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西藏3种蒿属植物营养成分与矿物质元素含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采用国标法对西藏3种蒿属植物藏沙蒿(Artemisia wellbyi)、大籽蒿(Artemisia sieversiana)和青蒿(Artemisia annua)的主要营养物质、氨基酸和矿物质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3种蒿属植物的粗脂肪、粗蛋白、粗纤维、粗灰分含量差别较大,大籽蒿粗蛋白含量最高(3.34%),青蒿最低(2.01%),相互间差异显著(P<0.05);矿物质元素含量差别也较大,常量矿物质元素中,三者均是钾含量最高,镁含量最低;微量矿物质元素中,三者均是铁含量最高,硒含量最低;3种植物均含有16种水溶性氨基酸,大籽蒿氨基酸总量最高(17.59%),青蒿的最低(7.99%)。因此,在牧草匮乏季节,藏沙蒿、大籽蒿和青蒿均可作为西藏后备牧草,供牛羊等牲畜饲用,其中大籽蒿营养价值更为全面。  相似文献   

2.
测定经脱水工艺的水葫芦渣常规营养成分和矿物质元素含量。结果表明:水葫芦渣水分含量为83.43%,较新鲜水葫芦水分约降低10百分点;干物质中含量较高的是无氮浸出物、粗纤维和粗灰分。水葫芦渣中钾和钙含量平均值为4.57和4.15 mg/g,较其他矿物质元素含量高。有害重金属含量分析值大小排序:铬>铅>砷>汞>镉,其中汞0.58μg/g,高于国标限量。试验结果表明:水葫芦渣适合作为反刍动物饲料原料,但由于有害重金属汞含量超标,必须考虑水葫芦渣作为饲料的合理添加量,以保证饲料安全。  相似文献   

3.
(一)青饲料的特点与作用 1.青饲料的主要特点。一是含水量较高,鲜嫩可口。幼嫩期的牧草,一般产草量低,粗纤维含量也低,而水分、粗蛋白质含量高;随着植物生长期的延长,水分逐渐减少,产草量相应增加,但干物质中粗纤维也增加,粗蛋白质含量随之下降。二是维生素含量丰富,种类多。三是粗蛋白质含量较高、品质好。四是矿物质元素含量多,钙磷比例合理。  相似文献   

4.
1秸秆的营养特点 农作物秸秆是指栽培粮食作物地上部分除籽实以外的部分,主要有玉米秸、麦秸、豆秸、稻草等。由于其品种、栽培管理和收获期的不同,其营养价值也有所差异。但是秸秆具有共同的营养特点:蛋白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胡萝卜素含量低,而粗纤维含量高,因而其适口性不好,家畜采食量小、消化率低。其中木质素是影响消化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西藏高原之宝牦牛奶和蒙牛、伊利两种品牌成品纯牛奶就蛋白质、脂肪和矿物质元素的比较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西藏高原之宝牛奶除部分矿物质元素含量低于蒙牛和伊利纯牛奶外,蛋白质、脂肪和其他元素含量均高于蒙牛和伊利牛奶,具有明显的营养优势.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来自粟米的粟谷粗糠和粟谷磨光糠常规营养成分和矿物质元素含量进行了分析,并与其他具有类似营养成分特点的农副产品饲料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粗谷糠和磨光糠的粗纤维含量分别达到41.2%和25.7%,按中国饲料分类属于粗饲料;磨光糠的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较高,分别为11.4%和11.5%,其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为36.4%,明显高于小麦麸(13%),提示其作为能量物质的消化率要明显低于后者,从理论上计算其有效能值低于小麦麸.此外,两种糠麸的钙含量很低,磷、钾、镁和铁元素含量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甘南牦牛主产地土壤—牧草—水系统矿物质元素含量的特征,选取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阿万仓乡阿孜畜牧科技示范园区和碌曲县尕海镇尕秀村各3个放牧代表性地段,每个地段随机布设3个1.0 m×1.0 m样方采集牧草、土壤混样,并收集其周围河流的水样,对所采牧草、土壤、水样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玛曲县牧草粗蛋白含量12.95%、粗脂肪含量19.67 g/kg、粗纤维含量14.60%,碌曲县牧草粗蛋白含量8.86%、粗脂肪含量17.00 g/kg、粗纤维含量16.60%,两地牧草富含钾、铁、钙等矿物质元素,但均缺硒;玛曲县土壤p H值5.76,碌曲县土壤p H值6.34,玛曲县土壤中钾、钙、铁、镁、锌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均高于碌曲县;两地水质相似,均为弱碱性,碌曲县水中的钠、钙、镁含量较高,玛曲县水中的钾含量较高,两地牧草、土壤、水中重金属含量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纳里橐吾化学成分组成和营养价值,评价其资源化开发利用的可能性,采用植物化学成分系统分析法和饲料或食品营养成分国家标准测定法,对纳里橐吾化学成分、常规营养成分、矿物质元素和氨基酸含量进行分析测定。