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外源一氧化氮(NO)供体硝普钠(SNP)对铅(Pb)胁迫娃娃菜种子萌发及其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为探索Pb毒害娃娃菜的缓解途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对Pb胁迫[500.0 mg/L Pb(NO3)2]娃娃菜种子及其幼苗施加不同浓度(50.0、100.0、200.0、500.0和1000.0μmol/L)的SNP溶液,观察各处理种子萌发及其幼苗生长状况,测定分析幼苗的相对电导率(REC)和叶绿素、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等指标.[结果]在Pb胁迫下,娃娃菜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降低,幼苗鲜、干重和叶绿素含量减少,抗氧化酶活性升高,REC提高,MDA含量增加.适宜浓度的SNP处理能提高Pb胁迫娃娃菜种子的萌发效果;100.0μmol/L SNP可显著提高幼苗的CAT活性(P<0.05,下同),明显提高SOD活性,显著减缓叶片REC升高;200.0μmol/L SNP处理可显著增加Pb胁迫娃娃菜幼苗的叶绿素a(Chla)和叶绿素b(Chlb)含量,使根和芽的鲜、干重显著增加,显著减缓MDA含量增加;50.0μmol/L SNP处理能显著增强幼苗的SOD活性和促进Pro合成.[结论]低浓度(50.0~200.0μmol/L)外源SNP能通过增强娃娃菜的抗氧化酶活性和促进渗透调节物质生成以减轻膜脂过氧化作用,使娃娃菜的生理代谢趋于稳定,从而提高娃娃菜的耐Pb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2.
以兴油177品种油菜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外源NO供体硝普钠(0、100、200、300、400、500、600μmol/L SNP)浸种处理对100 mmol/L NaCl胁迫下油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外源NO可显著缓解盐胁迫造成的损伤,促进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物量的积累;显著提高幼苗叶片脯氨酸、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以及抗氧化酶(SOD、POD、CAT)的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其中以200μmol/L SNP浸种处理的效果最为显著。外源NO处理能够显著缓解盐胁迫伤害,200μmol/L SNP浸种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研究外源一氧化氮(NO)供体硝普钠(SNP)在10、50、100、200、500、1000、2000μmol/L等7个浓度下对油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00μmol/L的SNP可有效促进供试油菜种子的萌发,提高油菜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促进油菜幼苗地上部分的生长,而高浓度的SNP对油菜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SNP对油菜幼苗根的生长亦有抑制作用。总体来看,在100μmol/L处理的综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外源NO供体硝普钠浸种对3种草花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外源一氧化氮(NO)对草花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以硝普钠(SNP)为NO供体,研究0(CK),10,100,500,1000,1500,2000μmol/L SNP浸种对凤仙花、孔雀草和千日红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低浓度SNP浸种可以促进凤仙花、孔雀草和千日红种子的萌发。其中,以1000μmol/L浓度对凤仙花种子、500μmol/L浓度对孔雀草和千日红种子处理的综合效果最好。[结论]外源NO供体SNP对草花种子的萌发具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外源NO对低温胁迫下伏毛铁棒锤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为提高伏毛铁棒锤幼苗抗寒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伏毛铁棒锤种子和幼苗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0(CK),50,100,150,200,250,300 μmol/L)的外源NO供体SNP溶液浸种,分别在15(对照),8,4 ℃下培养萌发,统计各处理的萌发率、萌发势和活力指数。在15 ℃下萌发伏毛铁棒锤幼苗,叶片喷施不同浓度(50,100,150,200,250,300 μmol/L)的SNP溶液,以喷施蒸馏水为对照,于4 ℃下进行低温胁迫,通过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O2)、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及叶绿素(a+b)含量,分析SNP对伏毛铁棒锤幼苗抗寒性的影响。【结果】与15 ℃处理相比,8和4 ℃低温处理下伏毛铁棒锤种子的萌发率、萌发势及活力指数均显著降低;施加SNP溶液后,随着SNP溶液浓度的提高,2个低温胁迫处理(8和4 ℃)伏毛铁棒锤种子的萌发率、萌发势及活力指数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均在200 μmol/L SNP时达到最大值。4 ℃低温处理下,与对照相比,200 μmol/L SNP溶液处理伏毛铁棒锤幼苗体内SOD、POD、CAT活性,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及叶绿素(a+b)含量均显著提高,MDA、H2O2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施加200 μmol/L SNP溶液可缓解低温下伏毛铁棒锤种子及幼苗受到的冷害,提高种子及幼苗的抗寒能力。  相似文献   

6.
