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黄洪亮  郑元甲 《海洋渔业》1998,20(3):106-110
本文根据1997年6-11月北太平洋柔鱼生物学特征分析:中部海区渔获胴体组成明显大地西部海区且主要由雌性柔鱼组成;不同月份钓获的雌、雄性柔鱼群体组成有较大的差异;两海区随着生产月份的延续,所渔获的柔鱼胴体范围有扩大的趋势;平均纯体重,雌性柔鱼占平均体重的82.51-84.79%,而雄性柔鱼占平均体重的83.88-85.60%;柔鲆的性腺发育程序随着生产月份的推迟,发育程度也越高,而在相同月份雄性柔  相似文献   

2.
北太平洋海区柔鱼生物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洪亮  郑元甲  程家骅 《海洋渔业》2003,25(3):126-129,135
本文利用1996~2001年间对北太平洋柔鱼生物学测试资料,分西部(160°E以西)、中部(160°E~170°E)和东部(170°E以东)三个海区对柔鱼生物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东部海区胴长明显大于西部海区,中部海区的群体组成与其相邻的西部和东部海区相接近。2.性腺成熟度组成,雌性以Ⅱ期为主,雄性以Ⅱ期和Ⅲ期为主,雄性性腺成熟度普遍较雌性的早,并随着生产月份的延续,性腺成熟度越高。3.所有年份柔鱼的摄食等级均以1级和2级为主,渔汛后期,摄食等级有所下降。4.通过对摄食等级较高的柔鱼饵料成份的分析,出现机率头足类最高,为90.3%;鱼类次之,为64.5%;甲壳类最少,为51.6%。  相似文献   

3.
东太平洋赤道海域茎柔鱼主要生物学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国远洋鱿钓船于2018年2—4月在东太平洋赤道(110°W~114°W、2°40'S~2°N)作业期间现场取样的1200尾茎柔鱼(Dosidicusgigas)样本进行研究,利用频率分布法分析了2—4月胴长、体重、性腺成熟度和摄食等级的分布,并通过拟合求出了胴长-体重的关系和初次性成熟胴长。根据采样海域的遥感温度,讨论了茎柔鱼不同月份雌雄个体生长的差异。结果显示, 2—4月雄性茎柔鱼优势胴长依次为26~28 cm (19.33%)、30~32 cm (26.46%)、28~30 cm (31.82%),雌性分别为24~26 cm (16.8%)、28~30 cm (24.95%)、26~28 cm (21.79%); 2—4月雌雄茎柔鱼优势体重均依次为400~600 g (28%、20.67%)、600~800 g (29.14%、28.25%)、600~800 g (25.64%、31.82%)。协方差表明3月雌性茎柔鱼与同月雄性茎柔鱼以及2月、4月的雌性茎柔鱼生长模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_30.01, P_(2-3)0.01,P_(3-4)0.05)。2—4月雌、雄性茎柔鱼摄食等级均以1~2级为主,高摄食等级占比逐月降低。雄性茎柔鱼性腺发育均以Ⅱ期为主,性成熟比例逐月升高,初次性成熟胴长为32.72cm;雌性性腺发育缓慢,各月发育均以Ⅰ期为主,未成熟比例占97%以上,茎柔鱼胴长和体重随性腺等级的提高呈逐级增长状态。综合判断雄性茎柔鱼性成熟比雌性早,性成熟雄性个体或因交配正在离开赤道海域开始向美洲沿岸洄游。  相似文献   

4.
东南太平洋秋冬季智利竹筴鱼摄食习性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9年3~6月对东南太平洋智利竹筴鱼(Trachurus murphyi)渔获进行随机取样,对其胃含物的饵料组成、重量、摄食等级和摄食习性等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智利竹筴鱼主要以鱼类[IRI(%)=93.20]为食,其次为磷虾类[IRI(%)=6.76]和柔鱼类[IRI(%)=0.03],偶见水母和桡足类。从胃含物组成的重量百分比来看,鱼鳞比例最大(占79.83%),其次为磷虾类(16.59%),柔鱼类也占一定的比例。从出现频次来看,鱼鳞出现次数最多(占95.28%),其次为磷虾类(52.83%)和鱼鳍鳍条(40.09%),偶见未消化完的鱼卵、磷虾眼睛和柔鱼类等。平均饱满指数各月份波动不大,除4月稍有降低外,基本呈逐渐增加趋势。摄食等级除了4月和5月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余月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叉长组为150~250 mm(幼鱼阶段)时,智利竹筴鱼摄食等级为0的个体比例很高,均值为45%;而随着叉长的增大(301~500 mm叉长组,成鱼阶段),摄食等级为0的个体比例显著下降,平均值为9.7%。在叉长组为150~250mm时,胃含物组成类别较少,仅发现鱼鳞、鱼卵和磷虾3类。在叉长组为301~500 mm时,胃含物的种类组成复杂和多样化。受到取样条件不易和胃含物部分或完全消化的鉴定困难,本研究今后在样品收集和种类鉴定方面还需进一步深入,以期更好地掌握智利竹筴鱼摄食生态方面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1999年探捕调查资料,对北太平洋中东部海域的柔鱼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总的来说该海域的柔鱼属大型柔鱼,但在三个作业海区中也有区别,中部海区柔鱼的个体最大,其次为东部海区,西部海区为最小;其形体变化规律在特定的海域(175°E~ 172°W、39°~42°N)有随经度和纬度增加而增大;柔鱼随着生产月份的延续,胴长、体重有显著增大的趋势;生长速度快,经测试其胴长、体重关系式为:W_i=1.52×10~(-4)×L_i~(2.7231)。在5~7月份,柔鱼的性腺发育程度较低,绝大数处于Ⅰ期和Ⅱ期,其摄食等级也较低,以空胃和Ⅰ级胃为主,胃含物以小鱼和柔鱼占大多数。  相似文献   

