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索‘大红’火龙果树体3个关键时期微量元素,为火龙果科学施肥提供依据,以‘大红’火龙果结果枝为研究对象,于4月、10月及翌年4月测定分析跟踪采集的火龙果枝条的Fe、Mn、Cu、Zn、B含量,并分析积累量变化及相关性。不同时期微量元素含量不同,Fe元素含量呈现先降后升的显著变化,翌年4月最高;Zn元素含量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10月最高;枝条Mn、Cu、B的含量均呈现上升的变化,翌年4月最高。成熟枝条Fe、Mn、Cu、Zn、B元素积累量有差异,其中,Cu积累量最低,4月Fe积累量最高,10月及翌年4月Mn的积累量最高。按每hm~2培育20t成熟枝条计算,养分需求高低排序为Fe(105.47g)Mn(102.61g)Zn(79.69g)B29.95gCu(17.71g)。结果表明:火龙果枝条中Fe、Mn、Cu、Zn、B元素在不同时期含量及积累量有一定差异,各个元素积累量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协同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定新疆南部温宿县果园土壤微量元素Cu、Fe、Zn、Mn和B的有效态含量,明确该区域微量元素分布状况,研究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pH之间的相关性,并进行土壤有效性评价。【方法】2015年通过对温宿县5.33×104hm2(80万亩)林果进行取样调查,根据林果分布、树龄及土壤特征在1 300个样点中选取代表性140个样点,测定微量元素Cu、Fe、Zn、Mn和B的有效含量,并对该区的土壤微量元素的有效性进行评价。【结果】温宿县果园土壤微量元素中,有效Cu、Fe、Zn、Mn和B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5、12.0、2.2、4.9和0.9 mg/kg。有效Cu、Fe和Zn的含量丰富,有效B含量适中,有效Mn含量为极为缺乏。其中,土壤微量元素Cu、Fe、Mn和B属于中等变异,微量元素Zn属于强性变异。温宿县果园土壤有效Cu、Fe和Mn含量与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00.01),有效Cu含量与pH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30.01)。根据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评价指标,温宿县果园土壤中Cu、Fe和B含量极其丰富,Zn元素总体含量缺乏,Mn元素含量较为缺乏。有效态微量元素单因子有效性指数表明,温宿县果园土壤Cu、Zn和B的有效态含量高于临界值,土壤Fe和Mn的有效态含量均明显低于临界值,平均值排序依次为CuZnBFeMn。有效态微量元素综合性指数前五位的样区为:水稻农场(7.36)恰格拉克乡(5.89)阿热勒镇(5.78)吉格代牧场(5.65)吐木秀克镇(5.13),综合性指数平均值为4.04。【结论】新疆南部温宿县果园土壤微量元素Cu、Fe和B的含量丰富,Zn、Mn元素含量较为缺乏,因地制宜的使用含Zn、Mn的肥料进行施肥。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油用牡丹植株生长过程中微量元素的变化规律,以5年生油用牡丹‘凤丹’为试验材料,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油用牡丹生长发育过程中叶片、新枝、老枝、根和果荚中微量元素Cu、Mn、Zn、B、Mo、Fe的含量和积累量,明确在油用牡丹不同器官中各微量元素的含量和积累量的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油用牡丹植株在年生长周期中,对于微量元素的吸收与积累存在差异,植株中Fe的含量与积累量最高。油用牡丹植株中各微量元素吸收量的大小顺序为FeBMnZnCuMo,年吸收量分别为23.16,5.13,2.90,2.54,1.32,0.68mg·株-1,年吸收量之比为34∶7.5∶4.3∶3.7∶2∶1。油用牡丹植株中Cu、Fe的吸收活跃期在休眠期(1月)~大风铃期(4月);Mn、B、Mo的吸收活跃期在盛花期(5月)~果荚发育期(6月);Zn的吸收活跃期在果荚发育期(6月)~种籽成熟期(8月)。相关性分析表明,油用牡丹植株中Mo的积累量与Cu、Mn、B、Fe的积累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Cu的积累量与Zn、B的积累量呈显著正相关,Mn的积累量与B的积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综上,在施肥时应注意微量元素肥料的补充,同时合理配施肥料,保证油用牡丹植株的营养需求。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沙雅绿洲耕地土壤微量元素的含量及空间变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Cu、Zn、Fe、Mn元素空间分布均属于中等变异;从土壤微量元素拟合的理论模型可知,Fe、Mn、Zn元素的最适合模型为球形模型,Cu元素的最适合模型为指数模型。