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将单拖网具的网目从原来的140.0mm放大到400.0mm、2000.0mm和8000.0mm之后,相应的网口周长也从原来的72.8m扩大到88.0m、148.0m和300.0m.在渔船主机功率不变的情况下,相应的拖速从3.0节提高到4.0、4.5和5.0节.网口高度也提高了2~5m.生产试验捕捞中上层等栖息水层较高的鱼类,渔获产量明显地提高.  相似文献   

2.
本文重点介绍了330KW渔船使用的51目×10m的两片式拖网,前部的网目尺寸扩大到10m,经海上观测和生产试验证明,网具各部受力均匀,线型良好,拖速达到6-7节,实现了大网快拖的目标,在捕捞作业时,对比58×8m拖网增产40%。  相似文献   

3.
德国安萨集团恩格尔公司研制了一种超疏目中层拖网,网具的尺寸按渔船的马力大小设计,网口的网目达30—40m,网身的网目由前向后逐步缩小,无网囊。由于这种拖网的网目特别大,因此滤水性能特别好,拖速快,渔获品种大,产量高。  相似文献   

4.
以1029 kW六片式拖网为母型,设计四片式拖网,并进行水槽模型试验,分析其水动力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改进上下纲结构形式、调整上下纲比例和背侧网比例,四片式拖网的水动力性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当拖速为3.5 kn时,四片式拖网的阻力仅为44.57 kN,网口高度达5.9 m,水动力性能系数为2.32 m2/kN,能耗系数为1.20 kW.h/104m3。  相似文献   

5.
拖速和曳纲长度对南极磷虾中层拖网网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2015年2—7月随青岛远洋捕捞有限公司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大型中层拖网渔船"明开轮"赴南极南舍得兰群岛水域执行农业部南极海洋生物开发利用项目期间收集的网位(D)、网口高度(H)、曳纲投放长度(L)和拖速(V)等数据,分析了拖速和曳纲长度对拖网网位和网口高度的影响。本研究中,网口高度定义为网口上下纲深度之差;网位定义为网口中心位置水深。根据渔船作业习惯和虾群群体特点,曳纲投放长度范围138~258 m,每档间隔20 m。拖速1~3 kn,间隔0.5 kn。结果表明:(1)网口高度变化范围为13.6~24.1 m,网位水深变化范围为50~70 m;(2)作业过程中,南极磷虾拖网网位变化主要由曳纲长度决定,曳纲从138 m开始投放时,每增加20 m,网位平均下降深度约1.9 m,网口高度平均减小1.1 m,曳纲长度对网位和网口高度均产生极为显著的影响(P0.01);(3)拖速由1.0 kn变化至3.0 kn时,网位平均上升速率约2.9 m/kn,网口高度平均减小速率为2 m/kn,平均降低19.8%,拖速对网位和网口高度的影响显著(P0.05);(4)不同曳纲长度时的各拖速区间内的平均网位变化速率呈先减小后逐渐增大的规律。本研究结果不仅可为南极磷虾渔船船长根据虾群的群体大小、水层变化及其与网具的位置关系,适时调整曳纲长度和拖速,使网位到达预设水层,实现瞄准捕捞提供参考,还可为研究南极磷虾拖网网具性能的优化以及南极磷虾拖网网具设计的改进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
杨吝 《水产科技》1990,(5):15-15
由南海水产研究所教授袅高级工程师冯取楼先生提出的,被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列为科研项目的《四片式单拖网的研究》,经由南海水产研究所四片式单拖网课题组历时2年的试验研究,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在相同拖速下,网口高度提高50~100%,网具阻力有所减少,平均网产和时产分别增加23%和34%。于1990年5月正式通过了技术鉴定.专家们评价;  相似文献   

7.
双臂架虾拖网作业是西非沿岸捕虾作业的主要捕捞方式.以西班牙441 kW渔船用的双臂架四片式虾拖网为研究对象,根据田内准则,设计和制作拖网模型并进行水槽试验,试验研究其在不同拖速与水平扩张比下的水动力性能.结果 表明,该网具阻力随着拖速的增加而上升,且呈幂指数关系,指数在1.3左右,随水平扩张比的增加呈上升趋势;拖网的网...  相似文献   

8.
季星辉 《水产学报》1986,10(1):18-27
拖网的网目大小(特别是网具前部)对拖速有直接影响,而拖速又对捕捞效率产生重要作用。从理论上说,不但存在着没有渔获效果的临界低速,而且应有一个具有良好渔获效果的最佳拖速.在渔船功率与网具尺度不变的条件下,网目大小的确定应以保证拖网达到最佳拖速为目的。网目可按下式确定:  相似文献   

