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钾肥施用量对夏甘薯新品种龙薯24号产量的影响效应,为该品种钾肥施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分析不同钾肥施用量(0、75、150、225、300、375 kg/ha)对甘薯性状、产量、干物质积累和钾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夏甘薯龙薯24号各处理间茎粗无差异,各处理间平均单株蔓重差异显著(P<0.05,下同),低钾处理有所增加,高钾处理下受到抑制;施钾可以提高基部分枝数.不同施钾量间块根干率存在差异,不施肥处理虽然鲜薯产量和薯干产量均最低,但其薯块干物质率最高,与其他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水平.低钾处理有利于提高大中薯率,高钾处理大中薯率反而下降.施钾能提高块根膨大期(移栽后90~120 d)的块根膨大速率峰值、块根干重积累量和单株干物质积累量,降低地上部茎叶重量与地下部块根重量的比值(T/R).以鲜薯产量为目标的最佳施钾量为250 kg/ha,以薯干和淀粉产量为目标的最佳施钾量为212.5 kg/ha,以生物产量为目标的最佳施钾量为162.5 kg/ha.钾肥吸收利用率呈现肥料报酬递减的规律.[结论]在土壤含钾量为120mg/kg的肥力水平下,施N 90 kg/ha、P2O590kg/ha、K2O 300 kg/ha,夏甘薯龙薯24号获得最高鲜薯产量57190.5 kg/ha,最高薯干产量为15876.1 kg/ha,最高淀粉产量为10174.2 kg/ha.  相似文献   

2.
采用田间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氮肥(0、90、180 kg/hm2)钾肥(0、150、300 kg/hm2)钾肥(0、150、300 kg/hm2)对甘薯新品种龙薯31号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有助于提高甘薯茎叶鲜重,氮钾配施能使T/R值较早地达到平衡。不同施肥处理间甘薯鲜产、干产和干物率都存在极显著差异。施肥有利于提高鲜薯、薯干的产量,氮钾配施的效果优于施用单一肥料。甘薯产量随着肥料施用量的提高,先增加后降低。在中等肥力土壤条件下,当施N 90 kg/hm2)对甘薯新品种龙薯31号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有助于提高甘薯茎叶鲜重,氮钾配施能使T/R值较早地达到平衡。不同施肥处理间甘薯鲜产、干产和干物率都存在极显著差异。施肥有利于提高鲜薯、薯干的产量,氮钾配施的效果优于施用单一肥料。甘薯产量随着肥料施用量的提高,先增加后降低。在中等肥力土壤条件下,当施N 90 kg/hm2、K_2O 150 kg/hm2、K_2O 150 kg/hm2时,能取得最高的鲜薯产量(43.87 t/hm2时,能取得最高的鲜薯产量(43.87 t/hm2)和薯干产量(12.63 t/hm2)和薯干产量(12.63 t/hm2)。  相似文献   

