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以玉米杂交种郑单958为材料,研究缩节安(DPC)拌种对玉米幼苗形态和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播种前以种子∶水∶缩节安∶羧甲基纤维素=20∶1∶0.05∶0.02(重量比)的比例拌种,能够显著增加玉米幼苗的根冠比,提高玉米幼苗根系活力。10%的PEG模拟干旱处理3d和盆栽控水7d后,DPC拌种的幼苗根系和叶片的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物岐化酶(POD)的活性均高于对照,丙二醛(MDA)含量低于对照,根系和叶片脱落酸(ABA)、细胞分裂素(CTK)、赤霉素(GAs)含量也存在差异。因此,DPC拌种有助于培育壮苗,提高玉米苗期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2.
外源水杨酸对玉米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李才生  秦燕  宗盼 《玉米科学》2010,18(3):98-100
用不同浓度的外源水杨酸对玉米幼苗进行处理,研究水杨酸对玉米幼苗生长和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水杨酸处理对玉米幼苗的鲜重、苗高、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DA)、相对外渗率都有明显影响,在水杨酸浓度为1.5mg/L时效果较好,鲜重和苗高分别比对照增加了45.6%和28.2%;叶绿素含量、SOD和POD的活性也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47.7%、53.8%和72.4%;MDA和相对外渗率分别比对照下降9.6%和17.3%。  相似文献   

3.
等离子体处理对玉米幼苗抗逆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4个不同剂量0.5A(T1)、1.0A(T2),1.5A(T3)、2.0A(T4)的等离子体处理玉米种子,研究幼苗在干旱、冷害和盐害等逆境处理后对玉米幼苗抗逆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处理玉米种子可提高玉米幼苗在干旱、冷害和盐害条件下的抗逆性,但以提高幼苗抗旱能力最明显。干旱条件下,4个不同剂量的等离子体处理可使玉米幼苗的可溶性糖含量较对照平均提高5.5%,脯氨酸含量比对照植株平均增加24.7%,POD活性比对照平均增加33.3%,电解质外渗率平均降低20.9%。1.5A(T3)的等离子体处理剂量在所有处理中效果最明显,可作为等离子体处理玉米种子提高抗逆性的适宜处理剂量。  相似文献   

4.
采用10%聚乙二醇6000模拟干旱胁迫,研究稀土元素钕对干旱胁迫下玉米幼苗根系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显著提高根系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氢(H_2O_2)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显著降低了过氧化物酶(POD)、谷胱苷肽转移酶(GS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显著降低抗坏血酸(As A)和谷胱苷肽(GSH)含量及根系生物量。干旱胁迫加剧了根系的氧化胁迫,玉米幼苗根系通过增强抗氧化酶活性抵抗干旱胁迫。外源氯化钕(NdCl_3)处理可显著提高干旱胁迫下玉米幼苗根系抗氧化酶SOD、POD、CAT、GST、GPX活性,显著提高AsA和GSH含量和根系生物量,显著降低MDA和H_2O_2含量,对APX活性无显著影响。盆栽实验结果进一步说明,NdCl_3对轻度和中度土壤干旱下玉米幼苗抗旱性均具有促进作用,对中度土壤干旱下玉米幼苗的抗旱性促进作用更佳。NdCl_3可提高玉米幼苗根系的抗旱能力,缓解干旱胁迫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5.
镉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朝阳  陈玲  吴娆  王湘 《麦类作物学报》2011,31(6):1153-1157
为研究Cd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代谢过程的影响,以小麦品种绵阳19为材料,用CdCl2.2.5H2O配制4个浓度梯度,测定小麦萌发种子在不同浓度处理下的芽长、根长、维生素C、游离组氨酸及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Cd处理对小麦种子萌发有强烈的抑制作用,但不同Cd浓度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低浓度Cd(1mg.L-1)处理对小麦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而随Cd浓度增加逐渐转变为抑制效应;幼苗根长对Cd的反应较苗长更敏感,低浓度下即表现为抑制效应;随Cd浓度增加,小麦幼苗的维生素C含量由下降转为上升,分别比对照增加-15.5%、11.2%和26.3%;游离组氨酸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28.6%、21.7%和15.5%,而可溶性糖含量则随Cd浓度的增加呈现先降后升再降趋势。说明维生素C、组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可作为小麦幼苗遭受Cd毒害的早期诊断指标,其中维生素C在小麦幼苗抵御Cd毒害过程中可能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杂C-546为试材,采用10、20、40、80、160 mmol/L外源CaCl_2浸种和叶面喷施不同浓度处理种子,比较分析低温胁迫下玉米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可溶性蛋白、Pn、Fv/Fm、POD和SOD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低温抑制玉米幼苗生长条件下,一定浓度CaCl_2(10~80 mmol/L)处理可降低玉米幼苗生长伤害程度。80 mmol/L CaCl_2浸种处理对玉米低温胁迫的缓解效果最佳,与对照比较,发芽率提高8%,发芽势提高24.6%,发芽指数提高33.2,相对电导率降低51.8%,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76.3%,SOD活性增加35.7%。适宜浓度的CaCl_2在低温条件下可促进玉米种子的萌发,降低低温对玉米幼苗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7.
以1.5年生降香黄檀幼苗为试材,通过溶液培养的方式,研究不同浓度(0、10、25、50、100 mg/L)的5-氨基乙酰丙酸(5-ALA)对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降香黄檀幼苗的生长发育、根系性状、光合色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PEG-6000胁迫14 d后,降香黄檀幼苗的苗高、地径、根、茎、叶干重、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下降,MDA含量显著上升,而抗氧化酶(SOD、POD)活性和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根系活力明显下降。同时,一定浓度的外源5-ALA降低了PEG-6000引起的降香黄檀幼苗生理上的干旱胁迫,其中以25 mg/L处理时效果最好,且与PEG处理相比,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SOD与POD活性、可溶性糖与可溶性蛋白含量、根系活力分别提高了157.95%、34.44%、33.33%、24.49%、84.66%,87.66%、59.23%、76.8%、62.72%,MDA含量则降低了37.81%。因此,根系施用外源5-ALA可促进干旱胁迫下降香黄檀幼苗的生长,并可通过提高根系的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来增加其抗旱性,其适宜浓度为25 mg/L。  相似文献   

