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四川翠微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研发部采用的不用化学合成防腐剂和抗氧化剂加工的鲜竹笋,既保持了竹笋的特有风味,又有利于运销,对将鲜竹笋深度加工成辣酱笋、即食笋、开胃笋等风味系列竹笋产品取得了突破性成功。其加工工艺如下:  相似文献   

2.
陈军 《农技服务》1994,(10):34-35
(四)竹笋的加工 鲜笋不耐贮运.在非采笋季节和不产的地方,市场上销售的竹笋都是笋制品.鲜笋经过细加工,可制成五六十种副食品.这里仅介绍竹笋的一些简易加工产品及其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3.
天然鲜竹笋加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含化学合成防腐剂和抗氧化剂加工的鲜竹笋,既保持竹笋的特有风味,又有利于运销,便于将鲜竹笋深加工成辣酱笋、即食笋、开胃笋等风味系列竹笋产品。其加工工艺如下。 一、工艺流程 原竹笋→切端→预煮→冷却→剥壳→修整→漂洗→挑选分  相似文献   

4.
袋装即食竹笋系列产品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毛竹笋为主原料,开发研制了笋脯,麻辣笋脯,甜酸笋丁系列旅游方便食品,提出了产品的加工工艺和操作要点,为竹笋的深加工开辟了途径。  相似文献   

5.
苦竹笋肉质肥厚,营养丰富,是笋农增收的特色项目。四川峨眉山市川主乡笋农已实现亩产鲜苦竹笋1千千克以上,收入5000元以上。要进一步提高产量、多出壮笋,使苦竹笋年年出笋不歇年,就要抓好嫩笋采罢的笋林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6.
竹笋又称笋、苦笋,所含的维生素比大白菜高,粗蛋白质也较多。竹笋味甘,性微寒,无毒,有清热、利尿、消痰、益气的功效,是减肥的佳品。竹笋脆嫩可口,是人们喜爱的佳菜,既可鲜吃,又可加工成扁尖笋、笋干、笋罐头、酸笋等。加工后的竹笋别有风味,耐贮存。  相似文献   

7.
竹笋为我国的传统鲜菜.倍受人们喜爱。但由于出笋快、集中.采笋期短.产品上市集中.虽有多种加工方法.但在加工过程中难免损失大量营养物质.其笋昧与新鲜竹笋比较颇为逊色.所以鲜笋的保鲜贮藏就显得十分重要,现介绍几种保鲜贮存方法.  相似文献   

8.
毛竹冬笋春笋鞭笋三笋高产高效培育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波市在毛竹笋用林、笋竹两用林建设方面,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2003年全市竹笋总产量达17.95万t,其中毛竹笋12.06万t,原笋总产值达2.741亿元,其中毛竹笋产值1.469亿元。宁波市毛竹林面积较大,但毛竹冬笋春笋鞭笋三笋高产高效笋用林还不多,毛竹冬笋春笋鞭笋三笋高产高效的培育关键技术主要有。  相似文献   

9.
我市目前的笋用林大都以春季出笋为主,到了夏秋季除毛竹的鞭笋,市场上竹笋奇缺,给竹笋罐头厂加工带来了原料困难。  相似文献   

10.
<正>麻竹是近年山区发展种植的一种经济作物,其主要产品是竹笋。竹笋经加工后,经济效益大大提高。目前,笋片每公斤市场价36~40元,笋角30~32元,笋花28~30元,笋衣8~10元。因  相似文献   

