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7种杀虫剂对北京地区烟粉虱成虫毒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比较测定了7种杀虫剂对北京地区烟粉虱成虫的毒力,以期为北京地区高毒农药淘汰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氟虫腈对烟粉虱成虫的毒力最强,其LC50值为2.98(g/mL;新烟碱类杀虫剂啶虫脒、吡虫啉对烟粉虱成虫的生物活性较好,LC50值分别为8.04(g/mL、7.49(g/mL,噻虫嗪对烟粉虱成虫毒力相对较差,LC50值仅为95.03(g/mL;烟粉虱成虫对马拉硫磷、异丙威和噻嗪酮3种杀虫剂不敏感。在北京地区,采用噻虫嗪、马拉硫磷、异丙威和噻嗪酮等杀虫剂,不能有效防治烟粉虱的成虫;氟虫腈、吡虫啉和啶虫脒可以用来防治烟粉虱成虫。  相似文献   

2.
常用杀虫剂对异色瓢虫的毒力及其保护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杀虫剂对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Pallas)幼虫、成虫的毒力及其体内保护酶的影响,采用喷雾法测定了7种杀虫剂对异色瓢虫3龄幼虫和成虫的毒力,同时测定了3种杀虫剂对3龄幼虫和成虫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7种杀虫剂对3龄幼虫的毒力大小为阿维菌素、啶虫脒吡虫啉、虫酰肼哒螨灵噻嗪酮吡蚜酮,对成虫的毒力大小为阿维菌素、啶虫脒虫酰肼、吡虫啉哒螨灵噻嗪酮吡蚜酮,吡蚜酮对异色瓢虫最安全。亚致死浓度LC10药剂可促进保护酶活性的提高,但随着浓度提高和处理时间增长,3种酶的活性总体呈逐渐下降趋势,表明低浓度的杀虫剂对异色瓢虫体内酶活性存在一定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王晓  陈鹏  张硕  李振斌  王凡  刘锦  刘永杰 《植物保护》2019,45(2):211-217
为明确常见杀虫剂对日本通草蛉各虫态的影响,在室内分别采用浸渍法和喷雾法测定了12种(8类)杀虫剂对日本通草蛉卵、幼虫、蛹和成虫的毒性,并评价了杀虫剂对日本通草蛉的毒性风险。结果表明,高效氯氰菊酯对日本通草蛉为极高风险,毒死蜱、吡虫啉、烯啶虫胺和阿维菌素为高风险,溴氰虫酰胺、啶虫脒和氯虫苯甲酰胺为中等风险,噻嗪酮、吡蚜酮、螺虫乙酯和甲氧虫酰肼为低风险;与其他虫态相比,12种杀虫剂对日本通草蛉蛹的毒性均为最低。在害虫生物防治及综合治理中应尽量选用对日本通草蛉毒性低的杀虫剂,以起到保护天敌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刘维帅  何可佳  周小毛  柏连阳   《植物保护》2014,40(4):190-192
采用浸苗法测定了6种杀虫剂对湖南5个地区黄曲条跳甲成虫的毒力,结果表明:毒死蜱、丙溴磷、哒螨灵、鱼藤酮的毒力较高,LC50分别为40.592~62. 504、46.474~66.449、68.103~125.849、60.249~81. 574 mg/L。啶虫脒和吡虫啉的毒力相对较低,LC50分别为134.573~248.511和157.065~266.446mg/L。通过毒力大小分析,丙溴磷、哒螨灵、鱼藤酮是防治黄曲条跳甲的良好药剂。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防治莲藕莲缢管蚜的理想药剂,比较研究了吡虫啉、啶虫脒、吡蚜酮的杀虫活性、田间防效、作物安全性和残留。结果表明,啶虫脒对莲缢管蚜3日龄蚜虫的LC50为0.09mg/L,毒力显著高于吡虫啉和吡蚜酮(LC50值分别为0.26mg/L和1.0mg/L)。湖南、湖北、浙江、福建和山东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吡虫啉、啶虫脒和吡蚜酮在15g/hm2以上有效使用剂量时,药后7d对莲藕莲缢管蚜的防治效果均在90%以上。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啶虫脒乳油、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在稀释250倍及以下剂量时拌种或茎叶喷雾对莲藕植株生长均无药害。残留试验结果表明,吡虫啉在莲叶上的半衰期为2.5~5.9d;啶虫脒在莲叶上的半衰期为7.4~9.5d;吡蚜酮在莲叶上的半衰期为0.8~1.3d。吡虫啉、啶虫脒和吡蚜酮防治莲藕莲缢管蚜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6.
不同杀虫剂对黄曲条跳甲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多种杀虫剂对黄曲条跳甲的防治效果,通过浸叶法测定乙基多杀菌素、噻虫嗪、高效氯氰菊酯等14种杀虫剂对黄曲条跳甲的室内毒力,并选室内毒力较高的杀虫剂开展田间试验以验证其防效。结果表明,供试14种杀虫剂中,以乙基多杀菌素对黄曲条跳甲成虫的毒力最高,LC_(50)(致死中浓度)为31.97 mg/L;啶虫脒(LC_(50)=70.27 mg/L)、甲维盐(LC_(50)=96.41 mg/L)、噻虫嗪(LC_(50)=138.13 mg/L)、高效氯氰菊酯(LC_(50)=142.64 mg/L)也具有较高毒力;吡虫啉(LC_(50)=249.97 mg/L)、噻虫胺(LC_(50)=272.99 mg/L)毒力一般;其他药剂毒力较低(LC_(50)350 mg/L),杀虫单对黄曲条跳甲则基本无效(LC_(50)2 000 mg/L)。田间试验表明,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4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和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对白萝卜田黄曲条跳甲防效较好,药后第7天防效大于80%。综合分析室内毒力和田间药效,乙基多杀菌素、啶虫脒、噻虫嗪等药剂可作为田间防治黄曲条跳甲的候选药剂。  相似文献   