王文  陈振德  罗庆熙  曹委 《中国农业科学》2010,43(17):3677-3683
【目的】苯丙烯酸是黄瓜根系分泌的毒性较大的酚酸类物质之一,与黄瓜的连作障碍有密切关系。研究外源一氧化氮对苯丙烯酸胁迫下黄瓜幼苗生长及活性氧代谢的缓解作用,初步探讨NO缓解黄瓜幼苗苯丙烯酸胁迫的生理机制。【方法】采用营养钵土培的方法,研究外源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对200μmol·L-1苯丙烯酸胁迫下黄瓜(Cucumis sativus L.)幼苗生长、抗氧化酶系统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100μmol·L-1NO供体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能显著缓解苯丙烯酸胁迫对黄瓜植株造成的伤害,可明显提高幼苗的生长量,增强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提高叶片叶绿素和脯氨酸(Pro)含量,降低了叶片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O2)含量和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与100μmol·L-1SNP处理相比,50、200和400μmol·L-1SNP处理促进黄瓜幼苗生长、缓解叶片氧化损伤和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的作用明显降低。【结论】外源NO能明显促进了苯丙烯酸胁迫下黄瓜幼苗的生长,提高了抗氧化酶活性,降低了活性氧代谢,其中以100μmol·L-1SNP缓解效果最好。因此认为,外源NO的确能缓解苯丙烯酸胁迫对黄瓜植株的伤害,提高黄瓜幼苗对苯丙烯酸胁迫的耐性,减缓因自毒作用引起的连作障碍。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外源一氧化氮(NO)对狭叶香蒲耐Cu、Cd胁迫的影响,进而揭示其缓解Cu、Cd胁迫的生理机制,以狭叶香蒲幼苗为试材,在Cu或Cd的胁迫下,分别添加0μmol/L、50μmol/L、75μmol/L和100μmol/L SNP(硝普钠,为NO供体),检测叶片和根系中抗氧化酶活性以及丙二醛(MDA)、抗坏血酸、蛋白质和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在25 mg/L Cu2+或1.5 mg/L Cd2+处理下施加不同浓度的SNP引起反应的生理指标有所不同,总体表现为叶片和根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蛋白质、抗坏血酸含量升高,MDA含量下降,叶绿素含量不受影响。说明外源NO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Cu及Cd胁迫对狭叶香蒲幼苗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外源NO对萝卜镉胁迫的缓解作用,以重度镉胁迫(0.5 mmol/L)下的萝卜品种春红1号为试验材料,以不同浓度的SNP(0、25、50、100、150、200μmol/L)为NO供体材料,研究不同浓度SNP对镉胁迫下萝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的镉离子对萝卜生长有严重抑制作用,施加50~100μmol/L SNP能够促进萝卜种子发芽,增加萝卜幼苗光合色素含量,提高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适宜浓度的NO可有效缓解镉胁迫对萝卜种子和幼苗的毒害。  相似文献   

9.
