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贵州春马铃薯威芋5号为研究对象,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生物有机肥对马铃薯产量、结薯性状、养分与品质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习惯施西洋复合肥750kg/hm 2+追施尿素112.5kg/hm 2相比,加施生物有机肥1 800kg/hm 2可使马铃薯出苗率增加,马铃薯产量提高2.11%~26.46%,单株结薯数提高5.45%~38.18%,单株产量提高1.41%~47.16%,均以加施RW促腐剂混合有机肥处理最佳;加施不同生物有机肥可以显著提高马铃薯磷素含量,增幅为19.55%~42.46%,同时可使马铃薯淀粉含量提高2.44~8.69个百分点,但对马铃薯块茎中的氮素、水分和还原糖含量无明显影响;从土壤养分变化来看,与习惯施肥相比,加施生物有机肥使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49.31%~91.35%(金葵子LPK生物肥除外)、38.21%~52.36%、10.42%~21.74%、10.92%~68.41%和10.53%~39.47%。综合来看,RW促腐剂混合有机肥可作为贵州高海拔地区春马铃薯高产优质栽培的最佳生物有机肥。  相似文献   

2.
江淮丘陵地区玉米钾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杂交玉米每公顷施用K 150.0 kg时产量最高,达7065kg/hm2,比对照(NPKO)增产9.9%。钾肥经济效益也以每公顷施K 150.0kg最高,比对照增收892元/hm2,产投比为2.2:1。钾肥施用量在K 150.0kg/hm2以下时,土壤中的钾素亏损,不能保持土壤中钾素平衡。  相似文献   

3.
为优化华北集约化农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氮肥用量,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对土壤硝态氮累积以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区小麦籽粒产量最高施氮量为309 kg/hm2,最佳经济效益施氮量为291 kg/hm2。玉米籽粒产量最高施氮量为213 kg/hm2,最佳经济效益施氮量为199 kg/hm2。随着施氮量和种植年限的增加,0~200 cm剖面土壤硝态氮累积量明显增加。施氮量最高的N4处理(小麦季施氮量375 kg/hm2、玉米季施氮量300 kg/hm2)与种植第1季相比,第2季小麦收获后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增加56.06%,第2季玉米收获后增加62.07%。随着施氮量的增加,100~200 cm土壤硝态氮累积量所占总量的比例明显增加。小麦季和玉米季施氮量均为150 kg/hm2时,小麦和玉米的氮肥利用率最大,分别为46.61%和37.51%。综合考虑氮肥用量对作物产量以及土壤硝态氮的淋失风险,提出华北集约化农区小麦施氮量应控制为250~300 kg/hm2,玉米施氮量应控制为150~200kg/hm2,以保证作物高产,防止过量肥料氮累积,减少淋溶风险。  相似文献   