结果显示,纳里橐吾含有生物碱、黄酮类、醌类、有机酸、挥发油、香豆素、鞣质及酚类化合物,不含甾体、三萜类和强心苷类化合物;其中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及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为0.870%、3.264%、43.625%、8.245%、65.000%、50.565%;矿物质元素铜、锌、铁、锰、钾、钙、镁、磷、铬及硒含量分别为9.068、38.105、744.500、6.335、9 810.000、7 622.000、9 383.000、1 960.000、19.008、0.089 mg/kg;含有17种氨基酸,总含量为7.417%,其中必需氨基酸7种(含量为2.367%),非必需氨基酸10种(含量为5.050%)。结果表明,虽然纳里橐吾粗蛋白和氨基酸含量较低,但化学成分种类繁多,矿物质元素含量较为丰富,具有资源化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9.
奶牛常用饲料按国际分类法可分为青绿饲料、粗饲料、青贮饲料、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维生素饲料、饲料添加剂。在生产上又常分为青粗饲料和精饲料两种类型。青粗饲料包括青绿饲料、青干草、多汁饲料和青贮饲料,其特点是干物质体积大,粗纤维含量高于18%。精饲料包括能量饲料、蛋白饲料和添加剂等,其特点是干物质容积小、可消化养分高,粗纤维含量低于18%。.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乡土野生饲用灌木胡枝子的营养价值,对胡枝子花和叶的营养成分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胡枝子花富含17种氨基酸,总量8.76%,天冬氨酸含量最高,达1.19%;胡枝子花粗蛋白质含量16.95%,粗纤维含量17.50%,总黄酮含量3.80 g/kg,并含有钾、钙、铁、锌等多种矿物质元素;胡枝子花含有16种脂肪酸,总量734.50 g/kg,其中,α亚麻酸含量最高,达226.15 g/kg,其次是亚油酸,为202.05 g/kg。胡枝子叶粗蛋白含量高达15.30%,粗纤维和粗灰分含量分别为14.25%、6.50%,粗脂肪含量4.60%,钙含量1.24%。  相似文献   

11.
引黄灌区模拟轮牧对春小麦、燕麦和黑麦饲草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优质饲草生产是区域草地农业系统稳定的关键,引黄灌区存在季节性饲草亏缺。小麦、燕麦和黑麦等小谷物在引黄灌区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具有生长快、耐刈割和再生能力强的特点,春季直到初夏可以放牧或刈割鲜草,也可调制干草冷季饲用,是潜在的饲草作物。在景泰引黄灌区模拟家畜轮牧小麦、燕麦和黑麦3种小谷物,比较其饲用价值,以期为利用现有作物资源发展动物生产、改革和完善农业系统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景泰引黄灌区模拟家畜轮牧春小麦、燕麦和黑麦3种小谷物,燕麦产草量分别比黑麦和春小麦高38.8%和9.9%,当用作籽实生产时春小麦和燕麦地上部分总生物量分别高于模拟放牧37.5%和35.0%,黑麦差异不显著。轮牧利用的3种小谷物粗蛋白产量显著高于籽实生产。春小麦和黑麦的粗脂肪含量在模拟轮牧下明显高于用于籽实生产,但轮牧下燕麦粗脂肪产量低于籽实生产。轮牧利用后小谷物的粗纤维含量分别下降42.9%,53.0%和21.9%。轮牧后小谷物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逐渐增加,而籽实生产的春小麦和黑麦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先增加后下降。轮牧下3种小谷物NDF、ADF和纤维素含量低于其用于籽实生产。定量评价,小谷物轮牧利用比籽实生产更具饲用价值,而燕麦的饲用价值高于其他两种作物。  相似文献   

12.