9.
为了促进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 Dana)渔业发展,提出2种四片式小网目中层拖网网型设计(型号分别为dh256-1和dh256-2),2种网型网口拉直周长相同,背(腹)网与侧网拉直宽度比(以下简称"WRBS")分别为1和1.11。通过模型实验对2种WRBS小网目南极磷虾拖网的作业性能进行比较,并进行浮沉力(SBSW)、手纲长度和水平扩张系数(以下简称"L/S")的匹配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当L/S介于0.5~0.6时或者L/S为0.45和0.65且拖曳速度≤1.5 m/s时,2种网型网口垂直扩张差异显著(P0.05),dh256-2型拖网网口垂直扩张明显高于dh256-1;为了保持侧网衣受力均匀,dh256-1型拖网浮沉力配备要求显著高于dh256-2型拖网,dh256-1型拖网浮沉力配备应≥4.59 tf,dh256-2型拖网浮沉力配备应≥1.98 tf;2种网型的能耗系数(C_e)差异不明显(P0.05);L/S与能耗系数(C_e)呈反相关;手纲长度≥50 m,手纲长度对2种网型作业性能的影响不明显;综上所述dh256-2型拖网网口垂直扩张性能较好,浮沉力配备要求较低,较适合拖速较低的南极磷虾捕捞,适宜的手纲长度为50 m。以上结论可为小网目南极磷虾拖网网具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定性调查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0年6~7月,对黄渤海区沿海一线的32个主要渔港渔村和5家网具生产厂的拖网渔具渔法情况进行了综合定性调查(访问)和定量(测量)研究,调查分析了拖网渔具的作业原理、渔期、渔场、渔具配比、渔船功率等及网口周长、网衣总长、网口网目尺寸、囊网最小网目尺寸等现状。结果表明,环黄渤海区共有各种类型的拖网船25000余艘;小型拖网渔船比例高达80%,主要分布在渤海海域和黄海的部分近岸海域。共调查到34种拖网网型,分别为:有翼单囊单船小型底拖网7种,有翼单囊单船小型浮拖网1种,有翼单囊双船小型底拖网1种,有翼单囊双船小型浮拖网两种,单船桁杆多囊拖网1种,单船桁杆、框架单囊拖网5种,有翼单囊单船中型底拖网5种,有翼单囊单船大型底拖网两种,有翼单囊单船大、中型浮拖网两种,有翼单囊双船中型底拖网3种和有翼单囊双船大、中型浮拖网5种。拖网捕捞强度大大超出渔业资源承受能力,渔获物品种低值、幼小;生计渔业与商业捕捞矛盾突出。翼网和网口网目尺寸大型化、囊网网目尺寸小型化,整个网具大型化;最大网型翼网网目尺寸16000mm,网口网目尺寸15000mm,网口周长840m,网衣总长长度170m,囊网最小网目尺寸40~45mm或18~20m...  相似文献   

11.
单船拖曳4顶网式双撑杆虾拖网模型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船拖曳4顶相同网具的双撑杆虾拖网有单顶网具规格小、结构相对简单、网口高度低、网具水平扩张大的特点。本文针对我国过洋性远洋渔业2种不同功率的双撑杆拖网渔船所使用的虾拖网进行模型试验,结果表明:4片式结构、网口周长为28.6 m的1号网和网口周长为40.3 m的2号网,在相同的拖速下,随着水平扩张增大,网具的阻力增加,而网口高度则有所下降。水平扩张L/S=0.45时,当拖速从1.29 m·s-1提高到2.57 m·s-1,1号网的阻力从4.77 kN上升为14.29 kN,网口高度从0.73 m下降为0.51 m;2号网的网具阻力从5.98 kN上升为18.04 kN,网具的网口高度从1.71 m下降为1.03 m。当拖速为1.54 m·s-1、L/S=0.45时,1号网具的阻力为6.37 kN,网口高度为0.66 m,2号网具的阻力为7.99 kN,网口高度为1.49 m;1号网网口垂直扩张系数为2.31%,2号网的垂直扩张系数为3.71%;1号网的能耗系数为3.71 kW·h·(104m3)-1,2号网的能耗系数为2.20 kW·h·(104m3)-1;在相同的拖速和水平扩张L/S下,2号网的垂直扩张性能优于1号网、能耗系数低于1号网。功率消耗系数的分析表明,1号网与渔船主机的额定功率较匹配,2号网被模拟部分的功率消耗所占渔船主机额定功率的百分比过小。  相似文献   

12.
南极磷虾拖网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我国首次南极磷虾探捕所使用的两顶大型变水层磷虾拖网为实物网,通过网具模型试验,测试网具的阻力与网口高度,分析其水动力性能,结果表明:网口部位六角形结构的2号网的垂直扩张性能和过滤同等体积的能量消耗均优于网口部位棱形网目结构的1号网;在拖速1.54m/s,1号网的能耗系数比2号网平均高26%。而网口垂直扩张系数低1.1%。南极磷虾拖网的阻力可用公式:R=0.25(d/a)LCV1.49估算。  相似文献   

