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寄主植物对斜纹夜蛾药剂敏感性及中肠羧酸酯酶等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不同药剂对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斜纹夜蛾进行试验 ,结果表明 :取食芋头、甘蓝和菜心的斜纹夜蛾 5龄幼虫对喹硫磷、甲氰菊酯、万灵的敏感性顺序为甘蓝 >菜心 >芋头 ,对卡死克敏感性变化不大。取食芋头的斜纹夜蛾 5龄幼虫的中肠羧酸酯酶的比活力明显高于取食甘蓝叶和菜心的。在相同的使用浓度下 ,万灵、甲氰菊酯对甘蓝上斜纹夜蛾幼虫的防效高于对芋头上斜纹夜蛾的防效  相似文献   

2.
为辣椒斜纹夜蛾绿色防控提供参考依据,通过田间试验研究辣椒与不同作物套种及引诱剂+性诱剂组合对斜纹夜蛾的诱集效果。结果表明:芋头和向日葵与辣椒间作对斜纹夜蛾的产卵和幼虫诱集效果最好,其卵块量分别为60和69块,幼虫数分别为6157头和2097头;套种面积比例为1∶12对产卵和幼虫的诱集效果最佳;性诱剂+引诱剂(醋∶白酒∶糖∶敌百虫∶水为1∶1∶0.5∶0.5∶10)对斜纹夜蛾成虫的诱集效果最佳,共诱集成虫937头。  相似文献   

3.
高军  顾爱祥  周福才  李传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4,(34):12102-12103,12110
[目的]了解不同生育期蓖麻叶片乙醇提取物对斜纹夜蛾的影响,为蔬菜斜纹夜蛾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方法]研究了3个生育期(初果期、盛果期、成熟前期)蓖麻叶片提取物对斜纹夜蛾幼虫的嗅觉反应、取食行为和幼虫成活率的影响.[结果]提取物对斜纹夜蛾幼虫2龄和5龄幼虫的驱避率均在69%以上;和对照相比,幼虫对处理包菜的取食量下降了42.46% ~47.08%,取食活动次数和取食时间减少,幼虫的成活率下降了38.10% ~52.39%.3个生育期的提取物对斜纹夜蛾幼虫的驱避作用强弱顺序依次为成熟前期、盛果期、初果期,但在斜纹夜蛾幼虫的取食量、成活率上没有明显差异.[结论]蓖麻叶片对斜纹夜蛾具有一定的驱避作用和抗生作用.  相似文献   

4.
斜纹夜蛾又名莲纹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为杂食性害虫.近几年,随着我市芋头连片种植规模的扩大,芋头上斜纹夜蛾的危害已成为影响芋头正常生长的最主要病虫害之一.为此,我们通过性诱剂诱蛾试验,掌握了斜纹夜蛾在芋头上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斜纹夜蛾在我市1年发生5代,危害芋头的主要是第3、4、5代.发蛾高峰期分别在7月底8月初、8月下旬及9月20日前后,以4代、5代为主.据田间调查,斜纹夜蛾卵块椭圆形,上覆黄褐色绒毛.每个卵100~200粒,每头雌虫产卵3~5块.幼虫体色变化很大,幼时为淡灰绿色,4龄后多为土黄色、青黄色、黑褐色.斜纹夜蛾低龄幼虫群体为害,3龄前仅食芋头叶肉,残留上表皮及叶脉,呈白纱头后较黄,易于识别,4龄后为暴食期,多在傍晚取食为害.  相似文献   

5.
摸清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对斜纹夜蛾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为斜纹夜蛾的预测预报以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单头饲养,扫描显微镜定期观察的方法,研究斜纹夜蛾取食烟草、白菜、黄瓜、西红柿、南瓜后的头壳宽度、体长、发育历期以及蛹重变化。结果表明,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对幼虫的头壳宽度、体长、幼虫发育历期、蛹历期均有显著差异,其中一、二、三、六龄幼虫头壳宽度差异显著,体长的分布则在2~5龄有显著差异,同时取食南瓜、黄瓜、西红柿的幼虫发育历期较长,而取食白菜、烟草幼虫发育历期较短。  相似文献   

