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盖新敏  彭彪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8):3047-3050
运用模糊聚类法对全国51个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的种类组成和地理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个地区可划分为6类:第151类包括闽、赣、浙、湘、川、滇等省的28个地区;第2类包括苏、鄂、青、赣、浙、皖、晋等省的19个地区;赣北云居山属于第3类;四川黄荆自然保护区属于第4类;浙江古田山属于第5类;浙江金华北山属于第6类。其区系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2.
中国区域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数量化评价与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平福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7):2152-2153
在Matlab7.0平台下,构建了基于减法聚类的模糊神经网络评价模型,依据6个评价指标对中国31个省(市、区)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发展水平高于研究单元平均水平的有上海、北京、天津、浙江等12个省(市、区),低于平均发展水平的有19个省(市、区);上海市发展水平最高,北京市次之,贵州省最低.根据评价结果,应用FCM聚类法,将其发展水平分为5个层次:第一、二层次为以上海市为代表的东部7省(市),第三层次为以山东为代表的东部4省和中、西部3省(区),第四层次为以黑龙江为代表的中部7省和西部2省(市),第五层次为西部8省(区).其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地域联系和分异特征,总体格局为东部高、中西部低,东部与中、西部之间差异明显,中、西部间的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3.
孙炳双  杨肖肖  杨维 《安徽农业科学》2013,(7):3063-3066,3131
应用模糊评判理论,以2010和2011年双台子河监测数据为研究对象,选择DO、CODCr、NH3-N、TP、TN、BOD5、氯化物7个评价因子,建立模糊评价模型,确定模糊关系矩阵,选择熵权赋权法求各评价因子权重,以最大隶属原理为评价类别,提出一种基于熵权赋权的方法,利用模糊变换对双台子河水质进行评价与分类。评价结果表明,从权重分析,主要污染因子为BOD5、TN、CODCr、TP,次要因子依次为NH3-N、DO、氯化物;由模糊向量大小分析,水质类别为Ⅳ、Ⅴ类;由模糊向量平均值分析,污染状况下游>中游>上游;并将评价结果与综合标识指数法对比,结果显示两种评价结果近乎一致,但模糊评判使评价结果更直观反映河流水质状况,评价结果更加合理准确。  相似文献   

4.
将模糊理论和神经网络模型耦合,得到一种新的具备学习水质评价模糊信息以及处理模糊信息能力的混合型模糊神经网络模型。基于对水质分级标准数据的计算机仿真及网络训练,对雅安市名山县42个农村地下水源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名山县42个水源地中11个为第Ⅳ类水,2个为第Ⅴ类水,主要危害指标为硝酸盐、铁。  相似文献   

5.
以发菌期,出菇期、转潮期、菌盖与菌柄的重量比及生物转化率5个指标,对玉米芯栽培的23个平菇菌株进行了模糊类分析,结果将其归为12类,其中,第1类的莱平1号和第2类的莱平4号、PL-802三个菌株,发菌快、出菇早、转潮快、产量高、子实体性状优,是适宜玉米芯栽培的优良平菇菌株。  相似文献   

6.
基于模糊BP神经网络的苏南Y湖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永泉  刘旭  陈吉  陆幸鹦  宋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4,(34):12253-12255
以苏南Y湖水环境为研究对象,运用模糊神经网络进行水质评价,根据评价结果进行该湖不同水域的水质比较.结果表明:该湖水体溶解氧和化学需氧量在5种不同水域具有显著性差异,两者均以中湖、东湖和湖内围网区为最高,上游河流最低;而水体氨氮、总氮和总磷含量在各水域均没有显著性差异.建立以上述5个水质指标为输入变量、包含3个神经元的隐含层和1个水质类别输出结果所组成的BP人工神经网络,经学习训练后,其可掌握水质类别特征,具备完全正确识别样本的能力.从BP网络输出结果和模糊BP神经网络计算结果可知,该湖各水域水质处于Ⅳ和V类之间,总体来说西湖的水质最好,上游河流次之,其次为湖内围网区和东湖,湖中最差.相比BP网络输出结果,模糊BP神经网络计算结果可以更简单明了地表示该湖各水域水质接近于某类标准水质的程度.  相似文献   

