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冬季天气寒冷,水温低,鱼类主要集中于池水底层,由于耗氧量增加,易造成底层水体缺氧,使鱼类窒息死亡,降低养殖成活率。下面介绍几种鱼池冬季补氧的办法。1.生物增氧 浮游生物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放出氧气,是越冬水体溶解氧的主要来源。在冰封前,要有意识地向越冬池注入部分含浮游植物多的肥水,但注水量不要超过池水的1/5。如果越冬池水质清瘦,可以施入尿素和过磷酸钙各0.5kg/亩~1.0kg/亩,提高水体的肥度,但不能施用有机肥,以免污染水质。施肥时间不宜过早,最好在封冰前进行,以免藻类过早繁殖,降低越冬后期水体的溶解氧含量。2.注水补氧 …  相似文献   

2.
杨玉凤 《内陆水产》2003,28(12):33-33
冬季天气寒冷,水温低,鱼类主要集中于池水底层。由于耗氧量增加,易造成底层水体缺氧,使鱼窒息死亡降低成活率。下面介绍几种鱼池冬季补氧的办法。生物增氧浮游生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放出的氧,是越冬水体溶氧的主要来源。在冰封前要有意识地注入部分含浮游植物多的肥水,作为引种之用,但注水量不要超过池水的1/5。如果越冬池水质清瘦,每0.067公顷各施0.5~1千克的尿素和过磷酸钙以提高水的肥度,但不能施用有机肥,以免污染水质。施肥时间不宜过早,最好在封冻前进行,以免藻类过早繁殖,降低后期水体含氧量。注水补氧越冬期间,鱼塘内发生缺水和缺氧…  相似文献   

3.
韩素芹 《内陆水产》2002,27(11):31-31
冬季天气寒冷,水温低,鱼类主要集中于池水底层。由于耗氧量增加,易造成底层水体缺氧,使鱼窒息死亡降低成活率。因此,冬季鱼池要及时补充溶氧。下面介绍几种鱼池冬季补氧的办法。1生物增氧浮游生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放出的氧气,是越冬水体含氧量的主要来源。在冰封前要有意识地注入部分含浮游植物多的肥水,作为引种之用,但注水量不要超过池水的1/5。如果越冬池水质清瘦,每667米2可以各施0.5~1千克的尿素和过磷酸钙,提高水的肥度,但不能施用有机肥,以免污染水质。施肥时间不宜过早,最好在封冻前进行,以免藻类过早繁…  相似文献   

4.
韩素芹 《齐鲁渔业》2002,19(12):30-30
冬季天气寒冷,水温低,鱼类主要集中于池水底层。由于耗氧量增加,易造成底层水体缺氧,使鱼窒息死亡降低成活率。因此,冬季鱼池要及时补充氧分。下面介绍几种鱼池冬季补氧的办法。 一、生物增氧 浮游生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放出的氧气,是越冬水体氧量主要来源。在冰封前要有意识地注入部分含浮游植物多的肥水,作为引种之用,但注水量不要超过池水的1/5。如果越冬池水质清瘦,每亩可以各施0.5~1kg的尿素和过磷酸钙,提高水的肥度,但不能施用有机肥,以免污染水质。施肥时间不宜过早,最好在封冻前进行,以免藻类过早繁殖,降低后期水体含氧量。  相似文献   

5.
鱼类越冬池溶解氧含量过低会使鱼窒息死亡,但溶解氧含量过高是造成鱼类气泡病的主要原因;尤其在越冬中、后期池塘水质较肥的池塘,水中浮游植物含量过多,光合作用产氧能力高,使水中的溶解氧达到过饱和。气泡病一般发生在越冬中期和后期,由于前期一般  相似文献   

6.
养鱼池的水质好坏,不仅影响鱼类本身,还影响到作为鱼类食物的饵料生物的组成和丰歉,所以,要获得池塘养鱼高产,调节好池塘水质是很重要的。养鱼池水质所包含的内容很多,涉及面很广。本文介绍养鱼池的几种主要水化学因子。1.溶氧溶解于水中的氧称为溶氧。池水中溶氧主要来源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也有一部分是空气中的氧溶解而入。池水中溶氧主要  相似文献   