其中Fe、Cu元素的拟合效果最理想,决定系数分别为0.714和0.918,Zn元素的拟合最差;土壤中Cu元素的块金值/基台值为42.8%,大于25%,表明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Fe、Mn、Zn元素的块金值/基台值均小于25%,系统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Fe元素与土壤电导率(EC)成显著正相关,Cu元素与EC极显著正相关;Mn、Zn元素与有机质(OM)均成极显著正相关;Fe、Cu元素与pH值成极显著负相关,Mn元素与pH值成显著正相关;不同的土壤类型对有效Fe、Mn、Zn元素的含量影响显著,Cu元素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Cd胁迫对绿豆幼苗生长、光合作用及微量元素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农业科学》2016,(1):35-37
本文测定了1μmol/L Cd胁迫下绿豆幼苗生长初期的发育指标、光合速率的时间变化以及微量元素Zn、Mn、Fe和Cu的积累情况。结果表明:Cd显著降低了绿豆幼苗的株高、根长、根数及生物量,降低植物的光合速率(Pn),降低幼苗茎叶中微量矿质元素Zn、Mn、Fe和Cu的含量,促进根中Zn、Fe、Cu含量的积累,说明Cd通过改变植物对微量元素的积累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6.
氮肥对小麦不同品种籽粒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22个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分析了氮肥对小麦籽粒Zn、Fe、Mn、Cu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籽粒Zn、Fe、Mn、Cu的含量和积累量存在极显著的品种间差异.氮肥施用提高了籽粒Zn、Cu的含量和积累量,抑制了Mn的含量.氮肥与品种的互作对籽粒微量元素的含量和积累量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除Fe之外,籽粒Zn、Mn、Cu含量和积累量均以氮肥的影响作用最大,其次是品种因素和品种与氮肥二者的互作.用K-means聚类分析,将参试样品按照籽粒微量元素的含量聚为3类,施氮处理下,多数品种籽粒微量元素的含量处于中等水平;而不施氮处理下,多数品种的微量元素含量处于中等和较低水平.籽粒微量元素的含量对氮肥的反应存在品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7.
对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品种资源库保存的186份材料的铁、锌尧锰和铜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它们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稻米中微量元素含量主要由品种的遗传特性决定,稻米中铁、锌尧锰、铜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存在极显著的基因型差异。比较不同类型品种Fe、Mn、Cu和Zn平均含量,白米和黑米之间Mn和Cu含量差异不显著,而黑米Fe和Zn含量则显著高于白米;黑米糯稻Fe和Zn含量显著高于白米糯稻,两者之间的Mn和Cu含量则无显著差异。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品种Fe与Zn、Mn与Cu之间的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Cu与Zn之间相关性达显著水平;Fe与Mn、Fe与Cu、Mn与Zn的相关性未达显著水平。精米中Fe、Mn、Cu和Zn含量显著低于糙米中的含量。  相似文献   

8.
以3个芭蕉芋栽培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2个生育时期(发棵结芋期、子芋完熟期)芭蕉芋各器官矿质微量元素含量、积累、分配规律。结果表明:在发棵结芋期,3个芭蕉芋品种平均每株累积吸收量表现为锰(Mn)、铁(Fe)锌(Zn)硼(B)铜(Cu),紫叶红花芋、兴芋-1的茎、叶中Cu、Zn含量较高,Fe以根、根茎内含量最高,Mn、B主要分布在叶、根茎内,而兴芋-2根中Cu含量最高,Zn、Mn在各器官的积累相对均衡,B在根茎中积累量较高;在子芋完熟期,芭蕉芋单株积累量表现为FeMnBZnCu,Cu、Zn在各器官中的含量相当,Fe以根系中含量较高,Mn、B在叶中含量较高,兴芋-1在根茎中的微量元素含量、积累量明显高于其他2个品种。总体看出,芭蕉芋根茎中Cu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粮食作物,是一种优良的高Cu含量食品原料。  相似文献   

9.