3.
基施氮肥用量对甘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试验采用7个氮肥施用量结合不同磷钾肥用量处理,主要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对甘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肥用量对甘薯的产量、茎蔓长、茎叶总鲜质量、茎叶干率、块根干率均具有显著影响;干物质含量与氮肥施用量呈显著的负相关性.施用氮肥和磷钾肥均能增加块根产量,以施氮135kg/hm2产量最高,但降低淀粉含量,氮用量超过180kg/hm2块根干率明显降低,90~135kg/hm2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4.
不同钾肥处理对秋甘薯性状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西成薯007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钾肥施用量与秋甘薯性状及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施钾有利于提高秋甘薯植株的同化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茎叶徒长,增加干物质积累.施钾肥能增强地上部同化产物向地下块根运输的能力,从而降低T/R值,提高经济产量.块根干率和茎粗是由甘薯品种特性决定的,施钾与否对其影响不大.低钾能提高秋甘薯的大中薯率,增加秋甘薯的最长茎长和基部分枝数.而施钾后其干物率较不施肥下降.只施氮和磷的叶绿素含量高于施钾处理,同时均显著高于不施肥.秋甘薯在低钾水平土壤下以薯干和淀粉为目标产品的最佳施肥量在253.05~262.46 kg·hm-2,而以粮饲型生物产量和鲜薯产量为目标产品的最佳施肥量在316.05~321.59kg·hm-2.虽然使用钾肥能有效提高其生物产量和块根产量,但其对薯干的贡献在低钾和高钾水平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明钾、氮营养对食用型甘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区设置3个氮处理(不施氮、中氮和高氮),副区设置3个钾处理(不施钾、中钾和高钾),共计9个氮钾组合处理,分别于收获期调查甘薯地上部性状,记录块根鲜、干重,分析淀粉、蛋白质、蔗糖、葡萄糖、果糖和麦芽糖含量。结果表明:氮肥对甘薯单株最长蔓长、茎叶鲜重和茎叶干率的影响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钾肥对单株分枝数和茎叶鲜重的影响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氮肥和钾肥对甘薯块根鲜重和干重的影响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施用氮肥75 kg·hm-2、钾肥300 kg·hm-2时,甘薯块根产量最大;氮肥对甘薯块根葡萄糖和麦芽糖含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淀粉和蔗糖含量在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明显,增施氮肥有助于蛋白质的积累,施用氮、钾肥则不利于葡萄糖、果糖和麦芽糖的积累。  相似文献   

6.
为探寻氮肥和钾肥不同施用量对莴苣产量、品质,以及氮肥和钾肥互作对莴苣生长的影响,以期筛选出莴苣优质生产的最佳施氮量和施钾量,分别设置了不同氮肥用量和钾肥用量处理,氮肥设6个水平,钾肥设2个处理。结果表明:适宜的氮肥和钾肥用量能明显改善莴苣品质,提高肥料利用率。氮肥对莴苣植株生长影响大于钾肥,在施氮量为30 kg/667 m2时植株产量较高,施氮量为24 kg/667 m2时植株产量较高,施氮量为24 kg/667 m2时的品质较好,且氮肥农学效率最高。施氮量相同时,不同钾肥对莴苣产量影响不显著,低钾水平下莴苣品质较好,硝酸盐含量较低。综合分析氮肥和钾肥不同用量对莴苣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建议莴苣适宜施肥配方为:施氮量24~30 kg/667 m2时的品质较好,且氮肥农学效率最高。施氮量相同时,不同钾肥对莴苣产量影响不显著,低钾水平下莴苣品质较好,硝酸盐含量较低。综合分析氮肥和钾肥不同用量对莴苣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建议莴苣适宜施肥配方为:施氮量24~30 kg/667 m2+施钾量20 kg/667 m2+施钾量20 kg/667 m2。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氮水协同供应对驻玉216品种干物质和氮素累积与分配、氮素运移及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设置施氮和灌水2个因素,3个灌溉水平W0(0 m3/hm2)、W1(750 m3/hm2)、W2(1 500 m3/hm2);3个施氮水平N0(0 kg/hm2)、N1(150 kg/hm2)、N2(300 kg/hm2)。【结果】 W2灌水量(1 500 m3/hm2)和N1施氮量(150 kg/hm2)氮水协同供应下成熟期地上部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氮素吸收效率最高,W1灌水量(750 m3/hm2)和N1施氮量(150 kg/hm2)氮水协同供应有利于干物质和氮素累积向籽粒内运移,提高营养器官氮素运移量,增加籽粒内的分配比重,提高氮素利用效率、氮素运移效率、氮素运移贡献率、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结论】 综合籽粒产量与节肥节水因素,灌水量750 m3/hm2、施氮量150 kg/hm2是驻玉216品种灌水施肥最优组合。  相似文献   

