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附红细胞体感染后红细胞相关免疫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检测小鼠感染附红细胞体后红细胞相关免疫因子的功能受影响,用猪附红细胞体阳性血感染BALB/c小鼠,在第1,3,5,7,9天后采用ELISA方法检测小鼠红细胞表面CD35和血浆中CD35、CD58和CD59水平变化。结果表明,小鼠感染猪附红细胞体后红细胞表面CD35分子水平逐渐降低;第1,3,5,7,9天后,血浆中CD35、CD58和CD59水平分别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第3天血浆CD35、CD58和CD59水平达到高峰。说明小鼠感染猪附红细胞体后红细胞表面CD35降低,血浆中CD35、CD58和CD59出现升高现象,且高峰均出现在第3天。试验表明,小鼠感染附红细胞体后红细胞表面CD35、CD58和CD59分子受到破坏,影响了红细胞的免疫功能,进一步可影响到机体的整个免疫系统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附红细胞体感染小鼠Th17细胞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分析附红细胞体感染后Th17细胞所发挥的免疫功能。采用RT-PCR及荧光抗体双标的方法检测小鼠脾脏IL-17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小鼠感染附红细胞体后,IL-17表达水平显著增高,提示Th17细胞在附红细胞体感染后发挥了重要的免疫作用,为该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分析附红细胞体感染后Thl7细胞所发挥的免疫功能。采用RT-PCRTL荧光抗体双标的方法检测小鼠脾脏IL-17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小鼠感染附红细胞体后,IL-17表达水平显著增高,提示Thl7细胞在附红细胞体感染后发挥了重要的免疫作用,为该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抗猪附红细胞体药物体内筛选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抗猪附红细胞体药物的高通量筛选,拟建立小鼠最优感染模型及应用其进行药物敏感性研究。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法,通过对感染率、菌血症峰期及临床症状考察,确定最佳感染方法、感染途径和接种剂量。而后应用感染模型对土霉素、四环素、贝尼尔、青蒿素、咪唑苯脲等10种抗生素和抗原虫药进行药物敏感性测试。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以0.1mL剂量尾静脉接种猪EH提纯液,能够使处于免疫抑制状态的昆明小鼠在3d时达到菌血症峰期。药物敏感性测试反映贝尼尔、咪唑苯脲和青蒿素对猪附红细胞体作用最强。因此,用此模型可进行体内抗猪附红细胞体药物的高通量筛选。  相似文献   

5.
猪附红细胞体病(EPE)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发病突然,死亡率高,高温季节多发。不同日龄、性别的猪均可发病。成年猪隐性感染并成为传染源。怀孕母猪感染后引起流产、早产和死胎,严重者死亡。猪附红细胞体病能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引起乳猪发病。幼年猪和培育猪最易感染,夏季常呈暴发流行。现将象山县某猪场母猪和育肥猪暴发猪附红细胞体病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sis)是由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感染机体后寄生于人或动物红细胞表面、血浆及骨髓等处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传染病,以发热、贫血、黄疽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目前世界上已有30个国家和地区报道发生过此病。由于附红细胞体病严重影响着人类生命的健康和畜牧养殖业的发展,正逐渐被人们所重视。本文从附红细胞体的生物学特点、流行病学、致病机理、诊断方法和预防几个方面做如下综述,以期引起重视并为同行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一种以发热、贫血和黄疸为特征的常见疾病,妊娠母猪感染后易发生流产。本病的传播途径尚不完全清楚,因多发于夏秋季节,此期正是各种吸血昆虫活动频繁的高峰时期,蚊、蝇、虱等可能是传播本病的重要媒介。