将19周龄罗曼褐壳蛋鸡525只,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处理7个重复,每重复15只鸡,试验持续14周。处理A为对照组,不添加微量元素;处理B,基础日粮添加Zn 28.7 mg/kg;处理C,基础日粮添加Zn63.7、Mn 30.0和Cu 2.5 mg/kg;处理D,基础日粮添加Zn 98.7、Mn 60.0和Cu 6.5 mg/kg;处理E,基础日粮添加Zn 17.0、Mn 14.7、Cu 2.0和Fe 30.0 mg/kg。研究微量元素添加量对微量元素表观利用率和鸡蛋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排泄物中微量元素含量随日粮含量升高而显著升高,Zn、Cu、Fe的表观利用率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日粮Mn含量显著影响Mn利用率(P<0.05)。日粮Zn、Mn、Cu、Fe含量显著影响蛋黄胆固醇浓度和去壳全蛋Zn、Mn、Cu、Fe含量(P<0.05)。蛋黄颜色各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合考虑,基础日粮添加Zn 28.8 mg/kg可显著改善鸡蛋品质。  相似文献   

10.
外源硒对镉胁迫下菜心Fe、Mn、Cu、Zn吸收与转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硒(Se)对镉(Cd)胁迫下菜心(Brassica campestris L.ssp.chinensis var.Utilis)中微量元素(Fe、Mn、Cu、Zn)的吸收和转运的影响,通过营养液栽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Se(1、5μmol·L~(-1))对低Cd(1μmol·L~(-1))和高Cd(5μmol·L~(-1))胁迫下菜心根系吸收微量元素途径(共质体与质外体),木质部运输微量元素途径(木质液)和蔬菜地上部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Se可显著提高Cd胁迫下菜心组织的生物量。高Cd胁迫降低了根部Fe、Mn、Zn含量,却提高了根部Cu含量;施5μmol·L~(-1)Se后,地上部Fe、Cu、Zn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19.8%、46.7%和26.2%,但根部微量元素变化不明显。高Cd胁迫下根系质外体中Fe、Mn、Zn含量分别减少20.4%、23.8%和16.4%,共质体中则分别减少20.7%、11.7%和27.2%,而Cu含量升高。高Cd胁迫下施5μmol·L~(-1)Se后,菜心根系质外体中Fe、Cu、Zn分别提高了16.9%、34.9%和26.0%,共质体中Fe、Mn、Cu和Zn分别提高了13.3%、13.6%、41.9%和28.3%。高Cd胁迫下施Se后,木质液中Cu、Zn浓度显著增大,分别显著增加了44.2%和16.9%,而Fe和Mn未受影响。因此,Se可以通过影响根系对微量元素的吸收和运输途径来调控微量元素对菜心地上部分的供应,维持其含量的平衡,以减轻Cd的毒害。  相似文献   

11.