8.
旨在研究干旱胁迫下钾肥对甘薯不同时期生长发育、产量和钾素分配利用的影响,以食用型甘薯品种‘泰中6号’为材料,以硫酸钾(K2SO4)为供试肥料,水分处理设正常灌水(W1)和干旱处理(W0),分别为土壤最大持水量的60%~70%和30%~40%;钾肥(K2O)施用量分别为0g/m~2(K0)、12g/m~2(K1)、24g/m~2(K2)和36g/m~2(K3)4个水平,测定茎叶生长指标、光合势、块根膨大速率、干物质质量分数、产量和钾素质量分数等。结果表明,施钾可以促进甘薯茎叶生长和产量提高,随着施钾量的增加,正常灌水下,甘薯茎叶生长指标、结薯数和产量在K2和K3处理均高于K1;而干旱胁迫下K2和K1处理均高于K3。正常灌水下甘薯光合势和块根膨大速率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大,最大为K3处理,干旱胁迫下最大为K2处理。干旱胁迫下甘薯植株地上部器官中钾质量分数均高于正常灌水,块根中相反,且甘薯钾肥利用率显著低于正常灌水。干旱胁迫下施钾有利于甘薯茎叶生长,增强单株光合势,同时,植株茎叶钾素质量分数增大,渗透调节能力增强,从而提高甘薯的抗旱性;施钾增大干物质向块根的分配,提高块根产量,而且干旱胁迫下甘薯的适宜施钾量低于正常灌水。  相似文献   

9.
施氮量对棉花养分吸收利用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施氮量对棉花产量、养分吸收与分配、氮肥利用率及纤维品质的影响,为棉花生产合理施氮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中棉所60号为材料,于2018和2019年连续2年大田试验。设置4个施氮水平(0、112.5、168.75、225 kg/hm2,分别以CK、N1、N2、N3表示),在吐絮期采集植株茎、叶、生殖器官,测定干物质质量和氮磷钾积累量,计算氮肥利用率和棉花产量等指标。【结果】施氮量在0~225 kg/hm2,棉花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施用氮肥可提高棉花吐絮期氮、磷、钾吸收量,施氮水平在0~168.75 kg/hm2,棉花氮、磷、钾吸收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过量施用氮肥后棉花氮、磷、钾吸收量下降;氮肥利用率以112.5 kg/hm2施氮量最高;施氮量对棉花纤维品质指标影响差异不显著。【结论】综合产量、氮肥利用率、养分吸收、分配及利用和纤维品质等指标,黄河流域棉区推荐施氮量为112.5~168.75 kg/hm2。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滨海盐碱旱地条件下,研究不同水平减施氮肥配合增施叶面肥对棉花光合特征、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分析增施叶面肥对棉花氮肥减施的补偿效应,研究棉花稳产前提下的氮肥减施补偿策略,为滨海盐碱旱地棉花减肥增效规模化种植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方法】 设置施氮量分别为0(CK)、60(N1)、90(N2)、120(N3)、150(N4)、180(N5)、225(N6) kg/hm2 7个水平,其中N1~N4喷施叶面肥4次,测定处理植株农艺性状、主茎叶SPAD值、光合特征指标、籽棉产量和纤维品质指标。【结果】 花铃期处理棉花主茎叶SPAD值随氮肥施用量的减少而降低,增施叶面肥后各减氮处理主茎叶SPAD值差异不显著;主茎叶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随施氮量的减少而降低,胞间CO2浓度(Ci)逐渐增加;施氮量225~60 kg/hm2时,籽棉产量、单株铃数、单铃重和衣分随氮肥施用量减少而降低,其中施氮量90~150 kg/hm2增施叶面肥处理与180 kg/hm2处理间的籽棉产量差异不显著;纤维断裂比强度和整齐度随氮肥用量的减少先升高再降低,马克隆值逐渐升高,对纤维长度和伸长率没有显著影响。【结论】 盐碱旱地减施氮肥配合增施叶面肥,对棉花主茎叶片光合速率、籽棉产量及纤维品质的负面影响有一定减缓作用,“减氮肥+增叶肥”施肥模式有助于产量稳定,减少氮肥投入,降低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选择春小麦津强11为材料,设置4个施氮水平(N0、N80、N160、N240),研究减量施氮对春小麦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运、氮肥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均高于不施氮,N80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自抽穗期后快速增加,且成熟期时显著高于N240处理;施氮条件下,花前干物质转运量及其对籽粒贡献率均随施氮量的减少而降低,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及其对籽粒贡献率均随施氮量的减少而增高,N160、N80处理分别较N240处理显著提高14.36%、5.36%和39.88%、20.90%;施氮后各处理的氮素积累量均高于不施氮,且从孕穗期到开花期以N240处理的积累量最高。生育后期,N80处理的氮素积累量快速增加,成熟期时达到最高值(180.44 kg/hm2);N80处理的花后氮素积累量和对籽粒贡献...  相似文献   