不同年龄和品种的猪均有易感性,仔猪的发病率和死亡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坦布苏病毒囊膜蛋白(E蛋白)的免疫原性,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高效表达坦布苏病毒囊膜蛋白(E蛋白)并对其诱导小鼠免疫应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E蛋白免疫BALB/c小鼠后,免疫组小鼠血清中抗体效价均可达1∶51 200以上;同时,E蛋白可显著诱导血清中细胞因子IL-2、TNF-α和IFN-γ的表达,免疫组小鼠血清中IL-2、TNF-α的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IFN-γ含量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与对照组相比,E蛋白还可极显著刺激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上述结果表明,E蛋白免疫后,小鼠机体可产生显著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攻毒保护性试验结果显示,攻毒后,经荧光定量RT-PCR检测,E蛋白免疫组小鼠脑、肝脏、脾脏、卵巢、肾脏中坦布苏病毒载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免疫E蛋白可有效抑制坦布苏病毒在小鼠各个组织中的增殖。结果表明,大肠杆菌表达的坦布苏病毒E蛋白可作为坦布苏病毒亚单位疫苗的候选抗原,为进一步预防和控制坦布苏病毒病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为制备E.wenyoni特异性诊断抗原及研制高效附红细胞体疫苗提供基础进行试验;【方法】从自然感染温氏附红细胞体(E.wenyoni)的牛血液中纯化附红细胞体后,采用SDS-PAGE和免疫印迹技术分析E.wenyoni抗原蛋白组分;【结果】SDS-PAGE结果显示,E.wenyoni全蛋白分子量范围为24 kD~150 kD,主要的9种蛋白质分子量分别为141.34 kD,107.27 kD,86.03 kD,68.05 kD,56.21 kD,44.30 kD,32.99 kD,28.89 kD,24.59kD;免疫印迹筛选出3特异性蛋白质,分子量分别为147.31 kD,49.03 kD,35.72 kD;【结论】E.wenyoni主要由九种类抗原蛋白组成,3种特异性蛋白质,可作为E.wenyoni特异性诊断抗原及附红细胞体疫苗的保护性抗原。  相似文献   

10.
猪链球菌病和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猪场常见的疾病,这两种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且不同年龄、不同品种的猪均可感染。猪感染后,可导致抵抗力、免疫力降低,并且极易继发猪瘟、流感、圆环病毒病等其他疾病,若诊断不确切、治疗不及时,极易造成猪死亡。  相似文献   

11.
银翘天甘对猪链球菌Ⅱ型病理模型的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观察银翘天甘中药制剂体内抗猪链球菌病的效果。用猪链球菌Ⅱ型对18~22 g昆明鼠攻毒并开展预防和治疗实验。预防试验是用猪链球菌Ⅱ型对18~22 g昆明鼠攻毒同时口服银翘天甘中药制剂0.5、1.0、2.0 g/mL,1次/d,连用3天,观察7天后的动物发病率、死亡率和保护率;治疗试验是先用猪链球菌Ⅱ型攻毒并建立昆明鼠疾病模型后口服上述药物,2次/d,连用3天,观察7天后的动物死亡率、治愈率和有效率。预防试验结果表明:银翘天甘中药制剂组实验动物死亡率均极显著低于感染对照组(P<0.01);给药组实验动物发病率均极显著低于感染对照组(P<0.01);治疗试验结果表明:银翘天甘中药制剂组昆明鼠死亡率极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P<0.01);低剂量组治愈率极显著高于中、高剂量组(P<0.01),低剂量组有效率显著高于中、高剂量组(P<0.05),与阳性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表明,口服低剂量银翘天甘中药制剂能够在昆明鼠猪链球菌病理模型上发挥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果寡糖对崂山奶山羊产奶量、乳成分及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体重为(48.24±3.45) kg,产奶量、产羔日期相近,泌乳初期的初产崂山奶山羊健康母羊16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4只。对照组饲喂羊场常规饲粮;Ⅰ、Ⅱ、Ⅲ组为试验组,试验组饲粮在常规饲粮基础上分别添加果寡糖(有效含量)10 g/(d·头)、15 g/(d·头)和20 g/(d·头)。试验期共70天,其中预试期14天,正试期56天。