6.
韩飞  陈新军  林东明  宣思鹏 《水产学报》2019,43(12):2511-2522
现生头足类的性腺发育滞后于个体生长,研究其生殖投入方式对于掌握它们的生长发育过程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本实验利用形态学和残差指标分析方法,对东太平洋赤道海域茎柔鱼的体征生长及其生殖投入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雌、雄个体均为匀速生长,雌性个体性腺成熟的最小胴长和最小体质量分别为270 mm和766 g,雄性个体性腺成熟的最小胴长和最小体质量分别为270 mm和479 g。雌、雄个体的空胃率低,摄食等级以1~2级为主;随着月份推移,个体的体征质量逐步趋好,在性腺发育阶段最差。雌性成熟个体的性腺指数平均值为2.26%±1.33%,缠卵腺指数平均值为34.34%±18.62%;雄性成熟个体的性腺指数平均值为1.31%±0.35%。雌、雄个体二者的体征指标与生殖投入指标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随着性腺发育,体征指标和生殖投入指标呈下降趋势;随着胃饱满度等级增加,体征指标呈下降趋势,生殖投入指标则呈上升趋势。研究表明,茎柔鱼在性腺发育过程中持续摄食生长,生殖投入倾向于外源性,肌肉组织存储能量部分转化以满足生殖发育所需。  相似文献   

7.
根据2012年1-4月西南大西洋公海鱿钓渔船随机采集的666尾阿根廷滑柔鱼样本,对其鱿钓渔获的群体组成、形态特征、雌雄性比、缠卵腺及性腺发育等渔业生物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调查期间鱿钓渔业阿根廷滑柔鱼渔获群体胴长为91~351 mm,呈双峰分布,雌、雄性平均胴长分别为243.6 mm 和214.5 mm,雌性个体显著大于雄性;雌雄性比为1.26:1,以雌性个体为主;雌性群体性成熟以Ⅱ期为主(57.9%),Ⅲ期以上个体为42.1%;雌性性成熟度、缠卵腺发育程度与个体大小密切相关,进一步研究认为缠卵腺长与其重量存在幂函数关系,且雌性性成熟个体缠卵腺指数明显大于未成熟个体;雄性个体性腺随着个体生长逐步发育。根据个体大小和性成熟状况推测,调查期间捕获的阿根廷滑柔鱼群体以南巴塔哥尼亚种群( SPS)为主,混有少量的夏季产卵( SSS)群体。  相似文献   

8.
根据2014年6—7月和10—11月于西北太平洋公海两航次采集的秋刀鱼样本,分析其性别比例、体长和体质量组成、摄食等级,以探究其生长、性腺及繁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月份的增大,秋刀鱼雌性比例逐渐降低,雄性占比升高;6、7月雌、雄样本优势体长组与体质量组范围均较10、11月小;体长和体质量关系中,秋刀鱼雌性生长系数为3.24,雄性为2.82;各月样本胃饱满度以1级为主,F检验表明,除0级外,4个月内各摄食等级间呈显著差异(P<0.01);秋刀鱼雌、雄样本性腺发育以Ⅱ期为主,各性腺等级间差异不显著(P>0.05),雌性性腺指数在Ⅱ、Ⅲ、Ⅳ期内大于雄性,Ⅴ、Ⅵ期内相反,逻辑斯蒂方程表明,秋刀鱼50%性成熟体长雌性为284.7 mm,雄性为267.4 mm;雌性秋刀鱼绝对繁殖力为1032~17 708粒/尾,平均值为(5522±3196)粒/尾,绝对繁殖力高的个体体长和体质量分别为280~320 mm、110~150 g。  相似文献   