12.
旨在研究施氮量对不同茬口冬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探明小麦合理轮作制度和氮肥管理。基于大豆茬口和玉米茬口,设3个施氮量水平(N1:135 kg·hm-2;N2:180 kg·hm-2;N3:225 kg·hm-2),研究施氮量对不同茬口冬小麦茎蘖动态、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籽粒灌浆、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施氮量下,大豆茬口下的冬小麦分蘖能力、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强弱势粒粒质量和产量显著高于玉米茬口。玉米茬口下,冬小麦的分蘖能力,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表现出N3> N2> N1处理;大豆茬口下,冬小麦上述指标表现出N2> N3> N1处理,且产量在N2处理下表现最佳,较玉米茬口产量显著提高18.29%。结合籽粒灌浆和产量构成因素发现,大豆茬口冬小麦千粒质量优于玉米...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普薯32的最佳栽培密度和钾肥适宜施用量,设置栽培密度(D)和钾肥施用量(K)的交互试验,研究二者对普薯32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其中D1、D2、D3分别为40 500、45 000、49 500株·hm-2,K1、K2、K3、K4分别为0、90、180、270 kg·hm-2。结果表明:相同栽培密度下,甘薯分枝数、最长蔓长、单株结薯数、大中薯率、单株薯重、鲜薯产量、薯干产量、茎蔓产量均随着钾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而T/R值则下降,在一定范围内增施钾肥可促进甘薯茎叶生长、提高薯块产量。相同钾肥水平下,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加,甘薯分枝数和最长蔓长减少、大中薯率和单株薯重降低,单株结薯数、鲜薯产量、薯干产量、茎蔓产量增加。进一步分析表明,高密度条件下,增加钾肥用量并不能显著增加鲜薯产量和薯干产量,不能提高甘薯生产效益,反而会增加肥料成本。综上,本研究推荐大田县普薯32合理的栽培密度和钾肥施用组合为D3K3处理,即栽培密度为49 500株·hm-2、钾肥(K2O)施用量为180 kg·hm-2<...  相似文献   

14.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分析了不同氮肥施用量[0、45、90、135、180、90(缓释氮肥)kg/hm2]对高淀粉甘薯新品种龙薯24号的性状、产量、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处理之间,甘薯蔓粗变化不大,差异不显著,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甘薯的平均蔓长、基部分枝数呈增长趋势,施氮各处理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不施肥的N_1的产量水平最低,N_2、N_3、N_4、N_5、N_6的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产量最高的是N_5,即施磷量(P2O5)90 kg/hm2]对高淀粉甘薯新品种龙薯24号的性状、产量、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处理之间,甘薯蔓粗变化不大,差异不显著,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甘薯的平均蔓长、基部分枝数呈增长趋势,施氮各处理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不施肥的N_1的产量水平最低,N_2、N_3、N_4、N_5、N_6的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产量最高的是N_5,即施磷量(P2O5)90 kg/hm2、施钾量(K2O)180 kg/hm2、施钾量(K2O)180 kg/hm2,施氮量(N)135 kg/hm2,施氮量(N)135 kg/hm2时,最高鲜薯产量达53857.5 kg/hm2时,最高鲜薯产量达53857.5 kg/hm2,最高薯干产量16071.1 kg/hm2,最高薯干产量16071.1 kg/hm2,最高淀粉产量11552.4 kg/hm2,最高淀粉产量11552.4 kg/hm2。  相似文献   