6.
正摸清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对斜纹夜蛾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为斜纹夜蛾的预测预报以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单头饲养,扫描显微镜定期观察的方法,研究斜纹夜蛾取食烟草、白菜、黄瓜、西红柿、南瓜后的头壳宽度、体长、发育历期以及蛹重变化。结果表明,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对幼虫的头壳宽度、体长、幼虫发育历期、蛹历期均有显著差异,其中一、二、三、六龄幼虫头壳宽度差  相似文献   

7.
6种寄主植物对斜纹夜蛾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鲍晓莉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5):3736-3736
研究斜纹夜蛾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斜纹夜蛾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其发育历期、蛹重和蛹羽化率均差异显著,取食铁苋菜、青菜和甘薯的幼虫发育历期短,蛹较重,蛹羽化率较高;取食大豆和棉花的幼虫历期较长,蛹较小,蛹羽化率偏低。  相似文献   

8.
有研究发现云南本地昆虫能不同程度取食紫茎泽兰(Ageratina adenophora Sprengel或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但对取食的原因和取食后体内毒素的积累情况知之甚少。以能够取食紫茎泽兰的斜纹夜蛾(Prodenia litura Fabricius)幼虫和不能取食紫茎泽兰的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übner)幼虫为材料,用常规饲料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和莴苣(Lactuca sativa var.longifolia Lam.)浸蘸不同体积分数紫茎泽兰叶片汁液后让昆虫取食,以此模拟昆虫对紫茎泽兰取食的喜好或厌恶程度,也测定了两种昆虫取食紫茎泽兰后体内神经毒素(乙酰胆碱)积累的情况。结果发现:(1)斜纹夜蛾幼虫对供试材料的取食基本不受紫茎泽兰叶片汁液体积分数的影响,甜菜夜蛾幼虫的取食量随紫茎泽兰叶片汁液体积分数的升高而降低。(2)取食紫茎泽兰后,斜纹夜蛾幼虫体内乙酰胆碱质量浓度没变化而甜菜夜蛾幼虫体内乙酰胆碱质量浓度升高。说明昆虫能否取食紫茎泽兰与自身解毒能力高低有关。在与紫茎泽兰的协同进化过程中,解毒机制进化较完善的昆虫可能成为紫茎泽兰的天敌。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明确斜纹夜蛾取食紫茎泽兰对其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方法】在室内分别利用紫茎泽兰和白菜叶片饲喂斜纹夜蛾幼虫,比较其生长发育、繁殖及存活差异。【结果】斜纹夜蛾可在紫茎泽兰上完成整个世代,但相较于其适宜寄主白菜,取食紫茎泽兰叶片导致其生长发育速率降低、历期延长、体重减轻,存活率、羽化率和繁殖力下降。取食紫茎泽兰的斜纹夜蛾各龄幼虫发育历期和蛹期与取食白菜叶片的斜纹夜蛾间差异显著(P0.05),取食紫茎泽兰的幼虫其历期比取食白菜的延长10.26 d;取食紫茎泽兰的斜纹夜蛾1~6龄幼虫的体重显著低于取食白菜的同龄幼虫(P0.05);蛹重比取食白菜的斜纹夜蛾蛹重低15.79%(P0.05);紫茎泽兰上的斜纹夜蛾幼虫的累计存活率和羽化率分别为40.61%和83.33%,分别比白菜上降低31.96%和11.67%(P0.05);同时,取食紫茎泽兰叶片可导致斜纹夜蛾成虫产卵期延长,单雌产卵量下降,并对其性比产生一定影响。【结论】斜纹夜蛾取食紫茎泽兰虽不利于自身的生长发育,但能够完成整个世代,说明紫茎泽兰可以作为斜纹夜蛾的寄主植物,斜纹夜蛾具有成为紫茎泽兰天敌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大豆施氮对斜纹夜蛾幼虫的营养生态学和适合度相关发育参数的影响,用全营养液盆栽大豆,设置5个氮肥处理水平,以适宜浓度水平氮含量(100 mg·L-1)为基准各减少(20和50 mg·L-1)和增加(200和300 mg·L-1)2个水平,用斜纹夜蛾4龄幼虫测定取食和食物利用指数。观察比较不同氮肥水平处理间斜纹夜蛾幼虫食物利用指标的差异;从初孵幼虫开始饲喂不同处理大豆叶片,观察生活史特征随施氮量增加的变化趋势。对取食和食物利用指数的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氮肥处理间相对取食率、近似消化率和食物转化率均差异显著,但相对生长率和食物利用率没有显著差异。相对取食率和近似消化率在适宜氮浓度水平下最高,但食物转化率最低;施氮量显著影响斜纹夜蛾的生活史特征,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斜纹夜蛾幼虫发育历期呈先缩短后延长的曲线变化格局;蛹体质量、成虫寿命和成虫体质量均随施氮量增加而直线增大,蛹体质量从低氮到高氮处理增加了26.9%,成虫寿命延长了1.31 d,成虫干质量增加21.4%。根据研究结果推论,大豆增施氮可提高斜纹夜蛾幼虫的取食和食物利用效率,并促进幼虫的发育。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辣椒EST-SSRs标记在主要茄科蔬菜间的通用性,从NCBI数据库下载118 900条辣椒相关EST,对其进行SSR位点搜索,用含SSR位点的辣椒ESTs设计的200对EST-SSRs引物对17份辣椒材料、24份番茄材料、16份茄子材料进行PCR扩增,有效扩增比率分别为98%、94.5%、90.5%,多态性比率分别为35.5%、29.5%、26.5%。多态性引物对辣椒、番茄、茄子的特定亲本及其杂种一代F1的亲缘关系进行检测,均能达到预期效果,试验结果说明从辣椒相关EST数据库中开发的SSR引物在茄科植物中有较好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12.
植物提取物对黄瓜炭疽病的抑制作用及其苗期防治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0种植物不同部位的70%乙醇提取物对黄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lagenarium)的抑菌效果,其中,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茎叶与辣椒(Capsicum annuum Linn)茎叶的乙醇提取液均具有显著的抑菌作用.当浓度为20 mg/mL时,其抑制...  相似文献   