8.
低温胁迫下外源水杨酸对玉米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叶面喷施外源水杨酸(SA)0、25、50、100、150 mg/L不同浓度处理,比较分析低温胁迫下玉米幼苗株高、根长、地上部和地下部干重等农艺指标和相对含水量、相对电导率、Fv/Fm、Pn、MDA含量、SOD和POD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低温抑制玉米幼苗生长条件下,低浓度SA(25~50 mg/L)减缓玉米幼苗生长受抑制程度,其中,50 mg/L SA处理效果最佳,与对照比较,玉米自交系B125和昌7-2株高分别增加12.9%、14.5%,相对含水量分别提高60.4%、64.5%,相对电导率分别降低47.6%、57.5%,POD活性分别增加29.6%、35.6%。适宜浓度的SA在常温条件下可促进玉米幼苗的生长和缓解低温胁迫对玉米幼苗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真菌源激活蛋白在促进植物生长和增产方面的作用机理,研究了不同浓度激活蛋白处理对大豆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1、2、5μg mL-1激活蛋白处理后7 d,大豆幼苗根系活力比对照分别增加了44.2%、54.5%和19.8%,硝酸还原酶活性比对照分别增加了61.33%、138.37%和53.2%;处理后12 d,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比对照分别增加了12.56%、17.32%和5.32%,可溶性糖含量比对照分别增加了18.56%、31.02%和18.69%,可溶性蛋白含量比对照分别增加了17.36%、31.96%,6和23.10%.不同浓度激活蛋白均能促进与植物生长相关的生理指标的提高,其中以2μg mL-1的作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硫氧还蛋白的过量表达对提高植物抗铝毒能力的作用,以过量表达硫氧还蛋白S基因(Trxs)的转基因大麦为材料,采用水培法研究0.05 mmol/L AlCl3胁迫条件下转基因大麦株系(LSY-11-1-1)幼苗根系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等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以及蛋白质和膜脂氧化损伤程度.结果表明,(1)在0.05 mmol/L AlCl3处理下,大麦幼苗根中蛋白质羰基含量和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非胁迫处理样品,但是转基因大麦的蛋白质羰基含量和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非转基因对照,如在铝胁迫处理的6、24、48、72和96 h时转基因大麦幼苗根中蛋白羰基含量分别只有对照的68.13%、52.39%、56.18%、58.02%和60.48%,MDA含量分别是对照的71.26%、74.47%、83.05%、73.65%与75.31%.(2)胁迫处理下大麦根系GSH-PX、CAT和APX等抗氧化酶活性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与非转基因对照相比,转基因大麦幼苗根系抗氧化酶系的活性普遍高于对照,如GSH-PX活性在处理的3、24、48、72和96 h时分别是对照的1.1、1.2、1.8、1.6和1.6倍;APX在活性高峰时分别是对照的121%(3h)和119%(96 h);CAT活性在胁迫处理的3、12、24、48和72 h分别比对照提高了62%、11%、7%、34%和17%,而且转基因幼苗根系CAT活性高峰(处理3 h)比对照提前出现21 h(处理24 h)出现.这些结果表明过量表达Trxs可以有效地提高上述抗氧化酶类的活性,缓解铝毒对大麦根系蛋白质和膜脂的氧化损伤,从而提高转基因大麦幼苗对铝胁迫的抗性.  相似文献   

