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明确旋覆花的农用杀菌活性,采用液-液分配法对旋覆花乙醇提取浸膏进行萃取分离,并采用离体法和活体组织法测定不同溶剂萃取物对13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的萃取率分别为34.89%、8.99%、8.63%和22.72%;在1.0mg·mL-1剂量下,氯仿萃取物对各供试菌菌丝生长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对辣椒疫霉病菌和油菜菌核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达73.77%和66.25%,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正丁醇萃取物对辣椒疫霉病菌和油菜菌核病菌菌丝生长也有较好的抑制活性,抑制率分别达67.69%、62.12%和56.07%、51.75%,石油醚萃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为58.70%;在1.0mg·mL-1剂量下,除苹果斑点落叶病菌外,氯仿萃取物可显著抑制麦冬炭疽病菌、棉花枯萎病菌、板栗炭疽病菌、玉米青枯病菌和辣椒枯萎病菌的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达96.00%、92.44%、80.43%、78.45%和71.84%,乙酸乙酯萃取物对各供试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在40.86%~86.42%之间,石油醚萃取物对棉花枯萎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达82.52%;果实针刺法测定结果表明,在2.0mg·mL-1剂量下,氯仿萃取物对番茄灰霉病的治疗效果和保护效果分别为57.65%和50.60%(6d),其中治疗效果与对照药剂0.4mg·mL-1施佳乐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采用抑菌圈法和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倒提壶地上部分醇提物的石油醚相、氯仿相、乙酸乙酯相和水相4个极性部位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普通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5种细菌及可可葡萄座腔菌、尖孢镰刀菌、腐皮镰刀菌、多主棒孢霉和尖孢炭疽菌5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差异较大。石油醚相对5种供试的细菌菌株均无作用;氯仿相对大肠杆菌和普通变形杆菌具有抑制作用,其最低抑菌质量浓度(MIC)均为3 mg/mL;乙酸乙酯相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普通变形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最低抑菌质量浓度(MIC)均为2 mg/mL;水相仅对大肠杆菌具有抑制作用,其最低抑菌质量浓度(MIC)为20 mg/mL。氯仿相对腐皮镰刀菌的抑菌作用最强,EC50为1.48 mg/mL;乙酸乙酯相对可可葡萄座腔菌和多主棒孢霉抑菌作用最强,EC50分别为1.78 mg/mL和0.63 mg/mL;石油醚相和水相的抑真菌活性相对较弱。石油醚相、氯仿相和水相对供试真菌中的部分菌种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液-液分配法对圆滑番荔枝叶乙醇提取物进行萃取分离,得到石油醚、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等不同萃取组分。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不同萃取组分对胡椒瘟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乙酸乙酯萃取组分对胡椒瘟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其中20 mg/mL乙酸乙酯萃取组分对胡椒瘟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达到74.43%,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4.
细辛对番茄早疫病菌的抑制作用及其活性成分的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番茄早疫病菌为供试植物病原菌,采用生物活性追踪法和活体盆栽试验法评价了细辛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并探索了细辛的杀菌活性成分。结果表明:细辛氯仿粗提取物在96和48 h对供试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半效应浓度EC50分别为1.69和0.41 mg/mL。细辛氯仿粗提取物经萃取分离得到的石油醚、氯仿和甲醇组分中,石油醚组分对供试菌孢子萌发具有强抑制作用,处理48 h后抑制率达到100%;但处理96 h后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仅有40%。氯仿组分对供试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分别为72.27%和83.42%。对氯仿组分进行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4个高活性流分,在96 h对供试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达到85%以上。在盆栽试验中,4 mg/mL细辛氯仿提取物对番茄早疫病的保护和治疗作用达70%以上,与化学农药处理无显著差异。试验显示细辛对番茄早疫病菌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用纸片法和玻片法检测了海头红的4种有机溶剂提取物及极性分离物对食用菌4种竞争性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海头红的无水乙醇和甲醇∶甲苯(3∶1)提取物(0.1 mg/g)对黑曲霉和圆弧青霉的抑制作用明显,乙酸乙酯和苯提取物对4种真菌无抑制活性,4种溶剂提取物对绿色木霉和红色链孢霉均无抑制作用。无水乙醇提取物通过不同的极性溶剂(石油醚、苯、乙醇)分离并对其进行抗菌活性检测,结果表明,在3种分离组分中,只有乙醇极性分离物对4种真菌的孢子萌发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乙醇极性组分浓度为0.05 mg/g和0.002 mg/g时对黑曲霉和圆弧青霉的孢子萌发抑制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废弃人造板热解冷凝液中的抑菌活性成分,对不同热解条件下所得4种MDF热解液萃取分离得到酸性、碱性、中性组分,采用抑菌圈法测定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其对绿色木霉和黑曲霉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并利用气质联用仪对分离组分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MDF热解液碱性组分主要是吡嗪类、嘧啶类等含N杂环化合物,酸性组分主要是酚类和酸类化合物;酸性组分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色木霉和黑曲霉的抑制效果最好,且500℃热解液分离得到的碱性组分和酸性组分抑菌效果更好。MDF热解液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其中主要抑菌化合物为酚类物质,其次是吡啶、吡嗪等含N杂环类物质。  相似文献   