灌溉定额对夏播裸燕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大田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灌溉定额对夏播裸燕麦白燕8号籽粒产量、籽粒品质、籽粒矿质元素含量和饲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夏播裸燕麦灌溉定额为150mm的滴灌处理(W4)时籽粒产量最高,其次为W5(180mm)、CK(200mm)、W3(120mm)、W2(90mm)、W1(60mm)。灌溉定额较小的W1、W2、W3三处理的产量构成三要素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尤其是穗粒数和公顷穗数显著减少,造成产量显著降低。灌溉定额为120mm的滴灌处理(W3)品质最好,粗蛋白、粗脂肪和β-葡聚糖含量分别比传统灌溉处理(CK)提高4.53%,8.58%和18.29%,差异显著(P<0.05)。W3处理籽粒中钾、锌、铁、铜、锰含量均显著高于传统灌溉,钙、镁含量差异不显著。W3处理有较高的可消化干物质和相对饲用价值,分别比传统灌溉处理提高3.37%和9.28%,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3.
对77份裸燕麦品种籽粒品质等相关性状进行测定,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测定指标进行分类比较,并采用灰色关联度进行综合评价,以期筛选出籽粒性状在青海表现良好的裸燕麦品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供试燕麦品种千粒重变异系数最高为49.29%,籽粒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变异系数相对较低,分别为12.23%和9.83%;千粒重与籽粒长度、宽度和直径呈极显著正相关;籽粒含水率与粗蛋白、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籽粒粗蛋白含量与粗脂肪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2)灰色关联分析表明77份裸燕麦品种籽粒性状综合评价较高的3个品种分别为5号(0.679)、73号(0.676)和26号(0.649);3)供试燕麦性状聚类分析表明,77份裸燕麦品种可被分成6个类群,其中类群Ⅵ中综合评价前10的品种占70%,包括综合评价较高的3个品种(5号、73号和26号),可考虑作为优异燕麦品种的选择区域。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杂交高粱(Sorghum bicolor)主要穗部性状与籽粒品质的关系,以58个杂交组合为材料,应用相关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杂交高粱群体的穗长、穗轴长、一级枝梗数、二级枝梗数、穗粒数、千粒重、穗粒重等主要穗部性状和粗蛋白质、粗脂肪、粗淀粉、支链淀粉、单宁含量等籽粒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相关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的主要穗部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一致,穗部性状与穗粒重相关联的顺序是千粒重穗粒数二级枝梗数一级枝梗数穗长穗轴长。两种分析方法在分析穗部性状与品质性状之间的关系存在一定差异。关联度分析表明,各穗部性状对单宁含量关联度较小,穗长、穗轴长、穗粒数这3个性状对各品质性状的关联度较大。而相关分析表明,粗脂肪含量与穗长和穗轴长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粗淀粉含量与穗粒数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P0.05);支链淀粉含量与穗长和穗粒数呈显著负相关(P0.05);单宁含量与一级枝梗数和二级枝梗数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P0.05)。相关分析结果比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准确,其结果可为选育高产、优质杂交高粱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Associative effects of sorghum silage and sorghum grain diets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A metabolism trial was conducted to quantitate associative effects between sorghum silage and sorghum grain, and to identify responsible factors. Diets were formulated by mixing ground sorghum grain (0, 15, 