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薇  商梅 《吉林农业》2010,(11):31-31
我国的土地管理制度是世界上最严格的,这是由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的。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耕地的急剧减少,国家决定从全民族切身利益出发,要打一场耕地保卫战,于是有了温总理在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十一五"期末耕地保有量不得底于18亿亩的底线。在"一要建设,二要吃饭"的问题上,笔者认为只有在不违背自然规律的基础,在耕地的后备资源开发潜力上下功夫才是治本之策。文章简要分析了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的几种潜力。  相似文献   

2.
姜广媛 《山东农业》2002,(12):41-42
日前在国土资源部召开的“中德土地整理与农村发展研讨会”上获悉,尽管我国人均土地少,但通过对农村及城镇土地、灾毁土地、工矿区废弃土地等进行科学的土地整理,我国可以新增加耕地1亿亩以上。 据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主任高向军介绍,我国土地整理潜力很大。从实践情况看,苏州市通过土地整理可新增耕地5%~10%。安徽六安、阜阳等地通过搬迁改造村庄可新增耕地10%~15%以上。上海市奉贤县通过零散农村向中心农村和小城镇集中、乡镇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和耕地连片集中等“三集中”,新增耕地可达17%。在此基础上,按耕地面积增加5%标准计算,全国可增加耕地1/15亿公顷以上。土地整理已成为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占补平衡目标的重要途径。目前,全  相似文献   

3.
大力实施土地整理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是基础性资源,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保障.中国虽然疆域广阔,但人口众多,是世界上人均耕地面积最少的国家之一,人地矛盾日益加剧.据统计分析,1949年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为2613 m2,到2000年减少为1007 m2,预计到2040年仅为567 m2,接近联合国粮农组织所规定的人均533 m2的警戒线.与此同时,耕地质量总体不高,全国高产田仅占耕地总面积的21%,中产田占47%,低产田占了32%.因此,"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4.
试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正> 土地资源是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它不仅是所有物质生产活动必不可少的基本生产资料,具有不可替代性,也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土地利用方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类发展的前途。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均耕地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2%的人口大国来说,摒弃落后的土地利用方式,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我国耕地资源缺乏,人均耕地只及世界人均的30%,在占世界耕地总面积7%的耕地上养活着世界22%的人口。因此,发展精确农业,建立资源节约型农业体系是我国农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正> 耕地是土地的精华,人类消费的大部分热量和蛋白质的95%以上来自土地,其中80%以上的热量和75%以上的蛋白质又取自耕地提供的粮食。人与耕地的关系问题实质上就是粮食问题。毫无疑问,人口的继续增长将直接导致人均占有的耕地资源的下降,而耕地本身的减少又进一步加剧了人粮矛盾。因此必须加强耕地保护,促进我国土地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7.
结合对我国东、西部发展的特点,分析提出我国耕地资源存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平衡。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东部地区,后备土地资源十分紧缺,而土地资源的匮乏已成为制约东部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瓶颈。西部地区拥有雄厚的后备耕地资源,但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与经济发展迅速、缺乏后备耕地的东部省市进行跨省区的"占补平衡",可以弥补西部地区土地高效开发利用中的资金缺口和东部省市经济迅速发展过程中建设占地的土地缺口。  相似文献   

8.
姜波 《北京农业》2013,(27):234
土地资源直接关系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人均耕地面积不断下降。此外,我国土地资源的总体质量较差,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并且耕地的利用率比较低,这就给我国的耕地保护带来了较大阻碍。目前,大量的耕地被用于城镇化建设,缺乏科学发展观的全面支持,这就造成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当然,耕地保护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并采取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基于此,简述耕地保护中必须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希望能给读者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9.
四川土地资源的现状及问题分析(续)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四川土地资源的问题是优势地貌类型占有量少;优质地类比重不大、光温潜力和土地生产潜力的发挥不够;人多地少,人均耕地、林地和牧草地不足,各地类人均占有量极低,人地矛盾十分突出;宜农耕地后备资源分管难利用土土地比重大;土地开发利用程度低,土地生产力水平发挥不够。因此,基本对策应该是制定实施土和总体规划,衽土地的用途管制,切实保护耕地,加强土地质量建设,改善土地生态环境,提高土和率和生产力,加强土地开发和  相似文献   

10.
合理利用耕地资源大力推进土地整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是农业的基础,一切优质高产的农作物及其栽培都必须建立在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耕地之上。我省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仅0.53亩,粮食自给率低。为此,我省高度重视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大力实施土地整理,把土地整理工作列为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多年以来都保持了耕地占补平衡,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明显提高,从而有效地保障了国民经济和社会的  相似文献   