4.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量对露地秋季大白菜产量和硝酸盐积累及氮肥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白菜产量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施氮平均增产5.5%,平均增收570.4元/hm2,施N量在150kg/hm2左右时大白菜经济效益较高;大白菜球叶总干物质积累与总氮素积累随施氮量的增加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施氮量在150和225 kg/hm2时,大白菜球叶总干物质积累与总氮素积累最多;在施N 225 kg/hm2以下时,氮肥利用率和农学效率均较高(分别为31.5%~43.1%和18.5~26.3 kg/kg),氮肥表观损失较低(31.5~168.4 kg/hm2),而高量施氮时,氮肥利用率和农学效率显著降低,氮肥表观损失显著增加,表层土壤氮素显著积累,土壤中氮素向深层淋洗的风险显著增加。在本试验条件下,基于产量、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露地秋季大白菜适宜氮素(N)用量为150 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5.
密度和施氮量对糜子产量及综合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了提高寒地半干旱地区糜子产量,采用裂区设计,密度为主区,设4个水平,45万株/hm2,52.5万株/hm2,60万株/hm2,67.5万株/hm2;施氮量(纯氮)为亚区,设5个水平,0、45 kg/hm2、60 kg/hm2、135 kg/hm2、180 kg/hm2,共20个处理,对糜子不同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产量性状影响的研究,比较产量差异及叶绿素、叶面积、土壤碱基氮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密度在60万株/hm2,施氮量在60 kg/hm2策略下,既能获得较高产量又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为了获得较高的产量,在低密度条件下,应适当增加施氮量,增加养分,促进分蘖,随着密度的增加,应适当减少施氮量,控制分蘖,使糜子收获时的密度达到或接近62万株/hm2~69万株/hm2这一范围内最适密度。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豫中地区大豆施肥中氮磷肥最佳用量,设置氮水平(0、60、120、180 kg/hm2)和磷水平(0、45、90、135 kg/hm2)大田试验,在大豆收获期,通过在每个小区取3个l m2进行测产,在大豆关键生育期每小区选取代表性植株3株,通过杀青、烘干测定干物重。结果表明,大豆地上部干物质量随着生育期不断增加,不同施氮水平下的大豆产量较不施氮肥处理增产9.01%~11.86%,不同磷肥用量较不磷施肥处理增产2.8%~12.0%;其中氮肥用量为120 kg/hm2、磷肥用量为90 kg/hm2时,增产效果最为明显,此时经济效益最佳。当氮肥用量超过120 kg/hm2时,会出现大豆地上部干物质量、产量下降,当磷肥用量超过90 kg/hm2时,磷肥利用率和增产效益都会出现下降。本研究表明,豫中地区氮肥用量120 kg/hm2、磷肥90 kg/hm2时,产量和经济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氮肥施用过量引起地下水硝酸盐含量超标问题,通过连续10年的氮肥定位试验,研究太行山前平原区不同氮肥用量对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中0~200 cm剖面土壤硝态氮残留量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04-2014年间小麦、玉米平均产量与氮肥用量间呈显著的二次抛物线关系,施氮量为246 kg/hm2时小麦获最高产量6 555kg/hm2。施氮量为159 kg/hm2时玉米获最高产量8 860 kg/hm2。氮肥用量与0~100,100~200 cm剖面土壤硝态氮残留量分别符合显著的线性相关。连续10年施用氮肥量最高的处理(小麦-玉米轮作周年施氮量为575 kg/hm2)0~100,100~200 cm土壤硝态氮残留量分别达到449.05,580.63 kg/hm2。小麦、玉米最高产量时(周年施氮量为405 kg/hm2),0~100,100~200 cm剖面土壤硝态氮残留量分别为320.79,408.43 kg/hm2。每个轮作周年减少氮肥用量30%~44%,连续10年后0~100,100~200 cm剖面土壤硝态氮残留量分别降低28.56%~42.34%和29.66%~44.64%。综合考虑作物产量和地下水硝酸盐污染风险,提出太行山前平原中等肥力水平的地块,小麦-玉米轮作周年氮肥用量应控制在400 kg/hm2以下。适宜的氮肥用量既可保证作物产量又能明显降低土壤硝态氮的残留。  相似文献   

8.
有机肥与氮肥配施对日光温室黄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保护地栽培条件下,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不同有机肥用量和氮肥用量配施对黄瓜产量、经济效益及黄瓜营养品质、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有机肥和氮肥能够提高黄瓜产量,经济效益和投资收益率均较高的是M2N3、M3N1、M3N2。黄瓜果实硝态氮含量随施氮肥量增加显著提高,高量施用氮肥(N3)将降低黄瓜Vc、还原糖含量,氮肥与有机肥配合能够降低黄瓜硝态氮含量,促进黄瓜Vc、还原糖的合成。有机肥的M2(45t/hm2)、M3(90t/hm2)水平与氮肥的N1(450kg/hm2)、N2(750kg/hm2)水平组合为较好处理,综合黄瓜品质、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最优的处理组合应是中有机肥用量90t/hm2与低氮肥用量450kg/hm2水平左右。  相似文献   

9.
大蒜高产优质高效的氮磷钾配合施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1998~2001年连续三年多点研究大蒜高产优质高效的氮磷钾配合施用技术。结果表明,氮磷钾配施可以大幅度提高大蒜的产量,三年平均,蒜苗、蒜苔和蒜头产量较不施钾肥的对照分别提高13.9%~39.2%、24.2%~33.2%和17.3%~24.5%,平均增产30.5%、29.4%和21.2%。增施氮肥也能有效提高蒜苗和蒜苔的产量;磷肥用量不足,蒜头产量急剧下降。以施用钾肥为中心的平衡施肥技术能有效增加蒜苗和蒜苔中维生素C及可溶性糖分含量,改善大蒜的内在品质,提高大蒜的营养价值。施钾增收5343~7279元/hm2,施用钾肥的产投比达(10.8~19.5):1。当前生产水平条件下,大蒜平衡施肥方案为纯N300kg/hm2,P2O590kg/hm2,K2O300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微生物菌肥与氮磷肥配施对半干旱地区覆膜马铃薯抗旱生理指标及产量的影响,以马铃薯品种克新1号为供试材料,开展微生物菌肥与氮磷肥配施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入微生物菌肥可以提高根际土壤含水量和根系活力,降低马铃薯叶片的丙二醛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处理T_1(尿素37.5kg/hm~2+磷酸二铵225kg/hm~2+微生物菌肥750kg/hm~2)是最优处理,较CK(尿素37.5kg/hm~2+磷酸二铵225kg/hm~2)增产21.05%。菌肥与氮磷肥配施可缓解干旱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提高马铃薯产量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探讨紫云英-有机肥配施对土壤团聚结构、有机碳和全氮分布及水稻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置了有机肥1 500 kg/hm2+0 kg/hm2紫云英翻压量(CK)、有机肥1 500 kg/hm2+紫云英翻压量30 000 kg/hm2(B1)、有机肥1 500 kg/hm2+紫云英翻压量45 000 kg/hm2(B2)和有机肥1 500 kg/hm2+紫云英翻压量60 000 kg/hm2(B3)共4个处理。结果表明,翻压紫云英未显著提高大团聚体的含量,却明显提高了团聚体稳定性,改善了土壤结构,且团聚体稳定性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呈正相关;随着紫云英翻压量增加,水稻生育期逐渐延长(CK相似文献   

