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植物原色浸制标本制作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浸制标本制作多为单色保存法,通过对以往植物原色浸制标本制作方法的对比分析,找出1种可保存多种植物颜色的新型植物多色浸制保存液(AB液),其中A液为固定液,B液为保存液。研究发现,与常规配方相比,此保存液制作的植物标本可较好地保存各种植物颜色,且可避免使用有毒物质甲醛,而改用大蒜汁替代。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农林类教学中鳞翅目昆虫标本需求量大、易损坏及分类特征不易观察等问题,降低采集费用,摸索出一套适合鳞翅目成虫翅脉标本永久保存的塑封标本制作方法.具体为左右翅分别处理,右翅在去掉翅面鳞片基础上增加了染色、脱水等步骤;左翅保持自然状态,以标本所在科模式脉相为对照,经合理摆放,塑封压制成永久标本.该类标本具有翅脉清晰、观察容易、不易损坏等优点,利于学生学习掌握,满足了教学需要,适应于目前高循环、快节奏的教学现状,解决了标本重复、高效利用问题,实现了标本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不同浸渍方法制作植物原色浸渍标本的效果,笔者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及试验摸索,对不同颜色植物标本(如绿色、黄绿色、红色、白色、蓝紫色等)的制作方法进行了总结,研究发现:在制作植物原色浸渍标本时,应根据不同标本的颜色、质地、厚薄、大小,选择合适的固定液浓度及保存液配方,才能长时期保存植物原色。  相似文献   

4.
植物病虫害标本建设对于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从标本来源、标本制作、标本保存环境及保存方法等方面分析了实验室植物病虫害标本建设现状:近年来,由于病虫实验班次和人次增加,课堂病虫害标本损耗量加大,标本来源减少,标本制作、标本保存环境尚欠完善,导致标本易褪色、损坏和霉变虫蛀。提出应利用教学实习和科研机会,采集制作标本,以增加标本来源;采用硫酸铜亚硫酸浸泡法保存叶片标本,用铜离子液处理法保存绿色标本等新方法来改进保存方法和改善保存环境,并应尽量利用标本室资源,实现标本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传统玻片标本制作方法的比较,研究牛、羊消化道线虫虫卵永久性玻片标本制作的最佳方法。采用琼脂糖粉分别配制10和15g/L的水溶液作为介质。载玻片上加入少许玻璃碎渣,用毛细吸管吸取一小滴虫卵液(约10个虫卵)于玻璃渣上,再吸取一滴介质于虫卵上,盖上小盖玻片(10mm×10mm),待介质凝固后,滴树胶并加盖玻片(18mm×18mm)。制作的玻片中虫卵经长时间保存后,能保持原来的形态及色泽,清晰可见,易于辨认。琼脂糖为介质的水溶性虫卵玻片的制作解决了传统方法制作玻片标本易出现气泡、空隙、发霉及虫卵变形等的问题,是虫卵玻片标本理想的制作方法,可供临床和教学实习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紫花药用植物的保色方法,便于科研、教学以及种质资源保护等工作的开展.[方法]采用不同的杀生固定液和保存液以及改变植物标本干燥压制方法,对石竹、紫花地丁、鸢尾、桔梗4种紫花植物进行腊叶标本和浸渍标本的保色制作研究.[结果]直接压制的标本受到氧化作用和失水脱色的影响,保色效果一般;保色液处理后的腊叶标本和浸渍标本,由于受到保色溶剂的影响,保色效果良好,标本不易褪色.[结论]经过保色处理后的植物标本能较好地保存植物原来的颜色,有助于长期保存.  相似文献   

7.
腱鞘在一般解剖标本上不易显示,需要进行灌注填充清晰地显示其位置、范围和通过渠道,这样才能为教学及临床更好地理解运动装置的功能,为诊断治疗腱鞘炎提供准确的定位。腱鞘灌注标本制作方法很多,现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就其制作方法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8.
植物腊叶标本的制作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标本是植物学教学和科研的一个重要手段,作为园林工作者,植物标本的制作也是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我园林区,具有丰富的植物资源,结合本职工作,今年我们开展了植物标本的收集工作。植物标本的制作主要是采集、整理、装作、标签和编号等过程,现将我们进行的植物蜡叶标本制作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根据微波加热原理设计成功的快速制作植物标本新方法,较目前常规吸潮纸压制法制作植物标本速度快,质量好,成本低。1台600瓦微波炉从样本采集、烘干到裱糊,3人工作8小时,可制作植物标本300~360张。每烘干1,000份植物标本仅需电费1~2元。另外,用此法制作的植物标本色泽新鲜,叶片花瓣不易脱落,便于长期保存。  相似文献   

