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树形识别系统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简要介绍了人工神经网络及分形理论的应用 ,提出了用分形维数特征即树木图像的灰度曲面分形维数、冠形轮廓分形维数及 4个方向的有向维数和树木形状特征即树冠高度方向 8等分处所对应的 8个冠幅和树冠的高度作为特征来进行树形的识别 ,并建立了树形识别系统。该系统的输入层分别是图像的维数特征和树木形状特征值 ,共计 15个节点 ,一个隐含层 ,输出层则是要判断的 6种树形。试验表明该系统能准确地对树形进行识别。  相似文献   

2.
分形理论及其在林业科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概述了分形理论,并综述了该理论在森林土壤、森林气象、森林火灾、植被景观格局、树木结构、木材科学及工艺、林业遥感图像中的纹理分析等方面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分形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在森林资源分布结构、树木冠层结构、植物群落生态学等方面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4.
以解析木的数据为基础,对甘肃省小陇山地区的解析木干曲线的分形特征进行了研究,从整体上对树干形状进行描述,采用R/S方法即时间序列分析法对直径的生长过程进行了分析,发现随着树木年龄的增加,其霍斯特指数值也呈现增加的趋势,并以此建立了分形生长的霍斯特(H)指数预测模型,可用于森林生长量的预测,R/S分析结果充分反映了直径动态生长过程随时间尺度变化的分形特征.结合样地及样本数据,以分形分析、线性及非线性回归为主要方法,进而为森林资源的动态监测奠定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国内树木三维可视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树木形态的复杂性对模拟技术和系统开销的要求较高,树木生长的生理确定性和长势不确定性等特点,使树木三维可视化的研究至今仍未得到一个完备的具有林业研究意义的三维计算机树木模型.本文在广泛研究国内树木三维可视化软件开发的基础上,从分形理论、图像解析和GIS技术三个方面对现有研究进行分类阐述,简要叙述了现有研究的主要技术思路与最新研究成果,并指出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主要不足.  相似文献   

6.
利用分形中的关联维数D来进行天目山常绿阔叶林种群的空间点格局分析,首先,根据树木坐标建立树木两两之间距离矩阵Dn×n;其次,根据距离矩阵Dn×n计算不同距离步⊿r下的距离标度r和r距离标度树木的数目N(r);最后,计算出关联维数D并根据D得出研究区域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天目山常绿阔叶林研究样区内的树木在空间分布格局上趋于集聚,其关联维数可以用来准确判定空间点格局分布.  相似文献   

