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本试验旨在探索禽流感DNA疫苗(H5亚型Re-8株)对黄羽肉鸡的免疫效果及合理的免疫程序。[方法]选取1日龄健康未免疫禽流感疫苗的黄羽肉鸡210羽,随机分为7组,每组30羽,其中A、B、C 3组为单次免疫试验组,分别于1、10和14日龄免疫禽流感DNA疫苗,每羽30μg; D、E、F组为加强免疫试验组,D、E 2组分别于14和10日龄免疫禽流感DNA疫苗,每羽30μg, 3周后D组加强免疫同种疫苗,每羽30μg, E组加强免疫H5禽流感D7+rD8二价灭活疫苗,每羽0.3 mL;F组为灭活苗对照组,于10和31日龄分别免疫0.3 mL H5禽流感D7+rD8二价灭活疫苗;G组为空白对照组。各组受试鸡于免疫前和免疫后每周(后期每2周)采集血液并测定血清HI效价,研究受试鸡母源抗体和免疫期抗体的消长规律。[结果]黄羽肉鸡母源抗体HI效价至14日龄降至3.5,抗体合格率低于40%。单次免疫禽流感DNA疫苗时,14和10日龄免后1~2周HI抗体开始升高,1日龄免疫后3周抗体持续下降。禽流感DNA疫苗或二价灭活疫苗加强免疫后1周HI抗体效价均可达到5.0。[结论]黄羽肉鸡于10和14日龄免疫禽流感DNA疫苗,每羽30μg,免疫后3周,每羽0.3 mL H5禽流感D7+rD8二价灭活疫苗或每羽30μg禽流感DNA疫苗加强免疫后,可为鸡群提供长期的免疫保护。  相似文献   

2.
为准确掌握汉中市规模猪场使用量最大的两种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M和N)在实际生产中的免疫效果,在两个规模猪场各选择4窝体质健康、体重接近的仔猪,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头,分别接种两个不同厂家猪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采用IHA方法检测免疫前后抗体效价。结果显示:N苗免疫效果稍好于M苗,但两种疫苗用标准剂量免疫,免疫效果都不佳,必须要在首免后30 d进行二免,才能保证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70%以上的标准。N苗免疫后抗体上升快,而M苗免疫后抗体上升慢,但持续时间长。N苗加大剂量免疫后,其免疫效果与标准剂量相比无明显差异。M苗加大剂量免疫后,其免疫效果明显优于标准剂量,能满足预防猪口蹄疫疫病的需要。结论:广大养殖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选择使用口蹄疫疫苗。  相似文献   

