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饵料培养基对克氏原螯虾池塘浮游藻类及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萍  周鑫  秦伟  柏爱旭 《广西农业科学》2014,45(8):1474-1480
【目的】筛选出适合克氏原螯虾养殖的新型饵料培养基,为开展池塘施肥养殖虾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不同饵料培养基(底栖饵料生物培养基、鸡粪培养基、鸡粪+猪粪混合培养基)施入克氏原螯虾养殖池塘,每种培养基设两个重复,试验期间以视野法计数浮游藻类,并测定pH、溶解氧(DO)、氨氮、亚硝酸盐、H2S等相关水质化学指标。【结果】与其他池塘相比,施底栖饵料生物培养基池塘的蓝藻门和裸藻门种类数明显减少,硅藻门种类数极显著增加并成为优势种群(P〈0.01);浮游藻类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也均高于其他两种培养基。在浮游藻类生物量方面,施底栖饵料生物培养基池塘的硅藻门生物量及其所占比例分别为51.01 mg/L和44.4%,约是其他两种培养基的两倍;而裸藻门和蓝藻门的生物量及其所占比例也明显低于其他两种培养基。在水质化学指标方面,底栖饵料生物培养基能稳定水体pH,有效降低氨氮、亚硝酸盐和H2S含量。【结论】底栖饵料生物培养基可有效抑制有害蓝藻的繁殖,促进有益藻类生长并改善水质,在螯虾池塘养殖中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底栖硅藻是大弹涂鱼的主要饵料来源,为了探讨研制的大弹涂鱼养殖专用肥对底栖硅藻生长的影响,该文在滩涂原位条件下,设置不施肥处理为对照(以CK表示)、大弹涂鱼养殖专用肥(F1,150kg/hm~2)、生物有机肥(F2,150kg/hm~2)、进口16-16-16复合肥等实物量施用(F3,150kg/hm~2)和等氮量施用(F4,112.5kg/hm~2)等5个处理,研究大弹涂鱼饵料生物底栖硅藻生长实际效应。结果表明,施肥对滩涂底泥中底栖硅藻的数量有明显的增加效应,总体表现为F1F3F4F2。和CK相比,F1处理3次施肥后底栖硅藻分别增加了123.6%、157.7%和101.7%。大弹涂鱼养殖专用肥在培植大弹涂鱼饵料生物上表现出较好的效果,具有进一步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3种底栖动物培养基和3种虾、蟹混养方式对池塘底质总氮、总磷、总有机碳积累量和底栖动物种类及其生物量的影响。3种培养基(底栖饵料生物、鸡粪、鸡粪与猪粪混合)和3种虾、蟹混养方式(虾、蟹分别为6000、1000,8000、800,10000、300 ind./667 m2,虾放养规格为300-400尾/kg,蟹放养规格为120只/kg)按随机区组排列,共设置9个试验组,每组设3个重复。结果表明:底栖饵料生物培养基组的总氮、总磷和总有机碳积累量均显著低于鸡粪培养基和鸡粪与猪粪混合培养基组(P〈0.05),而底栖动物种类及总生物量明显高于其他培养基组( P〈0.05);在不同培养基条件下,高密度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a组底质中总氮、总磷和总有机碳积累量均显著高于克氏原螯虾中、低密度组(P〈0.05),而底栖动物生物量明显低于中、低密度组(P〈0.05);养殖密度水平对底栖动物种类则无显著影响(P〉0.05)。研究表明,为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采用底栖饵料生物培养基,克氏原螯虾与河蟹Eriocheir sinensis的养殖密度分别为8000、800 ind./667 m2时的组合为最佳。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辐射减弱对浮游藻类和底栖藻类竞争的影响,构建了浅水生态系统,设置遮光组和不遮光的对照组两种处理,通过测定水中氮、磷营养盐、浮游藻类生物量及底栖藻类生物量等指标,分析遮光时浮游藻类和底栖藻类生长变化,研究辐射减弱对浮游与底栖藻类竞争的影响。结果表明,遮光条件下,水体浮游藻类Chl a降低15%,DO浓度平均增加9%,TN、TP浓度分别增加30%和24%时,底栖藻类Chl a增加48%。说明辐射减弱虽可显著降低水体光照强度和浮游藻类生物量,但可提高水体中氮、磷营养盐浓度,促进底栖藻类生物量增加。因此,在辐射减弱背景下,不利于浮游藻类生长,而有利于底栖藻类竞争。  相似文献   

