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甜糯玉米采收后营养品质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研究表明:甜糯玉米在常温下放置品质下降明显,3d后丧失食用价值。甜玉米在低温0~5℃条件下,可以延长保鲜时间,糖度变化范围显著低于常温条件下的变化,糯玉米也呈现出类似的变化,糯玉米的粗淀粉含量,呈现出先下降,然后急剧上升再缓慢下降的变化规律。表明低温处理有利于延长甜糯玉米的保鲜期。  相似文献   

2.
宋伟  张明 《粮食储藏》2014,(2):28-32
通过对不同温度条件下(15℃、20℃、25℃、30℃)储藏的粳稻谷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峰值粘度变化进行监测(储藏时间为180d,测定周期为30d),结合动力学分析方法,在研究储藏条件对粳稻谷品质影响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品质变化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过氧化物酶活性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且温度越高,下降得越快,在温度为30℃、25℃、20℃、15℃条件下储藏180d后,粳稻谷过氧化物酶残余活力依次下降至16.74%、23.85%、38.35%、40.17%;峰值粘度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而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温度越高,上升的趋势越明显,在30℃条件下储藏180d后,峰值粘度上升至3495cP,而在温度为25℃、20℃、15℃条件下储藏的粳稻谷样品,峰值粘度依次上升至3307cP、3262cP、3018cP。粳稻谷过氧化物酶活性、峰值粘度的预测模型依次是:lnAt=-e-31007.16/RT×t+4.6052、lnAt=-e-24467/RT×t+7.7337。动力学模型预测值与实际测量值的相对误差在1%~12%之间,可以对储藏期间粳稻谷品质变化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甜玉米新品种陕甜1号的收获、贮藏和加工技术,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该品种的品质潜力,进行了连续3年的试验。分别于不同授粉时期、收获后不同储藏时间测定了甜玉米籽粒含糖量,并研究了生育期气象因素对籽粒含糖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年份籽粒可溶性糖含量不同,但含糖量随生育过程变化的趋势一致,均表现为授粉后15d籽粒的含糖量明显最低,授粉后20d或25d含糖量明显较高,后两个测定时期籽粒含糖量无显著差异。积温是影响籽粒含糖量的主要气候因子。在30℃左右气温条件下放置48h,陕甜1号带苞叶果穗籽粒含糖量降低较少,表现出耐储藏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开背调味鱼不同储藏温度下的品质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开背调味斑点叉尾鮰为研究对象,选取-2、4、10 ℃作为储藏温度,测定储藏过程中鱼肉的菌落总数、pH、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2-硫代巴比妥酸(TBA)值、离心损失率和K值,并结合感官评价探究了不同储藏温度下开背调味鱼的品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3种储藏温度下开背调味鱼的感官评分随储藏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pH和离心损失率先降低后升高,菌落总数、TVB-N值、TBA值和K值均呈上升趋势。-2、4、10 ℃储藏温度下的调味鱼储藏期分别为25、10、6 d。-2 ℃冰温条件能明显延长调味鱼的储藏期,本研究结果可以为斑点叉尾鮰调理食品的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研究不同温度条件下(15℃、20℃、25℃、30℃)高水分粳稻谷表面明度L值、色度a、b值随储藏时间延长的变化规律,并结合动力学分析方法,旨在得到粳稻谷L、a、b值在储藏期间变化的动力学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明度L值随储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且温度越高下降越明显,在温度15℃、20℃、25℃、30℃条件下储藏90d后,粳稻谷L值由60.16依次下降至58.21、58.16、57.03、56.84;色度a、b值随储藏时间的延长而上升,且温度越高上升越明显,在温度15℃、20℃、25℃、30℃条件下储藏90d后,a值由6.27依次上升至6.60、7.00、7.21、7.24;b值由29.60依次上升至29.96、29.99、30.19、30.23。初步建立了L、a、b值与储藏温度、储藏时间的动力学预测模型。L的预测模型:ln At=e-341460/RT+6.163×t+4.0970;a的预测模型:ln At=e-43800/RT+10.941×t+1.8358;b的预测模型:ln At=e-53220/RT+13.008×t+3.3880。动力学模型预测值与实际测量值的相对误差在0.03%~6%之间,说明该模型可以对储藏期间粳稻谷表面颜色变化进行一定的预测。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一种延长高水份粮储藏寿命的方法——使用闪光加热的“粮食消毒器”. 在实验型消毒器(容量5磅——3蒲式耳”)中,含水量为18%的大麦、玉米、高粱经闪光加热到600-800℃,然后在25℃下储藏10天.处理样和对照样储藏前后的总带菌量分析结果表明,经闪光加热后,微生物数量,特别是霉菌量显著降  相似文献   