13.
2020—2021年,采用田间调查及温室盆栽27种作物接种拟禾本科根结线虫2龄幼虫的方法,确定湖南稻区拟禾本科根结线虫的寄主范围。结果表明:湖南稻区拟禾本科根结线虫可侵染15科29种植物,其中杂草15种、蔬菜12种、粮食作物2种;玉米、甘薯、花生、辣椒、番茄、南瓜、冬瓜、菜瓜、丝瓜、西葫芦、黄秋葵、刀豆等为非寄主作物,大豆、小麦、菜豆、胡萝卜、小葱、大蒜、青菜等为弱寄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外来入侵植物蒺藜草的潜在生态危害。[方法]利用种子萌发法研究了不同浓度蒺藜草的水提液对3种茄科作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培养5d,不同水提液处理组的番茄萌发速度指数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但茄子的萌发速度指数随处理浓度的上升而显著下降;所有辣椒种子未见萌发。培养7 d,番茄根长随处理浓度上升而受到抑制,茎长和综合化感效应则表现为促进作用;所有处理组的茄子萌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较高浓度处理组的根长、茎长和综合化感效应表现为受抑制。辣椒萌发率受明显抑制,最高浓度组完全未萌发。培养14 d,茄子的所有指标均受较明显抑制。最高处理浓度组辣椒各指标受明显抑制。[结论]3种作物对蒺藜草化感物质的敏感性依次为茄子辣椒番茄,表明蒺藜草对某些作物生长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在农业生产上应注意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15.
The beet armyworm,Spodoptera exigua (Lepidoptera:Noctuidae),is an economically important pest of crops worldwide,attacking plants from over 20 families including trans-continental agricultural cotton,corn and citrus crops.In this study,performance and subsequent enzyme activity of beet armyworm reared on host plants from five families were investigated.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development,fecundity and enzyme activity on different host plants.Survival rate was the highest (42.8%) on asparagus lettuce (Lactuca sativar var.asparagina) and the lowest (17.0%) on sweet pepper (Capsicum annuum).Larval duration was the shortest on asparagus lettuce (12.0 d),and was 43.4% longer on sweet peppers (21.2 d).The activity of acetylcholine esterase (AChE) and carboxylesterase (CarE) in 3rd instar larvae,and soluble carbohydrate and crude protein contents in different host plants were determined.AChE activity was the highest in the larvae feeding on Chinese cabbage (Brassica rapa),but declined by nearly 60% on maize (Zea mays) seedlings.The ratio of soluble carbohydrate content to crude protein content in host plants was found to have a positive effect on oviposition and a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larval duration and life time (from larval to adult stages) of the insect.  相似文献   