7.
通过活性物质跟踪的方法,研究了问荆中的活性成分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3种溶剂提取物中,氯仿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最高,EC50分别为0.52和0.21mg/mL;对氯仿提取物萃取分离得到的4种不同溶剂萃取物中,乙酸乙酯组分对灰霉病菌菌丝和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最佳,EC50分别为0.37和0.28mg/mL;经柱层析分离得到的12个流分中,L9流分的抑制菌丝生长作用最强,EC50为0.22mg/mL,L9流分处理灰霉病菌后发现菌丝生长稀疏,菌体细胞膜渗透性增大,电镜图片显示菌丝变形,有瘤状突起。因此,问荆提取物对灰霉病菌具有很强的抑制效果,为新型植物源农药的开发提供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旋覆花对辣椒疫病的控制效果,分别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对旋覆花根、茎、叶、花进行浸渍超声提取,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载玻片上孢子萌发法测定各提取物对辣椒疫霉菌的离体活性,并测试了盆栽防效.结果表明,在0.1g·mL-1供试条件下,旋覆花的花提取物对辣椒疫霉菌菌丝生长抑制活性最强,4种溶剂提取物抑制率分别为81.19%,93.15%,100%和95.43%;叶提取物抑菌活性次之,抑制率分别为81.17%,88.29%,95.43%和87.16%;除茎的氯仿提取物外,其它茎、根不同溶剂提取物抑制率均大于62.79%.在0.05 g·mL-1质量浓度下,叶和茎的石油醚提取物对供试病菌孢子释放的抑制率分别为83.33%和66.67%,其它提取物抑菌活性均较弱.在1.0g·mL-1处理剂量下,旋覆花花的氯仿提取物对辣椒疫病的治疗和保护作用分别为46.35%和52.18%,均与对照药剂相当.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多孢木霉HZ-31菌株的除草活性物质,对其活性成分进行逐步分离。采用种子萌发法和离体叶片接种法分离最佳活性组分。结果表明,HZ-31菌株发酵滤液活性高于发酵液,发酵滤液对野燕麦和油菜种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80.00%和91.67%。4种有机溶剂萃取物对7种杂草叶片的致病效果由强到弱表现为:正丁醇相乙酸乙酯相石油醚相氯仿相。4种有机溶剂萃取粗提物在5 mg/mL浓度下对野燕麦和油菜的种子萌发均有强烈的抑制作用,除乙酸乙酯外,其余处理的发芽抑制率为100%。3 mg/mL浓度下正丁醇粗提取物能完全抑制野燕麦和油菜种子的萌发。因此,粗提物活性测定以离体叶片和种子萌发结果为依据,检测HZ-31菌株活性物质最佳有机相,最终确定最佳活性组分在正丁醇相中。  相似文献   

10.
甘肃瑞香提取物对8种常见植物病原菌抑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串珠镰刀菌、瓜果腐霉、禾谷镰刀菌、细交链格孢、致病疫霉、尖孢镰刀菌、仁果丛梗孢、绿色木霉为供试真菌,用生长速率法和菌丝干质量法对甘肃瑞香提取物的离体抑菌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供试菌种的质量浓度为0.1 g·mL-1时,甘肃瑞香叶的丙酮提取物对8种供试菌菌落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对其中的7种供试菌的抑制作用强,抑制率达...  相似文献   