30, 45 and 60% of diet dry matter) with sorghum silage and were adjusted to 15.0% crude protein with soybean meal. Cannulated Beefmaster-cross steers (300 kg) were adapted to diets for 14 d followed by 5 d of fecal collection during which digestibility of components was determined. Intake of digestible dry matter and digestibilities of dry matter and neutral detergent fiber increased with increases in diet grain content (linear effect: P less than .01, P less than .01, P less than .05, respectively; quadratic effect: P less than .05, P less than .005, P less than .06, respectively). Digestibilities of starch, crude protein and hemicellulose were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grain level. Ruminal pH averaged 6.0 and was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grain level or time of sampling. Ruminal in situ digestion of neutral detergent fiber and acid detergent fiber at 48 h decreased (linear contrast, P less than .001) with increasing grain content. Rate of passage of liquid digesta was not affected by grain level in the diet. The rate of passage of particulate digesta decreased linearly (P less than .005, orthogonal contrast) with increasing levels of grain. Low levels of sorghum grain (15 and 30%) improved digestibility and intake of digestible dry matter of sorghum silage-based diets, whereas higher rates of grain supplementation (45 and 60%) did not result in further improvement.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饲用麦类作物生物量积累和营养品质动态变化规律,2016-2018年在华北平原的河北衡水测定了黑麦、冬性饲用小黑麦、冬小麦、粮饲兼用型小黑麦、燕麦、青稞和春性饲用小黑麦7类麦类作物从拔节期至蜡熟期的生长发育进程、生物量和营养成分含量动态变化。结果显示:黑麦、冬性饲用小黑麦、冬小麦和粮饲兼用型小黑麦一般在5月中下旬达到乳熟期,而燕麦、青稞和春性饲用小黑麦一般在6月上旬。7类麦类作物的平均生物量从拔节期的2.72×103 kg·hm-2增长到蜡熟期的10.19×103 kg·hm-2,其中冬性饲用小黑麦在各个生育期生物量均显著高于其他6类麦类作物(P<0.05),较其他6类麦类作物平均提高61.4%。7类麦类作物的粗蛋白含量随着生育期进程逐渐降低,淀粉含量逐渐升高,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在开花期前逐渐升高,开花期后略有下降。采用Milk 2006综合评价7类麦类作物饲用品质显示,冬小麦从孕穗期后饲用品质优于其他6类麦类作物,吨干物质产奶量较其他6类麦类作物平均提高6.9%。综合生物量和饲用品质及生育期,冬性饲用小黑麦拔节期至蜡熟期hm2产奶量均显著高于其他6类麦类作物(P<0.05),较其他6类麦类作物平均提高46.3%,综合表现好,适于在华北平原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采用问卷调查和调研的方式,对山东省的主要种植模式进行了详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山东有粮-粮、粮-经、粮-饲、经-饲等9种代表性的种植模式。每公顷年纯收入最高的前3种均为粮-饲种植模式,且饲草茬收入是粮茬的4倍以上,是收入的主要构成部分。其中经济效益最高的小麦(Triticum aestivum)+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轮作模式年纯收入40 725元·hm-2。经济效益最低的是小麦+玉米(Z.mays)的种植模式,该模式下的纯收入为12 486元·hm-2。