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比较了卵母细胞级别对体外成熟率的影响,以及促卵泡素(FSH)处理山羊对卵母细胞采集的数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卵母细胞级别对体外成熟率有显著影响,不论是来源于FSH处理卵巢还是屠宰场卵巢,均是A、B级卵母细胞的成熟率高于C级卵母细胞,差异极显著(P<0.01)。但是A、B级卵母细胞之间差异不显著;卵巢来源对卵母细胞采集的数量和质量有显著影响,A、B级卵母细胞在获卵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平均每个卵巢获卵母细胞数及A、B级卵母细胞数,均是FSH处理卵巢高于屠宰场卵巢,差异显著(P<0.05);卵巢来源对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有显著影响,来自于FSH处理卵巢的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高于屠宰场卵巢(81.6%比67.6%),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2.
为了建立针对山羊卵母细胞的理想体外成熟培养体系,对山羊卵泡卵母细胞的采集方法,FSH和LH对山羊卵泡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作用,及培养时间对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切割法平均每枚卵巢采集到的A,B级卵母细胞的数量明显多于抽吸法;采用TCM199添加体积分数为10?S,1~2 mg/L 17β_E2,10 mmol/L Hepes,0.12 mg/mL丙酮酸钠,0.1 mg/mL链霉素和0.125 mg/mL青霉素,10 mg/L FSH及20~50 mg/L LH的培养体系,有利于山羊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并放出第一极体。山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20,22,24 h,成熟率显著高于培养18,26,30 h(P<0.05)。  相似文献   

3.
利用屠宰场采集的郏县红牛卵巢,研究卵巢质量及培养条件对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结果表明:A类卵巢平均获得的卵母细胞数(2.0枚)明显低于B类卵巢获得的卵母细胞数(5.4枚),从A类卵巢上获得的卵母细胞成熟率(55.00%)、卵裂率(37.50%)显著或极显著低于B类卵巢上获得的卵母细胞成熟率(80.00%)(p<0.05)、卵裂率(60.17%)(p<0.01);将随机分成三组的卵母细胞分别培养20h(Ⅰ组)、24h(Ⅱ组)、28h(Ⅲ组),三组成熟率(77.77%、78.57%、74.43%)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卵裂率Ⅰ组、Ⅱ组(51.79%、58.16%)明显高于Ⅲ组(36.98%)(p<0.05),Ⅰ组、Ⅱ组差异不显著(p>0.05);以M-199为基础液,比较单独添加ECS和FCS与激素配合的情况下,两种血清种类对卵母细胞成熟的影响,结果表明卵母细胞成熟率(73.33%、75.00%)、卵裂率(52.21%、54.35%)均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4.
山羊卵泡卵母细胞的采集及体外成熟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获取高质量的卵泡卵母细胞,提高山羊体外胚胎生产的效率,采用切剖法与抽吸法采集卵泡卵母细胞,并对获得的可用卵母细胞进行了体外成熟培养。结果表明,切剖法能够获得较多的可用卵母细胞,可以明显增加用于体外成熟的卵母细胞数;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率与卵泡直径密切相关,大卵泡与中卵泡的卵母细胞成熟率明显高于(P<0.05)小卵泡;山羊卵泡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培养液中FCS的添加比例以10% ~ 15%为益。在一定范围内,提高FCS的浓度,并不能提高卵母细胞的成熟率。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GDF9与BMP15在绵羊腔前卵泡发育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的作用,运用腔前卵泡的显微分离方法和RT-PCR技术,检测了GDF9、BMP15 mRNA在绵羊腔前卵泡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0、8、16、24 h)的相对表达丰度。结果表明:绵羊COCs在体外培养的不同时期,卵丘细胞扩展呈现不同的形态学变化;腔前卵泡中GDF9、BMP15 mRNA表达量均低于体外成熟不同时期卵母细胞,且腔前卵泡中GDF9 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体外成熟不同时期卵母细胞。揭示GDF9和BMP15对卵巢卵泡发育和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发挥重要作用,在绵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这2个因子可能是独立或协同地影响卵丘细胞增殖扩散。  相似文献   

6.
