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国内篇     
渤海湾重现成群中国对虾今秋开渔以来,渤海湾重新出现了中国对虾的踪迹,多时一条渔船一天能捕捞70余公斤,这是十多年来没有过的收获。自上世纪90年代,渤海海域污染日趋严重,直接影响了中国对虾和其他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而且渔民们地过度捕捞,也使中国对虾难以繁衍生息,到1993年已无法形成虾汛了。近年来,渤海海域通过实施增殖、放流和伏季休渔等措施,对渤海湾生态环境进行养护,使海洋生态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同时,今年充沛的雨量也为中国对虾提供了丰富的天然饵料,使得对虾生长十分迅速。另外,渤海沿海各省市的渔政部门积极采取严禁拖网船作业等措施,以进一步涵养渤海水产资源,保证中国对虾的生存环境。(津水)  相似文献   

2.
渤海中国对虾生态容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1982年和2014~2015年渤海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数据,采用Ecopath模型,分析了渤海生态系统的营养关系、结构及功能参数,评估了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在渤海的生态容量变化。结果显示,渤海生态系统中底栖甲壳类、软体动物等功能群处于重要的营养位置,但中国对虾不是渤海生态系统的关键种,其生物量的增加对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多毛类、底栖甲壳类有负影响,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虾虎鱼类等生物量的增加将对中国对虾产生负影响。渤海生态系统2个时期均处于发育的不稳定期,仍有较高的剩余生产量有待利用,2014~2015年渤海生态系统成熟度和稳定性较1982年有所降低,系统出现一定程度的退化。中国对虾1982年和2014~2015年在渤海的生态容量为0.810和0.702 t/km~2;与当年依据调查数据评估的生物量相比较,中国对虾有较大的增殖潜力,当生物量增长至71.68倍和585倍时,仍不会超过生态容量。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又被称为东方对虾,俗称对虾、明虾,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对虾科、对虾属,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养殖虾类之一。中国明对虾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个体大、品质好等优点,主要集中在黄渤海沿岸,朝鲜西海岸也有分布,黄渤海最高产量可达5万吨。同时,中国明对虾也是山东日照地区一种重要的渔业品种。早在2013年的第十一届中国国际  相似文献   

4.
<正> 中国对虾是渤海渔业经济的主要支柱,由于捕捞船只迅速增加,捕捞强度进一步增大,致使对虾资源遭受严重损害,由历史上最高年产量的4.27万吨下降到目前万余吨。为了恢复渤海对虾资源,在原农牧渔业部和黄渤海区渔业生产指挥部的部署下,开展了对虾苗种放流增殖工作。1985~1989年渤海区共放流了3cm以上对虾苗种48亿尾。辽宁、山东在黄海区、浙江、福建在东海区也进行了  相似文献   

5.
中国明对虾种质资源研究现状与保护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明对虾主要分布在黄、渤海水域,是我国重要的渔业资源之一。由于忽视对中国明对虾种群自然状态下遗传多样性的监测,缺乏对种质资源进行长期的、有效的管理,造成黄、渤海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下降。目前,随着对种质资源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中国明对虾种质资源以及种群遗传学已成为研究热点,种群保护也已提到议事日程。这些研究工作的开展将为中国明对虾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相信随着研究工作的继续深入,人们会更好、更有效地利用对虾资源。  相似文献   

6.
辽东湾中国对虾亲体和补充量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渤海中国对虾(包括辽东湾)的亲体与补充量之间的关系已有许多报道,有的报告已在国外发表。由于最近几年渤海中国对虾补充数量继续下降,连续几年处于历史上最低水平以下,引起普遍关注。本文主要用渔业统计  相似文献   

7.
渤海中国对虾资源增殖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9年5~10月底的调查和统计资料,对在渤海增殖放流的中国对虾的分布、生长、资源量以及捕捞生产情况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显示,6月中旬放流的中国对虾多集中在水深1~2m以内和河口附近的浅水区,到7月下旬,分布水深为5~18m,密集分布区在10~15m,之后一直生活在较深水域。6月中旬,中国对虾平均体重为2.5g;7月上、中旬,平均体重为7.0g;7月下旬,平均体重为20.0g;7月底、8月初,平均体重为27.0g;8月中旬,平均体重为36.0g;9月上旬,平均体重为41.0g。8月上、中旬渤海中国对虾的资源量为1 665t;10月下旬,生产捕捞后的资源量减少为137t。8月份中国对虾的资源分布以渤海湾最高,为129.9ind/haul.h,其次为莱州湾,为7.8ind/haul.h,再次是辽东湾,为0.3ind/haul.h,渤海中部最低,为0.05ind/haul.h。2009年渤海共放流中国对虾202641万尾,据初步统计估算,截止10月中旬共捕捞中国对虾2377t,总回捕率为2.8%。  相似文献   