7.
温度对涂膜柑橘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果实在不同的贮藏温度条件下进行涂膜试验,结果表明,在15℃条件下,贮藏3个月柑橘果实失重率超过13%;在11℃条件下的呼吸率最低,乙烯、乙醇和乙醛含量也最低;在5℃条件下的果实外观最好;在2℃条件下的果实有低温伤害,贮藏3个月后在17℃条件下放置7天的果实不可食率非常高.  相似文献   

8.
温湿度对小麦粉储藏过程中细菌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建新  王璐  彭雪霁  宋佳  鞠兴荣  袁建 《粮食储藏》2010,39(1):42-44,56
通过模拟储藏,研究了温、湿度对小麦粉储藏过程中细菌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储藏环境的温、湿度通过改变小麦粉的平衡水分来影响细菌量。小麦粉水分与储藏湿度和温度呈显著二元线性关系。储藏90 d后,在55%和70%湿度下,温度越高,细菌量越低,在85%湿度下,细菌量在低温(10℃、15℃)和35℃下略有增加,20℃、25℃和30℃下降较多,并且温度对小麦粉中细菌量为显著性影响因素。在同一温度下,70%湿度下细菌量最高,50%的其次,85%的最少,并且在35℃温度下,湿度对小麦粉样品中细菌量为显著性影响因素。结合小麦粉储藏过程中其它相关品质的实验分析,为了控制储藏小麦粉中的细菌和品质,其安全储藏条件湿度70%、温度20℃。  相似文献   

9.
以新鲜低盐剁椒为原料,通过分析不同温度下储藏10d期间菌落总数、亚硝酸盐含量和pH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并评价其食用安全性。结果表明,低温(3±1)℃条件下,低盐剁椒的菌落总数和pH基本保持不变;高温(37±1)℃条件下,低盐剁椒的菌落总数和pH随时间延长而下降,菌落总数由初始值(8.5±0.14)×105CFU/g下降到(2.8±0.35)×103CFU/g,pH由初始值6.03±0.03下降到4.97±0.03。低盐剁椒加工后第1天亚硝酸盐快速升高,然后一直维持在较高含量水平,8d后迅速下降,高温和低温储藏条件下低盐剁椒亚硝酸盐含量的最低值分别为(1.21±0.03)mg/kg和(0.48±0.09)mg/kg,符合NY/T1711-2009的标准要求(≤4mg/kg)。因此,新鲜低盐剁椒应在加工8d后进行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才能有效避免亚硝酸盐和微生物带来的食品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10.
常温低湿跨年度储藏对烤烟种子发芽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常温低湿条件下烤烟种子发芽特性的变化规律.将3个烤烟品种在无光,20℃<温度< 25℃,相对湿度<40%条件下连续储藏3年,分别在储藏的第2个月、14个月、26个月进行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检测.结果表明:3个品种裸种的发芽率普遍高于同品种生产的包衣种,但发芽势表现为不完全相同的结果;裸种和包衣种发芽率均随着储藏年份的延长而降低;但发芽势有时反而升高;烤烟品种耐储藏性存在一定差异,在用于包衣种生产时,K 326可安全储藏26个月以上,而南江3号和韭菜坪2号的安全储藏时间在14~26个月之间.综上所述,在黑暗常温低湿条件下,种子安全储藏时间至少为14个月.  相似文献   

