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正一、发病过程养殖场为铜围网养殖基地,并将大的铜围网用网片分隔成几个小仓。2019年清明前后,养殖的0.6千克/尾左右的大黄鱼发现有死鱼后,采用投喂恩诺沙星治疗没有效果,但随着水温升高病鱼逐渐好转,没有发现死鱼。而8月由于"利奇马"台风影响,发现大黄鱼有发病死亡现象,从靠近岸边的浅水区小仓先发病,慢慢从浅水区逐步向深水扩散,死鱼从十几尾发展到上千尾。  相似文献   

2.
正一、发病情况鲫鱼溃疡病发病时间自2020年12月底开始,养殖场及周边地区均有发生。发病池塘水温为15℃左右,水深1.1~1.5米,池底淤泥0.3米左右,均为商品鱼池。笔者现场观察,发现患病鱼主要是商品规格的鲫鱼,平均300克/尾以上;病鱼反应迟缓,食欲减退;无论是原塘养殖还是经过运输或者转塘的鱼,都有发生,顽固且难治,具有较强传染性,呈慢性流行之势;最初是零星死鱼,到最后死鱼量大增,甚至导致绝塘。  相似文献   

3.
在2006年8月中下旬高温酷暑天气下,珠海市平沙镇罗非鱼养殖基地广大养殖户,在养殖生产的中后期,养殖鱼规格普遍达7两以上,由于池塘中残饵积累、经济水生动物及浮游生物排泄物、尸体的分解代谢,养殖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增多、溶解氧不足,养殖水质下降,养殖水体中经济水生动物自身免疫力下降,增加了病原感染致病的机率,有部分池塘出现死鱼现象,虽然数量不多,发病期间每天死鱼几条、10几条甚至几十条不等,对发病病鱼内服三黄粉、鱼多维、清肝护胆药物结合消毒处理有较好的疗效,但病情在高温季节易出现反复,损失虽不算大,但吉富罗非鱼高温季节易得此病。据基地群众反映,发病死亡率虽不高,但发病率高。病鱼症状表现为:病鱼出现游动无力、尾向上头向下,病鱼腹部膨胀,鳃盖内大量充血、鳃丝不完整,解剖病鱼内脏肝颜色发黄变白,肠红肿内无物、肛门红肿,胆汁变黑,死鱼沉入池底,第二天浮上水面。出现这一情况后,珠海市金湾区渔业科技示范工程技术指导单位珠海市水产养殖(海水)科学技术推广站、平沙镇农业资源服务中心及时向金湾区农业局、金湾区渔业科技示范工程领导小组反映了这一情况。鉴于病情较复杂,基层技术单位尚未有实验室进行病原的鉴定,区农业局、金湾区渔业科技示...  相似文献   

4.
<正>一、车轮虫病的流行呈现三大特点1.发病早,来势猛湖北省潜江市后湖管理区一渔民养殖的15亩池塘,截至2013年3月7日至少已死亡草鱼150千克,共3000尾,因鱼体表出现有水霉症状,就一直按水霉病治疗。3月7日,笔者现场镜检才找出死鱼的元凶是车轮虫。3月15日,广华地区一渔民反映,他养殖的13.5亩池塘,草鱼死亡有半个月时间,3月15日一天死亡平均1.75千克/尾的大草鱼10尾,诊断结果完全是车轮虫病。3月24日,笔者又接到总口管理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鲤鱼急性烂鳃病给鲤鱼养殖造成巨大损失,仅河南省洛阳、郑州、新乡、开封四市,每年死鱼达150多万千克,经济损失惨重。现就近几年对该病的防治情况简述如下。1.发病规律黄河上下游两岸,上至银川潼关、下至山东均有该病发生,我省洛阳、郑州、新乡、开封市是重灾区。发病水质偏碱性,一般p H值在8~9。发病季节前期5-6月,后期7-9月。该病发病急、病期短,若不及时治疗,有时一周内一塘鱼会全部死光。2.发病原因1前期5-6月,水温不高,投料  相似文献   