5.
曲青梅  邹宁 《安徽农业科学》2013,(33):13090-13093
底栖硅藻作为鲍鱼和海参的主要饵料,对鲍苗和海参的生长、变形和发育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从藻体中提取的活性成分具有独特的营养和药用价值,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综述了悬浮培养条件对海洋底栖硅藻的生长和营养成分的影响,旨在为大规模悬浮培养底栖硅藻及其活性物质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黄鳝食性杂,偏动物性饵料,可就地取材多渠道落实饵料来源。一是在养殖池内施足基肥,培育枝角类、桡足类、轮虫及底栖动物等;二是在养殖池内放养一部分怀卵的鲫鱼、抱卵虾,让其产卵孵化出幼体:三是专门饲养福寿螺或螺蛳、河蚌等;也可与发展珍珠养殖相结合,利用蚌肉作为饵料。  相似文献   

7.
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型底栖动物生活在水域环境的“底栖区”,是污染检测领域研究的焦点。文中论述了大型底栖动物在水域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及水层一底栖耦合中的作用,环境对底栖动物的影响及底栖动物与其它生物的相互关系也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培养基投放对池塘表层底泥磷形态及底栖饵料生物培育效果的影响,为新型培养基在池塘生态健康养殖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池塘中按不同比例[4.50×103(处理1)、1.35×104(处理2)、6.75×104(处理3)kg/ha]投放培养基,以不投放培养基为对照,每处理设2个平衡.分别于春、夏、秋三季,每季度采集池塘表层底泥两次,测定不同磷形态含量;每月采集底栖饵料生物一次,统计其生物量.[结果]投放培养基后,池塘底栖水蚯蚓的数量密度随培养基投放比例的增加而增加,而摇蚊幼虫的生物量表现为:处理2(12.82 g/m2)>处理1(10.77 g/m2)>处理3(10.02 g/m2)>对照(8.19 g/m2),其中处理1、2、3分别比对照高20.85%、43.90%和12.50%.池塘表层底泥中总磷(TP)、无机磷(IP)、钙结合态磷(Ca-P)、铝吸附态磷和(Al-P)及弱吸附态磷(Labile-P)含量均表现为:处理3>处理2>处理1>对照,即与培养基投放量呈正相关;各培养基投放处理组Labile-P含量的季节变化表现为:秋季>春季>夏季,Fe-P、Al-P和Ca-P含量的季节变化表现为:春季>夏季>秋季.Labile-P与Fe-P的平均含量分别高出对照27.00%和31.00%左右.[结论]在池塘中投放培养基可有效提高底栖饵料生物的生物量,其对池塘表层底泥不同磷形态的贡献主要表现为增加Labile-P和Fe-P的含量,尤其是Fe-P的增加有利于摇蚊幼虫培育,更好地为虾蟹类池塘养殖提供天然饵料.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底栖饵料对克氏原螯虾生长、消化酶活性、血清生化指标及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以投喂克氏原螯虾配合饲料组为对照组,分别投喂水丝蚓、摇蚊幼虫、菱形螺60 d后,检测克氏原螯虾生长、消化酶、血清生化指标和肌肉营养成分。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喂底栖饵料实验组克氏原螯虾的特定生长率、胰蛋白酶和脂肪酶的活性、肌肉的营养成分含量均显著提高;底栖饵料组的淀粉酶的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总胆固醇、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均显著降低。实验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甘油三酯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各实验组间血清生化指标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投喂底栖饵料可以明显提高克氏原螯虾的消化能力,从而促进生长,并能提高其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底栖饵料对克氏原螯虾生长、消化酶活性、血清生化指标及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以投喂克氏原螯虾配合饲料组为对照组,分别投喂水丝蚓、摇蚊幼虫、菱形螺60 d后,检测克氏原螯虾生长、消化酶、血清生化指标和肌肉营养成分。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喂底栖饵料实验组克氏原螯虾的特定生长率、胰蛋白酶和脂肪酶的活性、肌肉的营养成分含量均显著提高;底栖饵料组的淀粉酶的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总胆固醇、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均显著降低。实验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甘油三酯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各实验组间血清生化指标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投喂底栖饵料可以明显提高克氏原螯虾的消化能力,从而促进生长,并能提高其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浙南地区春秋航次潮间带大型底栖藻类的调查,共鉴定出大型底栖藻类61种,并分析大型底栖藻类时空分布的区系特征,本次调查的61种大型底栖藻类中,已有药用记载的底栖藻类达到51种,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心脑血管、清热解毒、化瘀祛痰、利水降压、驱虫等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浙江义乌市城镇化对溪流底栖硅藻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0年4月调查了浙江省义乌地区5个参照和9个城镇溪流样点的理化性状、底栖硅藻群落及所在流域土地利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表明,流域城镇化强度指标——不透水地表面积比与电导率、总氮和磷酸盐等理化因子呈显著正相关,也与喜富营养型硅藻与耐污型硅藻比例呈显著正相关。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与相似性检验(ANOSIM)分析表明,参照溪流与城镇溪流的底栖硅藻群落具有显著差异。参照溪流底栖硅藻平均密度(5.67×105cell.cm-2)低于城镇溪流(6.11×106cell.cm-2),并且参照溪流运动型、富营养型和耐污型硅藻比例也显著低于城镇溪流。城镇溪流优势种是Na-vicula minima(50.75%),参照溪流为Rhoicosphenia abbreviate(55.71%)。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森林面积比、底质组成、二氧化硅、电导率、钙离子和镁离子是影响研究样点底栖硅藻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结果证实,城镇化会显著改变城市溪流底栖硅藻群落结构,底栖硅藻可作为评价溪流生态质量的指示生物。  相似文献   

