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采用三种材料、三种覆盖厚度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各试验均可提高黄甜竹林下土壤表层的温度和提早黄甜竹出笋时间(P<0.01),增加早笋产量和竹笋总产量,并可避开笋期害虫的危害高峰期,保证竹笋的品质;采用L9(34)正交试验表明,以A2B3C1即牛粪覆盖20cm、11月20日覆盖为最优组合,出笋时间最早且早笋产量和竹笋总产量最高.在此基础上总结并提出配套技术,可实现黄甜竹林的早产丰产,增加林农收益,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带状深翻垦覆、施肥、合理采伐、正确疏笋、护笋养竹、病虫害防治等措施,进行楠竹低产林复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试验处理对楠竹低产林的竹林结构、平均胸径增长率、出笋率、成竹率、新竹率均有较大影响,经方差分析达显著差异水平。(1)出笋率:B处理与对照和C处理相比,有显著差异,其出笋率比对照增加41.56%;(2)成竹率:B处理与对照相比,有显著差异,其成竹率比对照增加79.36%;(3)新竹率:B处理与对照和C处理相比差异极显著、与A处理差异显著;A处理与对照差异极显著;C处理与对照差异显著。从新竹率来看,B处理最高,平均达到32.89%,比对照增加133.26%;(4)林分平均胸径增长率:B处理与对照相比,有显著差异。其林分平均胸径增长率比对照增加54.11%;(5)竹林结构:经过改造,A、B、C处理的竹林的年龄结构趋向合理,Ⅰ度立竹所占比例显著提高,Ⅳ度立竹所占比例显著降低;竹林的立竹度、平均胸径明显增加,均匀度、整齐度有明显改善。(6)经济效益分析表明:A、B、C处理改造后的纯收入均较改造前有大幅提高,增幅分别为137.73%、443.97%、125.64%。从成本利润率分析,B处理成本利润率比改造前增加56.91%,其它处理不明显,甚至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3.
在田间采用两向分组实验设计方法,研究了方竹林不同立竹密度与施肥对出笋产量的影响,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方竹竹龄结构调整到1~4年生竹子各占25%的条件下,立竹密度控制在12000~15000株/hm2时对出笋产量的影响不大,而施肥能有效提高山地方竹林的出笋产量,其中以A3B1组合处理的效果最佳,既能极显著地提高出笋产量,又能极显著地提高笋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喷施SOD微生态制剂对当归根SOD酶活性、品质及经济性状等的影响,在田间采用了L9(34)设计。结果表明:当归叶面喷施SOD微生态制剂0.67%浓度的溶液,喷施3次,间隔期38d,归根SOD酶活性最高,达到71.28U/g。单根鲜重最高水平组合为A3B3C2,达到113g;特级、一级归出成率最高水平组合A3B3C2,达到68.1%。麻口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最低水平组合均为A3B1C3,均为10%。  相似文献   

5.
笋竹两用毛竹林不同经营措施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通过劈草清杂灌(A)、劈草清杂灌+松土扩鞭(B)、劈草清杂灌+深翻+施肥?3种经营措施对笋竹两用毛竹林的出笋数、成竹数、成竹率及生长量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表明:不同经营措施对笋竹两用毛竹林的出笋数、成竹数、成竹率及生长量具有极显著影响;以劈草清杂灌+深翻+施肥?进行抚育的毛竹林经营效果最好,出笋数、成竹数、成竹率及生长量均超过(A)、(B)2种抚育措施.  相似文献   

6.
试验于2014年11月至2017年6月上旬期间,对毛竹林采用不同抚育技术措施(A:全面锄草清杂+翻垦+施肥;B:全面锄草清杂+翻垦;C:全面锄草清杂;CK:不抚育)进行出笋成竹及新竹生长效果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抚育技术措施对毛竹的出笋成竹及新竹生长具有极显著影响,以处理A的出笋成竹量及新竹生长量最高,平均春笋出笋数达965个/hm~2,平均成竹数达922株/hm~2、平均成竹率达95.5%,平均胸径达11.6cm、平均高达12.8m。  相似文献   