7.
加权空间模糊动态聚类算法在土壤肥力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改进和提高空间模糊聚类算法。【方法】首先利用层次分析法得到各属性的权值,然后将权值与空间模糊动态聚类法相结合,最后利用概率统计中的F分布来确定最佳分类,以提高空间模糊聚类算法的智能性。【结果】加权空间模糊动态聚类算法与基于模糊等价关系的传递闭包方法进行比较表明,当λ取0.993时,F值最大,分类效果最好。此时,加权的F值为4.898,未加权的F值为2.957,说明加权的类间的差距比未加权的明显,即该算法聚类准确率要明显高于未加权的模糊聚类算法。【结论】将其改进的算法运用到精准农业的土壤肥力评价中,试验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烟草化学成分与烟草品质之间难以建立确定的数学模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模糊聚类的烟草品质评价方法。该方法以烟叶样品的化学成分的差异性为依据,以模型分类结果与专家评吸结果的一致性为目标,利用模拟退火算法对现有的模糊聚类算法进行优化改进,建立基分类器;在此基础上,利用Ada Boost将基分类器对于不同样本集的多个分类结果进行集成,形成最终的烟草品质评价模型。以130组烟叶作为烟草样本,测定了各烟叶样品中总糖、还原糖、总氮、烟碱、氧化钾、氯离子、蛋白质7种化学成分含量,并采用改进的模糊聚类方法与神经网络算法、模糊聚类算法进行对比试验,该方法的误检率为6.7%,具有提升小样本数据的辨识能力,优于所比较的其他2种方法。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2001年种植的21个不同基因型春小麦进行研究,证明了模糊聚类是进行春小麦优良品种分类的较好的方法,通过对6个品质指标(GMP,伯尔辛克值,沉降值,粗蛋白含量,面包体积,湿面筋)模糊聚类可以将本试验的春小麦分为4类,同时对6个品质指标(GMP,伯尔辛克值,沉降值,粗蛋白含量,面包体积,湿面筋)和5个农艺性状指标(株高,穗长,有效分蘖,主穗小穗数,千粒重)联合模糊聚类与品质性状模糊聚类结果相似。  相似文献   