11.
以当地山竹笋为主要原料,结合产区企业生产条件,研究了蒸汽常压杀菌排气、不同油封处理和笋丝褐变防控等生产工艺,获得了即食山竹笋玻璃罐头加工工艺技术;生产的产品笋丝呈淡黄色、笋肉脆嫩,符合国家相关产品质量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12.
竹笋适口性形成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竹笋是中国传统森林蔬菜,也是大宗出口农产品。适口性体现了竹笋经济价值和市场潜力,是高品质竹笋评价的重要指标,但竹笋适口性形成基础及提升技术研发相对薄弱,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竹笋品质改良技术研发及生产应用。本研究综述了竹笋适口性评价的主要指标,总结了当前竹笋适口性的主要研究成果,并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目前竹笋适口性的研究主要集中于:①竹笋适口性的种间差异;②环境因子对竹笋适口性的影响;③经营措施对竹笋适口性的影响。主要结论为:糖、酸、酚类、纤维类以及氨基酸类物质是竹笋适口性评价的主要指标,适口性的形成不仅取决于竹种自身遗传因素,同时也受到气候因素和土壤质地等的影响。通过覆盖栽培、施肥、林分结构调控和选择适宜的采笋时间等途径可以改良竹笋适口性,但其效应存在明显的种间差异。未来竹笋适口性的研究应该集中于构建适口性综合评价指标与方法,探究多因素互作对竹笋适口性的影响,从生态、生理、生化、分子等多学科层面揭示竹笋适口性形成机制。筛选适口性好、产量高、生态适应性强的优良笋用竹进行规模化栽培,并从栽培环境选择、土壤养分精准补充、笋芽萌发环境控制、竹笋器官处理等途径研发竹笋适口性改良技术。参66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浙江省清水尹罐头生产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提出了稳步发展竹笋罐头生产的三点建议,可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14.
短穗竹出笋和幼竹高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短穗竹的出笋规律,为短穗竹的科学栽培、快速繁殖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 d为1个笋期观察单元,对短穗竹出笋、成竹、退笋、基径、笋高等生物学特征进行调查,并对短穗竹幼笋高生长进行Logistic非线性回归拟合。[结果]短穗竹出笋历时24 d,以出笋比率P=10%为界限,将笋期划分为初期、盛期和末期。初期和盛期出笋数增加较快,历时较短,末期出笋数下降缓慢,持续时间较长。短穗竹盛期退笋最多,退笋原因主要是干枯和虫害。其幼竹高生长符合"慢—快—慢"的生长趋势,与Logistic的生长曲线模型高度拟合,拟合度为0.999。[结论]通过对短穗竹出笋和幼竹高生长阶段的调查,研究了短穗竹笋期的生长发育规律,为短穗竹的科学繁殖和合理经营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5.
湖州市毛竹笋用林土壤氮磷钾供应水平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土壤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测定和竹笋产量的调查,发现①浙江湖州市毛竹笋用林土壤的全氮和速效磷供应水平相对于农业土壤来说是比较低的,故通过施用氮肥和磷肥,竹笋的增产潜力还会得到较大的发挥。②在土壤全氮和速效磷供应水平较低的情况下,竹笋年产量2/(kg/hm~2)的高低与土壤速效钾含量x(mg/kg)有直接的关系,大体上可用方程y=-9568.25 498.40x-1.85x~2表示,相关系数r=0.746.③当土壤速效钾含量M低于71mg/kg时,应配合氮、磷施用钾肥。速效钾肥的最低施用量M′(kg/hm~2)可按M′=630-9M确定。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我国冬笋采收只能依靠传统人工经验法,没有合适的探测设备的问题,根据高频电磁波作用下冬笋与土壤的介电特性差异导致反射系数显著不同的原理,设计基于微波反射法的冬笋探测器。该探测器通过2块贴片天线向土壤发射并接收电磁波信号;构建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回波序列检测模型,用于所设计冬笋探测器接收回波信号的分类,利用回波信号的电磁波衰减强度判断土壤内是否有冬笋存在。试验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出的回波序列检测模型通过冬笋探测器回波信号判断土壤内有无冬笋的准确率为79.08%,漏警率为21.47%,虚警率为20.37%,与支持向量机以及频谱阈值法相比,回波序列检测模型在冬笋探测的准确率、虚警率、漏警率方面均为最优。该探测器能对地下冬笋位置进行预测,可提高冬笋采收效率。  相似文献   

17.
坡向与坡位对雷竹竹笋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法调查雷竹在不同坡向与坡位的生长情况,共调查45个雷竹标准地,统计结果为出笋数14 625~26 625个/hm2、鲜笋产量1.90~7.11 t/hm2、平均单笋重120.2~298.9 g。通过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坡向和坡位对雷竹的出笋数、鲜笋产量和平均单笋重均有极显著影响,坡向与坡位处理之间交互作用引起的鲜笋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经营雷竹林宜选择东南或西南坡、下坡的组合或南坡、下坡组合为好。本文为雷竹造林时选择适生坡向和坡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台湾桂竹笋─幼竹生长规律研究黄克福,马炳杨(福建林学院林学系,福建南平353001)(莆田县林业局,福建莆田351100)摘要30个样地材料分析结果表明:台湾桂竹出笋起始期为4月上旬或中旬,持续出笋20~30天;退笋率为23%~30%,成竹率较高;在...  相似文献   

19.
竹阔混交模式对毛竹出笋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不同混交树种、不同混交密度、不同混交方法对毛竹混交林出笋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以不同混交树种混交中,组合特性为落叶、喜光的出笋量最高,常绿、喜光的最低;以不同密度混交中,密度为150株·hm-2的出笋量最高,毛竹纯林的最低;以不同混交方法混交中,块状混交的出笋量最高,毛竹纯林的最低.  相似文献   

20.
毛竹笋用林地下竹鞭分布规律与竹笋个体发育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毛竹笋用林地下竹鞭分布有一定的规律。对粗放、集约两类型竹林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竹笋发育由浅层到深层递进,清明前发笋竹鞭适宜深度在土壤表层,清明后逐渐移向土壤下层。竹笋发育数量,以中层为最多,深层为最少;竹笋个体重,随竹鞭分布深度增加而逐步增大。但约在35cm以下竹鞭孕笋逐步减少,而竹笋深度增重率增大,两者过渡最佳交点,出现在鞭深35cm左右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