11.
含水量不同的籼稻在不同储藏温度下品质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5℃、20℃、30℃、40℃四种储藏温度下和调质保湿密封恒温与自然通风恒温两种储藏状态的环境条件下,分别对水分为13.0%、14.0%、15.0%左右(±0.1%)的“鄂香1号”、“二优培九”、“汕优63”三个不同优劣品种的籼稻谷进行为期2个月的实验室模拟储藏试验,每间隔10天对其脂肪酸值、粘度、发芽率等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稻谷品种越优,含水量越大,储藏温度越高,其储藏品质劣变率和劣变速率越大。相比而言,稻谷含水量在14.0%以下,储藏环境温度在20℃以下,品质下降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12.
以西葫芦进口品种元帅和地方品种X6-4为试材,研究了12℃低温和140 land/(m2·s)弱光同时处理对二者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Pn)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弱光使两品种西葫芦幼苗Pn显著下降,元帅Pn的下降幅度较小,并在恢复生长12 d后基本恢复至对照水平;低温弱光胁迫条件下,两品种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有效光化学效率Yield、光化学淬灭系数qP及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元帅的各项参数下降幅度较小且在恢复生长12 d后各参数均能恢复或接近对照水平.说明12℃低温140μmol/(m2·s)弱光条件下,元帅PSⅡ反应中心所受的伤害轻,反应中心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较高.  相似文献   

13.
张民  杨阳  伍雨 《中国种业》2021,(5):73-76
我国烟草行业普遍使用引发后丸化种子作为商品性种子,为了探索引发处理、丸化处理和储藏温度对烟草种子生活力的影响,本研究在自然变温、25℃恒中温和4℃低温3种条件下,对未处理、引发、丸化和引发后丸化4种类型种子进行为期2年储藏,然后进行种子萌发和出苗试验。结果表明:自然变温条件下储藏2年后,4种类型种子萌发率几乎均为0;而在25℃恒中温和4℃低温条件下储藏2年,4种类型种子萌发率均超过50%,且2种温度下储藏2年后出苗亦无明显差异。综上所述,引发和丸化处理未显著改变烟草种子的耐储藏性,25℃恒中温和4℃低温下种子生活力下降较缓慢,而自然变温下种子生活力下降较快。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3种不同水分(偏低水分11.8%、安全水分13.3%和偏高水分16.3%)的玉米在30℃条件下,密闭储藏环境内N2、O2和CO2百分浓度变化的测定,研究密闭储藏环境条件下玉米粮粒周围环境气体成分浓度的变化规律.20 L规模的试验室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分玉米在密闭储藏时环境中N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均不大;不同水分玉米在密闭储藏时环境中O2浓度与储藏时间呈负相关;不同水分玉米在密闭储藏时环境中CO2浓度与储藏时间呈正相关.在气调储藏时,对偏低水分和安全水分的玉米可充分利用粮粒的自呼吸使环境中的O2浓度在21 d内迅速下降,后期可通过粮粒的自呼吸使O2浓度维持在5%左右,偏高水分的玉米在11 d内即可使O2浓度迅速下降,但后期O2浓度接近0%,无氧呼吸加剧.通过对玉米密闭储藏环境中气体浓度以及耗氧量和CO2累积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线进行回归分析,得到30℃条件下不同水分玉米密闭环境中N2、O2和CO2的回归方程以及耗氧量和CO2累积量的回归方程,利用相应回归方程,可获得玉米在密闭储藏时环境中不同储藏时间段的气体浓度,为气调储藏时玉米粮粒自呼吸的合理利用提供基础技术参数和数据模型.  相似文献   

15.
通过发芽试验研究温度、光照、GA3处理以及储藏对岩生报春(Primula saxatilis)种子萌发影响.结果表明,岩生报春当年种子在15-25℃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发芽率和发芽势相应升高,发芽温度为25℃时发芽率最高(72.22%);照光条件下岩生报春种子的萌发率(71.11%)远高于黑暗条件(32.22%);室温条件下储藏的种子活力下降很快,储藏1年后的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较储藏前分别降低了18.89%.33.33%,而4℃低温条件下储藏1年后的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降幅仅为2.22%、6.55%;500 mg/L的GA,处理能显著提高岩生报春的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达86.67%和61.11%.  相似文献   