7.
以甘肃民勤荒漠成年沙枣树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径阶的标准木进行了全株破坏性取样。直接测量了树木的总生物量(含根、茎、枝、叶)、树冠形状、叶面积。并运用分形理论和方法,研究了叶片、树冠、整株树木的分形特征及其与生物学、生态学、环境、生长势的联系。结果表明:1)叶片周界分维数DLp均值=1.048。DLp与叶片圆度Rd呈反相关。叶片面积分维数DLa均值=1.337。DLa与叶片圆度Rd成正比。DLa反映了被调查的民勤沙枣的品种属性、栽培性质、生态学特性;2)树冠空间曲面分维数D(S-L)均值=2.304。树冠体积分维数D(V-L)均值=2.308。D(S-L)与树冠叶面积饱和值K2呈正相关。生长中庸的林木,D(S-L)≈2.2~2.3,与此相对应的K2≈0.6~0.7。D(S-L)与树冠垂直投影面的叶面积指数LAI值呈正相关。分维数D(S-L)平均值对应的LAI≈3。在一定范围内,D(S-L)随树木生长势的上升而增大,随立地条件的改善而增大。树冠分维数反映了树木的生长势和立地条件的优劣;3)整株树木分维数D(Wt-L)均值=2.410,D(Wt-L)的值映射出沙枣的中旱生植物、阳性植物、高光合植物特征。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大庆职业学院新建校园小游园中园林树木的选择为例,详细分析了小游园建设中树木选择的基本指导思想,从树木种类、成本,以及科研试验需要三个方面确定了树木选择的基本原则;依据树木类型、观赏价值、乔灌木差异确定了树木配置方式;实际施工中共计选择栽植了39种园林树木1 440株;最后分析了不同树木的造景方式。综合分析来看,该小游园达到了预期的生态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分析森林火灾火场周长和边界分形特性的基础上,应用分形理论,建立了森林火灾火场周长的分形模型,导出了分形周长公式.并得出了分形周长不仅与火头蔓延速率、燃烧时间、风速和风向密切相关,而且与火场边界的分形特性和测量长度单位有关的结论.与传统的计算火场周长的方法比较,具有更合理、准确和更方便应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通过树体组成的分析,介绍了树木的年生长规律、树木的休眠、树木根系与地上部分相互关系,为了解树木年生长变化规律,确定栽植时间、栽植措施、养护措施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分数几何在林学和生态学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综述了分数几何(Fractal geometry)在林学和生态学上的应用:包括对林木冠层结构特征的描述;对群落格局、同质性的判定;对景观格局和过程的分析;对森林生长、演替等动态过程的分析等,并指出分数几何作为新兴的基础理论将成为林学和生态学研究中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林木采伐权的性质界定,关于林木采伐的规定及其缺陷分析,提出了完善林木采伐权法律制度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3.
南酸枣为我国南方的多用途优良阔叶树种。依据3年和5年生的5种南酸枣林分类型林木的根系及树高、胸径的观测数据,应用分形理论,探讨了南酸枣人工幼林林木的根系与其树高、胸径的分形关系特征,揭示了林木根系的生长过程及其生物量的积累与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根系与树高、胸径之间存在极显著的分形关系,说明南酸枣人工幼林根系生物量的累积及其空间分布是一个分形生长过程,它服从分形维数D值规律增长;根据分形模型可以估算林木根系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4.
2006—2010年对河北省林木种质资源进行了调查,对主栽用材林资源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对科学地认识河北省主栽用材林资源结构特点、指导林业生产及科学管理种质资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的县域森林景观格局研究——以河北省大名县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GIS软件支持下,结合2008年大名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选取景观异质性指数(景观多样性、均匀度和优势度)和景观斑块形状特征指数(近圆指数和分维数)等,系统地分析了大名县森林景观要素格局及规模,以期为实现大名县森林景观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与支持。  相似文献   

16.
以赣中毛竹纯林(MC)、竹阔混交林(ZK)、竹杉混交林(ZS)3种不同类型毛竹林地土壤容重、孔隙状况、团聚体数量、大小和稳定性等土壤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同时以阔叶林(KY)和杉木纯林(SC)为对照,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了土壤结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林分土壤容重大小排序为ZK>MC>ZS>KY>SC;土壤孔隙状况总体表现为阔叶林优于杉木林,毛竹林类型较差;>0.25 mm土壤团聚体含量在94.43%~97.25%,土壤各层均为阔叶林最大;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均值大小排序为MC>ZK>ZS>SC>KY;不同林分类型间土壤MWD和GMD存在差异,与毛竹纯林比较,竹阔和竹杉混交林0~60 cm土层中土壤MWD和GMD均值分别提高了3.38%、4.10%和5.04%、8.11%;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的结果表明,各林分类型土壤结构指标关联度大小排序为KY>SC>ZK>ZS>MC,研究结果可为我国亚热带地区林地资源合理经营及植被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上海地区沿海防护林树种的筛选应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沿海防护林是上海城市森林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整个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优化的重要措施。沿海防护林的树种选择是建立防护林生态体系的基础。本文用层次分析评价模型,以调查所得的上海现有2000余种树木为对象,在初选的基础上,根据树木的特性及其在上海生长的实际情况,对初选所得的264种树木进行筛选,以得到适合作沿海防护林树种。并对树种的应用模式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8.
lNTRODUCTIONTherhythInofKorcanpinegrowingandtrpearchitectUreissubjectedtoitsownl1crcd-ityandforeststructUre.Tl1cil11portantefTcctsofgapdynamicsarethereasonsthatmaketl1cKoreanpinetrceformhighqualityoftimbcr.Whilecurrentn1anagemcntofKoreanpincforestmainlyfocusesonpurestand,thccco-logicalrelationshipsbetWcenKoreanpineandothcrsPecicsinaconununityareneglected,thcprimitivebiologicalconditionislost.TheKo-reanpinetrecsinplantationcasilydivergeonthctOpofmainsten1,thesescverelyaITectthcgrOedq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