贵州鸟王茶产地土壤与茶叶中微量元素含量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鸟王茶产地土壤及茶叶中微量元素特征,更好地提高鸟王茶品质,对土壤及茶叶中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并对植茶土壤与茶叶中微量元素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 Fe、Mn、Cu、Zn、Mo 全量为 Fe(30576.00 mg/kg)>Mn(99.95 mg/kg)>Zn(60.18 mg/kg)>Cu(13.44 mg/kg)>Mo (1.17 mg/kg),土壤 Fe、Mn、Cu、Zn、Mo、B 有效态含量表现为 Fe(131.52 mg/kg)>Mn(15.49 mg/kg)>Zn(3.78 mg/kg)>Cu(1.07 mg/kg)>B(0.29 mg/kg)>Mo(0.03 mg/kg);野生茶园茶叶中 Fe、Mn、Zn 平均含量为 Fe(340.52 mg/kg)>Mn(340.09 mg/kg)>Zn(48.15 mg/kg),人工茶园茶叶中 Fe、Mn、Zn 平均含量为 Mn(160.28)>Fe(143.76)>Zn(20.47)。全 Zn 低于中国土壤的平均水平而高于世界的土壤平均水平,其余均低于中国及世界土壤的平均水平;有效 Fe、Zn 分布在高等水平,有效 Cu 分布在中高水平,有效Mn 分布在低等和高等水平,而有效 Mo、有效 B 的分布在低等水平;茶叶中的 Mn、Cu 与土壤中的 Mn、Cu呈极显著正相关,茶叶中的 Fe 与土壤中的 Fe 呈显著正相关,茶叶中的 Zn 与土壤中的 Zn 呈正相关,而茶叶中的 Mo 与土壤中的 Mo 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不同形态Fe,Mn,Cu,Zn在玉米叶面施用后的吸收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了缺素玉米叶面施用不同形态的 Fe,Mn,Cu,Zn 后吸收转移分配效果。结果表明:这四种微量元素在玉米叶面供应后均能观察到吸收和转移现象,且向缺素较严重的顶叶转移量为最多。这说明 Fe,Mn,Cu,Zn 四种元素在植物韧皮部内能够运移。在所施用的两种形态的微量元素中,螯合态的效果明显好于无机态。叶面施用 Fe,Mn,Cu,Zn 微量元素肥料能改善植物体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3.
关中平原区土壤5种微量元素的空间变异及分布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揭示黄土高原地区农田土壤微量元素空间变异规律及分布特征,选择陕西省扶风县揉谷乡新集村为试验区,在219 hm2耕地上用网格法采集364个耕层(0~20 cm)土壤样品,对其5种微量元素B、Fe、Mn、Zn和Cu有效含量的空间变异进行地统计学分析,并结合Kriging插值结果对其不同级别含量的分布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土壤有效B、Fe、Mn、Zn和Cu的理论半方差模型分别符合线性、指数、球状、指数和线性模型,有效B和Mn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有效Cu、Fe和Zn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5种微量元素最大相关距离依次为:B、Cu>Zn>Mn>Fe,最大相关距离为648~1 855.1 m;5种微量元素表现出条带状和斑块状空间分布;有效Fe、Mn、Zn和Cu的含量分布与土壤水分有关,有效B的分布与土壤酸碱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喷施复混微肥对苜蓿微量元素营养效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氮磷钾基肥供应足量的基础上,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研究Zn、Fe、Mo、Co、B、Cu、Se、Mn 8种微肥混合喷施对紫花苜蓿微量元素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复混微肥能促进苜蓿对Zn、Fe、Mo、Co、B、Cu、Se、Mn 8种微量元素的吸收,且适当组配复混微肥,能显著提高苜蓿对Zn、Mo、Co、B、Cu、Se的吸收量及积累量(P<0.05),极显著地促进Mo、Co、Cu、Se的吸收及积累(P<0.01).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三峡库区不同地域土壤中微量元素分布与空间变异性。[方法]对三峡库区重庆段中下游的万州区、开县、忠县、城口县、奉节县、丰都县、云阳县7个县市土壤中的Fe、Mn、Zn、Cu等4种微量元素含量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重庆万州区、云阳县属于缺Fe、Mn、Zn亚区,开县属于富Fe缺Zn亚区,丰都县、忠县属于缺Zn亚区,奉节县属于缺Cu亚区,城口县属于富Fe、Mn,缺Zn亚区。[结论]三峡库区重庆段中下游土壤中Fe、Mn、Zn、Cu含量分布不均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三峡库区不同地域土壤中微量元素分布与空间变异性。[方法]对三峡库区重庆段中下游的万州区、开县、忠县、城口县、奉节县、丰都县、云阳县7个县市土壤中的Fe、Mn、Zn、Cu等4种微量元素含量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重庆万州区、云阳县属于缺Fe、Mn、Zn亚区,开县属于富Fe缺Zn亚区,丰都县、忠县属于缺Zn亚区,奉节县属于缺Cu亚区,城口县属于富Fe、Mn,缺Zn亚区。[结论]三峡库区重庆段中下游土壤中Fe、Mn、Zn、Cu含量分布不均匀。  相似文献   

17.
