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宋俊荣 《江苏蚕业》2005,27(2):47-48
<正>蚕桑生产是扬州农村经济的一项传统产业。近几年业,在市场经济中,一家一户的蚕农经不起市场风浪的颠簸,出现了大面积的砍桑改种,目前全市桑园面积只剩下不足8万亩。扬州的蚕桑生产要想走出低谷,进入稳步发展的健康之路,就应当因地制宜地发展蚕桑生产的区域经济,在一个地区将蚕桑生产逐步形成区域化、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同时要把蚕户逐步发展成具有适度规模的家庭蚕桑生产  相似文献   

2.
陕西省蚕桑生产基本要素变化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近2年陕西省蚕桑生产基本要素变化调查情况看,一是养蚕劳动力结构呈数量缺乏、男性化、老龄化、素质下降的趋势;二是蚕桑生产经营观念由过去的农村多种经营转变为规模产业化经营;三是在政府退出农村技术服务体系后,蚕桑技术服务体系功能要社会化。针对蚕桑生产基本要素发生的变化,提出要将实施蚕桑生产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作为应对生产基本要素变化的思路和对策,重建蚕桑产业发展基础、开发蚕桑新产品、延伸产业链等支撑体系;要重点解决蚕桑生产主流方向、生产规模效益、蚕病危害与农村技术服务体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蚕桑规模大户经营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建新 《蚕桑通报》2003,34(3):51-52
蚕桑生产实行区域化发展、规模化经营是近年来我市蚕桑生产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自2000年以来,全市出现承包桑园1hm2以上的蚕桑规模大户已有12个,他们的生产组织形式主要有4种:一是由村干部牵头承包桑田,利用原村办小学校舍进行养蚕生产(如东兴镇成德村刘全才);二是农民通过土地流转承包,租用村办小学校舍生产(如生祠镇鞠双村展觉尉);三是私人业主投资蚕桑生产(如红光镇法喜村陆进);四是由几个农民自主结合出股投资承包本村多余田块发展蚕桑生产(如新桥镇滨江村孔凡太)。2001年,我市第一个养蚕大户刘全才4hm2新桑顺利投产,2002年免春伐提…  相似文献   

4.
蚕桑生产是我市的传统项目,是农民重要的经济来源。由于近几年来体制不顺,收烘环节混乱等原因,使蚕茧质量严重下降,经济效益受到较大影响,全市桑园面积锐减到目前的7万亩左右,但蚕桑业的相对效益仍具有明显优势,应大力发展。“十一五”我市蚕桑业贯彻“巩固提高、区域发展”的方针,总体思路是:按照因地制宜、发挥优势、依靠科技、效益优先、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适当增加面积,优化布局,主攻质量,节本增效,推进产业化经营。1主体目标1.1生产规模稳定发展桑园面积,到“十一五”末我市发展到15万亩左右,保持生产总量的稳…  相似文献   

5.
杭嘉湖蚕区茧丝绸产业历史悠久,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茧丝绸产品质量优异.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蚕桑生产的比较效益有所下降.蚕桑产业作为传统产业,种桑、养蚕在一般蚕农的思想中根深蒂固.如何在经济发达地区跳出现有的种养模式,让农民增收致富,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市地处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大量的服装、箱包等产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蚕农呈现老龄化趋势.面对这样的形势,蚕桑生产只有走规模化、综合化、效益化的道路才能吸引新生力量从事蚕桑生产,使蚕桑生产从家庭小规模单一化种桑养蚕向大户规模化综合化经营发展.  相似文献   

6.
许莹  王林 《四川蚕业》2009,37(4):42-44
延长蚕业产业链,增加蚕农收入,发展高效生态规模蚕业是蚕桑发展方向。本文从环境条件适宜,生产原料充足;劳力资源充沛,规模优势明显;设施利用充分,蚕作比较安全;经济价值可观,社会意义深远等方面系统分析了睢宁县规模化栽培桑枝香菇是可行的,对提高蚕桑综合效益,延长蚕业产业链,促进蚕桑业走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深远的意义,并简要介绍了桑枝栽培香菇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7.
蚕桑产业是桐乡农业的主导产业。近年来,虽有众多农业新型产业的崛起,蚕桑仍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然而,蚕业老区的生产经营模式和传统技术等,已不能适应其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蚕业经营主体和蚕业技术的落后,严重影响着蚕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产业的稳定。目前在生产中除了推行少回育等省力化技术外,有效解决养蚕适度规模经营和开展蚕桑综合利用,提高单位劳动生产效率和蚕业经济效益是目前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蚕桑生产要摆脱传统家庭生产模式,形成适度规模经营,必须要有与之相配套的生产条件和集成技术,从而解决养蚕业劳动力缺乏和比较效益偏低等问题。为了稳定桐乡市蚕桑产业,对经济、生态及社会再作贡献特通过调研,摸清桐乡市蚕桑生产发展状况与存在问题,并对其进行调研分析,提出稳定蚕桑产业,加快培育蚕桑生产经营主体的对策与措施及其创新蚕业配套技术,为蚕桑规模化生产、生态化发展、组织化经营,取得规模经济效益提供技术与管理支撑,从而实现蚕茧优质高产、蚕农增收、产业稳定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蚕桑生产是我市农业生产中的一项传统项目,回顾和反思近几年蚕桑生产大起大落的经验教训,对于正在出现恢复性生机的蚕桑生产确定今后的发展思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要使我市蚕桑生产走上稳定协调发展的健康轨道,必须以建设高效蚕业为目标,大力推进蚕桑产业化进程.一、产业化经营是发展蚕桑业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蚕桑生产经营主体是现代蚕业的核心,是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导力量。自贯彻实施省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蚕桑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浙政办发[2009]105号)以来,我市蚕桑生产经营主体的培育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蚕桑专业合作社有了较大的发展。但相比其他农业产业,仍存在经营主体弱、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带动能力不足,蚕农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缓慢,运作欠规范等诸多问题,蚕桑对工商企业、民间资本吸引力不强,经营主体弱质化趋势未从根本上得到改观。为了稳定我市蚕桑产业,对经济、生态及社会再作贡献,通过调研摸清我市蚕桑生产经营主体发展状况与存在问题,并对其影响培育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加快培育和提升蚕桑生产经营主体的总体思路、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0.
徐建新 《中国蚕业》2003,24(3):67-68
蚕桑生产实行区域化发展、规模化经营是近年来靖江市蚕桑生产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目前,全市已有12个承包桑田面积达1hm~2以上的蚕桑生产规模大户。通过近几年的不断实践和摸索,我们已初步掌握了适应本市蚕桑大户生产的经营策略。针对蚕桑大户存在的承包面积大,生产管理难度大,生产性投入多,面临风险较大以及他们对蚕桑生产回报的期望值高等共同特点,我市就如何保障蚕桑规模大户的经营,合理投入、科学管理最终实现理想的收益确定了蚕桑大户生产经营“三高”管理方法。即通过实施蚕桑生产的高起点起步、高水平组织和高效率管理,最终实现蚕茧生产的优质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11.
桑蓟马的防治技术及其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海莲 《蚕桑通报》1996,27(3):60-60
桑蓟马的防治技术及其效果分析江西省吉安农业学校徐海莲一、桑蓟马的发生与为害江西省近几年来蚕桑业发展较快,位于赣中南的吉安地区蚕桑业更是蓬勃发展。为适应这个形势,吉安地区农业学校办起了蚕桑班,还在校园内建立了蚕桑实验基地,面积有卫.33公顷。自种桑以来...  相似文献   