11.
我国人均耕地资源将由目前的0.08hm^2到2020年下降到0.06hm^2及2030年的0.05hm^2;人均水资源2637m^3,为世界平均数的25%,居世界第88位;水资源浪费严重,利用率只有30%左右。我国生态资源受到较为严重的破坏,每年由于水土流失的土壤达50亿t,土壤沙化面积达2000km^2.草地资源以每年1000万hm^2的速度退化。随着近几年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使工农业之间、城市之间对土地、水等农业自然资源的争用性加剧。  相似文献   

12.
耕地问题主要是控制非农业占用耕地的数量和提高土地生产力(单产)二个方面。理想的耕地减少数量,是不致因耕地面积减少,使粮食减少而降低人均粮食数量。这个数字大约每年50万亩左右。预测2000年耕地面积将减少至9580万亩,人均耕地约为1.05亩,在耕地面积日益减少的情况下,要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安排农业用地、处理好非农业用地与农业用地的关系,保护耕地资源,稳定粮田面积,处理好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关系。各地要建立基本农田,把最好的土地用于农业,用于粮食,以充分发挥土地生产潜力,保证人民基本生活和需要。注意地力培养,用养结合,注意有机肥及化肥的配合应用,抓中产田改造及水利建设,以提高土地生产能力。本省后备资源开发和闲弃地的复垦利用,有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土地开发复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耕地资源与世界人均耕地资源水平相比存在着较大差异,土地资源相对较为匮乏,因而土地供需矛盾尤为突出。近些年以来,我国各个部门及地区均纷纷加强了土地开发复垦工作,这对我国新农村的建设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促进作用。本文针对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简要的分析了土地开发复垦工作的重要环节,希望能够带来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耕地资源与世界人均耕地资源水平相比存在着较大差异,土地资源相对较为匮乏,因而土地供需矛盾尤为突出。近些年以来,我国各个部门及地区均纷纷加强了土地开发复垦工作,这对我国新农村的建设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促进作用。本文针对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简要的分析了土地开发复垦工作的重要环节,希望能够带来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四川土地资源的主要问题是优势地貌类型占有量少;优质地类比重不大、光温潜力和土地生产潜力的发挥不够;人多地少,人均耕地、林地和牧草地不足,各地类人均占有量极低,人地矛盾十分突出;宜农耕地后备资源贫乏,难利用土地比重大;土地开发利用程度低,土地生产力水平发挥不够。因此,基本对策应该是制定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行土地的用途管制,切实保护耕地,加强土地质量建设,改善土地生态环境,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加强土地开发和复垦,实现全省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6.
追溯历史.世界各国一直都未停止在治理土地问题上的探索。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同样拥有人均耕地稀少这一先天不足的瑕疵.发达国家的经验多少可以为中国在处理土地问题上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7.
申希兵  刁承泰  刘雪  刘贵芬  张景芬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2):2819-2820,2836
阐述了土地资源安全的内涵及其研究内容,并且结合江津市土地资源安全特点,分析了该市土地资源的生态安全问题、耕地保护问题,提出了保护土地资源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8.
耕地是人类生存繁衍最基础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不可再生的、不能取代的、数量有限的自然资源。随着我国大规模经济建设的进展,城乡住宅水平的提高,加上自然灾害的破坏,耕地大面积地逐年减少。为了实现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我们对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本文分析了唐山市耕地资源的现状和潜力,及按目前耕地占用速度发展,人均耕地降到0.8亩这个生存警戒线的时间,提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在明确粮食安全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世界人口发展态势、人均粮食消费情况相关统计数据,参考了美国、印度等国的实际情况得知,贫困问题的解决、人口迅速增长、膳食结构改变、生物能源开发等引起持续增长的粮食需求,威胁粮食安全,而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下降、耕地增长潜力不足、用于粮食生产的耕地减少、耕地退化等耕地供给减少的发展趋势挑战粮食安全.针对粮食供需矛盾的现实,笔者从维护土地生态平衡、优化土地利用结构、遏制建设用地盲目扩张、控制人口增长以及改变消费方式等方面论述了推进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浅谈耕地质量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 ,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具有基础地位。耕地资源是农业的基础 ,只有保持稳定的耕地面积和质量 ,才能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人地矛盾突出 ,耕地总体质量水平低 ,后备资源也不富裕。因此 ,1 986年和 1 997年党中央、国务院两次发出关于“加强土地管理 ,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 ,1 998年修改《土地管理法》时 ,又将“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切实保护耕地”作为我国土地管理的一项基本国策 ,写入了新的《土地管理法》 ,可见我国加强耕地保护的力度。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经济的快速发展 ,现阶段我国耕地资源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