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比分析了川西低山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中有机碳(SOC)、腐殖质组成及其结合形态特点,结果表明:SOC平均含量为17.05g/kg。其中水田土壤SOC含量最高,平均值为21.44 g/kg,其次是林地SOC平均值为16.71 g/kg,两种土地利用方式的SOC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竹林、旱地和茶园SOC依次降低,但差异不显著。土壤腐殖酸碳占SOC总量的比例为竹林最高,依次为茶园、林地、水田,旱地最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胡敏酸碳、富里酸碳、胡敏素碳和H/F比值均存在不同的差异。土壤中的腐殖质以紧结态和松结态方式为主,稳结态所占比例较小。除旱地外,其他几种土地利用方式的松结态腐殖质碳均高于稳结态腐殖质碳含量。耕地的稳结态腐殖质碳比例小于其他几种土地利用方式,而紧结态腐殖质碳比例大于其他几种土地利用方式。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SOC含量以及组成的差异与土壤环境特点、输入土壤的有机质性质以及人为耕作管理活动等有关。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裸地(BS)、植被自然生长地(NG)、秸秆还田裸地(BS+CS)和秸秆还田玉米用地(CS)土壤有机碳和腐殖质组分的变化,以吉林农业大学试验田黑土区12年长期微区试验处理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黑土有机碳及腐殖质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为NG>CS>BS>BS+CS,植被自然生长地和秸秆还田玉米用地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NG土壤可提取腐殖质(HE)、胡敏酸(HA)、富里酸(FA)和胡敏素(HM)含量较高,CS土壤HA次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中各腐殖质组分占有机碳的比例为富里酸碳(FAC)<胡敏酸碳(HAC)<胡敏素碳(HMC)。CS土壤腐殖化程度在表层最大,BS在亚表层土壤腐殖化程度明显加快。NG有利于表层土壤HA在土壤有机碳比例的增加,NG不利于表层土壤FA相对含量的增加,CS处理较BS高。植被自然生长地(NG)亚表层土壤FA相对含量降低,秸秆还田玉米用地(CS)提高了土壤HM的相对含量。总的来说,植被自然生长地和秸秆还田用地有利于土壤有机碳和腐殖质组分碳含量的增加,土壤腐殖质化进程加快,但不利于增加土壤腐殖质在...  相似文献   

3.
【目的】定量评价不同生态种养模式对稻田土壤理化性状及综合肥力的影响,以期为华南地区稻田生态种养模式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定量评价稻鸭(RD)、稻鱼(RF)、稻虾(RS)3种生态种养模式和常规种植(CK)稻田模式的土壤综合肥力的差异,明确影响稻田土壤综合肥力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不同生态种养模式均可有效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缓解土壤酸化,对提高土壤养分和有机碳含量也具有较为显著的效果,其中0–10 cm表层土壤的孔隙度、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为RD最高或并列最高。土壤综合肥力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0–10 cm表层土壤肥力得分排序为RD>RF> RS> CK,10–20 cm亚表层土壤为RD> RF> CK> RS,并且土壤容重、有机碳、孔隙度、胡敏素碳、全氮和碱解氮为稻田土壤肥力的主要贡献性指标,全钾、pH、速效钾、全磷、富里酸碳、胡敏酸碳和有效磷为次要贡献性指标。【结论】整体来看,RD为培肥稻田土壤的最佳模式,RF其次,RS的效果较差。因此,华南地区稻田土壤培肥可将RD作为优先考虑的对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植被覆盖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和腐殖质组分的影响,为湖南衡阳不同植被恢复措施的生态效益评价提供依据。【方法】以研究区不同植被覆盖模式(自然恢复草地、人工恢复草地、灌丛草本混交地、灌丛地和乔木灌丛混交地)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表层(0~10 cm)与亚表层(10~20 cm)土壤理化性质、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和土壤腐殖质组分的特征。【结果】①自然恢复草地土壤pH显著高于其他植被覆盖方式,自然恢复草地和灌丛地土壤体积质量显著高于其他植被覆盖方式,土壤有机碳、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则以人工恢复草地和灌丛草本混交地显著高于其他植被覆盖方式,速效钾含量在不同植被覆盖方式间差异不显著。②人工恢复草地与灌丛草本混交地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胡敏酸、富里酸、胡敏素含量及胡敏酸/土壤有机碳、胡敏酸/富里酸显著高于其他植被覆盖方式(P<0.05)。③人工恢复草地与灌丛草本混交地的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土壤微生物熵与土壤有机碳活度显著低于其他植被覆盖方式(P<0.05)。④除速效钾外,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土壤微生物熵和土壤有机碳活度均与土壤腐殖质组分以及土壤理化性质存在密切的相关性。【结论】人工恢复草地与灌丛草本混交地的土壤有机碳稳定性较强,土壤腐殖化度和腐殖质聚合度更高,更有利于土壤碳的积累与土壤肥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东北地区水田土壤腐殖质组成研究,结果表明:水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大于旱田(CK);在水田表层与亚表层土壤中各腐殖质组分含量均大于CK;水田表层土壤中富里酸(FA)、胡敏素(Hu)含量大于亚表层而表层土壤中胡敏酸(HA)含量却小于亚表层;水田土壤PQ值大于CK,其腐殖化程度也高于CK。  相似文献   