体外成熟培养时间对牛卵母细胞孤雌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时间对孤雌胚胎发育的影响,通过比较18.5、22和25.5 h等3个不同成熟培养时间下孤雌胚的卵裂率和囊胚率,从而确定较为理想的体外成熟培养时间。试验结果发现,体外不同成熟培养时间下卵母细胞的孤雌卵裂率之间并无显著差异,虽然体外培养22 h卵母细胞的孤雌卵裂率稍稍高于体外培养18.5 h和25.5 h卵母细胞的孤雌胚卵裂率,但差异不显著;而不同成熟培养时间下卵母细胞的孤雌囊胚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体外成熟培养22 h卵母细胞的孤雌囊胚率显著高于其它两组。该结果证明卵母细胞体外培养时间是影响孤雌胚发育的一个重要因素,体外培养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对孤雌胚今后的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诱导幼龄绵羊卵泡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稳定并提高幼龄绵羊卵泡的发育效率。本研究从激素处理方案、激素生产厂家、羔羊日龄、重复处理周期等4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国产FSH剂量在60IU/只、120 IU和180 IU之间差异显著(P<0.05);国产FSH和加拿大生产的FSH对幼羔卵泡发育没有影响;5-9周龄羔羊的卵泡数和卵母细胞数显著高于4周龄和11周龄的羔羊(P<0.05);4-7周龄羔羊首次处理后间隔15~30天再次处理的卵泡数和卵母细胞数都没有差异(P>0.05),2次重复处理总卵泡数和卵母细胞数间也没有差异(P>0.05)。  相似文献   

8.
为了确定卵泡液(直径大于10 mm)对卵母细胞成熟的影响,共收集1759枚卵母细胞进行试验。在成熟液中分别添加0%,10%,30%和50%的卵泡液(bFF, bovine follicular fluid ),成熟培养24h后,孤雌激活或者体外受精和胚胎培养;对比10% bFF和10% 胎牛血清(FBS),以及观察微滴培养对卵母细胞成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孤雌激活组中,bFF浓度对卵裂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但胚胎囊胚发育率高于对照组(P<0.05);在体外受精组中随着bFF浓度增加而卵裂率下降(P<0.01),而且囊胚率也下降(P<0.05)。在10%的bFF组中,孤雌激活囊胚率和体外受精囊胚率分别为47.1% 和38.0%,囊胚扩张率显著高于其它组。从试验得出,添加10% bFF有利于卵母细胞胞质成熟,且不会降低到受精率,而且可以替代FBS;微滴培养不利于卵母细胞成熟。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为了进一步挖掘猪的遗传潜力,为体外受精、动物克隆和转基因等胚胎生物技术研究提供大量优质卵源。【方法】以极体排出情况为判断标准,采用一步法和两步法成熟培养猪腔前卵泡卵母细胞,来考察猪腔前卵泡卵母细胞最佳成熟方式。【结果】采用任何一种方法卵母细胞经体外成熟后都没有达到MⅡ。然而,腔前卵泡体外培养5d后,分离出的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再培养12d,卵母细胞平均直径达到102.68μm(102.68±12.21),接近正常成熟卵母细胞的体积,为卵母细胞的成熟创造了条件。【结论】用两步法培养猪的腔前卵泡,其卵母细胞能够达到接近正常成熟卵母细胞的体积,说明采用两步法培养猪腔前卵泡卵母细胞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分离方法和绵羊年龄对绵羊卵巢腔前卵泡的分离效果有显著影响。从每只羊获得腔前卵泡的总数看,机械分离法(89.5)和酶消化法(103.3)差异不显著,而正常卵泡数和正常卵泡率机械分离法(27.9,31.2%)明显高于酶消化法(19.1,18.5%);采用机械分离法,每只初情期前绵羊获得的腔前卵泡总数和正常卵泡数(125.6,35.1)均高于成年绵羊(60.4,16.1),而正常卵泡率(28.1%比26.8%)差异不显著。腔前卵泡在体外培养6d,培养液中添加20ng/mL的IGF-I,培养结束时卵母细胞直径增幅为34.8μm,与对照组的29.9μm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研究的目的在于分析用不同的方法分离绵羊腔前卵泡以及用不同的培养方式对分离得到的腔前卵泡进行培养,对于绵羊腔前卵泡存活和发育能力的影响。实验分两部分进行:实验1为分离卵巢皮质,分别用显微分离法和胶原酶法分离腔前卵泡。实验2是在实验1的基础上,将较优方法获得的腔前卵泡分别进行单独培养和群体培养。结果显示,显微分离法与胶原酶法相比,在获得的腔前卵泡数量上差异不显著,但显微分离法获得的腔前卵泡基膜完整率显著高于胶原酶法(P<0.05)。获得的腔前卵泡使用单独和群体两种方式进行培养,其直径增加值在第三天和第六天差异不显著,但单独培养法在第三天和第六天的存活率显著高于群体培养法(P<0.05),且有卵泡腔形成。研究显示使用显微分离法分离腔前卵泡与胶原酶法相比具有优势,相对简单,廉价并且对卵泡的损害很小。经显微分离法获得的腔前卵泡,使用单独培养法进行培养能够促进卵泡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绵羊腔前卵泡培养方法的研究,能够探索出适宜绵羊腔前卵泡生长发育的培养条件,以及为进一步揭示绵羊卵泡生长发育的规律奠定一些基础。