10.
蛇类标本可长期保存和陈列展览供蛇类识别和分类教学、科研及观赏之用.现将蛇类浸制标本和剥制标本的制作方法介绍于下. 1工具、器材、药品 1.1工具、器材大器皿、量具、注射器、塑料盘、白丝线或尼龙线、标本瓶、标签、解剖器、药棉、铅丝、缝针等. 1.2药品乙醚、福尔马林、三氧化砷.  相似文献   

11.
泡沫塑料雕塑技术在鸵鸟形态标本制作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形态标本制作是用棉花稻草等物做填充,或用钢筋、木头、石膏做成假体,存在着形态不逼真、易变形、易发霉、假体的制作工艺复杂、耗材多、重量重、易破损等缺点。本试验采用塑料泡沫雕塑技术成功制作出鸵鸟形态标本,具有形态逼真、不易变形、不易霉变、不易损坏、重量轻、易加工、工艺简单等优点。本试验对鸵鸟养殖业的生产、教育、科研及科学普及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对动物形态标本的制作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植物标本在教学和科学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采集、制作及保存是实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作者根据新世纪农业高职高专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从学院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传统植物标本的制作方法,通过多年实践创新,探索出覆膜原色植物腊叶标本制作技术,分析了覆膜原色植物标本与常规的植物腊叶标本优缺点;指出覆膜原色植物腊叶标本具有真实,美观,防虫,防变质,携带方便,能长期保存的优点,而且对增强学生亲身实践,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方便教学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集并选择病征显著,无杂菌的植物真菌病害新鲜标本,用刀片刮取病部的病原真菌,浸泡在TAF液中,装入青霉素小瓶内,置于室温下保存。通过定期镜检保存的真菌标本发现,使用TAF液保存病原真菌标本,比常规使用玻片保存真菌标本的时间长0.3~1.1倍,且标本的形态特征清晰,尤以接合茵亚门的匍枝根霉Rhizopus stolonifer和担子菌亚门的禾柄锈菌Puccinia graminis的形态特征最清晰,保存8a后观察,病原真菌标本的形态特征完好如初.  相似文献   

14.
首次报道了西藏兰科一新记录种——四腺翻唇兰(Hetaeria anomala Lindl),并提供其形态描述和照片。该种为首次发现于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凭证标本保存于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植物标本馆(FAFU),标本号为XZ082。  相似文献   

15.
袁波  莫怡琴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6):1717-1717,1844
植物病虫标本用传统的方法保存,易受潮发霉,也容易被虫蛀而失去使用价值.但用塑料薄膜封存、白乳胶浅包埋、护卡膜过塑、尿醛树脂包埋等方法解决这些问题可使植物病虫标本延长保存时间,又不会生虫、发霉,而且能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丰富安徽省堇菜科植物资料。[方法]野外采集标本并记录照片与地理信息,查阅中国堇菜属植物资料及安徽省植物专著,并进行比较。[结果]在滁州琅琊山森林公园发现了堇菜科(Violaceae)堇菜属植物——西山堇菜(Viola hancockii W.Becker),为安徽省新记录,并提供详细的形态描述与照片,凭证标本保存于安徽科技学院标本室(AHSTU)。列出最新的安徽省堇菜属植物名录。[结论]西山堇菜为安徽省植物新记录。  相似文献   

17.
报道了西藏兰科一新记录种——秉滔羊耳蒜,并提供其形态描述和照片。该种首次发现于西藏自治区墨脱县,仅1个居群约10株。凭证标本保存于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植物标本馆(FAFU),标本号为20160419。  相似文献   

18.
植物标本在植物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有腊叶标本和浸制标本2种类型。该文阐述了腊叶标本在采集时的注意事项及浸制标本的制作方法。笔者根据野外采集及教学经验,总结了植物标本在植物学教学中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桥梁,为植物学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植物学的积极性,为本科生将来继续研究生的学习奠定基础,并且能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19.
主要介绍鞣制法江豚标本的制作及保存工艺,与传统制作方法对比,比较两种方法优劣,目的采用对人体伤害相对较轻的方法制作出防腐性能更优、保存时间更长久、造型更优美的标本。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加强植物标本室建设的意义及其必要性,认为植物标本是农学专业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重要直观教具,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植物标本室的建设与完善是农学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分析了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标本的管理与维护方法,旨在为植物生产类专业标本制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