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尼罗罗非鱼不同生长阶段的趋光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平光梯度法,以白光为光源,尼罗罗非鱼为研究对象,研究了5组不同生长阶段尼罗罗非鱼:Ⅰ30.0~45.2mm;Ⅱ51.0~63.3mm;Ⅲ70.0~83.0mm;Ⅳ88.0~102.0mm;Ⅴ108.0~120.0mm,在光梯度分别为250lux、500lux、1000lux、2000lux、4000lux、8000lux下的趋光行为。结果表明:在光强范围250~1000lux条件下,5组尼罗罗非鱼的趋光指数均随着光强的增强而增大,并在光照强度为1000lux时达到最大;在250lux和500lux两个梯度之间趋光指数差异性不显著(P>0.05),但250lux与1000 lux两个梯度之间趋光指数差异性极显著(P<0.01);当光强大于1000lux时,尼罗罗非鱼的趋光指数随着光强的增强而减小,在2000lux和4000lux两个梯度之间,趋光指数无明显差异(P>0.05),而2000lux与8000lux两个梯度之间趋光指数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本实验条件下,Ⅰ组尼罗罗非鱼趋光反应最明显,随着尼罗罗非鱼的生长发育,趋光性逐渐下降,趋光指数Ⅰ>Ⅱ>Ⅲ>Ⅳ>Ⅴ。在水温23~25℃时,适宜照度区为1000~2000lux,实际生产中可以利用其将尼罗罗非鱼引诱到集中的区域进食,对于提高罗非鱼的摄食率,以及光诱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不同亲本组合的罗非鱼的繁殖性能及对其子代雄性率的影响,以尼罗罗非鱼为母本,奥利亚罗非鱼为父本进行2次杂交试验。第一次实验选择尼罗900尾,奥利亚310尾进行杂交制种,结果每尾尼罗罗非鱼平均产苗量为139.5尾,杂交苗雄性率为93.3%。第二次实验在原亲本中选出尼罗270尾,奥利亚195尾,按不同雌雄比例(A组2:1,B组1.5:1和C组1:1)进行杂交制种,结果:C组平均每尾尼罗罗非鱼的产苗量(166.2尾)多于B组(137.0尾)和A组(109.7尾)(P<0.01)。C组杂交组合后代雄性率(97.1%)与B组(95.2%)和A组(94.1%)差异极显著(P<0.01)。雌雄比例1:1是生产高雄性尼奥苗的最佳组合,本实验结果对尼奥杂交罗非鱼苗制种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光波和光强对几种重要农业害虫趋光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探明几种常见农业害虫的趋光行为间的差异,以及为灯光诱捕器类产品研发改进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室内比较研究在不同波长或光强的荧光灯刺激下,几种常见农业害虫的趋光行为,结果表明:(1)在CK光源(335.09~359.95 nm,408.66~432.83 nm),灯诱距离为1 m的条件下各种昆虫的趋光率的高低次序为: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斜纹夜蛾Prodenia litura (Fabricius)>粘虫Leucania loreyi (Duponchel)>朽木夜蛾Axylia putris (Linnaeus)>喙丽金龟Adoretus sinicus (Burmeister)>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 (Rottemberg)>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ée)>鳃金龟Holotrichia lata (Brenske)>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übner)。(2)20种不同波长光源中4个光源对棉铃虫诱集率较高。(3)在CK光源3个不同水平的光照度条件下(1.18、0.6、0.24 lx),棉铃虫、斜纹夜蛾和鳃金龟都表现出趋光率随光强增强而增高的趋势。(4)棉铃虫、斜纹夜蛾和鳃金龟都在19:30—20:30和22:45—次日7:00 2个时间段内趋光率最高。(5)采用CK光源在室外灯诱的鳞翅目昆虫中,雄虫数量明显高于雌虫,且雌虫有较高的携卵率;蓝紫色光波能够引诱更多的昆虫,而绿色或黄绿色的光波引诱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4.
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是一种常见的农田天敌昆虫,了解不同光波、光源距离及环境温度对异色瓢虫成虫趋光行为的影响,为合理设计免伤天敌昆虫的安全杀虫灯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通过设定16 种单色光和2 种固定的对照光波,将试虫置于3 个不同光源距离的感光箱中,并设定稳定的温、湿度,通过多批重复试验,测定不同日龄和不同性别异色瓢虫成虫在不同光波和光源距离条件下的趋光率,同时还研究了不同温度下异色瓢虫对光波趋向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异色瓢虫成虫最为喜好的光波为500、605、550 nm,而异色瓢虫成虫最为忌避的光波则为473、407 nm;距离光源0.65 m的趋光反应率显著高于距离光源1.15 m与2.15 m处的趋光反应率;高温或低温对异色瓢虫的趋向性有一定的抑制影响。