7.
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开展蓝叶忍冬(Lonicera korolkowii)全光照喷雾嫩枝扦插育苗技术研究。结果表明:蓝叶忍冬属易生根树种,以皮部生根为主兼愈伤组织生根的综合型生根,插后32 d即产生爆发性生根,各处理生根率均达96%以上。对插穗生根的影响因素依次为插穗类型母树年龄ABT1号质量分数。影响生根率的最佳处理组合为A3B3C2。影响生根数量、生根长度的最佳处理组合为A1B3C2。  相似文献   

8.
降香黄檀容器扦插育苗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4因子2水平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生根促进剂(A)、不同浓度(B)处理不同生长期的降香黄檀插穗(C)及不同插穗直径(D)对降香黄檀扦插生根率的影响差异;比较了8种不同配方的轻基质网袋容器(E)对降香黄檀扦插生根率、生根数和生根长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生根促进剂采用ABT-1#(A1)+浓度采用600mg/kg(B2)+插穗生长期12个月(C2)+插穗直径1.0~1.3cm(D1),即A1B2C2D1组合最好,扦插生根率最高,达到86.7%;8种不同配方的轻基质网袋容器扦插对比试验中,以泥炭∶木屑∶树皮∶红心土=3∶3∶3∶1(E8)最佳,扦插生根率高且生根数多。  相似文献   

9.
油橄榄扦插繁殖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采用品种、药剂、浓度三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开展油橄榄扦插繁殖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扦插成效影响大小的次序是药剂>品种>浓度,药剂是关键因素,品种、浓度是重要因素.经三因素交互效应分析,按其在试验中的综合表现,选择出A7B1C2、A6B1C1、A6B1C2和A4B1C2等4个最优水平组合,可在生产中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丛生竹秆基各笋目的出笋成竹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调查了西南地区人工栽培的梁山慈竹、撑绿竹、硬头黄竹着生于秆基两侧的4对大型芽(又叫笋目、芽眼、芽目)的出笋成竹生物学特性,计算各年龄母竹和各笋目位置的出笋率、成竹率、新竹相对生长率。结果表明:随着母竹年龄的增加,出笋成竹能力明显下降,1年生母竹出笋成竹能力最强,2年生母竹迅速下降,3年生母竹基本丧失繁殖能力;各笋目的出笋成竹能力为2目>头目>3目>4目,3目、4目显著低于头目、2目。综合分析母竹年龄和笋目位置表明:1年生母竹的头目、2目萌发力最强,是留笋长竹的最佳笋芽。通过有序样本聚类分析,将3个竹种的出笋期划分为初期、盛期和末期,初期出笋数少但成竹率高,中后期出笋数增加,但成竹率却明显下降;笋目萌发年龄和出笋时间与笋目位置有关,分布在秆基中下部的头目、2目萌发年龄较早,在出笋期的出笋时间也较早,而位于秆基中上部的3目、4目萌发年龄较迟,出笋时间也较晚。根据各笋目的出笋成竹特性,从抚育、间伐和水肥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调控林分出笋的经营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1.
发展食用笋生产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金衢盆地具有发展食用笋所需的充足的土地资源、优越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生产经验。由于受传统生产方式和食笋习俗等因素的影响,资金不足的限制,使食用笋发展进程十分缓慢。通过研究分析,提出了加快金衢盆地食用笋发展步伐的对策:①加强宣传,提高认识,转变观念;②选好品种和林地,适时种植;③搞好竹林培育管理;④采用提早出笋的技术;⑤搞好示范,形成规模,形成市场。  相似文献   

12.
施肥对毛竹笋产量和出笋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集瑞 《福建林业科技》2000,27(1):34-35,52
施肥对毛竹提早出笋、延长出笋期、提高出笋总量和出笋初期的出笋量及其比例有显著作用。深翻加施稀土复合肥与对照比 ,提早出笋 6d ,出笋期延长 10d ,出笋总量增长 2 2 0 % ,出笋初期的出笋量增长 5 0 0 %。  相似文献   

13.
微肥、激素对竹鞭笋芽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微肥、激素对竹鞭笋芽萌发的影响*楼一平吴良如刘耀荣关键词竹鞭微肥激素鞭芽萌发激素、微肥和稀土等已被广泛应用于农林业,以促进植物生长[1~4]。万兆良[5]研究了稀土对水稻(OryzasativaL.)的根系活力的影响。马瑞昌等[6]报道了稀土对种子萌...  相似文献   