3.
猪细小病毒灭活疫苗NJ株毒种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防控猪细小病毒病,进行了猪细小病毒灭活疫苗毒种研究。将南京某猪场初产母猪流产胎儿的脾、肺等组织病料处理后接种ST细胞培养,获得了1株猪细小病毒强毒,将分离毒株适当稀释接种ST细胞,经3轮蚀斑纯化获得1株纯净的猪细小病毒NJ株(PPV-NJ株),作为疫苗毒株。将NJ株接种ST细胞培养连续传15代,每代次病毒效价均不低于1 ml 107.25TCID50、血凝素效价不低于29。选择第5代病毒液,灭活后与矿物油佐剂混合乳化制成灭活疫苗,以不同剂量分别免疫豚鼠和后备母猪,用血凝抑制试验(HI)和ELISA检测抗体效价。分别用剂量0.125 ml、0.250 ml和0.500 ml疫苗免疫豚鼠28 d后,各免疫组HI抗体效价均高于28,0.5 ml组HI抗体效价高达211,ELISA抗体均显示阳性(OD630≥0.32),分别用剂量0.5 ml、1.0 ml和2.0 ml疫苗免疫后备母猪后,HI检测结果显示,3个剂量组免疫后1周HI抗体效价高于26,3周后达峰值,至免疫后4个月略有下降,2.00 ml剂量组HI效价最高(211.75)。ELISA检测结果显示,各剂量组在免疫后1周均转阳(OD630≥0.32),免疫后4~18周均维持较高水平。HI抗体效价和ELISA抗体水平与免疫剂量均呈正相关性。结果显示,利用NJ株病毒制备的灭活疫苗具有抗体产生快、效价高等特点,显示出良好的疫苗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制兔病毒性出血症新型疫苗.[方法]分别以黄芪多糖、蜂胶、铝胶、生理盐水为佐剂,研制兔病毒性出血症黄芪多糖佐剂、蜂胶佐剂、铝胶佐剂以及常规灭活疫苗,并从安全、免疫效果等方面对这4种疫苗进行比较.[结果]4种疫苗均有良好的安全性.免疫后7d4种疫苗产生的特异性抗体效价均逐步升高,攻毒保护率均达到100%.免疫后14 d黄芪多糖佐剂抗体效价显著高于蜂胶佐剂、铝胶佐剂以及常规灭活疫苗.免疫后180 d黄芪多糖佐剂疫苗的保护率达75%,蜂胶佐剂与铝胶佐剂可达到50%,常规灭活疫苗的保护率达25%.[结论]这4种疫苗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其中黄芪多糖灭活苗的免疫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两种弓形虫疫苗对猪的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婷婷  鲁承  莫胜军  杜秋明  高建伟  孟其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101-20102,20117
[目的]研究2种弓形虫疫苗对猪的免疫效果。[方法]利用韩国国立兽医科学检疫院提供的2种弓形虫疫苗对试验猪群进行2次免疫。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IFAT)对一免、二免后猪群的抗体效价进行检测,评定疫苗对动物的免疫效果。[结果]首免后第2周,第1组疫苗的抗体效价达到1∶(119±24.18),第2组疫苗的抗体效价达到1∶(96±39.19);二免后第2周,第1组抗体效价平均值达到1∶(635±153.94),第2组抗体效价达到1∶(547±165.84),2组疫苗免疫效果差异不显著。[结论]试验用的2种弓形虫疫苗均对猪群起到一定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6.
某规模猪场猪瘟抗体水平的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监测分析生产母猪群的猪瘟抗体水平,合理制定猪瘟疫苗免疫方案,对某规模猪场1栋29头断奶母猪在猪瘟疫苗免疫前、免疫后30 d的血清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免疫前、后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5.9%、93.1%,大部分生产母猪在疫苗免疫30 d后抗体水平有所提升,但仍有6.9%的生产母猪在加强免疫后,抗体水平仍为阴性;对采样血清进行猪瘟病原检测,PCR检测结果表明:加强免疫后抗体为阴性的2份血清为阳性,其余血清全部为阴性。  相似文献   

