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1 毫秒
1.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模式及其前瞻性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仇凤仙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7):451-454
随着我国农村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农村老年人口养老、贫困问题成为制约农村社会建设的重要因素,作为农村基本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缓解农村老年人贫困方面起到基础性作用。通过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模式的梳理,分析一些前瞻性问题,以期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顺利推广,有效实现其预定目标提出相关政策建议选择。  相似文献   

2.
离心超重力诱发水稻变异效应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离心超重力是否对水稻产生诱变作用,通过采用9个不同的离心超重力和处理时间组合处理水稻品种矮秀占的萌动种子,并对处理后代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处理的离心超重力加大和处理时间延长,发芽率下降,M2代的变异频率上升。处理效果以超重力为12000×g,处理时间60 min最好。处理M1代未发现明显的表型变异,M2代发生多样性变异,主要表现在茎秆、叶片、生育期、穗部性状、籽粒、稻米外观和直链淀粉含量,并可以稳定遗传。说明离心超重力不仅对水稻处理当代植株的生长发育产生抑制作用,而且可以诱发水稻产生明显的可遗传变异,可以作为一种新的诱变育种手段。  相似文献   

3.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引入区农户借贷行为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西部两省6个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引入县域517家农户的问卷调查,运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户借贷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劳均负担人口等5个变量对只获得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贷款影响显著;农户年收入等7个变量对只获得非新型金融机构贷款影响显著;农户耕地面积等5个变量对同时获得两类贷款影响显著。农户年收入、负债水平在以上3种情况下均显著地影响了农户的借贷行为。针对影响农户不同借贷行为的决定性因素及其作用方向,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从众多影响黑龙江省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中找出其中主要的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分析,利用DEMATEL法建立20个影响黑龙江省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因素的直接影响矩阵,并求出综合影响矩阵,通过对各因素的影响度、被影响度、中心度的对比分析与综合考察来确定黑龙江省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为农民收入水平、绿色农产品价格、消费支出水平、政策支持、食品安全意识5个因素,通过对这5个因素进行系统分析,提出了新时期黑龙江省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为了研究河北省太行山区25个县(市、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及趋势;【方法】笔者通过文献对比分析和专家调查法,确定了评价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指标体系,涵括了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五个层次,共计31个指标,以此对河北省太行山区25个县(市、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分析;【结果】分析结果显示,该区农业发展趋势整体是可持续的,但25个县(市、区)的发展能力和发展速度表现各异,其总体评价值年增长率变化有强有弱,多年平均在0 ̄12%之间。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高的地区评价值年平均增长率为8% ̄12%、发展能力中等地区评价值年平均增长率为4% ̄8%、发展能力低下的地区评价值年平均增长率为0 ̄4%。【结论】发展能力高的地区,虽然对资源利用和环境的压力较大,但其社会、人口、经济的发展基本与生态环境协调共进;可持续发展能力低的地区,其社会、人口、经济的发展与资源环境发展不协调,而且对资源的利用效率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比较大。  相似文献   