10.
王铁良    苏芳莉      孙迪      孙一民  李海福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0,35(5):195-200
利用模糊BP神经网络法对辽河口湿地不同时期(汛期、非汛期和冰封期)不同区域(核心区、试验区和缓冲区)水环境质量进行水质评价。各样点监测结果表明,核心区全N(TN)和氨氮(NH3-N)优于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缓冲区和试验区中全N(TN)、全P(TP)和化学需氧量(COD)超Ⅳ类标准。建立以上述4个水质指标为输入变量、包含5个神经元节点的隐含层和1个水质类别输出结果所构成的BP人工神经网络,结合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对输出结果进行隶属度分析。结果表明,核心区、缓冲区和试验区在汛期和冰封期评价结果相同,依次为Ⅲ类、Ⅳ类和Ⅳ类,而在非汛期评价结果依次为Ⅱ类、Ⅲ类和Ⅳ类,可见从试验区、缓冲区到核心区水质逐渐转好,说明湿地对污染物具有一定的净化能力。评价结果与实际监测数据基本吻合,说明模糊BP神经网络综合评价具有客观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农作制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岩  宁堂原  周勋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699-19701
介绍了山东省农作制的发展概况,目前山东省尚处在半集约半自给半商品农作制水平,东部沿海和鲁中农业区正在向现代农作制迈进,初步形成了粮食、饲料、经济等作物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分析了山东省农作制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因素有农业生产条件和投入水平、人口与粮食、政策措施、自然资源和区域的发展、农业产业化与城市化水平、科学技术水平。2020年山东省人口约1亿,人均年粮食占有量为475 kg,粮食生产压力大。因此,必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速建立现代农作制度。农业机械、农田水利工程、化肥施用等农业生产条件明显影响农作制的发展;生产条件的改善,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增加了冬小麦-夏玉米的种植比例,提高了复种指数;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及现代农作制的建立,而城市发展不平衡,制约着现代农作制的建立。因此,科学合理的区域化布局、适当的政策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有利于山东省现代农作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12.
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DEA评价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文应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的C^2R模型对山东省17个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进行了有效性评价。计算结果表明:山东省17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相差较大,由东向西,土地利用的DEA有效值逐渐降低。文中分析了中西部城市土地利用DEA有效性低的原因,并根据各市实际情况提出了提高用地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成熟期烤烟浓香型显示度气候适宜性分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国内浓香型烟叶产区8个省的28个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偏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以及模糊评价的方法,开展了气象因子与香型显示度之间的因子分析和气候适宜性分区研究。通过插值分析,描述了5个气象因子在浓香型产区的空间分布;通过偏相关分析,筛选出成熟期的30℃高温天数、日均温、20℃积温和光照时数4个关键气象因子;利用模糊评价法,划分出了3级气候适宜区,1级适宜区主要分布在豫中、豫南、皖东南、湘东南、赣南、粤北、桂东北;3级区主要分布在陕、豫、鲁3省;2级区分布于1级适宜区边缘地带。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山东省城市人居环境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山东省17个地级城市的基本状况,在构建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结合SPSS统计软件,对山东省17个地级城市的人居环境进行了定量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威海、青岛、济南、日照、烟台这5个城市属于人居环境较优的城市,东营、临沂、莱芜、淄博、泰安、济宁、滨州为人居环境居中的城市,潍坊、德州、枣庄、聊城、菏泽属人居环境较差的城市。进而针对各个城市人居环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关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5.
山东半岛城市群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目的。在现阶段,主要通过建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指标体系,以评价城市的协调发展度。本文在国内外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研究的基础上,以山东半岛城市群8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9个指标,构建山东半岛城市群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8个城市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度进行排序并评价。最后,分析结果所反应的问题,并对今后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蓝色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三螺旋模型的互动机理围绕区域创新系统的构建进行了深入探讨,应用"大学-产业-政府"三方良好的互动关系,对蓝色经济区蓝色农业产业集群的创新体系进行设计,提出从蓝色经济区整体出发进行布局,沿海各市错位发展,避免区内过度竞争;建立科研共享机制,整合利用区内创新资源;逐步转变政府职能,实现市场机制主导的集群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引用2011年《山东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运用SPSS20.0统计软件及GIS相关软件,采用回归分析、聚类分析及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类处理,得到了山东省近十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生活消费支出的相关关系及十七市农民家庭收支的分布规律,将十七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生活消费支出都分为三类。结果显示:近年来山东省的农民收入、消费水平明显提高,但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收入水平差异很大,各市之间消费支出差异与收入水平之间的差异较均衡。最后,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农用地利用效率的综合测度与空间分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和Malmquist指数模型,选取2000和2012年山东省17地市农用土地投入、产出数据和相关指标,对山东省农用地利用效率时空格局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近10年来,山东省农用地利用效率有所提高,但整体水平偏低;农用地利用效率地区差异明显,利用效率较低地区主要集中在山东西部和南部等欠发达地区,而且这些地区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产出不足问题突出;农用地利用效率有效地区农地利用尚有很大潜力;技术进步在山东省农用地利用中的贡献呈增长趋势。在分析影响山东省农用地利用效率相关因素的基础上,对如何进一步提高山东省农用地利用效率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SSM的山东省农业产业结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军 《湖南农业科学》2009,(10):111-113,117
依据山东省2000~2006年的农业数据,以农业产业结构和区域竞争力为研究视角,运用区域经济学中的偏离一份额分析法对山东省农业产业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山东各地市的区域偏离分量变动幅度较大,产业结构偏离分量也呈现出明显的分化;在产业内部,种植业处于下降趋势,畜牧业呈现上升势头。随后提出了山东省农业结构调整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进程中气温趋势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山东省17个气象站1970~2007年的气温资料,利用R/S分析法研究了气温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近40 a来,山东省十七城市气温呈现出明显的升温趋势,其中冬季气温趋势倾向率最大,其次为春季,夏秋两季气温趋势倾向率比较小。Hurst指数和气温趋势倾向率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但城市化水平与年气温趋势倾向率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