7.
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对猪瘟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在猪圆环病毒2型(PCV-2)阳性猪场免疫猪圆环病毒疫苗对猪场实际临床生产中猪瘟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遂将某规模化猪场的一栋存在PCV-2感染的150头产房仔猪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5头,试验组在14日龄免疫某进口PCV-2杆状病毒载体灭活疫苗,对照组不免疫,并分别在PCV-2疫苗免疫前和猪瘟疫苗二免后30天每组随机采血18头仔猪检测猪瘟抗体。结果显示:PCV-2疫苗免疫前两组仔猪的猪瘟抗体水平无明显差异,猪瘟疫苗二免后30天,试验组的猪瘟抗体平均值和猪瘟抗体离散度均显著好于对照组。表明,PCV-2的感染会对猪的免疫系统造成损害从而抑制猪瘟疫苗的免疫应答,在PCV-2阳性猪场免疫猪圆环病毒疫苗能够显著增强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8.
从患有腐皮病的锦鲤(Cryprinus carpio)肝、肾、脾、血液里分离到1株优势菌,对该菌进行纯化培养并经人工感染试验,确定该菌为病原菌。经16S r RNA序列分析,鉴定该病原菌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用不同浓度福尔马林和不同温度灭活蜡样芽孢杆菌,筛选其灭活效果并制得灭活疫苗。将灭活疫苗免疫健康锦鲤后测定其抗体效价变化及免疫保护率。结果表明,0.2%的福尔马林溶液在28℃下灭活24 h及4℃灭活36 h为蜡样芽胞杆菌的适宜灭活条件。首次免疫后第20天,免疫Ⅰ组、Ⅱ组、Ⅲ组、Ⅳ组血清抗蜡样芽孢杆菌的抗体效价达到高峰,分别为1∶128、1∶64、1∶64、1∶32;第30天同样剂量加强免疫后,各免疫组血清抗体效价达到更高水平,分别为1∶256、1∶256、1∶128、1∶64;免疫后第50天时攻毒,Ⅰ组、Ⅱ组、Ⅲ组、Ⅳ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66%、66%、55%、44%。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重组禽流感病毒H5亚型二价灭活疫苗(H5N1,Re-6株+Re-4株)的免疫效果,为临床上制定合理的禽流感疫苗免疫程序提供依据,选取3个企业生产的12批疫苗,免疫SPF鸡、SPF鸭,跟踪至免疫后24周,每3周采血检测Re-6、Re-4 HI抗体效价。结果表明:SPF鸡、SPF鸭分别在免疫后6周和3周Re-4、Re-6抗体即可达到高峰值,随着时间的推移,抗体水平逐渐下降;SPF鸡抗体的高峰值高于SPF鸭;SPF鸡的高抗体水平的维持期长于SPF鸭;3个企业的疫苗均有良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PRRSV灭活疫苗(NVDC-JXA1株)的免疫效果。[方法]选择3个厂家生产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灭活疫苗(NVDC-JXA1株),对28~90日龄仔猪进行免疫,观察免疫应激反应,监测抗体变化。[结果]不同厂家生产的疫苗免疫仔猪后,免疫副反应均较小,无过敏症状出现。南京天邦、内蒙金宇疫苗分别在免疫后14、90d检测到抗体,浙江易邦疫苗在免疫后14、60d检测到抗体。抗体维持时间为15~30d。同一厂家生产的疫苗免疫相同日龄仔猪,正常剂量、加倍剂量处理的抗体阳性率差异不明显。不同免疫日龄仔猪,抗体检出阳性率不同,55日龄以上仔猪的抗体产生早,抗体阳性率高。[结论]该研究为安徽地区猪蓝耳病疫苗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H5亚型禽流感疫苗免疫肉鸡、水禽后抗体消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通过对父母代肉鸡、水禽禽流感病毒H5血清血凝抑制抗体水平连续跟踪监测。探讨Hs亚型禽流感疫苗免疫肉鸡、水禽后抗体消长规律。结果表明:雏鸡7日龄时母源抗体水平达最大值,20日龄时母源抗体下降到极低水平,雏鸡最佳首次免疫日龄为10日龄左右,二次免疫应根据鸡群母源抗体水平于首次免疫后100d左右进行。雏鹅、鸭3日龄进行首次免疫,水禽对禽流感疫苗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并于免疫后25-30d达到抗体高峰,但首次免疫抗体维持时间不长,最佳二次免疫时间应在首次免疫后30d左右进行。  相似文献   

12.
规模化猪场大肠杆菌多价灭活苗的免疫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减少大肠杆菌给规模化猪场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湖北省3个规模化猪场分离的致病性大肠杆菌O抗原优势血清型菌株,制备成3种自制多价灭活苗,分别于产前30、15d对30头妊娠母猪进行免疫保护试验。[结果]自制大肠杆菌多价灭活苗的甲醛含量为0.15%,符合质量标准。使用该苗进行免疫后,仔猪的平均发病率为5.8%,比对照组降低了40.8%。该疫苗免疫保护效果理想,平均保护率为87.5%。该疫苗较好地预防了仔猪黄痢、白痢的发生,极大地提高了仔猪成活率。[结论]在实际生产中,应定期从发病猪群中分离大肠杆菌菌株,根据分离结果不断调整灭活苗中的优势菌株。  相似文献   