6.
土壤有机碳对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重庆市北碚区5种土地利用方式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土壤剖面有机碳和有机碳密度对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的多少顺序表现为水田变菜地,旱地变菜地,水田变果园,水田变旱地,旱地变果园;(2)水田变旱地、旱地变为果园后有机碳含量呈降低趋势,而旱地变为菜地后有机碳含量呈增加的趋势;(3)表层(020cm)土壤有机碳密度大小顺序表现为旱地变菜地,水田变菜地,水田变果园,旱地变果园,水田变旱地;而2060cm厚度土壤有机碳密度表现为变化前为水田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大于变化前为旱地的土壤有机碳密度.  相似文献   

7.
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腐殖质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以潮土、旱地红壤和红壤性水稻土为研究对象 ,探讨了长期施肥对土壤腐殖质含量与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长期施肥不仅影响土壤腐殖质的含量与组成 ,还影响腐殖质的理化性质。施有机肥或有机无机肥配施降低潮土和旱地红壤胡敏酸的E4和E6值 ,提高红壤性水稻土胡敏酸的E4和E6值。单施化肥也能提高红壤性水稻土胡敏酸的E4和E6值 ,但对潮土和旱地红壤胡敏酸E4和E6值影响不大。长期施肥对土壤耕层富里酸可见光谱的影响与胡敏酸不同 ,施有机肥或有机无机肥配施均能提高 3种土壤富里酸的E4和E6值 ,单施化肥对 3种土壤富里酸的E4和E6值基本上没有影响。长期施肥也影响腐殖质的紫外吸收光谱 ,长期施用有机肥或有机无机肥配施均能提高 3种土壤胡敏酸和富里酸的紫外吸收光谱值 ,但这种作用只在短波长方向明显 ,随着波长的增加影响减小。单施化肥也可以提高富里酸的紫外吸收值 ,但只能提高潮土胡敏酸的紫外吸收值。长期施用有机肥或有机无机肥配施均能提高 3种土壤胡敏酸和富里酸的总酸性基、羧基和酚羟基含量 ,单施化肥对胡敏酸和富里酸含氧功能团含量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长期施肥处理对土壤表层及亚表层团聚体腐殖质组成的影响,以32年长期定位不施肥(ck)、施用氮磷肥(T1)、有机肥(T2)、有机肥与氮磷配施(T3)4个试验处理下的暗棕壤表层(0~20 cm)及亚表层(20~40 cm)团聚体腐殖质组成为研究对象,研究了4种不同处理对暗棕壤表层及亚表层不同粒级团聚体腐殖质组成数量及可溶性物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与氮磷配施(T3)可以明显增加表层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但不利于亚表层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的积累;表层与亚表层大团聚体(>2 mm、2~0.25 mm)中胡敏酸(HA)和富里酸(FA)含量最高;与空白处理(ck)相比,施肥处理促进了表层与亚表层>2 mm大团聚体胡敏素(Hu)数量的增加;所有粒级中表层土壤HA的Δlg K值均高于亚表层。在暗棕壤中,长期连续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表层与亚表层土壤大团聚体中腐殖质数量提高都具有促进作用,对于改善表层与亚表层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可以通过有机肥与化肥的配施来提升暗棕壤的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9.
通过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黑土表层(0~20厘米)和亚表层(20~40厘米)土壤有机碳和腐殖质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显著提高了表层和亚表层土壤有机碳和胡敏酸含量,其中以有机无机配施处理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秸秆发酵还田提升土壤腐殖质含量与品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究合理的秸秆还田方式,促进土壤有机碳固定和提升土壤肥力,基于野外定位试验,对比研究了江苏省黄棕壤腐殖质各组分碳含量对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常规秸秆猪粪发酵还田、发酵床秸秆垫料发酵还田、秸秆炭化还田、秸秆直接还田)的响应。结果表明,与秸秆直接还田相比,秸秆猪粪发酵还田、发酵床垫料发酵还田和秸秆炭化还田处理土壤表层0~5.0 cm全碳含量分别增加了18.8%、11.0%和11.8%。两种秸秆发酵还田方式均增加了胡敏酸E_4/E_6值、胡富比与PQ值。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胡敏酸ΔlgK值无明显影响。秸秆直接还田对土壤腐殖质碳和总有机碳含量无显著影响。说明秸秆发酵还田方式,尤其是秸秆猪粪发酵还田,在增加土壤胡敏酸含量的同时提升了腐殖质品质,秸秆炭化还田可提高腐殖质腐殖化程度。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各类型土壤的肥力差异,初步分析了紫色土、黄棕壤、高山草甸土、石灰岩土、棕色针叶林土、棕壤、暗棕壤、红壤这8种典型土壤的腐殖质组成和性质。结果表明:仅红壤、黄棕壤的腐殖质含量属中等含量,其余6种均属高含量。腐殖质组成中,均以胡敏素占绝大多数,除暗棕壤和棕色针叶林土外,各土样中富里酸的有机碳的相对数量均大于胡敏酸的有机碳的相对数量。胡敏素含量与腐殖质、有机碳含量呈极显著相关(P<001)。8种典型土样的腐殖化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棕壤>紫色土>石灰岩土>黄棕壤>高山草甸土>红壤。各土样胡敏酸的复杂程度和化学稳定性序列为棕壤>暗棕壤>黄棕壤>紫色土>红壤>棕色针叶林土>高山草甸土>石灰岩土。各土样中富里酸的缩合度、芳香度和化学稳定性由高到低依次为:石灰岩土>高山草甸土>黄棕壤>紫色土>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棕壤>红壤。  相似文献   