16.
泡桐丛枝病病树周围几种植物上植原体的分子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初步明确自然条件下可能感染泡桐丛枝病植原体的寄主植物。【方法】用植原体16S rRNA基因的通用引物,对从泡桐丛枝病病树周围采集的表现黄化、小叶、皱叶、丛枝等症状或无症状的16种植物样品的DNA进行巢式PCR扩增,对所扩增的片段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并利用泡桐从枝病植原体延伸因子的抗血清对部分样品进行间接免疫荧光观察。【结果】巢式PCR结果显示从牛筋草(Eleusine indica)、辣椒(Capsicum annuum)、狗尾草(Setaria viridis)、山药(Dioscorea opposita)、灯笼泡(Physalis angulata)、花生(Arachis hypogaea)及南瓜(Cucurbita moschata)共7种植物样品和阳性对照PaWB菏泽分离物(PaWB-HZ)中均得到了约1.2 kb的特异性片段。序列分析表明这7种植原体分离物和PaWB-HZ属于翠菊黄化组的16SrI- D亚组。对所采集的植原体侵染的寄主植株辣椒、山药、花生、南瓜和泡桐进行间接免疫荧光观察结果显示,仅在PaWB-HZ侵染的泡桐中发现翠绿色特异荧光,在健康泡桐及其它4种分离物侵染的植物中均未检测到明显的植原体特异荧光。【结论】首次从泡桐丛枝病病树周围存在的7种其它植物中检测到植原体,并且测定其植原体16S rDNA核苷酸序列与泡桐丛枝植原体相关基因片段高度同源,初步推测这7种植物可能是泡桐丛枝病植原体自然寄主或是通过昆虫偶尔被感染。  相似文献   

17.
对湖南常德地区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幼虫的肠道细菌进行分离培养,结合16Sr DNA测序,共分离得到11个细菌分离株,分别归为肠杆菌属(Enterobacter)、泛菌属(Pantoea)、莱略特氏菌属(Lelliottia)、芽孢杆菌属(Bacillus)、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5个属,与分离自玉米粘虫(Mythimna separata)幼虫肠道细菌归属的肠杆菌属、芽孢杆菌属及克雷伯氏菌属在种类上相似;发现草地贪夜蛾幼虫在玉米、豇豆、辣椒和甘蓝等植物上均可存活,存活率分别为70%、50%、17%和10%,这些植物可能是湖南地区的潜在寄主。  相似文献   

18.
双季莲藕是柳江县目前最具市场优势的产业之一,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文章分析了柳江县双季莲藕产业的优势以及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并结合当前实际情况,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柳江县双季莲藕产业的对策,以期为柳江县双季莲藕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促进柳江县双季莲藕产业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9.
矮牵牛PhABCG26基因克隆及花药特异性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矮牵牛为试验材料,结合前期矮牵牛花药转录组数据库信息,通过PCR克隆从矮牵牛花药中获得ABCG26基因cDNA全长,该基因开放阅读框2 091 bp,编码696个氨基酸。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PhABCG26蛋白是一类典型的ABCG半分子转运蛋白,具有跨膜结构,无信号肽,预测定位于细胞质膜上。系统进化分析表明,PhABCG26与其同科烟草、辣椒、番茄以及马铃薯ABCG家族亲缘关系较近。荧光定量qRT-RCR发现PhABCG26基因为矮牵牛花药组织特异性表达基因,花药发育前期表达量较高。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该基因功能及培育矮牵牛雄性不育系植株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在田间作随机区组设计,以植物株高和鲜重或发病率为观察指标,无菌水作对照,通过土壤接种法,在低温、高湿的田间条件下分别观察贵阳腐霉Pythium guiyangense对黄瓜Cucumis sativus、番茄Lycopersicomesculentum、辣椒Capsicum annuum、烟草Nicotiana tabacum、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和水稻Oryza sativa6种易患腐霉病植物的致病性。从试验组患病植物组织中分离致病真菌进行纯化培养、鉴定。结果表明,在自然条件下,贵阳腐霉不影响植物的生长势,很难侵染植物使其感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