13.
为更全面地了解淦河流域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于2012年初春测定了淦河干流及其主要支流的水体理化指标、底栖藻类叶绿素a(Chl a)含量和无灰干重(AFDM),同时测定了部分样点底栖藻垫的磷含量及形态组成。结果显示:淦河上游各支流及干流水体的总磷(TP)、总氮(TN)和化学需氧量(COD)分别为0.014~0.072、0.282~1.204、0.77~13.26 mg·L-1,水质较好;流经市区的干流下游河段水体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TP、TN和COD分别为0.214~0.252、2.039~2.748、9.09~16.48 mg·L-1;就总氮、总磷的含量来看,样点S1到S15的水质为Ⅱ类水,S16~S20超过Ⅴ类。各支流底栖藻类Chl a的含量在6.6~16.1μg·cm-2之间,而淦河干流样点为13.5~47.3μg·cm-2,所有样点底栖藻类的AFDM(645~3050μg·cm-2)和Chl a显著相关。底栖藻类对磷的滞留能力在一定范围内随水体营养浓度的增加而增强,下游底栖藻垫的总磷含量比上游高,最高可达82μg·cm-2;底栖藻垫中的磷形态组成以铁结合态磷(Fe-P)为主,占总磷的34%~73%,说明Fe-P对底栖藻类-水界面的磷循环起着主要的作用。研究结果对提高水体监测的认识,加强淦河流域管理和完善淦河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评价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根据2013年11月(秋)和2014年2月(冬)、5月(春)、8月(夏)在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潮间带调查所获大型底栖藻类数据,对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潮间带大型底栖藻类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优势种以及多样性进行研究。将调查数据整理并录入到南麂列岛生物多样性地理信息系统,使用Arc GIS软件绘制南麂列岛潮间带调查断面分布图、藻类生物量分布图和调查断面藻类多样性指数专题图。使用Arc GIS软件进行距离分析和地形分析,并分别结合藻类调查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断面与南麂岛之间的距离和调查断面春季生物量之间存在弱相关关系,而与生物多样性指数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除在10°~20°坡度范围内调查断面的生物量异常外,生物量随着坡度的增加而减少,并且藻类的群落结构随着坡度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就全年潮间带大型底栖藻类生物量而言,阴坡坡向藻类生物量阳坡坡向藻类生物量半阳坡坡向藻类生物量半阴坡坡向藻类生物量,并且不同坡向的大型底栖藻类生物量随季节的变化程度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底栖藻类-苦草对猪粪废水中营养物质的去除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究底栖藻类和沉水植物(苦草)对猪粪废水的处理效果,及苦草恢复重建的环境条件,通过设置不同浓度的猪粪废水处理,进行了为期32d的室内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底栖藻类、苦草、底栖藻类-苦草处理组对高浓度猪粪废水的COD和氮、磷均存在显著的去除效果;COD的最大去除率均大于86%,底栖藻类-苦草混合培养对高、中浓度猪粪废水中磷、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大于62%和70%,高于二者单独培养的处理组(均小于59%和65%)。实验期间,底栖藻类、苦草和浮游藻类Chla含量的变化以及苦草的CAT、MDA含量变化表明,高浓度的猪粪废水会对苦草产生短期的逆境胁迫,但底栖藻类的存在可以减缓高浓度氮磷对苦草的胁迫效应,在中浓度氮磷且有底栖藻类存在的条件下,有利于苦草的恢复重建。  相似文献   