结果表明:(1)在整个试验阶段,试验Ⅱ组产奶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2)试验组奶山羊的乳脂率、乳蛋白、非脂乳固体及乳糖含量均有所改善,但差异不显著(P>0.05);(3)试验Ⅱ组及Ⅲ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的含量均有显著提高(P<0.05)。在奶山羊日粮中添加果寡糖可提高产奶量及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含量,对乳品质作用不明显,添加量以15 g/(d·头)为宜。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小分子胶原多肽清除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OH)的能力和抗氧化的能力。采用体外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OH)清除系统测定小分子胶原多肽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建立D-半乳糖致衰老的模型小鼠,测定小鼠血液及肝脏组织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1000 kDa以下胶原多肽(CP1)组分在10 mg/mL浓度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80%;40 mg/mL时对-OH的清除率为91.56%。与模型组相比服用CP1的小鼠血清和肝脏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显著升高(P<0.05)。表明小分子胶原多肽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两种铬源对热应激肉鸡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铬源(酵母铬和烟酸铬)对热应激肉鸡生长及屠宰性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5日龄AA肉仔鸡180只,随机分为3组,1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不加铬),2组为添加酵母铬组,3组为添加烟酸铬组,铬添加量均为3 mg/kg,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试验期4周。【结果】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补铬3 mg/kg显著提高了15~28 d、29~42 d热应激肉鸡日增重、饲料消耗和饲料转化效率(P<0.05),不同铬源差异不显著(P>0.05)。于28、42日龄,每处理随机抽取18只,每重复3只,屠宰测定屠宰指标。结果表明:28 d时两种铬源对肉鸡的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但腹脂率显著降低(P<0.05);42 d时试验组对肉鸡的半净膛率、全净膛率无显著影响(P>0.05),屠宰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腹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因此,日粮中添加酵母铬和烟酸铬能改善热应激肉鸡的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不同铬源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研究添加不同水平纤维素酶对香蕉茎与小麦麸混合青贮品质的影响。在调制香蕉茎与小麦麸质量比为9:1的混合青贮中,设对照组和分别添加纤维素酶0.05 g/kg (WB-CEL1)、0.15 g/kg (WBCEL2)和0.25 g/kg (WB-CEL3)的3个处理组,同时调制香蕉茎单贮。每个处理重复3次。常温下贮存60天,开封后评定青贮的品质。(1)较香蕉茎单贮,混贮对照组的pH、气体损失率(GLR)和中性洗涤纤维(NDF)降低(P<0.01);(2)与混贮对照组相比,3个水平纤维素酶组的干物质(DM)和干物质回收率(DMR)升高、氨态氮(AN/TN)降低(P<0.01);(3)与0.05 g/kg组相比,0.15 g/kg组和0.25 g/kg组的AN/TN降低、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升高(P<0.05);(4)与0.15 g/kg组相比,0.25 g/kg组的NDF降低(P<0.01)。