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党参和黄芪种植地土壤水浸液对玉米化感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中草药党参和黄芪根际土壤水浸液对玉米的化感作用,采用生物测定方法,研究了中草药党参和黄芪根际土壤水浸液0.5、0.25、0.12 gmL和0.062 5 g/mL 4个浓度梯度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中药根际土壤水浸液对受体玉米种子吸胀过程中相对吸水量的增加有抑制作用,抑制程度随其浓度的升高而增强;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在低浓度为表现为化感促进作用,在高浓度为表现化感抑制作用,对玉米幼苗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MDA和Pro含量都有显著影响.种植地土壤水浸液对玉米的化感效应由强到弱依次为:党参和黄芪>黄芪>党参.  相似文献   

2.
玉米不同部位水浸提液对绞股蓝种子的化感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七叶绞股蓝种子(恩七叶甜)为受体材料,研究玉米(西大211)根系、秸秆、果穗3种不同质量浓度(0.01,0.05,0.1g/mL)水浸提液对绞股蓝发芽势、发芽率、根长、苗长及幼苗生理活性指标的化感影响。结果表明:玉米根系、秸秆、果穗均能分泌出化感物质,对绞股蓝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有不同化感作用。玉米根系不同浓度的水浸提液对绞股蓝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表现出低促高抑的现象,而玉米秸秆、果穗不同浓度的水浸提液对绞股蓝种子萌发始终存在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增强。玉米不同部位水浸提液对绞股蓝幼苗SOD、POD酶活性抑制随水浸提液浓度增大而增强,且MAD含量也随之增大,而可溶性蛋白含量则随浓度增大而减少。从化感综合效应看,低浓度(0.01g/mL)的玉米根系、果穗水浸提液可以促进绞股蓝种子及幼苗生长,且根系此时的综合化感效应为0.38,促进作用最强。在高浓度(0.05,0.1g/mL)时玉米各部位都表现为化感抑制作用,抑制综合效应依次为秸秆果穗根系。  相似文献   

3.
以不同浓度的根际土壤浸提液(0.25、0.5、1mg·mL^-1)对马尾松种子及一年生幼苗进行处理,研究马尾松苗木根际土壤浸提液对自身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马尾松根际土壤浸提液对其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为活力指数>发芽指数>发芽率;对种子的胚根长、胚轴长、鲜重和干重的化感效应顺序为胚根长>胚轴长>鲜重>干重。浸提液浓度在0.25~0.5mg·mL^-1范围内时,对幼苗的苗高、地径和生物量均表现为化感促进作用,超过其临界值就开始表现为抑制作用;随着根际土壤浸提液浓度增加,幼苗体内丙二醛(MDA)含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降低。综合分析认为: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对高浓度的根际土壤浸提液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4.
李轲  杨柳 《种子》2019,(6):115-120
为了探讨刺槐的化感作用,以5年树龄的刺槐根际土壤为试材,采用化感隶属值累加值综合评价化感效应,研究不同浓度土壤水浸提液对一串红(Salvia splendens Ker-Gawler)、高羊茅(Festuca elata)、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 Scop)、结缕草(Zoysia japonica Steud.)、鸡冠花(Celosia cristata L.)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浸提液浓度的升高,5种园林植物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叶绿素含量、株高、茎粗及总干重逐渐降低;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逐渐升高;POD、SOD和CAT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土壤水浸提液对5种园林植物的综合化感效应表现为化感抑制,抑制程度由轻到重依次为高羊茅、结缕草、鸡冠花、一串红和红豆草。  相似文献   

5.
银胶菊根际土壤化感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银胶菊根际土壤浸提液对蔬菜种子和幼苗的化感作用。采用水浸提法制备不同浓度的银胶菊根际土壤浸提液,用生物测定法测定其对上海青、甜菜、苋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银胶菊不同浓度土壤浸提液对3种植物种子萌发总体具有抑制作用,但对甜菜的GI表现为促进作用,同一浓度的土壤浸提液对3种植物种子发芽率的抑制作用大小顺序为苋菜>上海青>甜菜。与对照相比,幼苗根长和苗高发生明显变化;游离脯氨酸含量均高于对照,且随浸提液处理浓度的增加呈现升高趋势,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的趋势不一致。银胶菊根际土壤浸提液具有一定的的化感效应,且对不同植物及不同生长特性的化感效应具有选择性。  相似文献   