云南云雾茶微量元素含量及其浸出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云南省元阳县生产的云雾茶中Na、Fe、Zn、Cu、Mn微量元素的含量及不同冲泡方式茶水中微量元素浸出率。结果表明,云雾茶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Mn、Fe、Na、Zn、Cu等,茶水中微量元素按含量多少依次为Mn、Na、Zn、Cu、Fe。饮茶可补充Mn、Na、Zn、Cu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只能获取极少的Fe元素。茶水中微量元素浸出率随冲泡次数的增加而降低。但Mn、Zn、Cu元素浸出率随冲泡时间的增加而增大,Na、Fe元素浸出率随浸泡时间增加先增高后降低。一般饮茶冲泡10 min左右可获得较多微量元素,80~100℃的水冲泡茶叶对微量元素浸出率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低剂量复合有机微量元素(Fe、Cu、Mn、Zn)对不同微量元素饲喂背景的肥育猪生长性能、血清微量元素含量、抗氧化指标及粪便微量元素排放量的影响,选用192头体质量相近[(61.2±4.4)kg]、胎次一致、饲喂背景来源各半的"杜×长×大"生长公猪,进行2×2因子试验,其中主因子包括饲喂背景(背景I:哺乳仔猪、保育猪和生长猪饲喂商业剂量无机Fe、Cu、Mn、Zn;背景O:哺乳仔猪、保育猪和生长猪分别饲喂50%、30%和20%商业剂量的有机Fe、Cu、Mn、Zn)和日粮处理(无机组ITM:在育肥猪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无机形式Fe、Cu、Mn、Zn各100、20、25、100 mg/kg;有机组OTM:在育肥猪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有机形式Fe、Cu、Mn、Zn各20、4、5、20 mg/kg)。饲喂期82d,分肥育前期(1~38 d)和肥育后期(39~82 d)。结果显示:1)饲喂背景及日粮处理均不影响育肥猪的生长性能(P0.05)。2)OTM可提高肥育前期猪血清中Zn的含量(P0.05)及锰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并降低丙二醛含量(P=0.05)。3)OTM可显著降低肥育猪粪便中Fe、Mn、Cu、Zn的排放量(P0.05);有机饲喂背景(O)可显著降低肥育前期猪粪便中Fe及肥育后期猪粪便中Fe、Cu、Zn的排放量(P0.05)。有机饲喂背景(O)与有机日粮处理(OTM)对降低育肥后期猪粪便中Fe的含量具有交互作用(P0.05)。以上结果表明:在饲粮中添加低剂量的有机微量元素可显著降低育肥猪粪便中重金属排放量,改善机体抗氧化水平,且不影响其生长性能;前期饲喂背景会显著影响猪生长后期粪便重金属的排放。  相似文献   

19.
为了对云南农田土壤常量与微量元素进行科学有效地管理,并为农作物合理施肥提供依据,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云南14个地方农田土壤常量及微量元素(P、K、Ca、Mg、Cu、Fe、Zn、Mn)的含量,并对土壤中常量及微量元素含量的状况与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云南农田土壤中速效P、K元素处于平衡,速效Ca、Mg亏缺,速效Cu、Fe、Zn、Mn等微量元素盈余。在不同地貌下,土壤常量及微量元素分布有明显的差异,滇中红色高原土壤的速效态微量元素(Fe、Zn、Mn)的含量明显高于滇东喀斯特高原和滇西横断山脉;速效P、K、Ca的含量从西至东有逐渐下降的趋势;而速效Cu的含量则从西到东有逐渐上升的趋势。研究结果对于农田土壤元素测定及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用火焰原子法测定了宁夏师范学院校园中凤仙花中花的微量元素(Ca、Mg、Cu、Zn、Fe、Mn、Pb、As和Cd)的含量,首次获得宁南山区局部地区凤仙花中花的微量元素含量的数据。其中人体中所需的微量元素(Zn、Fe、Mn、Cu、Ca)较高,而且还检测出有毒微量元素(Pb、As和C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