7.
在深入基层进行调研和检查指导鱼类越冬时,时而听到有个别渔民对生物增氧越冬技术还未全面了解和掌握,简单理解为生物增氧越冬技术就是冬天扫雪。我们在与其交流时强调指出,这样的说法是片面的,也是不准确的。所谓生物增氧越冬技术,简单的说就是人为地为鱼类越冬创造出一切有利条件,促进冰下浮游植物的生长、繁殖,并在光合作用中产生氧气。  相似文献   

8.
俗话说:三分鱼,七分水。可见养殖水体的调节对养鱼非常重要。当鱼池水质清淡时,水中溶氧较高,鱼类不易发生缺氧浮头现象:当水质肥浓时,鱼类饵料生物多,长得快,但在夜间常会发生缺氧浮头,甚至有泛池死鱼的危险。如何通过人为措施进行调节,培育肥水,调节溶氧,是养殖者不可忽视的重要技术。水质优良的标准是“肥、活、嫩、爽”。现将一年四季鱼池水质调节措施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9.
看水越冬及其生物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黑龙江、吉林地区数十个鱼类越冬池的实测数据 ,从水色、透明度、浮游生物与水体溶氧间的相互关系 ,总结如下规律 :1 水体透明度与浮游植物量负相关 ,与浮游动物量正相关。透明度 <5 0cm者 ,浮游植物丰富而极少浮游动物 ,一般氧气充足 ;透明度 >80cm者 ,多滤食性浮游动物 ,浮游植物少 ,一般溶氧量较低。越冬池透明度以 5 0~ 70cm为宜。 2 根据水体透明度可了解越冬池营养盐的丰欠 ,在越冬中、后期“肥水 (浮游植物多 )易缺肥而瘦水 (浮游动物多 )不易缺肥”。 3 目测冰下水体中鱼类的活动状况和兼测水温变化 ,可为池鱼越冬效果预测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造成鱼类越冬死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缺氧,二是低温。越冬期,越冬鱼类会受到水体环境、天气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介绍了采用越冬前水质调控技术、越冬期间生物增氧技术、水质监测技术、机械增氧技术、化学增氧技术等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或者综合的方法进行救治。  相似文献   

11.
目前,在我国北方地区,生物增氧技术在鱼类越冬管理过程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及时清除越冬池冰面积雪,保证冰面具有较好的透光度,使冰下池水中浮游植物的光和作用得以充分进行,以补充由于鱼类和生物呼吸及有机物氧化分解等原因不断消耗的氧,从而保证鱼类安全越冬,已成为越冬管理的重要措拖。然而,由于冬季工作环境恶劣,人工除雪劳动强度大,很难保证越冬池冰面积雪的及时清除,这样行之有效的生  相似文献   

12.
杨保国 《齐鲁渔业》2003,20(10):25-25
一、选好越冬池 理想的越冬池应具备以下四个条件:(1)土壤保水力强,常年不漏水。(2)水深1.7~2米(不包括冰层),底部平坦,淤泥少,无杂草和野杂鱼类。最好池底北深南浅,池上面有挡风物。(3)水源方便,水质好,便于灌水及增氧救鱼。受污染和有机物质多的水源不能利用。(4)清塘消毒,培肥水质,肥度略高于常规育种池即可。  相似文献   

13.
冰下增氧是北方地区池塘鱼类安全越冬的一项重要措施,如果管理不好或措施不当,会造成全池鱼类缺氧死亡,给养殖户带来巨大损失.目前,北方采用的鱼类越冬技术主要是冰下生物增氧越冬技术,这项技术主要是通过采取各项技术措施,促进冰下水体中的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更多氧气,以满足鱼类的生存需要,提高鱼类越冬的密度和成活率.  相似文献   