6.
火炬树水浸提液对玉米种子萌发的化感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不同浓度(0.10、0.05、0.025 g/L)的火炬树(Rhus typhina)凋落叶和宿存果穗水浸提液对玉米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2种器官水浸提液对玉米种子的萌发均具有强烈的抑制效应,不同浓度的水浸提液处理的种子萌发率、萌发指数和幼苗活力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而且萌发进程延迟.凋落叶水浸提液对玉米种子萌发的化感效应强于果穗水浸提液,两者均表现出明显的浓度效应.  相似文献   

7.
以绿豆种子为受体,采用室内生测法,探讨黄花蒿不同部位水浸提液对绿豆种子的萌发率、幼苗生长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花蒿各部位(根、茎、叶)水浸提液随处理浓度增加,对绿豆的化感效应增强,对种子萌发的抑制强弱为:叶>茎>根,且随处理浓度升高,发芽率降低;对幼苗的根系生长表现为低浓度(20mg/mL根、茎水浸提液)促进,当浓度高达40mg/mL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幼苗高度总体降低,最高降幅分别为46.29%,47.67%和56.48%;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也不同程度减少。可见黄花蒿影响绿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因此大面积栽培黄花蒿或绿豆种植应考虑黄花蒿的化感效应。  相似文献   

8.
采用室内培养皿滤纸法,用不同浓度的鲜、干鱼腥草水浸提液对绿豆种子进行处理,分析种子萌发率,萌发指数和幼苗的出苗率、出苗指数,生物量,株高,根长,叶绿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与丙二醛(MDA),探讨鱼腥草对绿豆生长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鲜鱼腥草水浸提液对在高浓度时的绿豆种子萌发和幼苗出苗,幼苗的SOD、在低浓度时的MDA具有抑制作用,对幼苗株高,根长和生物量和在高浓度时的MDA具有促进作用,对幼苗的POD在小于40%处理浓度时具有促进作用,而随处理浓度增大逐渐转变成抑制作用;干鱼腥草浸提液对绿豆种子萌发,幼苗株高、根长、生物量和SOD具有抑制作用,对幼苗的POD、MDA具有促进作用。暗示了鱼腥草对绿豆生长具有化感效应,这为鱼腥草与绿豆建立合理的种植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用空心莲子草为研究材料,以农作物蚕豆、玉米为受试植物,采用培养皿滤纸法测定空心莲子草对受试农作物种子萌发率的影响,并检测幼苗的生理指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力以及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变化,来探讨化感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空心莲子草根、茎、叶不同浓度水浸提液对受试农作物种子萌发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处理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水浸提液使受体幼苗体内的MDA含量增加,SOD活性、POD活性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使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上升。空心莲子草水溶性化感物质使受试农作物受到了氧化胁迫,抗氧化酶系统、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受到了抑制作用,从而影响了农作物幼苗的萌发和生长。  相似文献   

10.
刘治  刘子凡  黄洁  魏云霞 《种子》2018,(3):28-31
采用室内培养法研究了木薯叶片及根际土水浸液对花生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与对照比较,1)3种浓度木薯根际土水浸液对花生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综合效应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浓度越高促进效果越明显,当浓度为10mg/mL时,花生种子的发芽率与对照之间达到显著水平,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与对照达到极显著水平,当浓度为20mg/mL时,花生种子的芽长和根长显著高于对照。2)3种浓度木薯叶片水浸液对花生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芽长和根长均起到抑制作用,但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3)叶片水浸液和根际土水浸液处理对5个花生发芽指标平均效应的影响,以活力指数的平均效应最强。  相似文献   

11.
镉胁迫对矮生四季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水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Cd2+溶液对四季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d2+浓度较低时,Cd2+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发育毒害作用较小,一定浓度范围内(0.05~0.5mg/L)还有促生作用,高浓度Cd2+(5~100mg/L)能严重抑制四季豆幼苗根及下胚轴的生长;Cd2+胁迫对四季豆幼苗体内过氧化物酶 (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存在低浓度激活和高浓度抑制的效应,且同一浓度的Cd2+对四季豆幼苗POD、CAT活性的抑制作用表现为根系大于下胚轴,Cd2+浓度>0.5mg/L时,根系SOD活性大于下胚轴中的活性;Cd2+胁迫下,四季豆下胚轴和根的丙二醛(MDA)含量增加,且根部含量大于下胚轴的量。  相似文献   