12.
章红珍 《四川蚕业》2010,38(3):29-31
近年来随着苏南经济的快速发展,蚕桑业发生了区域性的转移,出现南桑北移的局面。然而我市地处江苏东南,处在苏南经济发达圈之中,在面对周边县市蚕桑业纷纷日渐萎缩、衰退的状况下,  相似文献   

13.
蚕桑业是射阳县的传统特色优势产业,近几年通过实施规模化经营、设施化投入、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推广和服务方式创新等措施,射阳蚕桑生产稳定发展,生产总量位列全省第三。为进一步巩固发展射阳蚕桑生产,针对射阳蚕桑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服务、创新种养方式、推广桑园复合经营、加强龙头企业带动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蚕桑业是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的产业。生产中必须要有优良的桑、蚕品种作为保障,再加上标准化生产方法,才能发挥蚕桑生产效益。我县一直重视加强优质蚕桑品种的引种试验推广,为蚕农增收、企业增效、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1桑品种引进试验筛选在桑品种上,从20世纪60至80年代中期,引进良种20多个,其中主栽品种有湖桑、充桑、黑油桑、云桑1号、云桑2号、成都1号、752、  相似文献   

15.
《江苏蚕业》2017,(2):31-34
蚕桑业是射阳县的传统特色优势产业,近几年通过实施规模化经营、设施化投入、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和服务方式创新等措施,使射阳蚕桑生产稳定发展,生产总量位列全省第三。为进一步巩固发展射阳蚕桑生产,针对射阳蚕桑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服务、创新种养方式、推广桑园复合经营、加强龙头企业带动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种桑养蚕是我国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经济的发展,近年来也出现了比较效益下滑的趋势。探索规模化生产和复合经营将有助改变传统的小规模分散经营的不足,提高广西蚕桑产业的比较效益。扩大生产规模的目的是促进机械化提高劳动效率,并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综合效益。提出"扩大蚕桑生产规模+农家乐模式"和"扩大蚕桑生产规模+套种、套养模式"供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李法德 《蚕学通讯》2019,39(3):54-54
随着条桑育技术的推广应用,草本桑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因此,对草本桑收获机械的需求日益迫切。针对这一情况,在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的安排下,桑树生产管理机械化岗位科学家李法德团队完成了草本桑机械化低损切割收获技术和草本桑割捆机的研究,并成功研发出了草本桑割捆机。该机能够使草本桑割茬高度一致、茬口平整,成捆率在98%以上,桑叶损伤程度在养蚕需求范围之内,草本桑割捆机的作业效率是人工的9~12倍。  相似文献   

18.
金华市蚕桑业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健梅 《蚕桑通报》2011,42(2):46+48-46,48
1蚕桑业现状 2004年浙江省提出了以市场为导向、质量为重点、蚕农增收为目标的"蚕桑西进"发展战略,充分发挥中西部优越的资源条件,大力发展稳产高产优质的规模化蚕桑基地,大力推广优质茧生产技术,实施蚕茧品牌战略,努力提高蚕茧质量  相似文献   

19.
蚕桑生产是我县一项有着资源优势和地域优势的高效农业和支柱产业。蚕桑业作为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又面临中央对西部地区大开发的极好机遇,必须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一体化经营,才能做大做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是现代蚕桑产业的发展方向.重庆市涪陵区尝试建设适度规模的蚕桑生产基地,培育新型蚕桑生产经营主体,促进蚕桑产业稳定发展.针对蚕桑生产基地建设存在的具体问题,就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改善建设条件和探索建设模式等,给出了初步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