11.
核桃青皮提取物对四种植物枯萎病菌的抑菌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核桃青皮提取物对4种植物枯萎病菌的抑菌作用,笔者采用甲醇、氯仿、石油醚对核桃青皮进行提取,并对抑菌活性最高的提取物(甲醇提取物)进行初步萃取分离,测定了不同溶剂粗提物和甲醇提取物不同溶剂萃取液对茄子枯萎病菌、黄瓜枯萎病菌、辣椒枯萎病菌和西瓜枯萎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核桃青皮甲醇粗提液对4种供试枯萎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浓度为4.0 mg/mL时,对黄瓜、茄子、辣椒枯萎病菌的抑制率均在60%以上,对西瓜枯萎病菌也为37.9%;核桃青皮甲醇提取物石油醚萃取物对西瓜枯萎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为65%,对菌丝生长的EC50为4.45 mg/mL;氯仿萃取物对黄瓜、茄子枯萎病菌的抑制率最高,分别为65%、62.3%,对菌丝生长的EC50分别为4.46、3.51 mg/mL;甲醇萃取物对辣椒枯萎病菌的抑制效果较好,抑制率为63.94%,对菌丝生长的EC50为4.23 mg/mL。  相似文献   

12.
大蒜提取液对番茄两种真菌病害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和苗期药效试验,测定了大蒜提取液对番茄叶霉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用乙酸乙酯做萃取剂制备的大蒜提取液抑菌效果最佳,处理浓度为100μL·mL-1大蒜提取液对番茄灰霉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作用最显著,抑菌率达99.99%,对番茄叶霉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达87.3%;处理浓度为10μL·mL-1的大蒜提取液对番茄叶霉病菌孢子和番茄灰霉病菌孢子萌发的校正抑制率分别为95.53%和94.90%;处理浓度为10μL·mL-1大蒜提取液对番茄灰霉与叶霉病害防治效果分别为94.10%和93.06%.  相似文献   

13.
核桃青皮提取物对4种植物枯萎病菌的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核桃青皮提取物对4种植物枯萎病菌的抑菌作用,笔者采用甲醇、氯仿、石油醚对核桃青皮进行提取,并对抑菌活性最高的提取物(甲醇提取物)进行初步萃取分离,测定了不同溶剂粗提物和甲醇提取物不同溶剂萃取液对茄子枯萎病菌、黄瓜枯萎病菌、辣椒枯萎病菌和西瓜枯萎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核桃青皮甲醇粗提液对4种供试枯萎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浓度为4.0mg/mL时,对黄瓜、茄子、辣椒枯萎病菌的抑制率均在60%以上,对西瓜枯萎病菌也为37.9%;核桃青皮甲醇提取物石油醚萃取物对西瓜枯萎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为65%,对菌丝生长的EC50为4.45mg/mL;氯仿萃取物对黄瓜、茄子枯萎病菌的抑制率最高,分别为65%、62.3%,对菌丝生长的EC50分别为4.46、3.51mg/mL;甲醇萃取物对辣椒枯萎病菌的抑制效果较好,抑制率为63.94%,对菌丝生长的EC50为4.23mg/mL。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不同中草药提取物对香蕉枯萎病菌的抑菌效果,筛选防治香蕉枯萎病的有效植物资源。【方法】选取大黄、穿心莲等29种中草药,采用乙醇浸提法提取中草药植物中的有效活性成分,应用生长速率法检测各提取物对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Foc TR4)的抑制作用,使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4种不同极性溶剂对大黄的乙醇粗提物进行分级萃取,利用悬滴法测定提取物对香蕉枯萎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并观察提取物对香蕉枯萎病菌菌丝形态的影响。【结果】29种中草药提取物对Foc TR4的抑菌效果表现出较大差异,大黄、穿心莲、苦参、野菊花4种提取物对Foc TR4的抑菌效果较好,其中大黄提取物的抑制作用最佳,6 mg/mL大黄提取物的抑菌率为48.57%,对菌丝生长的EC50值为6.68 mg/mL,抑制孢子萌发的EC50值为4.60 mg/mL;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大黄提取物对Foc TR4菌丝具有一定破坏作用,使菌丝产生大量分枝和黏连并造成菌丝生长不均匀等现象;大黄乙醇粗提物的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4个萃取组分中,乙酸乙酯萃取组分对Foc TR4...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吴茱萸正丁醇提取物和挥发油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作用。方法采用稀释法测定正丁醇提取物和挥发油对33株临床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测定挥发油的折光率和旋光度。结果吴茱萸正丁醇提取物对33株临床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IC50为125mg·mL-1,MIC90为250mg·mL-1,挥发油按1:2稀释抑菌率为64%。结论吴茱萸正丁醇提取物在体外对33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而吴茱萸挥发油抑菌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对美国山核桃Carya illinoensis叶进行体外抗菌作用研究,以期开发出一种新型的天然杀菌剂。美国山核桃叶经体积分数为75%乙醇提取后,采用系统溶剂法将抽提物分为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等5个不同极性的提取物。采用滤纸片法,检测以上提取物对黄曲霉菌Aspergillus flavus,根霉菌Rhzopus oryzae,青霉菌Penicillium sp.,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和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等的抑菌效果,并计算各提取物对真菌的半数抑菌质量浓度(CE50)。结果表明:乙酸乙酯提取物对青霉菌、根霉菌、黄曲霉菌和枯草杆菌均表现出明显的抑菌效果且差异显著(P<0.05,P<0.01),抑菌圈直径均值分别为9.18,10.86,8.26,10.18mm,但对于黄曲霉菌石油醚提取物(CE500.91 g·L-1)的抑菌效果优于乙酸乙酯提取物(CE50>200 g·L-1);而正丁醇提取物对酵母菌和大肠埃希菌表现出明显的抑菌效果且差异显著(P<0.05,P<0.01),其抑菌圈直径均值分别为11.13,8.83 mm,但对于大肠埃希菌水提物的抑菌效果优于正丁醇提取物,其抑菌圈直径均值为9.13 mm。综上,美国山核桃叶的正丁醇提取物和乙酸乙酯提取物抑菌效果最佳。针对这一实验结果,可以根据防治对象不同,采用不同的提取方法和工艺,研发专菌专治的天然杀菌剂,以提升杀菌剂的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牛角七乙醇提取物及其5个萃取部位进行体外抑菌活性研究。[方法]牛角七经乙醇提取,系统溶剂萃取分离得到5个部位。以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为对照,采用管碟法测定提取物及萃取部位对受试菌的抑菌活性,并测定其相应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牛角七提取物和乙酸乙酯部位对受试菌均有较强的抑菌活性,抑菌圈直径均大于15.00 mm,尤其提取物、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对绿脓杆菌(临床株)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抑菌圈直径分别达19.31、19.67和17.69 mm,其MIC均为0.6250 mg/ml。[结论]牛角七提取物及其萃取部位对受试菌种抑制作用不同,少数抑菌活性与对照药相当甚至更强。  相似文献   

