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方水产》2007,3(6):39-39
南海区是我国最大的海区,地处热带亚热带海域,渔业资源种类繁多,渔具渔法多种多样。小型渔具渔法是南海区海洋渔具渔法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杨吝研究员等人撰著的《南海区海洋小型渔具渔法》作为2002年出版的《南海区海洋渔具渔法》的续集,于2007年11月由广东科技出版社正式出版。《南海区海洋小型渔具渔法》基于近5年来的调查研究结果撰著而成,主要介绍我国南海三省(区)海洋渔业代表性小型渔具(包括近年来开发的一些新颖小型渔具)及其渔法。全书共分13章,第1~12章分别介绍了12类代表性渔具的结构特点、装配…  相似文献   

2.
《南方水产》2007,3(6):29-29
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杨吝等主编的《南海区海洋渔具渔法》,已由广东科技出版社正式出版。全书分2编,第一编分8章,介绍了8大类88种代表性渔具的结构特点、装配方法、渔场、渔期、渔法、经济效益等,并附上渔具结构图、网衣展开图、装配图、作业示意图;第二编分4章,概述了南海水域的自然环境和渔业资源概况,指出渔具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对现有渔具渔法作出了科学评价,并提出一些渔具改革措施和管理建议。该书较全面地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南海区海洋渔具渔法的面貌和技术水平,可供水产科研人员、水产院校师生、水产行政管理干…  相似文献   

3.
鲁新 《现代渔业信息》2007,22(10):31-3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杨吝研究员等主编的《南海区海洋渔具渔法》一书,已由广东科技出版社正式出版。[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捕捞强度、渔业资源状况,渔具网目尺寸,破坏性渔具,渔业副渔获等方面评述了南海区海洋渔具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今后进行渔具改革和管理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2016年3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成立“资源养护与海洋牧场研究室”,进一步加强对南海区海洋牧场和渔业资源增殖养护领域的原创性重大理论研究与关键技术攻关。2年多来,该研究室在完善南海海洋牧场技术理论体系以及支撑南海区海洋牧场科学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朱启琴 《海洋渔业》1985,7(2):79-79
<正> 1985年1月7~12日在无锡市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主持召开《长江口、杭州湾水域污染对渔业资源影响的调查研究》评议会。与会代表听取了东海水产研究所工作汇报,并认真审阅、评议课题报告,一致认为长江口、杭州湾环境调查实验设计周密,  相似文献   

7.
南海北部灯光围网渔获组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灯光围网是南海区海洋捕捞业的主要渔具之一。在这一渔业中,幼鱼渔获比例长期居高不下,这一问题已经引起渔业管理部门和渔业科学工作者的关注。为了查明灯光围网渔获中幼鱼比例及其对渔业资源的影响,2006年5月和10月在广东阳江沿海进行了海上渔获组成调查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渔获种类多,主要是中上层种类,如带鱼Trichiurus haumela、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枪乌贼属Loligo spp.、竹荚鱼Trachurus japonicus、长体圆鲹D.macrosoma、羽鳃鲐Rastrelliger kanagurta和脂眼凹肩鲹Selar crumenophthalmus等;幼鱼比例高,许多种类的幼鱼渔获均超过法定比例;该渔业对南海北部的渔业资源造成较大损害。笔者建议尽快制定南海北部主要捕捞种类最适开捕规格;制定围网取鱼部最小网目尺寸;规定最适灯光强度;加强渔具优化和管理。  相似文献   

8.
渔业动态     
<正> 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承担的“南海区大陆架渔业自然资源调查和渔业区划”研究课题,历时5年,于1985年10月9~14日,在广西桂林通过学术评议。会议由农牧渔业部水产局委托南海区渔业指挥部主持,来自全国各有关部门的专家42人参加了这次评议会。提交这次会议评议的有“南海北部大陆架渔业环境调查报  相似文献   

9.
科技动态     
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承担的“八五”农业部重点科技项目“南沙群岛西南部陆架海区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开发研究”成果于1995年11月12日通过了专家鉴定。 这项调查开发研究工作在1990—1994年间完成了五个航次的调查,调查面积14.43×10~4km~2,有效投网303次,收集鱼类标本2000余尾约370种,渔获  相似文献   

10.
南海区海洋捕捞渔业发展迅猛,拖网捕辊南海渔业的主要渔法。但是,近年下南海捕捞渔业的渔获率和渔获质量日趋下降,捕捞渔业前景并不乐观。本文从渔业资源、捕捞努力量、渔具渔法、捕捞产量等方面叙述了南海区海洋捕捞渔业的现状,预测了21世纪初南海捕捞渔业的发展趋势,并提出实现南海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条件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1.
渔具渔法对南海北部渔业资源和海洋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南海是中国最大海区,自然地理环境优越,渔业资源丰富,渔具渔法种类繁多,渔业生产飞速发展。拖网是该海区的主要渔具渔法,其产量占全区海洋渔获量的60%,但它对海洋渔业资源的破坏也是各类渔具之员,幼鱼印低值鱼渔获量占拖网渔获量的70%左右,在虾拖网渔业中,幼鱼和副渔获比例很高,虾鱼之比率为1:2—1:3.4。张网是第二高幼鱼比例(占55%)的渔具。本文叙述了南海区的渔业现状,并着重叙述了拖网、张网和刺网渔具对南海北部渔业资源和海洋环境的影响,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南海北部灯光罩网渔获组成及其对渔业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近年来,灯光罩网在南海区迅速发展,给南海区北部沿岸浅水域幼鱼资源增大了捕捞压力.为了查明南海区灯光罩网渔业的渔获组成及其对渔业资源的影响,2006年4月27日~5月2日在阳江沿海水域进行了灯光罩网海上渔获组成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主捕对象是趋光性鱼类和头足类,枪乌贼Loligo sp.、带鱼Trichiurus haumela、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康氏马鲛Scomberomorus commerson、刺鲳Psenopsis anomala、乌贼Sepia sp.、赤鼻棱鳀Thrissa kammalensis、乌鲳Formio niger、杜氏棱鳀Thryssa dussumieri和竹筴鱼Trachurus japonicus是南海北部灯光罩网的常见渔获种类;(2)幼鱼渔获比例高,损害海洋渔业资源严重;(3)网目尺寸小、灯光照度大和近岸渔场是导致幼鱼渔获比例高的主要成因.笔者建议规定最小网目尺寸和加强渔具管理.  相似文献   