产投比最高的前3种模式均为粮-饲种植模式,比值在2.76~3.03,最低的为粮-粮模式中的小麦+玉米模式,其产投比仅为1.66。各种植模式投入比例相对较高的为材料费用和人工费用,分别占30.0%~46.3%和20%~53%;管理费用所占比例最小,为18%~29%。总之,在各种植模式中产投比较高的种植模式为粮-饲型,可在山东省内尤其是中低产田中大面积推广草田轮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明不同放牧强度下荒漠草原牧草和主要优势牧草的微量元素和营养成分含量的变化特征。[方法] 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荒漠草原不同放牧强度区域(适度放牧区、禁牧区和重度放牧区)进行连续3年野外调查和室内检测,综合分析不同放牧强度对荒漠草原牧草以及优势牧草微量元素和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 适度放牧区优势牧草无芒隐子草和蒙古韭的硒含量显著(P<0.05)高于禁牧区和重度放牧区,适度放牧区牧草铜含量显著(P<0.05)高于禁牧区和重度放牧区,且禁牧区和重度放牧区牧草硒和铜含量近持平或低于该地区安全含量标准;适度放牧区优势牧草蒙古韭的铁含量显著(P<0.05)高于禁牧区;重度放牧区牧草镁含量显著(P<0.05)高于禁牧区和适度放牧区,且超该地区安全含量标准;适度放牧区优势牧草短花针茅、无芒隐子草和蒙古韭钠含量显著(P<0.05)高于禁牧区和重度放牧区;适度放牧区牧草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磷和钙的含量分别高于禁牧区牧草60.71%、69.00%、47.62%、28.57%和347.85%;适度放牧区牧草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比禁牧区分别降低13.93%、24.80%和6.35%;适度放牧区优势牧草短花针茅粗蛋白质含量高于禁牧区11.50%,优势牧草无芒隐子草粗脂肪、粗灰分和钙含量分别高于禁牧区24.12%、87.56%和116.86%;适度放牧区蒙古韭钙含量比禁牧区高出24.03%。[结论] 由于长期禁牧和过度放牧导致鄂托克旗荒漠草原迁入欠硒、欠铜草地。只有在适度放牧强度下,草地牧草才能保持应有的优良品质。  相似文献   

19.
皖草2号、墨西哥玉米营养价值的调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杂交苏丹草——皖草2号、墨西哥玉米进行不同刈割频度和青贮等调控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刈割频度鲜干物质产量差异极显著,皖草2号和墨西哥玉米鲜物质产量分别刈割三次和两次最高;干物质产量随着刈割次数增加而减少,皖草2号显著高于墨西哥玉米。皖草2号刈割三次粗蛋白质(CP)产量和总能量最高,高于墨西哥玉米,CP含量前者低于后者。两作物第一次收获期的干物质(DM)和CP瘤胃降解率最高,而后再生草降解率逐渐降低,粗纤维降解率逐渐增加,皖草2号略高于墨西哥玉米。青贮后皖草2号头茬草酸洗纤维含量、再生草粗灰分含量和干物质、粗蛋白质、粗纤维降解率均高于青贮前。两种饲用作物营养价值差异是由于其生物学特性的差异所致,调控措施对其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施硫肥S0(0kg/hm2)、S1(16.5kg/hm2)、S2(33.0kg/hm2)、S3(49.5kg/hm2)4个水平对河西走廊紫花苜蓿生物学性状、产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S1和S2处理显著增加了紫花苜蓿主茎长和侧茎长,S1的分枝数显著高于S2和S3处理,不同硫肥水平对紫花苜蓿主茎节数和侧茎节数没有显著影响;S3主根粗显著小于S0,S1和S2处理,S1主茎粗显著大于S0和S3处理;S1茎叶比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的茎叶比;S1和S2显著增加了紫花苜蓿第1茬干草产量,S1的紫花苜蓿第2茬干草产量显著高于S2和S3处理,不同硫水平对紫花苜蓿第3茬干草产量没有显著影响,S1处理的紫花苜蓿总干草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S0紫花苜蓿粗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S1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S3处理;不同硫肥水平对紫花苜蓿粗纤维含量没有显著的影响;S1和S2的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S0和S3处理;S1中性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在所有处理中最低;S1处理的干物质采食量、可消化干物质和相对饲用价值都显著的低于其他处理。施硫肥水平为16.5kg/hm2时,有利于紫花苜蓿的生长、产量和营养价值的提高,而当硫肥量超过33.0kg/hm2时,紫花苜蓿干草产量和品质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