12.
赵财  王巧梅  郭瑶  殷文  樊志龙  胡发龙  于爱忠  柴强 《作物学报》2018,44(11):1694-1703
前茬地膜玉米免耕种植后茬小麦水氮高效利用生产技术是绿洲灌区作物高效生产的新型农田管理技术。为构建该区地膜减量和水氮高效生产技术, 2015—2017年通过3年田间试验, 研究两种耕作方式、2种灌水水平和3个施氮量组合对小麦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协同效应, 其中耕作方式为覆膜玉米茬免耕直播(NT)和玉米茬传统耕作(CT), 灌水量为传统灌水(I2)和传统灌水减量20% (I1), 施氮量为纯N 225 kg hm -2 (N3)、180 kg hm -2 (N2)和135 kg hm -2 (N1)。结果表明, 耕作方式、灌水水平、施氮量对小麦群体生长速率、干物质积累量均有显著影响。与CT相比, NT显著增大全生育期生长速率, 提高22.0%~28.0%, NT促进小麦地上干物质积累, 提高6.4%~7.4%, 收获期生物产量提高5.4%~15.1%。免耕低灌(NTI1)较传统耕作高灌(CTI2)的生长速率增大7.7%~13.4%, 干物质积累量提高3.1%~5.9%, 收获期生物产量提高8.7%~10.5%。免耕低灌中施氮(NTI1N2)较传统耕作高灌中、高施氮(CTI2N2、CTI2N3) 生长速率分别增大6.9%~20.5%与4.1%~14.0%, 收获期生物产量分别提高7.8%~9.7%与4.8%~10.2%。NT比CT增产10.1%~10.4%, NTI1较CTI2、CTI1分别增产13.0%~14.8%与9.4%~10.1%, NTI1N2比CTI2N2、CTI2N3分别增产3.7%~9.8%与15.2%~22.0%。从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NTI1N2提高了单位面积成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 NTI1N2处理组合更有利于穗数、千粒重的增加。通径分析进一步证明, NTI1N2增产的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单位面积穗数和千粒重。因此, 在施氮量为180 kg hm -2的基础上, 玉米茬地膜再利用免耕技术组装减少20%灌溉量(1920 m 3 hm -2)轮作小麦模式是河西灌区小麦高效生产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13.
花生施用钾肥的增产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施用钾肥试验结果表明:在供给氮、磷一定水平上,增施钾肥可促进地上部分干物质的积累和生殖器官的发育,改善花生的经济性状,提高荚果产量和经济效益.当施钾量为180kg/hm2时,花生荚果产量最高达4 260.5kg/hm2,利润达9 482.0元/ hm2,产投比达到9.1:1.当施钾量增加到270kg/hm2时,花生的产量和效益呈明显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为了实现小麦/玉米高产高效生产,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氮肥管理措施对小麦/玉米产量、氮素利用及农田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季在农民常规施肥的基础上适当减少追氮量不会对小麦产量产生明显影响,在施氮总量195 kg/hm2基础上配施调控剂处理小麦增产8.3%~24.6%,氮肥偏生产力、表观利用率和农学效率及氮肥贡献率均得到相应提高。在玉米季,以一次性基施适量氮肥同时配施抑制剂的氮肥管理方案为最佳,在施氮240 kg/hm2水平上与不添加抑制剂等氮量一次性基施和基追结合处理相比,增产幅度分别为7.4%~9.6%和13.9%~16.2%,氮肥贡献率、肥料偏生产力和农学效率亦得到显著提高;经过一个轮作周期后,农田土壤氮素盈余量为63.94~126.83 kg/hm2。在总施氮量435 kg/hm2的情况下,与单施尿素相比较,配施氮素调控剂的氮素盈余量降低了27.4%~44.2%,其中脲酶与硝化抑制剂配施效果最佳。但在总施氮量480 kg/hm2的情况下,即使施用了氮素调控剂,氮素平衡盈余率仍在20%以上,存在较大的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15.
几年来在豫东潮土地区砂质土上进行的肥料深施效果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肥料深施对小麦的生育状况和经济性状有较大影响,肥料深施与浅施比较,可使小麦植株前期生长健壮,中后期生长稳健,落黄好,穗大粒多,籽粒饱满。可显著增加小麦养分吸收量,提高化肥利用率,肥料深施处理比浅施处理氮、磷、钾的吸收量,分别增加34.32~67.81kg/hm2,3.22~9.42kg/hm2和17.82~39.84kg/hm2;氮素化肥利用率提高20.86~41.1个百分点,磷肥利用率提高7.13~15.39个百分点;肥料深施在小麦田里养分残留量较浅施的高,尽管一季小麦对土壤有机质耗竭不大,但对氮、磷素的残存已有差异。肥料深施对小麦产量、经济效益、化肥利用率有显著的影响,采用肥料深施技术比群众习惯施肥方法(浅施)可增产小麦337.1~1183.5kg/hm2,增产率达7.6%~26.6%,增加收益539.36~1893.6元/hm2。  相似文献   