8.
正一、品种概况(一)培育背景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又称东方对虾,俗称对虾、明虾,属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甲壳纲(Crustacea)、十足目(Decapoda)、对虾科(Penaeidae)、明对虾属(Fenneropenaeus)。中国对虾是我国近海地方性特有种,主要分布于黄渤海(包括朝鲜西岸),东海北部的嵊泗列岛和舟山群岛(少)一带。中国对虾属广温、广盐、一年生暖水性大型洄游虾类,在黄、渤海区有明显的洄游习性,分为越冬洄游和生殖洄游。中国对虾的产卵期在4月~6月,怀卵量30万粒~100万粒。幼虾以小型甲壳类如介形类、糠虾类和桡足类等为主要食物,成虾主要以底栖甲壳类、多毛类及鱼类等为食。  相似文献   

9.
中国对虾几个产卵场群体携带白斑综合征病毒状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邓灯 《水产学报》2005,29(1):74-78
白斑综合征可以导致养殖对虾短时间内大面积死亡,是迄今为止对虾养殖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本试验采用巢式PCR法对2001年采自黄渤海的中国对虾几个产卵场群体进行白斑综合征病毒检测,旨在较全面地了解黄渤海野生中国对虾携带病毒状况。各群体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朝鲜半岛南海岸群体55%;渤海湾群体35%;辽东湾群体94.7%;海州湾群体47.4%。结果显示,中国对虾几个产卵场群体均不同程度地携带白斑综合征病毒。辽东湾产卵场群体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群体,推测人工孵化苗种放流、海湾的地理和水质条件与中国对虾的WSSV感染率相关。而中国对虾野生群体携带病毒对于对虾养殖业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笔者认为,只有从无特异病原(SPF)及抗特异病原(SPR)对虾养殖群体的建立着手才能从根本上避免由于对虾携带病毒而可能导致的病毒性疾病的暴发。同时,应该重视海区污染的治理,减少病毒病暴发的诱因。本试验建立了快速检测WSSV的PCR方法,1pg病毒核酸仍可检测到,为白斑综合征病毒病的防治及早期诊断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正> 对虾又叫大虾,有好多种,其中中国对虾是我国资源量最丰富,产量最大的一个品种。它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北、辽宁三省及天津市近海。春、秋在渤海产卵和索饵,冬季在黄海越冬,这样就形成了我国沿海的春汛对虾和秋汛对虾,其中尤以万舟竞发波澜壮阔的渤海秋汛对虾最重要,虾的品质也最佳。对虾属节肢动物,身披分成若干节的光滑甲壳,躯体丰满富有弹性,有发达的腹肌,头大尾小,全身呈锥形,  相似文献   

11.
枸杞岛海藻场夏、秋季的渔业资源变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基于2005年夏、秋两季对枸杞岛海藻场渔业资源的调查数据,对海藻场内外渔业资源的组成、优势种变化、主要资源种类生物学特征以及多样性和相似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枸杞岛海藻场内的渔业生物组成的季节变化比藻场外明显,但岩礁性鱼类除外;藻场内优势种夏季多于秋季,而藻场外两季相同,褐菖鲉在夏、秋季的藻场内皆为优势种;各种类生物学特征也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差异,夏季的性比差别大,秋季接近平衡,平均年龄秋季大于夏季,平均摄食强度夏季高于秋季;多样性值在夏、秋两季海藻场外皆大于海藻场内。藻场内外,夏季的多样性指数都大于秋季;同一季节藻场内外的相似性很低,不同季节,藻场内的相似性同样很低。通过现场调查及生物学实验,夏季海藻场作为幼小鱼类的索饵场所的生态功能得到了确认。  相似文献   