6.
<正>近几年来在我国草鱼主要养殖区域草鱼种出现烂鳃引起黑头黑背症状并由此引起大量死鱼的案例普遍存在,部分地区草鱼种死亡率在60%以上且持续时间长达两个月之久,给我国草鱼养殖造成重大损失。通过近两年的终端市场走访调查,我们对草鱼种黑头黑背症状引起大量死鱼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方法,本文就相关情况做简单介绍。一、草鱼种黑头黑背发病特点通过分析各地发生草鱼种黑头黑背病发生特征,并结合采样、检查样本的发病情况总结出草鱼黑头黑背病发病特点:1.发病季节主要集中在每年4-6月,主要危害150~400克/尾草鱼种。  相似文献   

7.
一、渔排寄生虫病的发生及检测 2008年10月9日,深圳东部某片区海上养殖渔排有少部分渔排发现死鱼,次日养殖区内其他渔排网箱又发生大量死鱼现象。随后多个渔排刚箱陆续出现养殖成鱼和鱼种死亡的情况。接到渔民报告后,渔政部门立即组织技术人员赴现场进行死鱼情况调查、水质监测和病鱼检测。排除水质污染死鱼事故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正>小瓜虫病俗称"白点病",是世界范围内流行的淡水鱼类寄生虫病。该病在我国主要流行于春季和秋季(每年的4-5月和10-12月),水温15~20℃为流行盛期,30℃以下均可发生。近几年在西安市的长安区、临潼区及渭南市临渭区的养殖池塘,出现多起小瓜虫病引起的大量死鱼情况,而且均是在夏秋季,如  相似文献   

9.
长鳍裸颊鲷又名龙尖,隶属鲈形目、裸颊鲷科、裸颊鲷属(Lethrinus),主要分布于南海和西太平洋,其肉质洁白细嫩,营养丰富、肉味鲜美,特别是这种鱼的抗病力强,并具备摄食病鱼、死鱼自身不感染病害的能力,成为海水养殖中又一优良品种.海南、粤西等地已经成功地解决了其人工繁殖问题,在该地区已有大面积的养殖.  相似文献   

10.
周鑫军 《科学养鱼》2012,(10):63+93
2012年6月下旬,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走马岭农场水产大队部分鱼塘发生体长8厘米左右的当年鲫鱼鱼种大量急性死亡的情况。据渔户反映近几年该病都有发生,出现死鱼之前无明显征兆,发病非常突然,鲫鱼鱼种死亡率甚至可达90%以上,常伴有当年鳊鱼鱼种一起死亡的现象。对即将死亡的病鱼进行病理检查发现以下症状:病鱼鳃盖不能正常完全闭合,一侧或双侧眼球突出,从口腔目视病鱼双眼间部位长有粉白色胞囊,剪掉病  相似文献   

11.
廖东 《科学养鱼》2007,(10):54-55
2005年隆安县发生了多起奇怪的鱼病,发病地点遍及各乡镇的池塘、水库及江河网箱。发病对象涉及各种养殖鱼类,其中尤以草鱼特别是网箱草鱼为甚。在一些网箱集群区,饲养的草鱼不管是否注射过"四病"疫苗,都出现了相当严重的发病死鱼现象,甚至出现注射疫苗的鱼比不注射疫苗的鱼发病严重的反常情况,以致  相似文献   

12.
姜礼潘  宗网华 《内陆水产》2001,26(12):38-39
多年来,在我国许多淡水养殖地区较普遍的流行了鱼类孢子虫病,且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长的趋势。特别在2001年夏季北方及长江流域有些省份出现气候长期干旱情况下,它的病情来势凶猛,流行面更广。例如在东北地区该病原发生限于辽中区域,现扩大到辽阳、营口,江苏省扩至兴化、金湖、盐城及浙江省的湖州、萧山、余杭等许多养殖场皆严重的暴发病。加之它常表现集约性侵袭蛀生于各种鱼类体表鳃、鳞、鳍及体内肠道、腹腔、肝胰、脾肾及脑等各部组织,从而诱发烂鳃、赤皮及出血性病等。病鱼的死亡率一般可达60%,有时甚至全军覆灭。这对进一…  相似文献   

13.
草鱼作为传统优良淡水养殖品种,一直深受北方地区鱼农欢迎,并被广泛推广养殖.其常见病较多,其中肠炎病、赤皮病和烂鳃病是危害草鱼的主要疾病,通常称为草鱼"三病".全年均可发病,且流行范围广、发病率高、危害性大,应严加防范.  相似文献   