16.
通过模拟储藏,研究了温度和时间对储藏籼稻谷水分、细菌量和霉菌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符合安全水分的稻谷含水量下降,在15℃、20℃时,细菌量和霉菌量基本维持原来水平,储藏200 d后,稻谷的色泽、气味正常,无霉变、生虫现象,而当储藏温度超过25℃时,细菌量和霉菌量下降,但储藏200 d后,稻谷的色泽、气味不正常,并出现生虫现象,因此低温储藏有利于稻谷水分的保持和延缓细菌和霉菌的生长,减少数量和霉变损失.方差分析和回归方程的拟合表明温度和时间是储藏稻谷细菌量或霉菌量变化的极显著影响因素,并且细菌量或霉菌量与储藏温度和时间呈显著的二元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7.
荔枝酒储藏期间非酶褐变因素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色泽不稳定是荔枝酒生产遇到的常见问题。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与色差计,研究了36d储存期非酶褐变因素对荔枝酒褐变度以及荔枝酒亮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荔枝酒储藏期间,温度、糖度、氧气量和光照强度都与荔枝酒的褐变度成正比,与荔枝酒的透明度成反比关系。低糖度的荔枝酒在密封瓶装并置于4℃低温条件下保存36d后,在波长420nm下的吸光度只增加0.003,亮度仅降低0.58,很好地抑制了荔枝酒非酶褐变的反应速率。  相似文献   

18.
张红  冒燕  李淑娴 《种子》2012,31(1):85-87
花粉萌发以及花粉管的伸长是植物能够结实的基础,是植物杂交育种成败的关键.本研究以美洲黑杨4个无性系花粉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在不同贮藏条件下花粉生活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因切枝水培温度过高(30℃),S 3412和S 3265无性系新鲜花粉的生活力已经为0,而S 3114和S 3804无性系所在的水培温度为20℃,新鲜花粉的萌发率较高,分别为48.02%、31.18%.常温贮藏过程中,S 3114和S 3804无性系花粉生活力下降极快,2d后花粉全部丧失生活力,因此杨树花粉不宜在常温下贮藏;在冷藏(4)和冷冻(-20℃)条件下,花粉生活力下降较常温贮藏时缓慢,尤以-20℃贮藏条件下生活力要高些.两种低温条件下,S 3114花粉生活力均可保持10d,S 3804可保持4d.  相似文献   

19.
以新疆喀什地区女神品种西梅为原料制备NFC西梅汁,测定了其在4℃和25℃储藏期间VC、总酚、总黄酮、ABTS自由基清除率、L*值、a*值、b*值变化,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其在储藏前后香气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4℃和25℃条件下,NFC西梅汁的VC、总酚值变化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其他指标均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4℃储藏条件下更有利于西梅汁有效成分和色泽的保持.在对西梅汁储藏期间香气成分变化的研究中,共检测出75种挥发性成分,主要由酯类、醇类、酸类、烷烃类化合物组成.在储藏初期共检出45种成分,随着储藏时间延长到第5周后检出56种成分,酯类、酸类、醇类物质种类增加,烷烃类物质种类减少,呋喃化合物和杂环类化合物含量较低.在西梅汁整个储藏过程中贡献较大的是酯类物质和醇类物质.  相似文献   

20.
不同储藏条件下糙米中过氧化氢酶活动度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伟  陈瑞  刘璐 《粮食储藏》2010,39(6):28-33
在不同储藏条件下,对糙米中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规律进行研究。采用储藏条件为:氧气浓度分别是2%、5%、21%,温度分别为15℃、20℃、30℃,水分分别为13.5%、14.5%、15.5%。以此来进行糙米模拟储藏实验。首先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方法,研究了氧气浓度、储藏温度、糙米水分对糙米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在3种不同氧气浓度的气调方式中,2%和5%的氧气浓度可使水分在13.5%~14.5%之间、温度范围为15℃~20℃的糙米在5个月的储藏期内过氧化氢酶活性下降控制在25%以内,而在21%氧气浓度的自然储藏条件下,其过氧化氢酶活性下降超过了35%。另外通过比较21%氧气含量、水分13.5%不同温度条件下糙米的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变化情况,可以看出高温下(30℃)的糙米其过氧化氢酶活性比15℃和20℃的糙米变化要快。在150d的储藏期内下降了37%。且后者在60d出现一个转折点,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速率开始明显减小。其中高于15.5%的高水分糙米不宜储藏,实验验证了低氧可以延长高水分糙米的储藏期。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多因素综合实验,并使用Design一Expert软件进行多因素分析,可以得出各因素之间具有交互作用,其中温度和氧气浓度和水分的交互作用对糙米中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显著。水分和温度越低,糙米品质劣变速度越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