异色瓢虫成虫的趋光行为对光波、光源距离及环境温度具有较强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不同遗传背景亲本对杂交子代奥尼鱼肉质的影响,开展4组不同品种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杂交子代肌肉营养成分对比分析,用常规方法分析4组奥尼罗非鱼肌肉中营养组分、氨基酸含量和脂肪酸含量。结果显示,4组奥尼鱼肌肉水分含量在79.19%~79.82%之间,粗蛋白在17.44%~18.03%之间,粗脂肪含量在2.13%~2.25%之间,灰分在0.90%~0.99%之间,4种组分在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 > 0.05);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总量在组间接近,但精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和丙氨酸单项氨基酸含量受亲本来源不同影响存在差异显著(P < 0.05);脂肪酸含量方面组间饱和脂肪酸总量无显著差异,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受母本的影响在不同杂交组间差异显著(P < 0.05)。研究结果阐明了亲本选择对奥尼鱼肌肉营养差异的影响,为获得肉质性状更为优良的奥尼罗非鱼苗种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6.
褐家鼠的年龄鉴定及种群年龄组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1986~2008年贵州省余庆、息烽、大方、三都、关岭5个县捕获的3059只褐家鼠(雌鼠1573只,雄鼠1486只)体重统计表明,褐家鼠平均体重为108.30±49.00g,雌、雄鼠之间体重差异不显著。根据体重的频次分配特征,参照繁殖状况,将褐家鼠划分为5 个年龄组,制定了各年龄组的体重划分标准,幼年组(Ⅰ):体重小于或等于60.0g;亚成年组(Ⅱ):60.1~110.0g;成年Ⅰ组(Ⅲ):110.1~160.0g;成年Ⅱ组(Ⅳ):160.1~210.0g;老年组(Ⅴ):210.0g以上。不同年龄组种群繁殖力存在显著差异,随着种群年龄的增长,种群繁殖力不断增加,参与种群繁殖的主要群体为成年Ⅰ组、成年Ⅱ组和老年组,平均怀孕率为46.60%,平均胎仔数为7.00只,平均睾丸下降率为91.49%。种群年龄组成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不同地区之间种群年龄组成变化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粉蕉试管苗工厂化生产中的光温调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梁钾贤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5):283-287
为解决粉蕉试管苗生产过程中丛生芽増殖率低、生根苗根少和植株纤细瘦弱等问题,以粉蕉丛生芽为材料,研究温度对丛生芽増殖和光温对试管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丛生芽增殖影响显著。32℃的芽增殖率最高,芽长和鲜重最大,褐变最轻。阶段变温培养和32℃恒温培养相比,芽増殖倍率显著提高、褐变率显著降低、增殖芽的质量明显提高。不同温度和光照下的生根率均为100%。光照强度、温度和光温互作对试管苗生长影响显著。26℃和500~1250 lx条件下培养更有利于根系生长,在500~2500 lx范围内粉蕉生根苗苗高随光照强度增加而增高,光温互作对粉蕉展叶数影响极显著,1250 lx、26℃培养条件下的展叶数最多。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不同可消化蛋白(DCP)和脂肪(DL)水平对吉富罗非鱼(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幼鱼生长性能、能量物质代谢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以确定罗非鱼幼鱼饲料适宜氮能比。初始均重为2 g幼鱼,投喂不同DCP(22%、24%、26%、28%)和DL水平(3%、5%、7%)配制而成的12种不同氮能比试验饲料10周。试验表明:提高饲料DCP和DL水平,显著提高鱼体体增重和特定生长率,5%DL组与7%DL组无显著差异,但蛋白质沉积率呈逐渐下降趋势,DCP26DL5组体增重和特定生长率与最高组DCP26DL7无显著差异;DCP26DL5组胃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DCP28DL3组;DCP26DL5组血液AST活性最低,且DCP26DL5组TC和LDL-C含量显著低于DCP22DL7组,血糖水平无显著变化;鱼体抗氧化功能显著提高,DCP26DL5组肝脏SOD活性显著高于DCP22DL3组。研究结果表明,饲料DCP水平过高会降低蛋白质效率,DL水平过高生长性能出现平台期,建议吉富罗非鱼幼鱼饲料适宜DCP水平为26%,DL水平为5%,即氮能比为19.18 mg/KJ。  相似文献   