11.
花生幼苗期耐盐品种的筛选与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以花生幼苗的相对主根长、相对苗高、相对地上部鲜重、相对根鲜重、相对地上部干重、相对根干重等为指标,鉴定了49份花生品种的耐盐性。结果表明,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幼苗各个性状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应,其中,除干重以外,0.5%NaCl及以上浓度胁迫条件下所有性状受到盐害的明显抑制。以0.5%NaCl处理条件下的相对主根长、相对苗高等6个性状作为耐盐评价指标,筛选出4份耐盐品种和2份盐害敏感品种,为进一步开展耐盐花生品种的培育以及耐盐机制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甲醇老化处理对玉米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海艳 《玉米科学》2015,23(3):76-79,85
分析不同时间的50%甲醇老化处理对玉米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明确甲醇老化处理的最佳时间。结果表明,与蒸馏水浸泡40 min(CK)相比,50%甲醇老化处理10~30 min时种子发芽指标(活力指数除外)均无显著变化;40 min时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分别降低5.67%、8.67%、11.08%和41.22%;50 min时分别降低6.00%、10.00%、18.05%和47.70%;60 min时分别降低21.33%、28.00%、35.62%和61.80%;70 min时种子发芽指标降至较低水平。甲醇老化处理10 min时,玉米幼苗苗高、根长、根苗比、苗重和根重均显著降低,且降低幅度高于发芽指标。与CK相比,甲醇老化处理10~30 min时对种子脱氢酶活性和相对电导率无显著影响,40~70 min时脱氢酶活性显著降低,相对电导率显著增加。因此,50%甲醇老化处理应选择40~60 min为宜。  相似文献   

13.
链霉菌剂种子包衣对小麦幼穗分化及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链霉菌对小麦幼穗分化进程及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使用娄彻氏链霉菌(D74)和密旋链霉菌(Act12)混合菌对小偃22种子进行包衣和大田种植,研究了接种链霉菌对小麦穗分化发育进程、生物学性状、光合特性、生理生化指标、穗性状及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适量链霉菌包衣可以加快小麦幼穗分化,增加小穗原基数量与小花原基数量,在二棱期至护颖分化期,T2.5处理小穗原基数较对照增加了17.3%;在雌雄蕊原基分化期,T2.5处理的小穗原基数、小花原基数、雌雄蕊原基数和顶端花原基数分别较对照增加了1.5%、3.4%、7.1%和11.1%。(2)适量链霉菌包衣对不同生育时期的植株鲜重、根系鲜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在分蘖期,T2.5处理的植株鲜重及根系鲜重分别较对照显著增加(29.4%及50.0%)。(3)适量链霉菌包衣可影响小麦叶片内酶活性,在灌浆中期,T2.55包衣处理的叶片POD活性、PPO活性、可溶性蛋白和根系活力均较对照有所提高,而MDA含量均较对照有所降低,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较对照显著提高(44.4%和66.7%)。(4)在灌浆初期,T2.55包衣处理的净光合速率分别较对照提高了24.8%和41.6%,后者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5)适量链霉菌包衣可以促进小麦产量的形成,T2.5处理的大、中和小型穗的穗粒数分别较对照提高了9.3%、2.2%和4.8%,产量较对照提高了4.9%。  相似文献   

14.
采用PVC管栽方法,研究模拟犁底层和深松处理下春玉米花后衰老过程中根系的生物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玉米花后,相同根层节根数均表现为深松处理>模拟犁底层处理。犁底层影响根系在不同深度土壤空间分布,深松处理20~35 cm 土壤深度和36~75 cm 土壤深度玉米根系体积分别比犁底层处理增加176.33%和185.92%;在模拟犁底层处理下,90%以上的根系主要集中在0~20 cm土壤深度,深松处理90%以上的根系主要集中分布在0~35 cm深度土壤。深松增加下层土壤(30~75 cm)根系比重,根系空间分布更加合理。根系衰老进程,花后20 d开始犁底层处理下36~75 cm土壤深度玉米根系衰老速度加快,该深度根系重量开花期比深松处理低2.91%,花后50 d比深松处理低12.31%。犁底层的存在限制玉米根系的发育,深松有利于增加深层土壤的根系分布,能减缓后期根系衰老速度。  相似文献   