13.
正日前,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重点专项"东海渔业资源增殖与多元化养殖模式示范"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专家咨询会在北京召开。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参加了启动会,并汇报了课题"陆基工厂化节约高效养殖模式集成示范"实施方案内容。"东海渔业资源增殖与多元化养殖模式示范"项目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牵头,联合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  相似文献   

14.
科技之窗     
《中国水产》2012,(7):38-39
"两岸联合开展台湾海峡渔业资源养护与管理"项目通过评审3月10日,福建省水产研究所承担的"两岸联合开展台湾海峡渔业资源养护与管理"项目成果通过了省海洋与渔业厅组织的专家评审。该项目从2007年开始,开展了台湾海峡渔业资源大面积调查,在福建沿岸采集了10万多个渔业资源调查数据,对3种主要中上层鱼类进行遗传特异性分析;在台湾沿岸收集了82艘次渔业活动资料,开展了25次火诱网渔获生物采样;在福建和台湾召开4次两岸渔业资源养护与管理研讨会。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黄渤海主要捕捞渔具对渔业资源的利用状况,2009年对张网、拖网和刺网等渔具类型的主要渔具种类开展了渔获结构和捕捞能力调查。结果表明,黄渤海的渔业生产以秋汛为主,张网、拖网和陷阱类渔具网目尺寸小,渔获选择I生差,大量捕捞小黄鱼0带鱼、蓝点马鲛和银鲳等传统经济鱼类当年发生的补充群体,幼鱼比例高。相比而言,刺网的网目尺寸大,渔获选择性强,渔获质量好,幼鱼比例低。建议将黄渤海渔具准入的最小网目尺寸暂定为5.5cm,待今后渔业资源结构发生变化和渔获上岸监管体系完善后再作分类调整。  相似文献   

16.
<正>《海洋渔业》创刊于1979年,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水产学会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载海洋水产科学领域具有前沿性、原创性、科学性、学术性和探索性的学术论文、研究简报和综述,以科学实验和调查数据的科学表达为基础,注重介绍最新数据资料和研究成果,侧重报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和专项项目的最新研究成果,主要内容包括:水产生物学、水产生物病害与防治、水产生物营养与饲料、海水养殖与增殖、渔业生态与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保护、海洋水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渔具与渔法、水产品保鲜与综合利用、渔业机械与仪器等。  相似文献   

17.
正黄洪辉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渔业环境研究室主任,农业部南海区渔业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主任,研究员,理学博士,上海海洋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百名科技英才培育计划人选。从事海洋生态与渔业环境保护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渔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海洋渔具调查、区划工作于八月十八日在北戴河海滨通过省畜牧水产局的技术鉴定。海洋渔具区划是海洋渔业区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渔具调查研究,结合海洋渔业资源的现状,因地制宜地作出渔具区划,合理调整捕捞结构,为制订渔具改进研究、渔业的科学管理、实现渔业现代化提供利学的依据。根据原国家水产总局下达的“全国海洋渔具区划调查研究的实施方案”和历次全国渔具调查和区划会议精神,在省畜牧水产局的领导下,由省水产研究所承担了这项科研  相似文献   

19.
<正>《南方水产科学》是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水产类学术期刊。主要刊载热带、亚热带地区渔业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养殖生态与健康养殖、渔业资源监测与养护、生物技术、水产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海洋牧场与渔业装备、渔业生物病害、水产品加工、水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及水产基础理论研究等方面的原创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涉海工程深水渔业资源评估的问题,于2014~2015年在南海北部局部海域开展底拖网与灯光罩网联合调查渔业资源活动。结果表明:在深水区底拖网渔获组成与灯光罩网有明显的不同,并受到季节与海域的影响(P0.05)。拖网渔获物中鱼类平均占渔获总尾数的93.36%,头足类占3.53%,甲壳类占3.11%;灯光罩网渔获物中鱼类平均占渔获总尾数的63.33%,头足类占36.65%,甲壳类占0.02%。两种调查的相同渔获物1~6种,主要为鱼类和头足类,在拖网中所占比值较低,平均占渔获总尾数的2.07%,而在灯光罩网中比值极高,平均占渔获总尾数的67.03%。灯光罩网与底拖网调查的渔业资源密度直接比值平均为0.06,灯光罩网与底拖网扣除相同渔获种类后的资源密度比值平均为0.06,相应的质量密度直接比值平均为0.62,扣除相同渔获种类后的比值平均为0.67。研究认为,深水海域的渔业资源量应该是两种渔具调查结果之和,对两种渔具调查中出现的相同渔获物,宜取其评估数据的平均值。由于各站点调查结果差异较大,采用所有站点的平均值来计算评估海域的损害赔偿较为合适。建议对SC/T9110-2007技术规程修订,规范中上层渔业资源调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