12.
聚乙二醇对萝卜种子活力与幼苗抗冷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晓梅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3):183-186
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浸种,研究其对萝卜种子活力和抗冷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20%PEG明显促进萝卜种子发芽势、活力指数、发芽指数的提高。低温下,20%PEG处理明显提高幼苗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 明显提高幼苗脯氨酸含量,明显降低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20%PEG明显提高萝卜幼苗的抗冷能力。  相似文献   

13.
红小豆根系水浸提液对4种受体作物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择适合红小豆的接茬作物,采用室内培养皿生物测定方法,对不同浓度的红小豆根系水提液下红小豆、萝卜、白菜、小麦的化感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小豆水提液对自身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具有极强的化感抑制作用;随着红小豆根系水提液浓度的增大,3 种受体作物的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均呈现降低趋势;从幼苗的根长、幼叶长、侧根数、株高及鲜质量等形态指标上来看,只有小麦随着红小豆根系水提液浓度的增大呈现出促进作用,其余2 种受体作物均呈现出抑制作用,但这种抑制作用在低浓度下差异不显著;萝卜、小麦的SOD、POD活性随着红小豆根系水提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强,但白菜的2 种酶活性呈现出下降趋势;小麦、萝卜幼苗的MDA含量表现出降低,白菜MDA含量却显著增加。说明受体作物小麦可作为红小豆的轮作作物、萝卜在与红小豆轮作方面也有着很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4.
紫穗槐种子萌发对盐旱逆境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不同浓度的NaCl、PEG-6000及混合溶液处理紫穗槐种子,测定其对种子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幼苗叶片保护酶SOD、POD、CAT活性和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胁迫强度的增加,种子发芽能力下降,幼苗生长指标下降;SOD、POD、CAT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先升高后下降。对3种胁迫条件下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分析表明,紫穗槐种子在萌发期和幼苗期有一定的抗盐能力和抗旱能力,萌发幼苗对盐、旱胁迫存在交叉适应现象。  相似文献   

15.
探索腐植酸钾浸种对玉米抗旱性的影响及其在作物生长化学调控中的作用。采用不同浓度(0、300、400、500 μg/mL)的腐植酸钾浸种玉米,研究了在16%的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环境下,三叶期玉米幼苗叶保护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变化。与对照相比,浸种玉米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高,但无显著差异;浸种玉米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增高,在500 μg/mL时达极显著水平;浸种玉米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增高,在400、500 μg/mL时分别达极显著水平和显著水平;浸种玉米的丙二醛含量降低,在300~400 μg/mL时达显著水平,在500 μg/mL时达极显著水平。腐植酸钾浸种玉米,可减轻玉米在干旱胁迫下的膜脂过氧化程度,提高玉米抗旱性。  相似文献   

16.
PEG预处理和低温促进翅果油种子萌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翅果油树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水平的PEG浓度、浸种温度对种子活力及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25%PEG、2℃下渗透调节效果好,能明显提高翅果油种子树的活力指数,发芽速度比对照有明显的提高,种苗质量得到改善,植物的抗逆性提高;生理生化指标分析表明,在该处理条件下,种子中可溶性蛋白和热稳定蛋白的含量增加, SOD、CAT活性提高, MDA含量与POD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17.
通过研究橄榄油加工废弃液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为橄榄油废弃物利用以及农田环境保护提供参考。将橄榄油加工废弃液(10%~60%)用0.10% Na2CO3碱化处理,考察其对玉米种子萌发、幼苗生长以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30%碱化废弃液能显著促进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随废弃液浓度升高,种子萌发率显著降低,幼苗生长和生物量受阻,幼苗整齐度降低,叶片O2 -·产生速率先升高后降低,H2O2、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和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  相似文献   

18.
吴汉花  曹雪  蒋芳玲  吴震 《种子》2012,31(7):1-6,12
以不结球白菜品种矮脚黄种子为材料,研究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NaCl胁迫和温度胁迫下,种子萌发和内部抗氧化相关特性及其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不结球白菜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随3种胁迫的加重而显著下降,不正常苗率显著上升;随着3种胁迫的加重,SOD和POD活性均下降,CAT活性先有上升的趋势,胁迫加重时降低,活性氧产生速率加快,H_2O_2积累,造成生物膜破坏,相对电导率上升;逆境胁迫下,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综上说明,不结球白菜种子在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NaCl胁迫和温度胁迫下,其种子抗氧化系统代谢失去协调作用的能力,并造成活性氧积累伤害,渗透调节紊乱,从而降低了种子活力直至种子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