9.
2011年西南大西洋拖网渔获物阿根廷滑柔鱼生物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岩  张秀梅  周游  孙明 《南方水产》2012,8(3):39-47
根据2011年1月~4月双拖网船在西南大两洋作业时采集的901尾阿根廷滑柔鱼(lllex argentinus)样本,对其渔获群体组成、摄食等级、胴长-体质量关系以及性腺发育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样本个体大小随采样时间的推移有明显增大趋势;小胴长组阿根廷滑柔鱼的摄食能力较大胴长组弱,摄食等级的高低与其繁殖高峰期有关。阿根廷滑柔鱼雌、雄初次性成熟胴长分别为191.6mm和182.6mm,性腺成熟度为Ⅴ期个体的平均胴长小于处于Ⅲ、Ⅳ期个体的平均胴长。综合分析推测,该研究采集的901尾样本为南部巴塔哥尼亚群体和夏季产卵群体的混合样本,在拖网作业后期,渔场补充了部分大个体的夏季群体。  相似文献   

10.
新西兰海域双柔鱼的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分布在新西兰周围海域的双柔鱼生物学特性作了分析,通过回归获得雌雄个体的各种体重与胴长的关系,不同海区的渔获物组成不一,整个海域以夏生群和秋生群为主。1~4月摄食等级为0级的比例均在30%以上,2~3级约30%,小型群体的空胃率比饱满率稍高,而大型群体0~1级的摄食等级比例90%以上。渔获物性别组成生长初期接近1∶1,成长期雄性个体的比例略占优势,繁殖期雌性个体占优势。还对雌雄个体的各种性腺指数与胴长、体重的关系及性腺指数与性成熟度的对应关系等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陈新军  马金  刘必林  陆化杰  曹杰 《水产学报》2011,35(8):1191-1198
根据2007年7—10月在西北太平洋柔鱼传统作业渔场采集的样本,利用耳石微结构对其渔获群体结构、年龄与生长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雌性个体胴长为200~395 mm,日龄为123~258 d;雄性个体胴长为200~353 mm,日龄为127~274 d。7、8月渔获样本的优势日龄为151~180 d,9月为181~210 d,10月为211~240 d。孵化日期为2006年12月下旬至2007年6月上旬,其中1—4月为高峰期。雌性个体的胴长绝对生长率平均为(1.175±0.127) mm/d,雄性为(0.952±0.213) mm/d。其胴长、体质量与日龄的关系可分别用线性和指数方程来拟合,雌、雄个体胴长和体质量生长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认为,传统作业渔场中大多数渔获属冬春生群,7—10月各月优势日龄组呈现出随月变化一致的趋势,进一步印证了柔鱼轮纹为日周期的结论。推测认为,柔鱼孵化后,从产卵场洄游至索饵场需要4~6个月的时间。  相似文献   

12.
徐文其 《南方水产》2011,7(6):72-76
针对鱿鱼丝这类丝条状物料,分析了带皮鱿鱼丝与脱皮鱿鱼丝单根质量分布情况等物性参数,研究了鱿鱼丝称量过程中丝条的送料状态。通过试验论证实现小包装精确称量的可行性。采用预先整理松散丝条,定量初称结合二次复秤补偿的方法,能够对小包装鱿鱼丝进行精确的自动称量。  相似文献   

13.
性成熟和个体大小对智利外海茎柔鱼耳石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根据2007-2008年智利外海茎柔鱼资源调查期间采集的样本,以耳石最大宽度MW与其总长TSL之比作为表征耳石生长的指标,利用方差分析研究性成熟和个体大小对耳石生长的影响。分析认为,雌性个体的耳石MW/TSL与性腺成熟度存在相关性,性成熟度Ⅰ级与Ⅲ级、Ⅱ级与Ⅲ级个体的耳石MW/TSL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雄性个体的耳石MW/TSL与性腺成熟度无关。雌性个体的耳石MW/TSL与胴长也存在着相关性,胴长300~400mm的个体与500~600mm和600~700mm、胴长400~500mm与500~600mm和600-700mm的雌性个体,它们耳石MW/TSL差异显著(P<0.05),胴长为400~500mm至500~600mm的个体,其MW/TSL增加迅速,差异极显著(P<0.01)。胴长350~400mm与400~500mm、400~450mm与450~500mm的雄性个体,它们耳石MW/TSL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胴长400~450mm时的MW/TSL值为最小。研究表明,性成熟和个体大小对智利外海茎柔鱼耳石的生长有影响,但雌雄个体有差别。  相似文献   

14.
东黄海鱿鱼生物学特性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葛允聪  邱盛尧 《海洋渔业》1990,12(3):102-106
<正> 太平洋褶柔鱼(Todarodes pacificusSteenstrup 1880)原名太平洋斯氏柔鱼,以下简称鱿鱼,是珍贵的海产品之一。历年来,在东黄海的底拖网、流网和围网渔获物中经常出现鱿鱼,由于50~70年代渔业资源较好,未引起人们的重视。80年代以来我国的渔业资源出现严重衰退现象,随着我国《渔业法》的颁布实施,禁渔线和禁渔期的划定,传统的底拖网渔场上每年第三季度几乎到了无鱼可捕的地步。在这种情况下,烟渔公司率先开发  相似文献   