14.
毛竹笋用林三笋高产高效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表明:毛竹笋用林三笋高产高效经营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经13户示范户1.64/hm^2样地1998-1999年的统计,平均产笋57 705kg/hm^2,产竹材14 954kg/hm^2,平均产值103 177.71元/hm^2。其中冬笋2192kg,产值18 697.76元;春笋50 095kg,产值63 620.65元;鞭笋5 418kg,产值20 859.3元。最高产量可达97 219kg/hm^2,最高产值1 705 559.03元/hm^2,冬笋最高产量达9 767kg/hm^2,产值达83 312.51元/hm^2,春笋最高产量达84 462kg/hm^2,产值达107 266.41元/hm^2,鞭笋最高产量达11 528kg/hm^2,产值达44 382.8元。其竹林结构立竹株数3150株/hm^2,以1-3届竹为主,平均胸径9cm左右,竹鞭分布均匀,以1-6年生鞭为主,经营技术措施调整产笋结构,着重提高冬笋鞭笋的产量。  相似文献   

15.
竹材碎料复合板模板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二次正交回归设计试验,研究了一种在芯层粉碎料及表层细碎料间各放置一层竹席,热压后再经MF浸渍纸覆膜而成的新型结构板材。这种板子既提高了竹材利用率,改进了单纯竹碎料板较低的力学性能,又有平整、光滑的表面质量。它充分发挥了竹席和竹碎料各自的特性,综合性能良好,各项指标高于混凝土模板的标准要求。最终产品可用作清水混凝土模板。  相似文献   

16.
在福建泰宁县大田乡选择4种不同经营模式的毛竹林分,即模式A为毛竹阔叶树混交林(树冠投影比5∶5)、模式B为毛竹阔叶树混交林(树冠投影比8∶2)、模式C为毛竹纯林、模式D为毛竹杉木混交林,分析比较不同模式的毛竹林分生物量结构,结果表明:不同模式林分的毛竹胸径、竹高等生长因子差异显著,阔叶混交林的毛竹平均单株生物量、胸径和竹高值较高;毛竹单株器官生物量以竹秆所占比例最大,达46.81%~54.27%,其中以模式B的最高;毛竹单株总生物量最大的为模式A,达34.98 kg/株;毛竹群落总生物量最大的为模式D,达139.42 t/hm2。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永安市在完成毛竹林以农户承包经营为主的生产责任制基础上,针对当前全省笋、竹税费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市场经济国家林业税制的成功经验,对现行“按笋、竹产品征收税费”改为“按林地面积评产定期定额征收税费”的做法进行探讨,以期供有关部门决策时参考,并对我国林业税费制度的深化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毛竹增产剂及幼竹竹腔施肥对竹笋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竹腔施肥试验区与对照区毛竹竹笋游离氨基酸、还原糖、总黄酮、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锌含量等营养成分含量的测定,比较分析了两者竹笋品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施肥能有效提高竹笋中游离氨基酸、总黄酮、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的含量,不会影响竹笋的营养品质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论竹的崇拜     
文章通过民族学、民俗学和历史学资料论述了中华民族的竹崇拜文化现象,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1.大量有关竹生人的神话传说,说明人类与竹有血缘关系;2.存在着用竹作为氏族或部族的族称或标记;3.存在着对竹的禁忌;4.存在着大量关于竹的祭祖活动,主要有入社、繁殖、祭祖三种仪式;5.有很多竹的模仿活动,如装饰、跳舞、音乐等。  相似文献   

20.
茶秆竹竹鞭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茶秆竹鞭系结构的研究 ,结果表明 ,茶秆竹鞭系结构较为合理 ,鞭系以介于 4~ 8m的中型鞭为主 ,幼壮龄鞭段主要分布在 0~ 30 cm的土层中 ;2~ 4级的鞭系占 5 1.9% ,二侧分叉的鞭段数占优势 ,随着鞭龄的增大 ,分叉趋于复杂 ;竹林以壮、中龄鞭为主 ,鞭龄与鞭级呈反相关 ;鞭芽的死亡率较高 ,壮龄鞭的成竹率可达 2 6 .2 5 %。据此 ,控制竹林密度 ,调节鞭系结构 ,清除老鞭 ,提高壮、中龄鞭比例是竹林抚育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