12.
不同有机物配施化肥对植烟土壤腐殖质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不同有机物配施化肥对植烟土壤腐殖质碳的影响,旨在为衡量和评价不同有机物对植烟土壤质量和肥力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T_1)处理相比,总体上腐熟麦秸秆(T_2)、生物炭(T_3)、芝麻饼肥(T_4)、牛粪(T_5)配施化肥处理土壤腐殖质总碳、富里酸碳、胡敏素碳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增幅分别为13.71%、9.31%、12.57%、28.10%,24.35%、6.30%、13.73%、14.80%,10.93%、16.11%、3.96%、26.27%,另外,T_2、T_4、T_5处理土壤胡敏酸碳含量增加,增幅分别为10.56%、66.14%、103.93%;T_4、T_5处理土壤胡/富分别提高32.20%、63.93%,PQ(胡敏酸在腐殖酸中所占的比例)分别提高22.96%、48.95%。综上,有机物配施化肥能改善土壤腐殖质碳组分,牛粪配施化肥处理效果最好,生物炭表现最差。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是对安徽祁门和十字铺、江苏宜兴和深水等地不同肥力水平的茶园土壤腐殖质含量、组成与性质的研究。土壤类型包括黄壤,红壤和黄棕壤。三个地区茶园土壤腐殖质组成都以富里酸为主,不同地区HA/FA值自黄壤向黄棕壤递增,同一地区高产茶园土壤HA/FA值大于低产茶园土壤,胡敏酸光密度值以黄壤最高,红壤居中,黄棕壤最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南宁市郊不同类型土壤腐殖质垂直分布特征,以揭示土壤有机碳、腐殖质碳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含水量、pH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南宁市郊菜园土、水稻土两类土壤剖面0~80 cm有机碳含量及腐殖质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土壤腐殖质碳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呈递减趋势,菜园土有机碳含量由表层16.16g/kg递减为5.32 g/kg,水稻土由表层最大值12.37 g/kg递减到4.19 g/kg;但菜园土有机碳含量总体上大于水稻土.两类土壤的胡敏酸、富里酸总碳量随土层深度增加呈下降趋势,菜园土中胡敏酸与富里酸比值总体上大于水稻土;两种类型土壤腐殖质全碳量均与富里酸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胡敏酸、胡敏素均呈正相关,与pH、含水量、HA/FA的值则呈负相关.[结论]南宁市郊两种不同类型土壤中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层深度递减,腐殖质全碳量与胡敏酸、富里酸、胡敏素呈正相关,与pH、土壤含水量、HA/FA呈负相关;菜园土腐殖化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5.
侵蚀红壤区不同人工植被恢复下的土壤肥力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工重建植被是土壤侵蚀区植被恢复、提高土壤质量的主要途径之一。选择适宜的人工植被对快速恢复侵蚀土壤质量具有重要参考意义。主要研究了侵蚀红壤人工栽植马尾松林、胡枝子林和樟树林近20年后不同土层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综合评价了这3种不同植被类型对侵蚀红壤肥力重建的效果。结果表明,3种植被恢复的侵蚀红壤养分含量都显著增加,胡枝子林土壤养分含量显著高于马尾松和樟树林土壤;从以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权重计算的土壤肥力综合指标值(IFI)来看,胡枝子和马尾松林土壤IFI值都显著高于樟树林地;在土壤剖面构造上,胡枝子林地表层和亚表层厚度显著大于马尾松和樟树林地。综合来看,对侵蚀红壤肥力重建效果最好的为胡枝子,其次为马尾松,再次为樟树。  相似文献   