9.
为了准确分析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髓样分化因子(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MyD88)在天然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根据MyD88 EST序列(GenBank登录号:GR679416.1)和β-actin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AB037865.1),分别在保守区域设计并合成引物。实验利用5倍系列稀释的尼罗罗非鱼肝脏cDNA样品构建标准曲线并进行融解曲线分析,建立尼罗罗非鱼MyD88的SYBR GreenⅠ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方法。应用2?ΔΔCt分析方法初步检测了尼罗罗非鱼肝脏、脾脏、血液和肌肉等不同组织中的MyD88相对表达量。扩增结果表明MyD88和β-actin基因标准曲线CT值检测范围分别为24~35和19~30,扩增效率分别为100%和96.7%,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和0.995;熔解曲线分析显示产物均形成单一特异峰,Tm值分别为78.5℃和77.5℃。定量分析结果显示,MyD88基因在参与机体免疫的相关组织肝脏、脾脏和血液中高丰度表达。  相似文献   

10.
张舒娜  潘晓曦  马琳  张亚玉 《种子》2016,(11):91-93
为了探讨鹅不食草种子的萌发特性,研究了光暗周期、光强和光质对种子发芽率及幼苗状态的影响.研究表明,鹅不食草种子在黑暗中不萌发.光照(白光)强度增加种子的最终发芽率,30℃下,4 170 lx的白光处理能获得较高的发芽率.持续光照处理也能促进种子在随后的连续黑暗中萌发,白光光照发芽率随着连续光照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而红光光照发芽率随处理时间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光暗周期处理促进种子的萌发,种子的发芽率随光期长度的增加而显著提高(p>0.05),光期长度与发芽率r2=0.970 7)、芽长(r2=0.932 5)、根长(r2 =0.930 7)存在相关性.鹅不食草通常在裸地上大面积生长,这可能与其种子需光萌发有关,是对生境长期适应的结果.鹅不食草通过种子繁殖时可以考虑从光周期、光强角度提高种子发蒡率.  相似文献   

11.
夏橙绿斑病的病原鉴定及其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夏橙绿斑病是一种新报道的病害。通过对病原进行分离鉴定和生长特性研究,表明该病是由绿藻门虚幻球藻属虚幻球藻(Apatococcus lobatus)所致;病藻的适应温度范围比较广,5~30℃都可生长,15~25℃为其适温范围;病藻具有广泛的光适应性,在500~4000lx的光照范围内均可生长,1000~3000lx为其适宜的光照范围;在pH值为4~10时病藻均能生长,适宜生长的pH值为5~9。田间观察结果表明,该病的发生还与空气湿度密切相关,当空气湿度大于80%时,发病就严重。  相似文献   

12.
赵玉明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5):402-406
采用三种培养措施(Ⅰ.光照度2500-3000lx,一天一翻筐;Ⅱ.光照度2500-3000lx,3天一翻筐;Ⅲ.光照度1500-2000lx,3天一翻筐)进行底栖硅藻的生产性培养.结果表明:培养措施Ⅰ和Ⅲ获得的底栖硅藻种类组成(大型舟型藻、小型舟型藻、等片藻、菱形藻、直链藻、卵形藻的密度百分比分别为11.56±4.64,78.27±9.63,0.823±0.25,2.57±1.06,0.01±0.01,6.78±1.34和0.15±0.03,79.71±12.72,0.23±0.09,0.64±0.12,0.01±0.01,19.262±6.64)优于培养措施Ⅱ(大型舟型藻、小型舟型藻、等片藻、菱形藻、直链藻、卵形藻的密度百分比依次为23.56±10.47,38.47±9.85,22.51±9.86,10.24±2.86,5.22±1.68,0.007±0.002),但培养措施Ⅲ所获得底栖硅藻总密度显著较低。说明采用较强的光照度(针对小型舟型藻类而言)结合每日翻筐的培养措施既能保证较优质的底栖硅藻种类组成,又提高了生长速度,迎合了水产经济动物苗种生产培养中对底栖硅藻的大量需求。  相似文献   