试验一通过使用微滴法和琼脂培养基法培养腔前卵泡,观察其对绵羊腔前卵泡生长的影响;试验二通过绵羊腔前卵泡单独培养与群体培养,探讨不同培养密度对绵羊腔前卵泡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使用微滴法与琼脂培养基法培养的绵羊腔前卵泡,在培养3天时,卵泡直径增加值和存活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培养6天时,琼脂培养基法培养的腔前卵泡的直径增加值和存活率均极显著高于微滴法培养的腔前卵泡(P0.01);在使用琼脂培养基培养的条件下,对绵羊腔前卵泡进行单独培养和群体培养,在培养的6天时间内二者卵泡直径增加值和存活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琼脂培养基法是较为适宜的绵羊腔前卵泡体外培养方法;培养密度对绵羊腔前卵泡体外培养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阐明鹅Calm1基因结构特征及其表达规律。克隆四川白鹅Calm1基因编码区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鹅不同等级卵泡和不同组织中Calm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鹅Calm1基因编码区序列全长为450 bp,编码149个氨基酸,其氨基酸序列与原鸡相似性为99%。鹅大脑中Calm1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Calm1在不同等级卵泡组织中均有表达,F2级卵泡中Calm1表达量是小白卵泡(Small white follicles,SWF)的1.76倍(P0.05),且显著高于F5、F4、F3和F1级卵泡(P0.05);在排卵后卵泡(Postovulatory follicle,POF)组织中,POF1级卵泡组织中Calm1表达量显著高于POF2、POF3和POF4级卵泡(P0.05);卵巢组织中Calm1的表达量,是小白卵泡的1.75倍(P0.05)。Calm1是高度保守、广泛表达的蛋白质,Calm1可能通过影响卵泡细胞增殖和类固醇激素合成来参与调控动物繁殖。  相似文献   

14.
研究肉牛品种及性别对牛肉嫩度的影响,为肉牛品种改良和育肥提供参考。采集经过(13±1)个月育肥的15头BMY阉公牛、9头云南黄牛(母牛4头,阉公牛5头)、6头短云杂阉公牛、4头西云杂阉公牛的肉样,密封冷冻保存,测定肉样的剪切力值。结果表明:不同性别肉牛的肉样剪切力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品种之间:BMY牛胸肉剪切力显著低于(P<0.05)西云杂,BMY牛腩剪切力极显著小于短云杂和西云杂(P<0.01)并显著小于云南黄牛(P<0.05),云南黄牛腩剪切力显著小于短云杂(P<0.05)。说明:性别对牛肉嫩度没有显著影响;品种对牛胸肉、牛腩嫩度有显著影响,而对上脑、眼肉、西冷、枕头肉、尾龙扒、牛领等肉块的剪切力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两种铬源对热应激肉鸡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铬源(酵母铬和烟酸铬)对热应激肉鸡生长及屠宰性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5日龄AA肉仔鸡180只,随机分为3组,1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不加铬),2组为添加酵母铬组,3组为添加烟酸铬组,铬添加量均为3 mg/kg,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试验期4周。【结果】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补铬3 mg/kg显著提高了15~28 d、29~42 d热应激肉鸡日增重、饲料消耗和饲料转化效率(P<0.05),不同铬源差异不显著(P>0.05)。于28、42日龄,每处理随机抽取18只,每重复3只,屠宰测定屠宰指标。结果表明:28 d时两种铬源对肉鸡的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但腹脂率显著降低(P<0.05);42 d时试验组对肉鸡的半净膛率、全净膛率无显著影响(P>0.05),屠宰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腹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因此,日粮中添加酵母铬和烟酸铬能改善热应激肉鸡的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不同铬源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发酵豆粕对肉鸡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探索发酵豆粕对肉鸡生产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1日龄雏鸡2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Ⅰ组为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Ⅱ组为抗生素对照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30 mg/kg的杆菌肽锌和6 mg/kg的硫酸抗敌素;Ⅲ、Ⅳ、Ⅴ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用3%、6%、9%的发酵豆粕替代普通豆粕。