表明,香蕉茎与小麦麸混贮优于香蕉茎单贮,在香蕉茎与小麦麸混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纤维素酶均能显著提高青贮品质,以添加0.25 g/kg纤维素酶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3种中药复方提取液对肉鸡生理、免疫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复方中药提取液对肉鸡生理机能的影响,验证中药改善肉鸡生产性能的功效,研究以党参、黄芪、六神曲、麦芽、山楂等组方,设计3个中药复方(方Ⅰ、方Ⅱ和方Ⅲ),水提后浓缩,1日龄开始混饮健康肉鸡(0.5%),并进行免疫器官指数、血清蛋白、血清酶、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血清抗体滴度、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介素3(Interleukin-3,IL-3)及平均日增重、料肉比、死亡率测定。结果显示,3个复方中药提取液对肉鸡免疫器官发育、血清蛋白及天冬氨酸转移酶(AST)、丙氨酸转移酶(ALT)、乳酸脱氢酶(LDH)含量没有影响(P0.05),方Ⅱ组肉鸡21、28日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P0.05);试验鸡21日龄时,3个复方中药组NDV抗体滴度显著高于对照(P0.05),28日龄时方Ⅰ组抗体滴度极显著高于对照(P0.01),方Ⅲ组抗体滴度显著高于对照(P0.05);方Ⅰ组IL-2活性在21日龄、28日龄时显著高于对照(P0.05),方Ⅲ组IL-2活性在21日龄时显著高于对照(P0.05),方Ⅰ组IL-3活性在28日龄时显著高于对照(P0.05);试验鸡28日龄时,方Ⅰ、方Ⅱ2组平均日增重高于对照,最高为方Ⅱ组72.72g/天,方Ⅰ、方Ⅱ2组料肉比低于对照,最低为方Ⅱ组2.08;死亡率最低为方Ⅰ组1%。上述结果表明,3个复方中药提取液安全性较高,对肉鸡生理机能均有一定改善作用,其中方Ⅰ在延缓血清抗体滴度降低速度,促进细胞因子分泌方面效果明显,而方Ⅱ在提高肉鸡生产性能方面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研究桦褐孔菌多酚(IOP)以及富硒培养的桦褐孔菌多酚(Se-IOP)、富锗培养的桦褐孔菌多酚(Ge-IOP)的抗氧化作用。以试剂盒法测定抗活性氧单位、MDA值,分光光度法测定脂肪氧合酶活力、红细胞溶血抑制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在化学模拟体系中,4.0 mg/mL的IOP、Se-IOP与Ge-IOP的抗氧化活性单位分别为52.36、89.21、82.93 U/mL,对脂肪氧合酶活性的抑制率分别为34.15%、42.22%、50.53%。在细胞与组织水平的体外抗氧化体系中,4.0 mg/mL IOP对H2O2诱导的小鼠红细胞溶血抑制率为69.65%,而1~4.0 mg/mL Se-IOP与Ge-IOP溶血抑制率均大于100%;与对照组比较,1~4.0 mg/mL IOP、Se-IOP与Ge-IOP均可极显著地抑制小鼠肝匀浆自发性产生MDA(P<0.01)。个体水平的体内抗氧化体系中,腹腔注射IOP、 Se-IOP与Ge-IOP(4.0 mg/mL,0.5 mL/d,12天)时,肝组织的自发性MDA指标均极显著下降(P<0.01);腹腔注射1~4.0 mg/mL Se-IOP与Ge-IOP后,各剂量组小鼠血清与肝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均极显著增强(P<0.01)。IOP、Se-IOP与Ge-IOP在体内外均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富硒、富锗可增强桦褐孔菌多酚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8.
探讨普洱茶(熟茶)、铁观音、红茶对高脂饮食诱发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中P450 2E1基因表达的影响。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组、药物组以及(低、中、高剂量)普洱茶(熟茶)、铁观音、红茶组[0.5、1.0、2.0 g/(kg·bw)]。试验大鼠灌胃授试茶样水浸提物35天后采血牺牲,分离血清测定抗氧化指标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采摘肝脏并进行肝脏病理检测;用RT-PCR检测试验大鼠肝脏细胞中P450 2E1的表达量。与高脂模型组相比,(低剂量组)普洱茶(熟茶)降低MDA效果显著(P〈0.05);普洱茶(熟茶)、红茶和铁观音组中GSH-Px酶活力、SOD酶活性显著提高;(高剂量)普洱茶(熟茶)、红茶显著降低P450 2E1表达量(P〈0.05);通过试验大鼠病理检测发现,普洱茶(熟茶)和(高剂量组)铁观音能明显改善由高脂饮食引起的肝脏脂肪病变。普洱茶(熟茶)、铁观音、红茶对P450 2E1在非酒精性脂肪肝中的基因表达具有不同程度的积极作用,但普洱茶(熟茶)的作用最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