12.
Neurosteroids are those which are synthesized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dependently of supply by peripheral endocrine glands. In the present study, brain contents of the steroid hormones, estradiol-17β (E(2)), testosterone (T), corticosteroids, and progestins were investigated in both male and female catfish Heteropneustes fossilis in prespawning (vitellogenic) and spawning (post-vitellogenic) phases using ELISA or HPLC. The data show that the measured steroid hormones showed both stage-specific and sex-related variations. Brain E(2)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males in the prespawning phase and in females in the spawning phase. Testosteron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males in comparison with females in the prespawning phase. Cortisol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prespawning and spawning phases in males than in females. Corticosterone level was low in the brain. 21-deoxycortisol and deoxycorticosteron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prespawning phase than in the spawning phase. Male brain recorded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 of deoxycorticosterone. Progesterone (P(4)) was high in the prespawning phase and low in the spawning phase in both sexes. Levels of 17-hydroxy-4-pregnene-3,20-dione and 17,20β-dihydroxy-4-pregnen-3-one (17,20β-DP) and the metabolites of P(4) were the highest in females in the prespawning phase. The stage-specific and sexual differences in the content of the steroids suggest their biosynthesis in the brain, which may have implications in brain functions, in addition to reproductive regulation.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北方野生雄绒螯蟹成蟹可食率和生化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2017年10月由我国绥芬河、图们江和辽河采集的质量为80~160 g的野生雄绒螯蟹成蟹的组织系数、总可食率、可食组织中一般化学组成及脂肪酸组成.试验结果显示:(1)3个种群雄体性腺指数、肝胰腺指数和出肉率差异显著,但3个种群总可食率无显著差异(P>0.05).(2)就性腺而言,图们江种群水分含量最高,绥芬河种群...  相似文献   

14.
对月鳢稚鱼、幼鱼和成鱼的主要消化酶活性及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①随着鱼体发育和生长,月鳢消化系统各器官组织的各种消化酶活性不断地增强,尤其是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的发育更为明显。②月鳢幼鱼蛋白酶活性以肠组织最大,肝胰脏次之,胃组织最小,且肠组织和肝胰脏中该酶活性显著高于胃组织;胰蛋白酶活性以肝胰脏最大,胃组织和肠组织均表现较小;淀粉酶活性和脂肪酶活性均以胃组织最大,且显著大于肠组织和肝胰脏。③月鳢成鱼蛋白酶活性以中肠粘膜组织和后肠粘膜组织最高,前肠粘膜和肝胰脏次之,胃粘膜最低;胰蛋白酶活性以中肠粘膜组织和前肠粘膜最高,胃粘膜组织次之,肝胰脏小于胃粘膜,后肠粘膜组织的胰蛋白酶活性最小;淀粉酶活性以后肠粘膜组织和中肠粘膜组织最大,肝胰脏次之,胃粘膜组织和前肠粘膜组织最小;脂肪酶活性以胃粘膜组织最大,其他器官组织该酶活性均表现较小。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谷氨酰胺前体物对镜鲤(Cyprinus carpio specularis)肠道消化酶及Na~+/K~+-ATPase活性的影响,分别用谷氨酰胺(Gln)、谷氨酸(Glu)、α-酮戊二酸(AKG)、L-鸟氨酸-α-酮戊二酸(OKG)、L-精氨酸-α-酮戊二酸(AAKG)、α-酮戊二酸钠(2Na-AKG)替代基础饲料中的葡萄糖(添加量为1.5%),配制成6种等氮等能试验饲料,以基础饲料为对照,分别投喂松浦镜鲤(平均体重(40.27±3.96)g),饲养8周后测定镜鲤肠道消化酶及Na~+/K~+-ATPase活性。结果显示:Glu组前肠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Gln组、Glu组、OKG组和AAKG组中肠蛋白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Na-AKG组前肠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OKG组;2Na-AKG组中肠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Gln组。2Na-AKG组前肠淀粉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Gln组。Gln组和Glu组前肠Na~+/K~+-ATPase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同处理组中肠Na~+/K~+-ATPase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Glu组、AKG组和OKG组后肠Na~+/K~+-ATPase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Gln组、AAKG组和2NaAKG组后肠Na~+/K~+-ATPase活性则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Gln、Glu、OKG和AAKG可显著提高鱼体肠道的蛋白酶活性,添加2Na-AKG可显著提高鱼体肠道的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  相似文献   