18.
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杨梅叶甲醇浸膏的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4个萃取相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番茄早疫病菌(Altemaria solani),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小麦赤霉病菌(Fusaium graminearum),黄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lagenarium),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6种病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杨梅叶粗提物乙酸乙酯萃取相和正丁醇相抑菌活性最好,乙酸乙酯相对4种病原菌的EC50分别是3.32,4.33,2.21,5.42 g·L-1;正丁醇相EC50分别是1.92,0.88,8.86,9.22 g·L-1。乙酸乙酯相对水稻纹枯病菌、正丁醇相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毒力最强。  相似文献   

19.
将紫茎泽兰的乙醇提取物依次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萃取物对马铃薯晚疫病菌进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石油醚萃取物抑菌效果最好,抑菌率达100%.进一步采用不同梯度的混合有机溶剂对石油醚萃取物进行硅胶柱层析,抑菌试验结果表明,用石油醚:乙酸乙酯(8:1)、石油醚:乙酸乙酯(4:1)和甲醇试剂洗脱得到的有效物质,其抑菌效果最好,抑菌率达100%.  相似文献   

20.
以小麦纹枯病菌、番茄灰霉病菌为供试菌,对狗脊蕨等10种植物提取物的抑菌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供试质量浓度为1 mg/ml时,乙酸乙酯相萃取物狗脊蕨的抑菌效果最好,对小麦纹枯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抑制率分别为88.8%和100%;海金沙抑菌效果次之,对两种病原菌抑制率分别为73.0%和76.8%。单从对一种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看,截叶铁扫帚对小麦纹枯病菌抑菌率为100%。10种供试植物的石油醚相和水相萃取物对两种病原菌的抑制效果均不强,说明植物抑菌活性成分主要存在于乙酸乙酯萃取部分;狗脊蕨、海金沙和截叶铁扫帚的提取物作为植物源杀菌剂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