14.
北方地区冰封期时间比较长 ,特别是东北、西北等地区 ,冰封期最长的可达150天以上 ,冰下水温低(约为1~3℃) ,对鱼类的安全越冬影响很大。影响鱼类安全越冬的最主要外因就是越冬池塘的溶氧量。越冬池塘封冰后 ,水中溶氧在自然状况下 ,同时存在耗氧和产氧两个方面的因素。耗氧主要是由于水中的生物呼吸和有机物的氧化等原因造成的。而产氧主要是由于水生维管束植物(某些沉水植物)及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的结果。生物增氧 ,简单地说 ,就是根据具体情况 ,创造一切有利条件 ,促进冰下浮游植物的生长、繁殖并在光合作用中产生氧气 ,作为越…  相似文献   

15.
<正>北方地区随地理纬度的增高,养殖鱼类的越冬期也逐渐延长。尤其是黑龙江省,大部分是静水池塘,封冰期从11月初开始至翌年4月末,冰厚最高可达120厘米。长达半年之久的全封闭环境对越冬生产构成了很大的威胁,而冰下水体缺氧是造成越冬鱼类死亡的普遍原因。近些年利用光照透过冰层使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氧的生物增氧技术被普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笑怡 《海鲜世界》1990,(1):30-30
水是鱼类生活的重要条件,鱼要生长的好,水质必须好,除水中溶氧充足、温度适宜外,其水的肥度要适当。水的肥度一般分为四种类型,可根据水色表现情况,判断水的肥瘦程度,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促使鱼类生长。  相似文献   

17.
光合细菌在越冬池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民富富类培育中心进行了越冬池冰下施光合细菌对鱼类越冬影响的试验。经过水质定期分析与越冬成活率的比较,得出越冬池施光合细菌能使越冬池冰下水体中溶解氧和浮游植物生物量的波动较小,净化越冬池水质,使越冬水体各理化因子处于较稳定的状态,从而保证鱼类安全过冬。  相似文献   

18.
李泽相 《内陆水产》2001,26(11):14-14
1培育体质健壮的优良鱼种越冬前期就应加强对池塘鱼种的饲养管理工作。对吃食性鱼投喂高质量的饵料,如谷芽、麦芽、营养全面的商品饵料;而滤食性鱼种应通过培肥水质,使池塘水体中有丰富的饵料生长,以满足鱼种摄食的需要。其次是调节好池塘水质,使水体有充足的溶氧,以达到提高鱼种的规格和肥满度。生产实践证明,在相同的水体条件,肥满度相同的鱼种,规格越大,成活率越高;相同条件下,鱼种规格相同时,肥满度大即鱼种体肥膘壮,越冬成活率也高。2为越冬鱼种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2.1鱼塘条件选择用作鱼种越冬的池塘,应具备水源充…  相似文献   

19.
秋去冬至,越冬期间鱼类管理非常重要,如何使鱼类安全越冬,提高越冬成活率是养殖户关心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实践经验,谈谈鱼类越冬期间死亡原因及对策,使养殖户以此为鉴。1原因1.1越冬水体的含氧量通常越冬池发生死鱼大都是因为水中严重缺氧,因而,维持水体较高的溶氧量是确保鱼类安全越冬的重要条件。在越冬期间必须特别注意水体溶氧含量的变化。越冬水体中的溶氧来源于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其产氧量与池水中的浮游植物的种类、数量和冰的透光度密切有关,而水体耗氧主要是水生生物的呼吸和有机物的分解。因此,根据越冬水体溶氧的来源和消耗途…  相似文献   

20.
肖培弘 《内陆水产》2003,28(1):16-16
越冬池塘越冬池塘面积3300米2左右,池塘深度必须达2.0~2.5米,有效水深达1.2~1.8米、浮游植物生物量在25~50毫克/升的范围内较合适。只要渗漏不严重,有效水深1米以上的池塘均可作为生物增氧越冬池。越冬前要清塘,清除池底污泥,或将池水排干,晾晒3~7天,用生石灰浆全池泼洒。放鱼密度最大冰厚时,冰下平均水深超过2米的越冬池,放鱼密度为0.5~0.6公斤/米3,冰下平均水深不足1.5米的越冬池,放鱼密度为0.3~0.4公斤/米3。成鱼越冬池塘的密度不宜过大。施肥冬季施用无机肥可加快浮游植物的繁殖,浮游藻类是池塘生物增氧的源泉,在它们的生长繁殖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