15.
以迁葫1号西葫芦为研究对象,采用氮钾二因子饱和D最优设计,研究了不同氮钾肥料施用量对西葫芦产量品质的影响,建立了产量和品质的回归模型,以明确迁葫1号的最优施肥方案。结果表明:增施氮肥更有利于西葫芦产量的提高,钾素施用量的大小是影响西葫芦品质指标的主要因素;N、K_2O对西葫芦产量和品质的互作效应明显;通过效应函数的频率分析寻优可知,当西葫芦目标产量超过5300 kg/667 m2、置信区间为95%时,氮钾肥料优化施肥量为施氮24.13~43.30 kg/667 m2、置信区间为95%时,氮钾肥料优化施肥量为施氮24.13~43.30 kg/667 m2、施钾24.68~63.20 kg/667 m2、施钾24.68~63.20 kg/667 m2;利用回归分析软件求得方程最优解,施氮32.73 kg/667 m2;利用回归分析软件求得方程最优解,施氮32.73 kg/667 m2、施钾40 kg/667 m2、施钾40 kg/667 m2,产量最高,为5504.55/667 m2,产量最高,为5504.55/667 m2;当品质得分超过70分、置信区间为95%时,优化施肥量为施氮6.70~39.92 kg/667 m2;当品质得分超过70分、置信区间为95%时,优化施肥量为施氮6.70~39.92 kg/667 m2、施钾36.71~56.81 kg/667 m2、施钾36.71~56.81 kg/667 m2;利用回归分析软件求得方程最优解,施氮16.36 kg/667 m2;利用回归分析软件求得方程最优解,施氮16.36 kg/667 m2、施钾47.64 kg/667 m2、施钾47.64 kg/667 m2,品质得分最高,为75.70分。  相似文献   

16.
于湖南省沅江市在木薯上开展“3414”肥效试验, 研究氮磷钾用量对木薯块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氮、磷、钾肥施用量均会对木薯株高、块根直径、块根长度产生显著影响, 且钾肥用量对木薯产量的影响大于氮、磷肥用量。在试验设定条件下, 当氮(N)、磷(P2O5)、钾(K2O)施用量分别为90、90、165 kg·hm-2时, 木薯块根鲜产量和淀粉产量最高, 分别为20.4和5.53 t·hm-2。  相似文献   

17.
氮钾配施对甘薯龙薯31号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田间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氮肥(0、90、180 kg/hm~2)钾肥(0、150、300 kg/hm~2)对甘薯新品种龙薯31号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有助于提高甘薯茎叶鲜重,氮钾配施能使T/R值较早地达到平衡。不同施肥处理间甘薯鲜产、干产和干物率都存在极显著差异。施肥有利于提高鲜薯、薯干的产量,氮钾配施的效果优于施用单一肥料。甘薯产量随着肥料施用量的提高,先增加后降低。在中等肥力土壤条件下,当施N 90 kg/hm~2、K_2O 150 kg/hm~2时,能取得最高的鲜薯产量(43.87 t/hm~2)和薯干产量(12.63 t/hm~2)。  相似文献   