13.
不同光波长与光强度对赤拟谷盗趋光性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冼庆  鲁玉杰 《粮食储藏》2014,43(4):9-12
研究以20nm为单位测试赤拟谷盗在300nm~800nm单色光波下的趋光性以及在固定波长下对不同光强度的反应,并设置了无光源条件下的空白处理(CK)作对照,计算趋光值。结果表明,赤拟谷盗对不同波长的光波有不同程度的趋光反应,对不同光强度的光波也有不同的反应。光波在500nm、光强度0.05Lux时赤拟谷盗对光的趋性最明显。  相似文献   

14.
湿养条件下红萍产量与能耗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通过不同人工光源能耗下湿养红萍的产量试验,明确红萍湿养产量与人工光源能耗之间的关系。【方法】在自行研制的红萍湿养栽培装置上,利用T4荧光灯设置3个不同的光强范围,并在相同湿养空间下设计5个不同的光源配置方案进行红萍湿养的产量比较试验。【结果】单位湿养面积下,红萍表面光照强度在6000-7000Lux时产量最高,单位能耗日产鲜萍量也最高,过低(3000-4000Lux)和过高的光强(9000-10000Lux)都会影响红萍产量和单位能耗日产鲜萍量的提高;红萍湿养的产量与扎入湿养介质根的数量和长度呈显著正相关;同一湿养空间下,降低层间距,减少荧光灯使用数量,可以提高能耗转化产量的效率。【结论】相同湿养空间下,保持红萍表面光照强度在6000-7000Lux,通过适当增加层数或者降低层间距来调整人工光源配置以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可以实现以较低能耗获得较高产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补光对烟苗生长及主要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解决湖南冬季大棚育苗低温寡照的障碍,研究光照强度对烟苗生长及主要生理指标的影响。在水温恒定条件下分别采用LED蓝:红=1:1的配比组合灯补光(补光强度分别为3000、4500、6000 lx),结果表明:随光照强度的增加,烟苗的出叶天数减少,而叶片生长速率加快,各处理存在显著差异;补光强度达到6000 lx,烟苗茎粗,茎高、干鲜重和干鲜比大,幼苗干物质积累最多;质体色素和根系活力受光照强度影响较大,其中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和根系活力随光照强度增强而升高,而叶绿素a/b比值减少,表明补光有利于培育烟草壮苗,可以提高成苗素质。  相似文献   

16.
为使室内植物在低光照下能正常生长发育,模拟室内3种低光照条件(I- ca. 100 lx; II- 200 lx; III-800~1400 lx),对5种室内植物进行试验,观测其综合表现。结果表明,红掌除新生花序数量在不同光照下存在显著性差异外,其他指标差异性均不显著。口红花的株高、冠幅和新枝生长数量均以第III种光照下较好,不同处理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网纹草在弱光照下,枝条徒长明显,明亮光照下则不容易徒长。绿萝在3种光照处理下,冠幅随I、II、III依次增加。黄金葛也是以光照稍强的条件下表现较好。5种植物之间的Fv/Fm差异显著,黄金葛基本低于0.75,其他种类在0.8左右。PI值也是黄金葛最低(低于0.5),口红花最高(大于1.5),其他种类居中。ET0/CS仍是黄金葛最低(小于120),绿萝其次(120~170),其他大于170。试验表明,黄金葛耐弱光能力低,其他种类较好,可用于低光照的室内。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出适宜烤烟立体育苗生长的人工光源,在全黑实验室条件下对4种人工光源进行了光照环境指标的测试,分析比较了距灯管距离为20、30、40 cm时光照的强度和均匀性;设置4个不同光照条件下烤烟幼苗栽培试验区,对成苗生理生态指标进行了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1)4种人工光源平均光照强度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红蓝LED>全光谱荧光灯>暖白LED>三基色荧光灯;(2)距灯管距离30 cm的光照分布均匀性最好,其次为20、40 cm。(3)栽培试验区采用红蓝LED灯补光,光照强度设置为150 μmol/(m2·s)时,成苗品质最好。研究结果为烤烟立体育苗人工补光配置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