15.
北部湾剑尖枪乌贼生物学特征及资源状况变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7年北部湾4个季度的调查资料,进一步对北部湾渔场剑尖枪乌贼(Loligo edulis)的生物学特征及资源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剑尖枪乌贼的最大平均胴长、体质量和优势胴长组、体质量组出现在秋季。雌性个体数量明显高于雄性,性成熟度以Ⅱ期为主。雌、雄性开始分化的最小胴长为56 mm,性成熟最小胴长为67 mm。全年摄食强度不高,以1级为主。幼体终年存在。与1997~1999年和2000~2002年的调查相比较,渔获率的季节间变化显著。该调查中剑尖枪乌贼的出现率和平均渔获率较1997~1999年有所上升,较2000~2002年均有下降,显示该海域剑尖枪乌贼的资源量波动较大,因此,对剑尖枪乌贼资源应加以合理利用和保护。  相似文献   

16.
印度洋中南部大眼金枪鱼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8年9月~2009年4月在印度洋中南部金枪鱼延绳钓渔场调查期间收集的大眼金枪鱼生物学数据,对其基本的生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叉长范围为57~184 cm,优势叉长组为101~110cm和121~130 cm,约占总数的41.7%,平均叉长为119.5 cm;(2)不分性别大眼金枪鱼叉长(FL)与加工后重(DW)的关系可表达为:DW=2.407 6×10-5FL2.931 6,雌雄个体差异不显著(F=0.207,P0.05);(3)调查期间,大眼金枪鱼雄性比例为56.55%,当叉长大于140 cm时,雄性占优势;调查期间,该海域大眼金枪鱼的繁殖期为10月~翌年4月,繁殖峰期为10月~翌年1月;(4)摄食种类中柔鱼、帆蜥鱼和虾类所占比重较高,分别占36.0%、20.1%和18.0%;各月份摄食等级1~4级分布呈显著性差异(χ2=191.20,P0.01),各叉长组大眼金枪鱼摄食等级变化无显著性差异(χ2=41.08,P0.05)。  相似文献   

17.
张炯  卢伟成 《水产学报》1965,2(2):35-44
曼氏无针鸟贼在我国沿海分布很广,是我国产量最高的一种头足类,在浙江舟山一带,形成了一种重要渔业,关于它的生物学习性,特别是关于它的繁殖习性,过去国内还报道不多,了解这种习性,在制定繁殖保护措施时,甚为必要,因此我们在参加浙江省水产资源调查工作期间,曾在鸟贼的主要产卵渔场,舟山中街山列岛的青滨,迸行了这种鸟贼的饲养及繁殖习性的观察,1963年和1964年复赴青滨,对于这种鸟贼的交配产卵及受精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试验观察,现将初步观察结果,作此报道,可以在生产上提供一些参考资料,同时在生物学理论上也似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Laboratory rearing of Loligo opalescens, the market squid of Californi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squid Loligo opalescens (Cephalopoda, Mollusca) was reared in artificial sea water in a closed system consisting of two 1300-l circular tanks. When the squids reached mantle lengths of 20 to 30 mm, they were transferred to a 10 000-l closed system raceway. From hatching, mantle length increased exponentially at a mean rate of 1.69% per day throughout the experiment. The largest and longest-lived squid attained a maximal size of 77 mm mantle length in 8 months. Only live food organisms, which consisted of copepods, other crustaceans and fishes, were accepted by the squids. Mortality, attributed to starvation and fin damage, was greatest during the first 20 days and again between days 45 and 70.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不同体色黄鳝的性别与体长、体重的差异,2011年5-7月,于洞庭湖地区随机采集灰色及黄色2种体色共208尾野生黄鳝,并对体长、体重及性别进行测量鉴定。样本中,雌性146尾,雄性62尾,雌雄比例为2.35∶1。其中黄色黄鳝83尾,灰色黄鳝125尾。分析结果表明,黄色黄鳝雌雄个体体重及肥满度均高于灰色群体;黄色黄鳝雌性体长大于灰色雌性,雄性小于灰色雄性。雌雄个体体重与体长的相关系数,黄色黄鳝分别为0.914、0.945,灰色黄鳝分别为0.567、0.438。黄色雌鳝比例随着体长的增加逐渐降低,雄性比例随体长的增加逐渐升高,雄鳝在35 cm以上占优势,40 cm之上雄性仅1尾。灰色雌鳝在40 cm以下占优势。2种体色黄鳝雌性比例与体重变化无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