13.
甄志刚  李晓卫  丁壮 《广西农业科学》2010,41(11):1229-1232
通过对比不同鸡新城疫(ND)疫苗免疫商品蛋鸡后HI抗体的消长规律,确立了ND弱毒苗+ND灭活苗联用是商品蛋鸡首选的疫苗组合,并制定了ND最佳免疫程序(8日龄首免→60日龄二免→120日龄三免→以后每隔3个月免疫1次)。经田间试验和小区应用试验证实,将该ND免疫程序加入常规免疫程序中,其免疫效果基本不受其他疫苗免疫等因素干扰;在不同养鸡场实施该免疫程序,其免疫效果差异不显著。因此建议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切实做好河南省猪瘟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苗在临床上使用范围、安全性、有效性的调查及免疫效果的评估工作,更好地利用疫苗免疫技术预防猪瘟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发生和流行,在洛阳、新郑等20个市(县、区)、40个猪场进行了猪瘟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苗的临床应用,并随机抽取了其中338份血清样品,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其抗体效价。河南省猪瘟免疫抗体合格率平均为73.67%,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免疫抗体合格率平均为87.57%。不同厂家疫苗对猪免疫后抗体合格率不同,不同年龄段的猪免疫后抗体合格率不同,不同疫苗种类对猪免疫后抗体合格率不同,对猪免疫次数不同其抗体合格率也不同。以上情况可能与不同厂家疫苗质量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5.
仔猪O型口蹄疫母源抗体消长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制定科学合理的仔猪口蹄疫免疫程序提供依据。[方法]以规模化养猪场和散养户中经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免疫后母猪所生产的仔猪为研究对象,利用液相阻断ELISA诊断试剂盒对仔猪母源抗体消长情况进行检测。[结果]仔猪通过母乳获得被动保护,在21日龄母源抗体达到高峰,规模化猪场和散养户母猪的平均效价分别达1∶142和1∶89。规模化猪场场仔猪21~30日龄保护率在80%以上,45日龄下降到65%,60日龄时基本无保护;而农户仔猪21日龄保护率为60%左右,30日龄仅为40%左右。农户饲养母猪免疫抗体水平远低于规模化猪场。[结论]对规模化猪场的仔猪进行口蹄疫疫苗的最佳首免时间为45~50日龄,而对散养户仔猪的最佳首免时间应为30日龄左右。  相似文献   

16.
猪伪狂犬病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仔猪死亡并破坏猪的免疫系统,严重危害养猪业的发展。为了查清山西该病流行情况,对山西11个地市58个规模化种猪场进行了猪伪狂犬病分子流行病学调研。结果表明,山西种猪场猪伪狂犬病广泛存在,用PCR试剂盒检测猪伪狂犬病病毒感染率,最高的地区是朔州,为28.57%,最低的地区是晋中,为2%,平均为9.12%;用猪伪狂犬病病毒gE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其感染gE抗体阳性率,最高的地区是朔州,为14.86%,最低的地区是吕梁,为1%,平均为3.20%;山西大部分种猪场都免疫猪伪狂犬病gE基因缺失弱毒疫苗,用猪伪狂犬病病毒gB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其疫苗免疫gB抗体阳性率,最高的地区是晋城,为94.82%,最低的地区是长治,为41.26%,平均为79.33%。调研查明,山西种猪场普遍感染猪伪狂犬病病毒,疫苗免疫效果比较理想,但地区之间差异较大,今后要进一步加强该病的防疫免疫工作,有效控制其流行。  相似文献   

17.
将分离自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主要细菌性疾病—肠道出血性败血症、鳖穿孔病(疖疮病)、红脖子红底板病、鳖腐皮病的4株病原菌,在体积分数为3.5%的福尔马林溶液中灭活24h。在灭活的4株菌中添加不同佐剂,充分混匀后分别制备成总含菌量为6×10^9个/mL的4价菌苗,分别免疫8只ICR小鼠,并设不加佐剂免疫组及空白组作为对照。经3次免疫后,随机选3只小鼠抽血制备血清,用间接ELISA方法测定抗体效价,除空白对照组外,其它4组小鼠的免疫血清效价为1:1.6×10^4-1:2.56×10^5,各免疫组的效价依次为弗氏佐剂〉白油佐剂〉蜂胶佐剂〉不加佐剂。另外5只小鼠用于免疫保护性试验。结果表明:3种佐剂的免疫保护率均为100%,而不加佐剂组免疫保护率为80%,空白对照组死亡率为100%。考虑到弗氏佐剂的成本较高且白油佐剂有副作用,故选择蜂胶作为免疫佐剂,制备了中华鳖4价菌苗。用该菌苗免疫接种50只体重为100~150g/只的健康中华鳖,注射剂量为0.2mL/只,并设置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共接种20只健康中华鳖。分别于免疫后第20、30、40、50天随机采集3只受免疫的中华鳖和对照组的1只中华鳖血液并制备血清,用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制备的针对中华鳖IgM的单抗3H3介导的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的抗体效价。结果表明:当中华鳖免疫后40d,血清中抗体效价达到最高,为1:6.4×10^4;免疫后50d将受免中华鳖分成4组,分别用4种菌株以5LD50(9×10^6个/mL)进行攻毒试验(0.5mL/只),结果免疫保护率均达到100%,而对照组死亡率均为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