16.
鉴于评估土壤肥力水平没有一个统一的衡量办法,本文试图利用数值化综合评价方法,对褐土和棕壤的主要肥力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腐殖质和氮的含量、土壤容重、胡敏酸、含水量对肥力的贡献较大,可以作为土壤的肥力指标来说明肥力状况。考虑到测定方法难易等其它因素,建议把容重和水分作为首选肥力指标。  相似文献   

17.
试验选择红壤旱地上不同培肥措施的土壤,分别代表不同肥力水平的土壤:即荒地土(低肥力)、茶园土(中肥力1)、花生地(中肥力2)和菜园土(高肥力),通过设置施肥与不施肥盆栽试验,研究不同肥力水平红壤旱地的基础地力贡献率和肥料贡献率。结果表明:施肥可以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各肥力水平的玉米产量的变化趋势为菜园土花生地茶园土荒地土,在红壤旱地上,有机培肥措施不仅可以提高作物产量,而且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和基础地力对产量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18.
南宁市郊不同类型土壤腐殖质垂直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南宁市郊不同类型土壤腐殖质垂直分布特征,以揭示土壤有机碳、腐殖质碳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含水量、pH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南宁市郊菜园土、水稻土两类土壤剖面0~80 cm有机碳含量及腐殖质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土壤腐殖质碳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呈递减趋势,菜园土有机碳含量由表层16.16g/kg递减为5.32 g/kg,水稻土由表层最大值12.37 g/kg递减到4.19 g/kg;但菜园土有机碳含量总体上大于水稻土.两类土壤的胡敏酸、富里酸总碳量随土层深度增加呈下降趋势,菜园土中胡敏酸与富里酸比值总体上大于水稻土;两种类型土壤腐殖质全碳量均与富里酸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胡敏酸、胡敏素均呈正相关,与pH、含水量、HA/FA的值则呈负相关.[结论]南宁市郊两种不同类型土壤中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层深度递减,腐殖质全碳量与胡敏酸、富里酸、胡敏素呈正相关,与pH、土壤含水量、HA/FA呈负相关;菜园土腐殖化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不同肥力等级红壤旱地对季节性干旱的响应特征,选取高中低肥力的红壤旱地,系统研究土壤容重、有机质含量及连续干旱条件下土壤含水量变化。结果显示:在红壤旱地上,0~20 cm土层中,高肥力处理的容重分别比中肥力和低肥力降低了8.15%和3.45%;同时,高肥力在0~20 cm和20~40 cm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比中肥力提高了12.63%和17.48%,比低肥力增加了18.26%和22.68%;连续干旱降低了红壤旱地的土壤含水量,但高肥力等级的土壤可以有效减缓干旱引起的表层土壤含水量下降速度。  相似文献   

20.
杉阔轮栽模式土壤腐殖质及肥力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杉阔轮栽模式及对照的杉木萌芽林土壤腐殖质及肥力的研究,得出结果:26年生杉阔轮栽模式土壤有机质和全N含量增加,土壤徨化活性加强,土壤生化活性加强,土壤速效养分供应量增强,土壤腐质,HA(胡敏酸)/FA(富里酸)比值,E4(胡敏酸光密度值)上升,E4/E6(胡敏酸吸收光谱曲线的斜率)变小;土壤松结合态和紧结合态腐殖质含量及其比值增加,土壤腐殖质活化度增强,土壤肥力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