16.
利用芽孢杆菌SE5和DE5单独及联合强化桡足类,研究SE5和DE5对斜带石斑鱼稚鱼生长、存活率、水质及水体和稚鱼体内细菌总数和弧菌数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饲养14d时,SE5组和DE5组体长显著高于对照组,混合组体长和体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饲养28d时,SE5组和DE5组体长和体质量均高于对照组,混合组体长和体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饲养28d时,SE5组和DE5组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4d时SE5组和混合组水体NH3-N显著低于对照组,28d时各组NH3-N均低于对照组。14d时,混合组水体NO2-N显著高于对照组,28d时各试验组NO2-N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结束时(28d),各试验组水体细菌总数均高于对照组,SE5组和DE5组水体弧菌数量高于对照组;DE5组和混合组活饵细菌总数高于对照组,各试验组活饵弧菌数量高于对照组,其中混合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各试验组稚鱼体内细菌总数高于对照组,其中DE5组显著高于对照组。DE5组稚鱼体内弧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SE5组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7.
中华鳖不同生态养殖模式对池塘水环境及养殖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条件相近的两组池塘,对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的两种生态模式(Ⅰ组:中华鳖-吃食性鱼类鲤和草鱼模式;Ⅱ组:中华鳖-杂食性水生动物鲫和螺模式)对池塘水环境以及养殖效果的影响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Ⅱ组CODMn在7、8、和9月显著低于Ⅰ组(P<0.05),NH3在6、7、8和9月显著低于Ⅰ组(P<0.05),TP在7月和8月显著低于Ⅰ组(P<0.05),TN在6、7和8月显著低于Ⅰ组(P<0.05),NO2--N在6月和7月显著低于Ⅰ组(P<0.05),Ⅱ组水环境质量较Ⅰ组好。Ⅱ组检出藻类47种,Ⅰ组34种,Ⅱ组种类显著增多(P<0.05);Ⅰ组蓝藻重量占83.18%,硅藻2.98%,隐藻2.65%,甲藻0%,Ⅱ组蓝藻58.59%,硅藻13.44%,隐藻14.00%,甲藻7.07%,Ⅱ组蓝藻明显下降,而硅藻、隐藻、甲藻明显上升(P<0.05)。6月Ⅰ组平均生物量4.18mg/L,Ⅱ组2.57mg/L,8月Ⅰ组29.04mg/L,Ⅱ组5.41mg/L,6月和8月Ⅰ组生物量均显著高于Ⅱ组(P<0.05)。Ⅰ组Shannon-Wiener指数H’在6月和8月均值分别为2.117和0.7467,Ⅱ组均值分别为2.5427和1.0178,Ⅱ组6月和8月H’均明显增加(P<0.05);在6月,Ⅱ组Margalef丰富度指数d为1.8516,Ⅰ组为1.2499,Ⅱ组较Ⅰ组上升明显(P<0.05);两组的Pielou匀度均指数J差别不大。Ⅱ组中华鳖平均产量11782.5kg/hm2,显著高于Ⅰ组11482.5kg/hm2(P<0.05)。  相似文献   

18.
东、黄海表面水温分布状况对中国沿海的生态系统有很大的影响,因为研究表面水温的年变化对了解生态系统的变化很有意义。本文分析了2005年东海及黄海部分海域的表面水温状况。研究表明不同的水团具有不同的水温年变化特点。2005年暖流区域的表面水温总体上与多年平均状况相比差别不大。虽然显示出上半年较冷,年末较热的现象,但只是在秋初一段时间内暖流区的表面水温比多年平均值高一些,而显示出较强的势力,年中的其余时间与多年平均的差别不大。沿岸海域的水温变化比较复杂,福建沿岸表面水温与多年平均状况差别不大;浙江沿岸及长江口邻近海域除春季的一段时间外,年中大部分时间的水温比多年平均值偏高,特别是在夏秋季节,偏高持续的时间既长,且幅度也较大;江苏北部沿岸及山东沿岸的表面水温与多年平均值相比差别不大,除在夏季一段时间内有偏高现象外,其余时间都呈略微偏低状态。中间水体的表面水温与多年平均值相比,在2005年的前3季的状况比较一致,都呈现了初冬偏暖,春季偏冷,夏季略微偏热的变化特征;秋季则南部的区域偏暖,北部区域与多年平均状况差不多。  相似文献   

19.
达里湖和岗根湖东北雅罗鱼和鲫四种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比较了达里湖和岗根湖的东北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和鲫(Carassius auratus)肌肉、肝脏、心肌组织中过氧化物酶(POD)、酯酶(EST)、乳酸脱氢酶(LDH)、苹果酸脱氢酶(MDH)的差异。结果显示:达里湖中东北雅罗鱼和鲫在心脏和肝脏中POD、EST含量均高于岗根湖,而肌肉中含量相对低些;MDH、LDH在三种组织中的含量达里湖中的东北雅罗鱼和鲫也高于岗根湖。由试验结果可知,东北雅罗鱼和鲫心肌和肝脏中四种同工酶的含量高于岗根湖,肌肉中四种同工酶的含量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The commercial culture of rainbow trout, Oncorhynchus mykiss, in Transylvania County, North Carolina, generated approximately $9 million in economic output in 2002. Commercial trout farming began in North Carolina more than 45 years ago. Twenty of the 57 commercial trout farms in production in North Carolina are located in Transylvania County, ranging in size from 1,135 to 204,300 kg annual production in 2002. North Carolina presently ranks second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commercial trout production, behind Idaho. The study shows that, in 2002, the trout industry generated about $9 million in economic output, created 201 jobs, and generated $3 and $0.9 million, respectively, as labor income and tax revenue in 2002. This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Transylvania County where economic prosperity depends on locally available jobs and diversification of economic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