6.
周爱玲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4):151-156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城市“空巢”老人的经济保障已经不是问题。农村“空巢”老人在经济支持、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空巢”可能致使农村老人产生的问题更加严重。通过对城乡养老保障差距的实证分析,进而研究了农村“空巢家庭”养老问题存在的特点和原因,并提出了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构建农村新型养老体制、完善农民工保障等措施建议,以期对解决农村“空巢家庭”养老保障问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北京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分析了制约北京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围绕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建立了北京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运用综合评价法对1980-2009年北京农业可持续发展状态进行了评价;显示近20年来北京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8.
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排序,为区域更好地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为落实国家战略提供决策参考。首先,构建以生态支撑、经济支撑、社会支撑三大系统为基础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25个主要县域为研究具体区域,使用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测度。结果表明,可持续发展生态支撑能力排名靠前的县域,综合可持续发展能力排名一般靠前;以牺牲生态支撑来发展经济的县域则综合可持续发展能力较低。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采前CaCl2处理对西兰花采后品质的影响,以"苏青6号"西兰花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各生理生化指标,研究采前CaCl2处理对西兰花运输中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10 mmol/L CaCl2溶液能有效地延长西兰花的货架寿命.CaCl2通过抑制叶绿素酶活性来延缓叶绿素的降解,维持其表观绿色,抑制了呼吸强度、过氧化物酶和a*、b*值的增加,提高了总酚含量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等抗氧化酶活性,保持了较高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VC、总硫代葡萄糖苷和异硫氰酸酯含量,减少了丙二醛的积累.采后24 h难以实现预冷时,采前10 mmol/L CaCl2溶液处理可有效抑制采后西兰花品质劣变.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不同浓度外源喷施CaCl_2对盐胁迫下苹果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以二年生T337实生苗为试材,通过盆栽试验法,设置100 mmol/L NaCl(T1)和100 mmol/L NaCl+4种不同浓度CaCl_2(5.0(T2),7.5(T3),10.0(T4),12.5 mmol/L(T5))处理,以去离子水浇灌为对照(CK)。测定各处理组的叶绿素含量、光合与荧光参数、抗氧化酶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随胁迫时间延长,T337叶片的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呈先升后降趋势,丙二醛(MDA)、胞间CO_2浓度(Ci)、脯氨酸(Pro)和相对电导率(REC)呈不断上升趋势,初始荧光(F0)、PSⅡ最大光能转化率(Fv/Fm)、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呈下降趋势;相比CK和T1,外源CaCl_2处理后T337叶片各指标的变幅均减小,存在明显浓度效应。其中,T4(10 mmol/L)处理下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Pn、Tr、POD、F0及SOD降幅最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MDA、REC和Ci升幅最小,显著高于CK,低于其他处理组。14个指标相关性分析表明,Pn与CAT、Tr、Gs、F0、Fv/Fm、ETR、SPAD、SOD和POD呈正相关,与Pro、MDA、Ci、REC呈负相关。将盐胁迫处理后相关的14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2个主成分,其特征值分别为11.190,2.295;第一、二主成分方差贡献率依次为79.930%,16.394%,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96.324%,符合分析要求。依据主成分得分排序,外源CaCl_2对T337盐胁迫缓解能力由高到低为T4T3T2T5。因此,10 mmol/L的CaCl_2能更好地改善盐胁迫下T337砧木叶片的光合荧光特性、提高抗氧化酶系统和渗透调节能力、增强生物膜稳定性和通透性达到缓解盐胁迫的效应。  相似文献   

11.
河北新农村民居的有机更新设计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对传统民居建设现状反思的基础上,以迁西县青山口村设计实践为例,通过构建新农村民居有机更新理念,从新民居的特色保持,户型更新,功能完善,可持续发展各方面逐层深入提出可行的措施,从而促进新农村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推进贫困地区女性就业脱贫对增强女性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家庭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借鉴参与式农村评价法、可持续生计框架理论,对新疆喀什地区2020年脱贫县典型乡镇进行实地抽样调查,从个人禀赋、家庭特征与社会保障层面对少数民族女性脆弱性贫困进行分类识别,建立少数民族女性弹性就业可持续生计资产评价体系,测算其家庭生计资产,对比分析女性弹性就业生计资产稳定性差异,探讨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女性弹性就业脱贫效益与生计可持续诉求。研究表明:(1)研究区农村女性弹性就业意愿较为强烈,个人资源禀赋、家庭环境以及社会保障因素均可产生脆弱性贫困风险。(2)研究区4县农村女性弹性就业生计资产指数水平总体偏低且差异较大。(3)依据资产指数与脆弱性特征,将莎车县、叶城县界定为个人禀赋、家庭环境脆弱型区域,英吉沙县、伽师县界定为家庭环境、社会保障脆弱型区域,据此提出相应对策建议,实现优化女性生计资产配置,维护就业脱贫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农村土地流转与农村社会保障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实现农村土地流转和农村社会保障的良性互动,应厘清和深入分析农村土地流转和农村社会保障的关系,在合理分配土地流转收益,切实维护农民的权益、以土地流转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中介组织,完善土地流转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在加强政府对农村社会保障的主导作用,确保农村社会保障基金保值增值、着重建立健全3项农村基本社会保障制度、构建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结构的对策中促进农村土地流转。  相似文献   