结果表明:体增重以空白对照组(组Ⅰ)最低,较空白对照组,9%组(组Ⅴ)显著提高(P<0.05),其余各组极显著提高(P<0.01);料重比6%组(组Ⅳ)最低,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其他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成活率空白对照组最低,抗生素组(组Ⅱ)、9%组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6%组差异显著(P<0.05)。6%组半净膛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抗生素组(P<0.05);各组全净膛率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6%组差异极显著(P<0.01);3%组(组Ⅲ)腿肌率最高,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其他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肉鸡配合饲料中用6%发酵豆粕替代普通豆粕最为适宜,可提高肉鸡生长性能,极显著降低料重比,但与抗生素组相比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北极狐瘦素基因结构特征及其多态与生产性能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本研究对北极狐瘦素基因结构 ,并通过PCR-SSCP方法寻找到影响北极狐生产性能的基因位点。[方法]数据利用SignalP 3.0 Server 、 ClustalX1.83、Mega4.0、Promoter predictions、TMHM2.0、 ProtComp-v6.0等生物学软件和SPSS13.0软件完成分析;[结果] 北极狐与狗的遗传距离是最近,OB基因它可能是一个分泌蛋白,具有一个信号肽的序列的可能性很大,AB基因型的个体的体重、腹围、皮张长与AA、BB型个体的体重、腹围、皮张长差异显著(P<0.01), AB基因型个体的体长比AA、BB型个体的体长差异趋于显著(P<0.3),AB型基因个体的针毛长与AA、BB型个体的针毛长差异有显著的影响趋势P<0.2 [结论]表明瘦素基因突变位点导致的基因型对体重、腹围、皮张长都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  相似文献   

18.
试验设置全素(control)、缺氮(-N)、缺磷(-P)、缺钾(-K)、缺钙(-Ca)、缺镁(-Mg)、缺硫(-S)7个处理,对高州油茶幼苗进行缺素施肥试验,通过测定苗高、地径、叶面积、叶片周长、叶片长宽比等指标,探究不同缺素处理对高州油茶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除缺Mg处理各项指标与对照相当外,各缺素处理下高州油茶幼苗的地径和苗高均低于对照,缺素抑制了高州油茶幼苗径高的生长,其中主要影响元素为N、K、Ca。(2)对高州油茶幼苗叶片生长影响较大的元素为Ca和K,但各项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缺N、缺P、缺Mg、缺S处理下的高州油茶幼苗各项指标与对照无明显差异。缺素对高州油茶幼苗叶面积、叶片周长、叶片长宽比和叶片干重的影响不显著,其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乳酸菌素对肉鸡生产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探讨乳酸菌素对肉鸡生产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300只1日龄健康肉仔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Ⅰ组为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Ⅱ组为抗生素对照组,Ⅲ、Ⅳ、Ⅴ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0,100,200 mg/kg乳酸菌素。比较各处理组对肉鸡的生产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试验期70天。结果表明,各组间平均日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Ⅱ和Ⅳ组平均日增重较Ⅰ组显著提高(P<0.05),而Ⅱ和Ⅳ组间的平均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Ⅳ组料重显著低于Ⅰ组(P<0.05),与Ⅱ组差异不显著(P>0.05)。屠宰性能方面,半净膛率和全净膛率各组间差异不均显著(P>0.05);胸肌率及腿肌率,Ⅱ、Ⅳ组较Ⅰ组显著提高(P<0.05),其他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可见,添加100 mg/kg乳酸菌素可显著降低肉鸡的料重比和显著提高胸肌率及腿肌率,其结果与抗生素组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