15.
不同去根处理对夏玉米根系形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玉米杂交种郑单958为材料,研究在7.5万株/hm~2条件下大喇叭口期、吐丝期去根处理对植株根系形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吐丝期去根处理的植株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较不去根处理的植株分别提高8.70%、4.74%和1.98%;大喇叭口期去根处理的植侏分别降低16.53%、10.29%和2.74%。吐丝期去根处理的植株地上部总干物重和分配至果穗中的干物质比例最高,较对照分别增加0.72%和4.96%。两种去根处理显著增加0~10 cm土层内的根系长度,尤其增加0.5~1.0 mm毛细根的数量,利于对耕层水分和营养的吸收。大喇叭口期去根处理增加各土层内的根系表面积和根体积,吐丝期去根处理增加0~10 cm土层内的根系表面积和根体积。密植高产玉米群体存在根系冗余,在玉米吐丝期适当去根处理对玉米产量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水稻生产上为了达到培育壮秧的目的,通过开展大田试验,采用缓释肥作出嫁肥进行研究。在水稻移栽前3 d人工撒施25 kg/667 m2缓释肥作出嫁肥,以常规施肥作对照,在水稻移栽后定期取样测定秧苗素质及在分蘖期调查水稻茎蘖动态,并综合评价缓释肥作出嫁肥对秧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施用缓释肥作出嫁肥后,在14、21、28 d时,水稻秧苗的株高分别提高6.26%、5.38%、3.38%,地上部干质量分别提高35.29%、3.92%、4.59%,地下部干质量分别提高30.00%、30.43%、8.70%,但对秧苗的茎基宽、发根数及根冠比影响不大;在水稻茎蘖数方面,施用缓释肥处理较常规处理在7月1日、7月8日、7月15日、7月22日、7月29日分别高出12.97%、7.68%、12.08%、40.24%、16.59%。综上所述,施用缓释肥作出嫁肥,能够提高水稻秧苗的株高及干物质量,对茎基宽及发根数影响不大,在生长中期能够增强水稻的分蘖能力,提高分蘖期水稻的茎蘖数。使用该种缓释肥作出嫁肥后,能够通过提高秧苗株高、干物质量及分蘖数来达到壮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化杀剂青鲜素对苦荞麦主要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苦荞植株现蕾前约3 d,每间隔2 d,利用浓度为0.15%的化学杀雄剂青鲜素处理一次,成熟时对其主要生物学性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青鲜素对苦荞麦各品种处理后,株高、分枝数和叶片重与对照在1%显著水平上有极显著差异;在1%显著水平上,对西荞2号、镇巴苦荞和选荞1号叶片数的影响与对照有极显著差异,在5%显著水平上对西荞1号叶片数的影响与对照有显著差异;在5%显著水平上,对根重的影响,西荞2号和选荞1号与对照有显著差异,镇巴苦荞和西荞1号与对照没有差异;在1%显著水平上,对茎秆重的影响,西荞2号、镇巴苦荞和西荞1号与对照有极显著差异,选荞1号与对照在5%显著水平上有显著差异。处理组同一朵小花内苦荞麦的花粉粒干瘪率达90%,杀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耕作方式对水稻光合及根系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9311为材料,对水稻垄作和传统耕作方式下的光合特性、根系特点和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方式相比,垄作方式下水稻的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和水分利用率(WUE)等光合参数的值均显著增大,根条数、根干重、根系活力和根系CAT、SOD、POD酶活性极显著提高,MDA含量极显著下降,分蘖数和有效穗数分别增加16.67%和33.98%.垄作主要通过改善根系吸收,增加分蘖和有效穗数及提高光合速率,达到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对39份花生品种(其中12份普通型、12份珍珠豆型、13份龙生型和2份多粒型)进行根系性状研究。 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花生在主根长、根体积、根干重、侧根根瘤数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异,但在侧根数、根基粗、主根根 瘤数、主侧根干重比等方面有显著差异或极显著差异,而在同一类型间除个别性状有差异外,其他性状在品种间差 异不显著。珍珠豆型花生的根干重小、根基粗小、主根根瘤数和侧根根瘤数少、一次侧根少且主侧根干重比小;普 通型花生主根长、侧根根瘤多、根体积小;龙生型花生根干重大、侧根根瘤数少、主根干重/侧根干重大、侧根数少; 多粒型花生根体积大、主根根瘤数多、侧根数多。利用根系性状对花生进行聚类分析,表明花生根系性状存在丰富 的多样性。虽然基于根系性状的聚类分析未能将39份花生分为两大类密枝亚种和疏枝亚种,也未能对亚种内类 型区分开来,但各亚组内花生品种基本上都是密枝亚种或疏枝亚种。  相似文献   

20.
花生根瘤菌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富思德”花生根瘤菌与不同氮肥水平的化肥配合施用对花生主要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花生根瘤菌在常规施肥50%氮肥水平上施用,依然可以提高花生的植株鲜重、根瘤数和出仁率,分别比对照提高27.7%~57.0%、4.9%~132.8%、1.4%~2.0%;(2)花生根瘤菌与化肥配合施用对花生的增产效果明显,比对照增产9.4%~2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