14.
正鱼类链球菌病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的疾病,最早的相关报道见于1957年,发生在日本人工养殖的虹鳟中。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范围内出现了较广泛的鱼类链球菌感染。鱼类链球菌病最初主要在日本造成危害,目前已在美国、以色列、韩国、西班牙、意大利、澳大利亚、南非等地广泛肆虐,严重危害各种淡水、半咸水和海水养殖鱼类。近几年我国鱼类链球菌感染的报道也呈现增加趋势。病原能够从病死鱼的各种器官组织中分离。与病死鱼  相似文献   

15.
2011年10月下旬,福建省闽江水口库区古田段水口镇的西瓜州、水潮、兰环、文潭等水域网箱养殖草鱼陆续发生病害死鱼,县水技站、市海洋与渔业局、市水科所等组织鱼病专家组分别于10月22日、11月2日两次深入网箱养殖发病区调查了解,发现病鱼的主要症状是"白鳃",  相似文献   

16.
目前,水产养殖中流行一种怪病,死鱼头部出血发红,眼睛突出,身上有不规则溃疡(溃烂),养殖户俗称红嘴烂身。一般在春节过后水温上升,特别是升温幅度较快、早晚温差较大时,鱼死亡率较高。近几年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治疗较为困难。前几年主要危害黄颡鱼、鲫鱼,今年已经有草鱼、斑点叉尾甚至花鲢发病,并在一定区域内大流行而致鱼死亡。很多鱼病防治从业者认为今年的新“暴发性出血病”发病早、发病猛、很难控制。养殖户责怪经销商,使一批诚心想为养殖户解决问题的经销商心有余悸。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一些特点较明确、针对性较强、有一定治疗效果的渔药不能在大家达成共识的情况下使用,使得继“肝胆综合征”后的“低温综合征”和新“暴发性出血病”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致使养殖户损失惨重。为此,科学养鱼杂志社邀请专家对新“暴发性出血病”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7.
<正>2014年在河南鲤鱼养殖中,鲤鱼的"急性烂鳃病"最为流行,发病率达90%,养殖户几乎谈病色变。该病流行区域广,发病率高,感染品种单一,主要以成鲤鱼为主,规格在0.4~0.75千克最为流行,即以二龄鱼为主,一龄鱼和三龄鱼的发病率相对较低。2014年急性烂鳃的大流行、大暴发趋势,使得养殖户损失惨重,在当前急性烂鳃大流行的情况下,鲤鱼养殖将何去何从?鲤鱼急性烂鳃2014年大流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我们该怎么科学、合理有效地防控?  相似文献   

18.
正始于8月中旬的粤西金鲳鱼大面积死亡事件,又一次牵动着业界关注的目光。据了解,造成这次事件的主要原因是,天气闷热,海水潮位低,网箱里的鱼养殖密度大,耗氧量也大,结果发生了不幸——大量鱼缺氧死亡,其中阳江大洋港养的鱼死得最惨。经检测,发现死鱼体内有红块及烂皮,鱼腮附着刺激隐核虫。其实,对于在海上养殖多年的养殖户来说,死鱼绝非异常,每年一般都会损耗一至两成,但这次,局  相似文献   

19.
1992年8月至1993年4月,安庆市5座中、小(一)型水库养殖鱼类相继发生了暴发性流行病。187.6公顷水面共死鱼28t。作者对5座水库鱼类发病原因、流行情况、危害程度等进行了调查,在流行季节对其中3座水库的鱼病进行了诊断和药物防治。水库暴发性鱼病与高温季节水位大幅度下降而引起水质恶化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正>一、发病基本情况2013年9月23日,街面水库香坪库区一养殖户报告称:其养殖8个网箱(网箱规格6米×8米×3米)的草鱼,鱼体平均规格约1.25千克,每个网箱存鱼量5000千克左右,已发病死鱼一个多月,开始时零星死鱼,但近半个多月,每天死鱼在80~120千克,合计死鱼达1700多千克。养殖户自行诊断为肝胆综合征,并采用二氧化氯消毒剂全箱泼洒,同时用三黄粉和维生素拌饵投喂进行治疗15天,鱼病不见好转,且病死鱼日益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