NO对低温胁迫下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4℃模拟低温胁迫状况,研究了外源一氧化氮(NO)供体硝普钠(SNP)对低温胁迫下玉米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受到抑制,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显著上升,叶片相对含水量、脯氨酸含量和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不同浓度的SNP均能显著提高低温胁迫下玉米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促进低温胁迫下玉米幼苗的生长;抑制低温胁迫下玉米幼苗叶片MDA含量的上升,降低叶片质膜相对透性,增加相对含水量、脯氨酸含量和叶绿素含量。表明外源NO可缓解低温胁迫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缓解低温胁迫引起的膜脂过氧化,保护细胞膜免受或减少损伤,提高植物抗低温胁迫的能力。在SNP不同的使用浓度中,以100μmol·L-1SNP对低温胁迫的缓解效果最佳,当SNP浓度过低和过高时均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探讨一氧化氮(NO)对棉花幼苗生长及碳氮含量的影响,明确幼苗生长参数与碳氮含量的相关性,揭示NO在棉花培育壮苗中的应用价值。设置NO供体硝普钠(SNP)5个浓度水平:0、100、250、500、750μmol/L,在棉花幼苗1叶1心时涂抹叶片,至3叶1心时取样观察对地上部形态指标、根系构型参数、NO含量、碳氮生理指标的影响,并对幼苗形态指标与碳氮生理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与清水对照相比,不同水平SNP处理均有提升效果,且存在一定的浓度效应,其中500μmol/L水平SNP处理效果最好,其显著提高了根总长(18.3%)、根体积(28.6%)、根尖数(379.8%)、根系活力(10.9%)、根系干质量(23.4%)、全株鲜质量(16.1%)和壮苗指数(29.0%),叶片蔗糖含量、根系全碳含量和碳氮比显著高于对照,叶片和根系淀粉含量显著低于对照,表明SNP处理可能促进了棉花幼苗的光合碳生产和输出到根系,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幼苗地上部干质量和全株干质量与根、茎、叶全氮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碳氮比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在棉花幼苗1叶1心期,叶片涂抹500μmol/L SNP有助于培育健壮幼苗,...  相似文献   

11.
膜技术分离黄蘑多糖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膜技术分离、分级、纯化、浓缩黄蘑多糖的工艺;讨论了各个因素对膜分离状况的影响,并确定出较优工艺参数,得到了各级多糖的产品。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邻苯二甲酸酯对小麦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在不同浓度和不同时间处理条件下研究邻苯二甲酸酯对小麦幼苗叶片的可溶性糖(WSS)、叶绿素、脯氨酸(Pro)和丙二醛(MDA)含量及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结果]在邻苯二甲酸酯胁迫下,不同生理指标所表现出的抗性能力不同。当邻苯二甲酸酯浓度为96μg/kg时,POD、CAT活性及Pro、MDA含量都开始表现出显著抗性反应,抵抗环境胁迫;当邻苯二甲酸酯浓度为384μg/kg时,WSS含量略有下降,虽然不显著,但小麦幼苗细胞可能受到了严重伤害,并且影响到了细胞的正常生理代谢。[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了解邻苯二甲酸酯对小麦幼苗危害的影响机制奠定了基础,为降低土壤邻苯二甲酸酯污染及保障粮食生产的安全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不同配比菜粕发酵的抗营养因子脱除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置8个不同处理的菜粕固态发酵过程,经过72 h发酵,比较不同处理发酵产物的硫苷、异硫氰酸酯和噁唑烷硫酮等3种主要抗营养因子的含量,从而筛选一个最低抗营养因子含量和最高营养提升率的处理.结果表明,处理七(菜粕20 kg、菠萝汁7.5 kg、活化剂0.01 kg、菌种0.10 kg、水2.25 kg)的总脱除效果最好,硫苷、异硫氰酸酯和噁唑烷硫酮的脱除率分别为97.79%、100%和100%,而主要营养成分粗蛋白和小肽的含量相应提升了3.71%和195.16%.  相似文献   

14.
氮、磷、钾配施及其与铜、硼配施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浙春3号大立在不同的氮、磷、钾配施及其与铂或硼配施条件下产量构成因子的变化及各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氮、磷、钾与硼或钼配施促进了大豆株高的增长,增加了大豆的百粒重、总英数和单株籽粒重,提高了大豆的产量;大豆产量与大豆植株的生物量、株高、单株籽粒重、百粒重和总英数达到显著的正相关,与经济系数及有效分枝数为负相关,氮、磷、钾与硼或钼配施主要通过大幅度提高生物学产量而最终提高籽粒产量;在试验土壤条件下,氮、磷、钾之间的配施比以2:l:l处理的大豆产量最高;氮、磷、钾对大豆产量影响大小的顺序为N>K>P。  相似文献   

15.