14.
乡村生态旅游是未来乡村旅游的发展方向。乡村生态旅游非常适合乡村旅游资源丰富,而生态环境较脆弱的欠发达县域开展。通过简述乡村生态旅游开发的相关研究进展,以贵州省黔西县为个案,对黔西县乡村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类研究,并从区位、客源、近邻旅游竞合关系、旅游资源互补性和景点离散度5个方面对其开发条件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笔者从乡村生态旅游的空间布局规划、旅游产品体系设计、旅游景观廊道构建、旅游品牌形象塑造和旅游制度建设5个方面提出了开发设想,以期对欠发达县域乡村生态旅游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尚进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4):205-209
为了研究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问题对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民充分就业,推动二元经济结构转型有着重要意义。基于2011年8月陕西省武功县83个农户的调查数据,建立Probit为代表的选择模型,研究教育程度、性别、年龄、受培训状况、婚姻状态、村干部作用以及人均土地面积对非农就业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婚姻状况,受培训状况和家庭人均土地面积因素不显著,而性别、年龄、接受教育年限和村干部作用因素显著,基于分析结果提出应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力度;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发展高效、低耗、环保的乡镇企业,培育农村劳动力就业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6.
为了找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过程中的驱动因素,盘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存量。根据驱动因素对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影响程度将其分为显著影响因子、较为显著影响因子和不显著影响因子三类,并对各类别驱动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研究。通过对重庆市永川区2个街道、3个镇的实地走访调研和388份有效问卷发放与回收,运用调查分析法和Logistic回归法对调研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后农民的收入水平和农民社会保障是影响土地流转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土地流转过程中需要通过加强农民在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过程中的话语权和充分完善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以及改善农民就业环境等措施来保证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健康、有序、协调、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广西石灰岩山区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协调区域科学发展,从社会可接受性、生产经济性、生态安全性3个方面选取15个指标构建土地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体系,并运用三角模型和熵权法等方法综合分析了广西石灰岩山区主要的32个县(区)土地利用可持续状态,识别各区县土地利用所存在的问题,找出了影响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障碍因素。研究表明:兴宾区、金城江区、柳江区等11个县(区)为相对可持续状态,东兰县、平果县等10县(区)为弱可持续状态,而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忻城县等11个县为不可持续状态。根据障碍因素诊断结果,结合广西主体功能区的发展规划要求,石灰岩山区各县(区)可探索进行土地差别化利用转型,以实现更好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8.
王宁兰  张峭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1):379-382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是我国政府在采用信用担保、抵押担保、民间借贷、外资援助等模式之后又一种新的农村融资形式,是国家财政扶贫资金使用的一种创新和探索。本文通过对宁夏彭阳县“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村进行调研,介绍其运行模式和应用效果,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下一步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地“城中村”越来越多,“城中村”失地农民在市民化过程中的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问题也日显突出。完善城中村失地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应逐步建立“经济补偿、社会保障、就业服务”三位一体的新模式,政府部门应加快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构建一个类似于农村合作医疗模式的商业保险体系,既可以弥补目前社会保障的不足,也可以增强城中村改造资金的运用,实现改造资金的自我增值。  相似文献   

20.
为测算出中国农村医疗保障条件的具体水平,并为其建设以及农村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建议,研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从农村医疗条件衡量指标群中提取得到其主要影响因子,并对其进行了分类解释,最终得到测评农村医疗条件的综合指标体系。实证结果表明,选取的指标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且对医疗条件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中国现有农村医疗条件的综合指标水平均值为364154.36,仅略高于新农合所能提供的最高医疗条件。这表明,中国农村医疗保障条件水平不高,且主要依靠新农合的发展建设。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政府拨款的减少以及医疗机构自身的因素限制。同时,农村社会的建设情况、居民的收入、医疗行为、保险意识也间接影响着农村医疗保障条件的建设。最后结合农村社会的现实情况及居民医疗行为,从加强农村经济建设、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建立农村医疗管理体系以及推进新农合进程等4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