16.
鳜鱼—虾—蟹池塘高密度生态混养河蟹喜食底栖动物,特别喜欢螺蚬,也喜食水生植物;鳜鱼喜食活鱼、活虾;青虾食性为杂食性偏动物性。河蟹、青虾都摄食配合饲料,河蟹主要摄食颗粒饲料,两者从食性角度互为补充,鳜鱼白天有卧穴习性,这也减少了鳜鱼对虾蟹的攻击。因鳜鱼和河蟹都喜食青虾,青虾既可被它们捕食,另一方面也获得一部分产量。在水质要求上,河蟹、鳜鱼、青虾都喜栖息在水质清新的水域,混养时对水质要求一致。  相似文献   

17.
对湖北省秭归县童庄河网箱养殖鲢、鳙鱼的区域与未进行网箱养殖的空旷区的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丰度、生物量及生物多样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网箱内外共采集到12个物种,包括双壳类、寡毛类和摇蚊幼虫,其中优势种类为摇蚊幼虫。网箱内外底栖动物的物种数量差别不大,但物种组成存在差异。与网箱外相比,网箱内底栖动物密度、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明显下降。这表明网箱养殖降低了底栖动物的密度、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8.
在水温为22.0~26.0℃下,研究了不同密度的圆筛藻Coscinodiscus sp.、舟形藻Navicula sp.和双肋藻Amphipteura sp.及其等比例组合对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体长为400~500μm的樽形幼体变态、附着及生长和成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一硅藻组中,圆筛藻组幼体的附着率最高(13.3%±2.2%),显著高于舟形藻(6.9%±1.8%)和双肋藻组(5.9%±0.7%)(P〈0.05);混合硅藻组的附着率均高于单一硅藻组,其中圆筛藻+舟形藻组幼体的附着率(23.2%±3.2%)显著高于对照组(18.0%±2.16%)(P〈0.05)。混合藻类密度为1~25万个/cm2时,幼体的附着率(27.2%±4.2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过46 d的饲养,单一和混合藻类组幼参的最终体长(P〈0.01)和成活率(P〈0.0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稚参变态附着后至体长为700~800μm的10 d内,以3种混合底栖硅藻为食物,之后以营养来源丰富的人工饵料为食,可明显提高仿刺参的生长速度和育苗成活率。  相似文献   

19.
长江口九段沙湿地底栖动物群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九段沙是长江口现代发育过程中的一个新生沙洲。于2002年5月、8月和2003年11月分三次上岛,调查了岛上的底栖动物资源,分析了底栖动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动态特征以及湿地生境变化与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空间格局变化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大型底栖动物27种,主要由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组成。上沙的优势种为宁波泥蟹(Hyoplax ningpeonsisShen)、谭氏泥蟹(Ilyrplax deschampsi)、彩虹明樱蛤(Moerella iridescens)、光滑狭口螺(Stenothyra glabra)等;中沙优势种为谭氏泥蟹(Ilyrplax deschampsi)、光滑狭口螺(Stenothyra glabra);下沙优势种为谭氏泥蟹(Ilyrplax deschampsi)、彩虹明樱蛤(Moerella iridescens)、天津厚蟹(Helice tridens tientsinensis)、绯拟沼螺(A.latericea)、光滑狭口螺(Stenothyra glabra)等。从光滩以软体动物为主的群落,到海三棱草(Scirpus mariqueter)、草带(Scirpus triqueter)以蟹类、软体动物为主的群落,发展到芦苇带(Phragmites australis)以蟹类为主的群落,趋势是生物多样性增高,群落结构趋于复杂,表现出明显的演替序列。  相似文献   

20.
长江口九段沙湿地底栖动物群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九段沙是长江口现代发育过程中的一个新生沙洲。于2002年5月、8月和2003年11月分三次上岛,调查了岛上的底栖动物资源,分析了底栖动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动态特征以及湿地生境变化与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空间格局变化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大型底栖动物27种,主要由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组成。上沙的优势种为宁波泥蟹(Hyoplax ningpeonsisShen)、谭氏泥蟹(Ilyrplax deschampsi)、彩虹明樱蛤(Moerella iridescens)、光滑狭口螺(Stenothyra glabra)等;中沙优势种为谭氏泥蟹(Ilyrplax deschampsi)、光滑狭口螺(Stenothyra glabra);下沙优势种为谭氏泥蟹(Ilyrplax deschampsi)、彩虹明樱蛤(Moerella iridescens)、天津厚蟹(Helice tridens tientsinensis)、绯拟沼螺(A.latericea)、光滑狭口螺(Stenothyra glabra)等。从光滩以软体动物为主的群落,到海三棱草(Scirpus mariqueter)、草带(Scirpus triqueter)以蟹类、软体动物为主的群落,发展到芦苇带(Phragmites australis)以蟹类为主的群落,趋势是生物多样性增高,群落结构趋于复杂,表现出明显的演替序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