取的RNA经纯化之后均能够满足mRNA差异显示技术的需要,差别仅在于前者提取的RNA浓度稍高于后者,而后者更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7.
胡杨、柽柳总RNA提取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39,自引:7,他引:39  
以胡杨和柽柳的叶片为材料,建立了一种从植物组织中快速分离总RNA的方法。该方法具有三个显著的特点:RNA提取周期短,应用改进的LiCl沉淀RNA方法,仅需l0min即可;方法简单易行,仅需要几种常用试剂,操作步骤简单;提取的RNA杂质少,得率高,并能在提取过程中较有效抑制RNA的褐化效应。RNA质量可以满足cDNA文库构建、DDRT—PCR等要求。  相似文献   

18.
郭兰  张爱民  薛建平  朱艳芳  盛玮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14176-14178
[目的]探讨蔗糖诱导半夏试管块茎形成过程中RNA的变化规律。[方法]以半夏试管苗为材料,采用5种蔗糖浓度处理,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定总RNA含量,并结合差异反转录PCR技术,分析各浓度蔗糖处理半夏试管小块茎前后其总RNA的变化规律。[结果]各蔗糖浓度处理的半夏总RNA含量变化幅度较大,但总趋势表现为前15 d处于上升状态,从15 d到25 d开始下降,从25 d到30 d又开始小幅度上升。试管块茎的形成伴随着总RNA含量的上升,高浓度蔗糖处理可能启动了半夏试管块茎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揭示蔗糖调控半夏试管块茎形成过程中相关基因的表达信息和分子机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应用改良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展示DDRT-PCR产物的方法分离花生果种皮特异表达基因,共分离出24条差异表达片段.经测序后排除重复,最终得到8条差异片段.其中1条为花生上已知基因片段,余下7条均为花生上尚未报道过的基因.此7个片段序列已登录Genbank,其登录号分别为DQ450065、DQ450066、DQ450067、DQ450068、DQ450069、DQ450070、DQ450071.同时本研究还对应用琼脂糖电泳分离DD-PCR产物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利用差异显示技术克隆辣椒抗疫病相关基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辣椒疫霉菌对8叶期的辣椒品种茄门和93-100-17-1-0进行诱导处理,提取接种前后的总RNA,利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结合植物抗病基因保守结构域,将DDRT-PCR的一端引物为oligo(dT)15A/G/C,另一端为来源于不同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的简并引物B1/C1/D1,其扩增产物在6%聚丙烯酰胺凝胶上得到两个差异表达的带,回收差异片段并克隆到T-载体上测序,经BLAST检索,发现为两个新的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AY497910,AY4979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