7.
近两年贵州省白背飞虱的抗药性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稻茎浸渍法测定了2013年和2014年采自贵州省贵阳、平坝、遵义、黔西、平塘及玉屏6地白背飞虱种群对8种杀虫剂的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白背飞虱对噻虫嗪的敏感性最高,LC50值为0.060~0.93 mg/L(平均0.33mg/L);其次为吡虫啉、毒死蜱、环氧虫啶和噻嗪酮,其LC50值分别为0.080~2.84mg/L(平均1.03mg/L)、1.09~3.89 mg/L(平均2.27 mg/L)、0.59~10.07 mg/L(平均2.71 mg/L)和0.28~18.15 mg/L(平均4.96mg/L);白背飞虱对敌敌畏、吡蚜酮和异丙威的敏感性相对较低,LC50值为0.89~57.96mg/L,LC50平均值分别为10.03、12.16和22.44mg/L。两年抗药性检测结果表明,贵州省6地白背飞虱种群对吡蚜酮、噻嗪酮和吡虫啉表现出低至中等水平的抗性,而对其余5种药剂仍较敏感。  相似文献   

8.
为有效防治为害紫花苜蓿的牛角花齿蓟马,采用浸叶法和常规喷雾法以5种杀虫剂对牛角花齿蓟马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调查。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吡虫啉对牛角花齿蓟马的活性最高,LC_(50)为0.01 mg/L,其次是啶虫脒和乙基多杀菌素,LC_(50)均为0.03 mg/L。田间药效调查结果表明,在推荐剂量下,5种杀虫剂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和7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处理防效显著高于其他药剂,药后14 d防效分别为97.9%和96.0%。  相似文献   

9.
日光温室防治棕榈蓟马药剂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浸叶法开展了7种杀虫剂对温室棕榈蓟马成虫的室内毒力测定,并对效果较好的2种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室内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多杀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棕榈蓟马成虫的LC50分别为0.079 mg/L 和0.443 mg/L,而阿维菌素、灭多威、啶虫脒、高效氯氟氰菊酯LC50值为47.908 ~206.236 mg/L。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5%多杀菌素悬浮剂和2.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使用剂量以80~60 g/667 m2和 30~20 g/667 m2防治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10.
哒螨灵对三种害虫的毒力比较及其应用潜力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明确杀螨剂哒螨灵对B型烟粉虱、水稻灰飞虱和黄曲条跳甲等3种害虫的毒力和扩大其使用范围,采用玻管药膜法测定了哒螨灵等药剂对B型烟粉虱和水稻灰飞虱成虫的毒力,用浸渍法测定了哒螨灵等对B型烟粉虱若虫和黄曲条跳甲的毒力.结果显示,哒螨灵对烟粉虱成虫和水稻灰飞虱成虫的毒力最高,触杀LC50分别为0.952 mg/L和0.252 mg/L;哒螨灵对B型烟粉虱若虫的触杀LC50为43.148 mg/L,其毒力较啶虫眯和吡虫啉低,与烯啶虫胺毒力相当,但较吡丙醚毒力高近1倍;哒螨灵对黄曲条跳甲的LC50为195.123 mg/L,其毒力低于毒死蜱,但高于啶虫脒和吡虫啉.表明哒螨灵不仅对B型烟粉虱和水稻灰飞虱成虫毒力高,对烟粉虱若虫和黄曲条跳甲的毒力也较高,有进一步开发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高效、低毒的杀虫剂,测定1.5%除虫菊素、0.3%印楝素、4%阿维·啶虫脒、2.5%高效氯氟氰菊酯和70%吡虫啉5种杀虫剂对苜蓿种子田主要害虫牛角花齿蓟马Odontothrips loti和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效,并分析这5种药剂对主要传粉昆虫数量及多样性指数的影响。结果显示,0.3%印楝素对牛角花齿蓟马和豌豆蚜的毒力相对较高,LC50分别为1.093 mg/L和2.864 mg/L。70%吡虫啉以及4%阿维·啶虫脒对牛角花齿蓟马和豌豆蚜均有较高的防效,最高防效均达到85.00%以上,但这2种药剂对传粉昆虫威胁较大,而0.3%印楝素则对传粉昆虫威胁较小。推荐花期苜蓿种子田使用0.3%印楝素1 000倍稀释液防控害虫,而非开花期可交替使用70%吡虫啉1 000倍稀释液和4%阿维·啶虫脒1 000倍稀释液防控害虫。  相似文献   