16.
不同硫肥用量对烤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试验结果表明:硫素不足(土壤硫用量<0.18g/kg)可使烤烟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不施硫或高硫(土壤硫用量>0.18g/kg)都会使叶片氨基酸含量降低。施用硫37.5~112.5kg/hm2的,明显促进烤烟生长,其中以硫75.0kg/hm2用量的最佳,其烟叶产量和产值分别比对照增加11.73%、10.67%;硫用量达到225.0kg /hm2的烟叶产量、产值分别比硫用量75.0kg/hm2的下降18.77%、17.14%,上等烟比例下降9.9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7.
为找出冬小麦品种保麦9号合理的氮肥运筹模式,在相同施氮量(250 kg/hm2)下分析了不同施氮处理间保麦9号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与氮肥全部基施相比,氮肥基追配施(基施纯氮60%,剩余40%纯氮用于追施)能够显著提高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其中基施纯氮150 kg/hm2,并配合拔节期追施纯氮62.5 kg/hm2和孕穗期追施纯氮37.5 kg/hm2(基追比为6∶2.5∶1.5)对提高保麦9号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综合效果最好,其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比氮肥全部基施处理分别提高13.1%和0.7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8.
施用钾肥对冬小麦 ‘邯 6172’ 产量及群体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给冀南地区冬小麦合理使用钾肥提供科学依据,以当地主推品种‘邯6172’为试验材料设置了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钾肥处理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群体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施用钾肥可以显著提高小麦的籽粒产量,增产幅度为3.93%~9.82%,随着施肥量的增加,产量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最佳施肥量为75~112.5 kg/hm2.从产量及经济效益综合分析,认为以施钾量为75 kg/hm2效果最好,与不施钾肥处理相比可增产8.83%,每公斤K2O增产7.49 kg,增收838.47元/hm2.  相似文献   

19.
不同改良措施对盐碱地燕麦形态生理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摘 要:为筛选出适宜盐碱地燕麦生长、增产增效的改良措施,试验设8个处理分别为对照(A)、腐熟秸秆还田(AF)、750 kg/hm2菌肥(B)、腐熟秸秆还田 750 kg/hm2菌肥(BF)、1500 kg/hm2菌肥(C)、腐熟秸秆还田 1500 kg/hm2菌肥(CF)、2250 kg/hm2菌肥(D)、腐熟秸秆还田 2250 kg/hm2菌肥(DF),并对盐碱地燕麦形态指标、光合特性及产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腐熟秸秆还田和菌肥均有利于燕麦在盐碱地生长,各时期CF处理燕麦株高、根长、根系活力、Gs、Tr、Pn、Ci和SPAD等指标较其他处理表现最好;其中CF处理的籽粒产量、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最高,分别达3530 kg/hm2、30910 kg/hm2和6521 kg/hm2,较其他处理分别高出31.23%~129.22%、10.47%~102.69% 和8.73%~109.10%。若不使用腐熟秸秆的情况下,菌肥最佳施入量为750 kg/hm2,综合评价,1500 kg/hm2菌肥结合腐熟秸秆还田是该地区盐碱地改良的最佳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不同营养液配方对日光温室土壤特性、辣椒生长、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筛选出适合宁夏日光温室土壤栽培辣椒最佳营养液配方。以‘杭椒5 号’为试材,设置4 个不同营养液配方,目标产量(T1)、1/2 园式配方(T2)、以前筛出配方(T3)、西北农户常用配方(CK),测定不同处理下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植株长势、辣椒品质,并统计产量。结果表明:T2处理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pH值和EC值,提高土壤酶活性,促进辣椒营养生长,改善品质,Vc含量比CK高出26.3%、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高出4.3%、可溶性糖含量高出22.7%,产量达到39531 kg/hm2,比对照高出14.5%;在辣椒全生育期内各个处理氮肥比对照施肥总量减少7.5%~33.7%,磷肥减少54.24%~70.28%,钾肥增加13.4%~41.3%%。1/2 园式配方是适合宁夏日光温室土壤栽培的辣椒最佳营养液配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