18.
水氮耦合对滴灌冬小麦氮素吸收、 转运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南疆滴灌冬小麦氮素吸收和利用特征,为揭示滴灌冬小麦氮素高效利用机制打下基础。【方法】 以新冬22号为材料,开展水氮裂区设计试验,滴施纯氮为主区,设N1(138 kg/hm2)、N2(207 kg/hm2)、N3(276 kg/hm2)和N0(对照,不施氮肥)4个水平;滴水量为副区,在统一冬灌900 m3/hm2的基础上,起身期以后设W1(1 800 m3/hm2)、W2(3 150 m3/hm2)、W3(4 500 m3/hm2)3个滴灌水平,共12个处理。【结果】 (1)适当增加水氮供应量有利于提高冬小麦植株氮素积累量,其中N3W2、N3W3、N2W2和N2W3处理的积累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2)开花前是氮素积累量的主要时期,其平均积累量占总积累量的78.28%,拔节-扬花期是氮素吸收速率高峰期,并以N3W2、N2W3和N2W2处理最高,分别达6.38、5.81和5.01 kg/(hm2·d)。(3)各器官氮素转运量及对籽粒氮素积累的贡献率大小为叶片>茎鞘>颖壳+穗轴;N3W2和N2W3处理的营养器官氮素转移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达158.34和147.49 kg/hm2;N3W2、N2W2和N2W3处理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及蛋白质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达15.73%、15.41%和14.18%及1 475.94、1 256.97和1 217.78 kg/hm2。(4)滴灌冬小麦的产量构成及水、氮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水氮耦合效应,N3W2、N2W3和N2W2处理的产量较高,其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利用效率及灌溉水利用效率也最大。【结论】 207~276 kg/hm2的施氮量和3 150~4 500 m3/hm2的春季滴水量是该地区较合适的水氮供应范围,当施氮量为275.08 kg/hm2和滴水量为4 457.89 m3/hm2包括冬灌900 m3/hm2时,产量可达最大为8 558.73 kg/hm2。  相似文献   

19.
选取长蔓型品种济薯26和短蔓型品种徐薯32为供试品种,在田间条件下,设置不同施氮量处理(纯氮量分别为0、120、240 kg/hm~2),研究施氮量对不同耐氮性甘薯品种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品种耐氮性存在差异,不施氮条件下,济薯26块根产量显著高于徐薯32,施氮条件下则相反,济薯26施氮条件下减产幅度均显著高于徐薯32。随施氮量增加,两品种地上部干重和T/R值均显著提高,块根干重显著降低。施氮促进两品种生长前期干物质向侧枝茎叶的分配,生长中期向侧枝生长点的分配,生长末期向侧枝茎叶和侧枝生长点的分配。较高氮素条件下,济薯26干物质分配于主茎生长点和侧枝叶的比例高于徐薯32。随生育进程进行,两品种块根干物质分配比例增加,随施氮量增加,块根干物质积累分配比例显著降低。在较高氮素条件下,徐薯32块根干物质分配比例显著高于济薯26。在本试验条件下,施氮促进干物质向侧枝茎叶和侧枝生长点的分配,减少向块根的分配,不利于提高块根产量。在土壤肥力高的地块应考虑种植耐氮性较高的品种。  相似文献   

20.
为探明不同施氮水平与缩节胺对棉花光合特性及产量的互作效应,以“新陆中88号”为试材,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设置320(N1)、480 kg/hm2(N2)2个施氮(纯氮)水平和67.0(F1)、150.0(F2)、260.5(F3)、371.0 g/hm2(F4)4个缩节胺喷施剂量,研究不同施氮水平下缩节胺喷施剂量对棉花光合特征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显示,施氮水平与缩节胺剂量对棉花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干物质积累、氮素积累与产量构成因素均存在互作效应。氮肥与缩节胺对棉花Pn与Tr的促进作用主要在棉花盛铃期与吐絮期,且Pn与Tr均以N1F3处理较高。N1最终生殖器官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与皮棉产量均高于N2,各指标依次高出5.6%、11.32%、7.68%。同一施氮水平下,F3剂量能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