12.
姜灵  洪波  王新谱  贾彦霞 《植物保护》2018,44(1):199-204
本试验测定6种常用杀虫剂对球孢白僵菌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并选取相容性高的杀虫剂在10倍稀释浓度下与球孢白僵菌复配对温室白粉虱进行防治。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与10%吡虫啉WP的相容性最高,而与2.5%联苯菊酯EC和20%高氯·噻嗪酮EC相容性较差,在10倍稀释浓度下10%吡虫啉WP对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12%和3.38%,产孢量为1.94×106个/mL。对白粉虱协同防效试验中,3个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复配药剂的防效最高能达到85.19%,在防治3d后一直维持在80%以上,高于单独使用球孢白僵菌制剂和10%吡虫啉WP的防效。因此,在温室白粉虱的防治过程中,可利用生防真菌制剂与低浓度的化学杀虫剂复配,从而达到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3.
6种农药对瓜蚜的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防治西瓜瓜蚜的有效药剂,用6种药剂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8%阿维菌素EC对瓜蚜的毒力最高,60g/L乙基多杀菌素SC毒力最低,48hLC50分别为0.38mg/L和2 225.63mg/L。6种药剂毒力大小依次为阿维菌素溴氰虫酰胺氟啶虫胺腈啶虫脒吡虫啉乙基多杀菌素。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8%阿维菌素EC 3 000倍、10%溴氰虫酰胺OD 2 000倍、22%氟啶虫胺腈SC 4 000倍对瓜蚜速效性及持效性均较好,3~14d防效均达到90%以上,防效差异不显著;20%啶虫脒WP 3 000倍和10%吡虫啉WP 3 000倍速效性及持效性均较差,1d防效分别为31.31%和6.66%,14d防效分别为57.39%和47.80%;60g/L乙基多杀菌素SC 1 000倍防效最差,药后14d的最高防效仅为34.70%。推荐田间轮换使用阿维菌素、溴氰虫酰胺、氟啶虫胺腈防治瓜蚜。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出用于防治棕榈蓟马的有效药剂,采用玻璃残留处理法测定了5种药剂对蔬菜上棕榈蓟马的室内毒力,并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杀虫活性最高的是乙基多杀菌素,其48h的LC50值为0.19mg/L;其次是阿维菌素、溴氰虫酰胺和啶虫脒,LC50值为54.45~76.48mg/L,呋虫胺的毒力最低。田间试验结果表明,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和1.8%阿维菌素乳油对棕榈蓟马药后1~14d的防效均达90.88%以上,明显高于其他3种药剂。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是防治棕榈蓟马的首选药剂,推荐轮换使用1.8%阿维菌素乳油和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出高效安全的韭蛆防治药剂,室内采用胃毒触杀联合毒力法比较了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噻虫胺、呋虫胺、烯啶虫胺、噻虫啉与毒死蜱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等6种对照药剂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毒力,同时用人工土壤法测定了13种药剂对蚯蚓的急性毒性,并通过盆栽试验验证了其对韭蛆和蚯蚓的选择毒力。结果表明,吡虫啉、噻虫胺、呋虫胺、噻虫啉、噻虫嗪对韭菜迟眼蕈蚊4龄幼虫的毒力明显高于6种对照药剂,对虫酰肼的相对毒力倍数分别为101.6、55.0、32.9、27.2、13.6;13种供试药剂中,除吡虫啉、啶虫脒、噻虫胺、呋虫胺对蚯蚓中等毒性外,其余均为低毒;盆栽试验中,吡虫啉、噻虫嗪、毒死蜱、噻唑膦、高效氯氟氰菊酯的防虫效果和保苗效果均分别高于其它药剂,但其中只有噻虫嗪对蚯蚓没有明显致死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确定防治吐伦球坚蚧效果好的药剂及最佳防治时机,对吐伦球坚蚧越冬、越夏若虫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5%啶虫脒乳油对越冬、越夏若虫活性最高,LC50分别为31.268 mg/L和22.056mg/L.田间喷雾试验,14.6%噻虫嗪+9.4%高效氯氟氰菊酯悬浮剂对越夏若虫防效达99%以上.5%啶虫脒乳油对越冬若虫防效为98.76%.注干试验,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00倍液和20%吡虫啉乳油50倍液注干15 d后,对涌散期若虫防效为90.46%和94.16%;对越夏固定期若虫防效为92.51%和82.57%.以5%啶虫脒乳油和20%吡虫啉乳油对越冬若虫进行喷雾,防治效果与防治时机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