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6):156-158
区域协调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政策。伴随着科学发展观的确立,区域协调发展被赋予了经济与社会聚合、区域竞争力、区域利益协调及可持续发展等新的时代意义与内涵,由此也推动了区域政策不断创新的过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之一是建立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体系。在分别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体系与区域政策基本框架体系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区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区域政策创新的相关想法建议。  相似文献   

2.
刘静玉  刘鹏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7):3277-3280
在参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梳理了区域协调机制的概念,归纳了区域协调机制的种类及现行各种区域协调方式的优劣。通过对国内外常见的区域协调模式进行优化和改良,结合郑汴经济整合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提出了郑汴区域协调的基本模式。该模式具有如下特点:①建立了常设性机构——区域协调委员会和区域协调办公室;②注重立法;③机构间责任和职权范围明确。最后,提出了郑汴区域协调机制建设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3.
王力峰  于春玉  刘阿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1,(10):6218-6219,6223
结合区域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概述了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介绍了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以及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具体定量。详细分析了影响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各种因素,如资源的可持续能力、创新能力、制度能力。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以便从长远的角度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实践提供良好的指导。  相似文献   

4.
区域品牌建设与农产品竞争力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区域品牌是指一个区域内一群生产经营者所用的公共品牌标志;农业生产的区域性特征,决定了区域品牌在农产品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要地位。阐述了区域品牌的基本特征,区域品牌对区域农产品竞争力的作用,并分析了目前区域品牌存在的问题,提出创建区域品牌策略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当前,武陵山区最大的障碍是不同行政区划之间经济协作不够,难以形成区域经济一体化。因此,区域重组是武陵山区经济发展困境突围的最佳路径选择。阐述了区域重组的现实必然性,分析了区域重组路径选择中的缺失,提出了实现区域重组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简要回顾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介绍了国内外区域经济一体化法制环境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结合京津冀区域法制一体化的必要性,阐述了京津冀区域法制一体化的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相似文献   

7.
现代物流业既是衡量一个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的主要标志,也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之一。基于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内在机理,建立与现实尽可能接近的模型分析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关系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该研究采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建立了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因果关系图,并辅之以统计学方法确定参数,进而构建了区域物流需求及供给与三次产业之间的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对模型中参数变化所引起的物流与经济各指标变化的分析,探讨辽宁省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相互关系,以便为辽宁省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张润昊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492-1494
森林食品区域品牌建设是一个区域内森林食品经营者的公共品牌,森林食品区域品牌竞争力包含了森林食品区域品牌资源禀赋能力指标、森林食品区域品牌发展能力指标和森林食品区域品牌市场竞争能力指标。通过运用层次模糊评价模型分析了当前襄樊市森林食品区域品牌发展的现状,并提出了促进襄樊市森林食品区域品牌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创建与推广农产品区域品牌有利于提升农产品的竞争力,推动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通过对上海崇明培育生态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的案例进行研究发现,近年来,上海崇明在创建区域农产品品牌、提高市场占有率、发展生态农业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为促进上海崇明生态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总结了培育生态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实践经验,提出了提升生态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浅谈广西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广西区域经济的发展,分析了广西区域经济发展的6种类型和方向,提出了解决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建议,并构想了未来广西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1.
京津冀区域合作与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区域合作,实现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是全球化背景下统筹我国区域发展和优化区域经济布局的战略选择。京(北京)津(天津)冀(河北)在区域合作方面缺乏强有力的区域协调管理机制和统一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区域内部产业发展差距过大,影响了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通过分析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存在的问题,为推进京津冀区域合作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提出对策和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区域自动站采用自动观测技术为气象部门提供了雨量资料,掌控高时空分辨率的雨情信息,为区域气象测报和人们生活提供了有利参考。因此雨量资料质量的控制方法及应用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介绍了青海省互助县气象局区域自动站雨量资料质量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和流程,及时发现资料数据错误,探讨了区域自动站资料在区域气象服务中的多元化应用。指出区域自动站雨量资料质量控制方法及其应用,能极大的提高区域自动气象站数据的可用性,是提高区域自动气象站数据质量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基于经济体内不同区域的社会边际消费倾向往往不相同的现实,运用区域两分法从区域乘数效应角度研究了投资的宏观调控决策体系,构建了相应的计量模型,进行了实际应用分析。结果表明:当投资对特定子区域的乘数效果成为关注的目标时,应当采取措施提高各子区域的边际消费倾向、特定子区域的投资内流比、非特定子区域的投资外流比、期初投资流入特定子区比例,以获得投资对特定子区域乘数效果的最佳化目标。当投资对整体区域的总体乘数效果成为关注的目标时,应当采取措施提高各子区域的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相对较高的子区域的投资内流比、边际消费倾向相对较低的子区域的投资外流比、期初投资流入边际消费倾向相对较高子区域的比例,以获得投资对整体区域总体乘数效果的最佳化目标。该研究具有良好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1):283-284
分析了区域经济的内涵及现状,剖析了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指出了调整高等教育结构、设置特色专业、推动区域教育公平等完善高等教育,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举措。  相似文献   

15.
陈益娥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8155-8156
分析了黄土高原沟壑区域生态农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根据区域经济潜力综合效益分析,提出了促进区域农业经济和生态农业发展的黄土高原沟壑区域生态适宜型中观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科技对农村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支撑作用,分析了科技创新与区域发展的相互制约关系以及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指出了区域技术转移与协作中存在的问题,对我国制定全局性、前瞻性的区域协调发展科技战略,以及消除区域差距、实现区域互动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自2008年以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民营经济迅猛发展,吉林省区域经济发展焕发青春。无论是增长速度还是增长质量,吉林省区域经济都上了一个新台阶。但是,与我国东南沿海发达省份相比,吉林省区域经济发展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本文基于吉林省区域经济的发展现状,分析影响其发展的因素,构建了多元回归的计量模型,并提出了促进吉林省区域经济健康发展的对策,为吉林省区域经济发展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陕南富硒农产品区域产业集群及品牌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展区域品牌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区域内企业产品竞争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以陕西南部为例,探讨了产业集群发展与农产品区域品牌培育的关系,提出了基于产业集群来培育和建设陕南富硒农产品区域品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为了实现区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预警系统的研建是必要和紧迫的。系统地对区域预警系统的研建流派和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预警系统研究现状作了综述,并提出了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预警系统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20.
许菡 《甘肃农业》2023,(6):68-71
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建设是加快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必要内容,在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上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的价值蕴意,从区域品牌意识、产业基础、品牌建设三个方面阐述了区域品牌建设的现实困境,研究总结了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的路径,以期为各地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建设实践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