陆桂平  张斌  贺生中  翟晓虎  李锦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148-11149,11172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APS)对感染犬瘟热病毒(CDV)犬血常规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45d健康、未接种犬瘟热疫苗的幼犬19只,随机分为5组,其中Ⅰ组为空白对照组,Ⅱ组为人工染毒阳性对照组,III组为APS治疗组,IV组为APS与常规治疗结合组,V组为常规治疗组。自人工染毒当日进行治疗,连续治疗5d。各组分别于人工感染前1d及感染后第3、6天于前臂头静脉采血,进行血常规、血清SOD活性和MDA含量测定。[结果]经CDV感染后,血液中RBC、WBC、GRA、Hb含量及SOD活性均降低,MDA含量增加,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的各组中,APS和常规治疗对RBC、WBC、GRA、Hb含量及SOD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以APS和常规治疗相结合效果最明显,但与空白对照组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APS和常规治疗均可提高人工感染CDV犬的抗氧化能力,但以中西药结合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南通市郊基地生产的蔬菜的重金属含量和安全状况。[方法]对南通市郊基地主要生产的豆类、瓜类、绿叶菜类、白菜类、甘蓝类和茄果类6种农产品进行砷、铅、镉、汞4种重金属含量检测,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及综合污染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等级及污染水平进行评价,判断其食用安全性。[结果]试验表明,南通市郊基地6类农产品中重金属铅、镉平均值最高的均为叶菜类,瓜类和豆类的重金属含量最低;农产品的重金属单因子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均未超过1,污染等级为"安全级",污染水平处于"清洁",食用安全性良好。[结论]研究可为此类基地农产品质量安全评价提供依据,也为深入研究重金属污染来源及富集、转移规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镉对中间球海胆性腺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镉离子对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性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低浓度的镉能激活海胆性腺SOD、CAT和GPx的活性,但随着镉离子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3种酶活性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各试验组MDA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镉能引起海胆性腺脂质过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利用度柚6号、琯溪蜜柚授粉处理对度尾文旦柚果实发育后期果皮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纤维素酶(CX)及苯丙氨酸裂解酶(PAL)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授粉处理后,度尾文旦柚果实发育后期PG活性呈上升趋势;CX活性呈下降趋势;PAL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土壤汞污染胁迫对蚯蚓体内几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汞是毒性较大的重金属,为了解土壤汞污染对蚯蚓抗氧化防御体系的影响,本文采用人工土壤法,研究了不同Hg暴露浓度水平下(1、2、4、8、16、24、32、50 mg/kg)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的应激反应,分析了不同浓度Hg污染水平对蚯蚓体内3种抗氧化酶活性以及脂质过氧化最终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Hg暴露会对蚯蚓抗氧化防御系统产生较大影响。蚯蚓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在不同浓度的Hg暴露水平下,随时间变化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应激反应。总体上看,Hg暴露环境对赤子爱胜蚓SOD和GSH-PX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对CAT活性的影响无明显规律。Hg暴露对蚯蚓体内MDA含量有一定影响,在32和50 mg/kg的较高浓度水平下,赤子爱胜蚓体内MDA含量明显增加,可能是汞胁迫造成了蚯蚓机体细胞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20.
采用盆栽试验法研究了用粘帚霉生防菌株发酵液处理后的大豆叶片组织内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3个菌株的发酵液处理大豆叶片后,4种酶的活性在大豆叶片中都有明显提高,但不同菌株发酵液处理后的酶活性提高程度不同,酶活高峰出现的时间也不同。处理后第1 d,PAL活性达到高峰,处理后第4 d,PPO活性达到最大值,处理后第5 d,SOD活性和POD活性达到高峰,说明不同的酶在大豆体内发挥作用的时间不同。粘帚霉生防菌株可通过诱导植株防御酶系活性的提高增强植株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