13.
通过拖网模型水池试验,分析比较了我国大网目底拖网网身长度设计参数对网具阻力、网口垂直扩张和能耗系数的影响,并选择网身设计参数的最佳范围。试验结果表明:1)保持大网目底拖网网身前部的网衣结构和尺寸及其他条件不变,网具阻力随身周比(Lb/C)的增加而增大;拖速为2.5~3.0 kn时,网具阻力变化幅度较小;2)当Lb/C为0.10~0.13时,网具阻力几乎不变,而当Lb/C大于0.13时,网具阻力有较明显的增加,适当缩短网身一定程度上可降低阻力;3)身周比变化对网口垂直扩张有较明显的影响,Lb/C由0.10增加到0.13时,网口高度逐渐增加,之后高度降低,身周比为0.13时网具获得最佳网口垂直扩张;4)身周比在0.10~0.13之间时,能耗系数最低;5)在高拖速下网身部位对大网目底拖网性能影响较低速下更明显,且网身网目更易张开。本实验结果对于此规格的底拖网在网身长度的设计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多片式疏目拖网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政海  赵瑞生 《海洋渔业》1994,16(4):155-159
<正> 拖网是海洋和淡水捕捞业的主要捕捞工具之一,数量多,范围广。过去拖网网目较小,不但阻力大,拖速慢,产量低,而且损害了大量的经济幼鱼,破坏了鱼类资源(特别是近海底层鱼资源)。对此,作业渔场逐步向外海,远洋、国外发展,并且要开发以捕捞栖息水层较高、游速较快、经济价值较高的  相似文献   

15.
八十年代以来,南海拖网渔业发展迅速,渔船数量猛增,渔获量逐年增大。但渔船单位功率产量连年下降,说明底鱼资源正在衰退。相反,中下层鱼类资源捕捞潜力依然巨大。于是,1988~1989年我们进行了南海机轮单船四片式拖网的研究,并获得成功,且正式通过了专家技术鉴定。 材料和方法 推广应用的网具是在1988~1989年研制的单船四片式拖网的基础上经过进一步优化设计制作成具有南海各地特  相似文献   

16.
对应分析在福建拖网捕捞影响因素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在福建省选择29个拖网作业单位(样品)、11个作业因素(变量),用对应分析法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判断福建拖网捕捞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了解作业单位(作业船)之间和作业单位与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前影响福建拖网作业的主导因素是网具结构,其次是渔船的主机功率和作业天数。据此,建议从适当增大网口网目尺寸和网口周长、增加船舶主机功率和延长作业天数等方面入手,提高拖网作业单位捕捞效率。本文还通过分析平面变量与样品聚点图,将福建拖网作业分成4个类群,通过分析各类群与各作业生产因素的亲疏关系,进一步了解各类群的特点,可对生产单位和管理者调整拖网作业、优化生产资源配置等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淡水变水层疏目拖网经验设计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作者十余年试验研究的经验和资料,分析了总结了我国内陆水域当前使用的几十种变水层疏目拖网,在选优淘劣的基础上,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计算出淡水变水层疏目拖网的主机功率与网口周长的关系式,以及拖网其它各部分主尺度与网口周长的比例等系列关系式,为小马力淡水变水层疏目拖网设计总结出一种简便、易行、可靠的经验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8.
拖网的网具结构分为二片式、四片式、六片式、八片式等。而四、六、八片等超过二片式的拖网,又称为多片式拖网。 多片式拖网有明显的特点,一是网具的垂直和水平扩张效能高,二是网型圆满顺滑,三是采用大网目,经济效益高。它是拖网结构的新的改革,目前已在北方、南方海区及国外渔业生产中得到广泛运用。多片式拖网也有难点。一是网具设计上、技术难度较大,二是在工艺上,加工工序多。  相似文献   

19.
针对我国引进的大型中层拖网所使用的扩张帆布,通过拖网模型试验,设计了三种面积和三种不同冲角的扩张帆布调整试验,并比较了使用扩张帆布与使用塑料浮子对网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网口拉紧长度1040m,网口网目为a=20m六角形网目的大型中层拖网,使用长度为100m手纲、长度为48m叉纲、重锤重量为320kg×2、下袖端间距68.4m时,在帆布面积调整试验中,当冲角前纲长度为17.2m,冲角后纲长度为17.6m,拖速为2.57m·s^-1条件下,使用5.0m^2的扩张帆布比4.0m^2网口高度可提高11.92%,网具阻力上升6.74%,能耗系数下降6.5%。在冲角调整试验中,使用5.0m^2的扩张帆布,当冲角后纲的长度固定为17.6m,冲角前纲的长度从17.2m缩短为16.4m时,网口高度下降26.36%,网具阻力下降11.22%,能耗系数上升24.1%。大型中层拖网使用扩张帆布比使用塑料浮子在不同的拖速下网口高度变化幅度小,在高拖速时,有网口高、能耗系数低的优势,但在拖速低于2.06m·s^-1时,网口垂直扩张和能耗系数没有优势。试验的长宽比为20的扩张帆布的升力系数Cy可达1.16左右。  相似文献   

20.
科技动态     
新型大月拖网获国家专利大连海洋渔业总公司研制成功一种网目大、网口高、扫海面积宽,可底拖又能浮拖的新型大目拖网。经部分渔船使用近半年,既保护了幼鱼,又增加捕捞产量2355吨,增加收入500余万元,已获国家专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