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松泉 《中国农垦》2011,(12):52-52
8月5日,注定要成为安徽皖河农场三益回民分场1828名回民的幸福日子。正是在这天,省政府批示同意:安徽农垦皖河农场三益回民分场被纳入省财政少数民族发展扶持范围,参照民族乡享受省里各项帮扶政策。当喜讯传到回民分场时,家家放鞭炮,人人笑开颜。这一切竟是缘于一份政协提案的完美旅程。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皖河农场三益回民分场是省内最大的回民聚居地,全分场人口1828人,回民占95%。近年来,三益回民职工从事肉牛饲养的日渐增多,每年肉牛饲养量超过干头。2011年7月22日,《农垦皖河农场三益回民分场应享受“9+1”民族乡政策》的政协提案获得了省政府批准,清真肉牛养殖基地就是由民族乡帮扶政策催生的一个龙头项目,该基地建设规模目前在皖西南最大。  相似文献   

3.
<正>安徽农垦皖河农场三益回民分场(以下简称三益分场)是全省五大少数民族聚居区之一,现有回民1800余人,占分场人口的98%。2011年,经安徽省政府批准,三益分场被纳入省财政少数民族发展扶持范围,参照"民族乡"享受省各项帮扶优惠政策。三年来,在省、市民委和省农垦集团的大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安徽农垦皖河农场紧紧抓住参照民族乡享受省里各项帮扶政策的契机,大力改善三益回民分场农业生产条件、加强基础建设、落实民生工程。分场面貌发生了质的变化,群众分享着改革的成果,一个"经济较快发展、民生日益改善、人居环境优美、民族特色凸显"的新三益正在迸发勃勃生机。皖河农场三益回民分场是安徽省最大的回民聚居地,全分场总人口1849人,其中回民占95%。因  相似文献   

5.
马兆会是安徽省皖河农场三益回民分场职工,家里姐妹兄弟多,妻子体弱多病,还有两个孩子,日子很不景气。  相似文献   

6.
安徽皖河农场三益回民分场作为企业获享“民族乡”帮扶政策是全国首例。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农场成立了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了“环境优美、特色凸显、社会和谐、全面小康”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7.
王洪 《中国农垦》2005,(8):66-67
[第三部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人的参与,而安定团结、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这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古语有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安徽省皖河农场“再穷不能穷三益,再苦不能苦回民”,大力扶持其下属的三益回民分场发展,出现了和谐家园大家建,回汉亲如一家人的可喜局面。“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在这样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年代,让我们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做日常的点滴做起,为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而奋斗。  相似文献   

8.
<正>2017年至今,安徽农垦皖河农场公司改革不断深化,发展成效显著,是皖河农场公司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基础设施投入最大、职工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最强的5年。深化企业内部改革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和中共安徽省委《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2019年1月,安徽省农垦集团皖河农场有限公司和安庆市大观区皖河农场社会事务管理委员会揭牌。  相似文献   

9.
[第三部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人的参与,而安定团结、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这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古语有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安徽省皖河农场"再穷不能穷三益,再苦不能苦回民",大力扶持其下属的三益回民分场发展,出现了和谐家园大家建,回汉亲如一家人的可喜局面。"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在这样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年代,让我们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做日常的点滴做起,为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而奋斗。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安徽农垦皖河农场按照"围绕发展抓党建,夯实党建促发展"的思路,在抓党建、夯基础、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上下功夫、做文章,以开展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为抓手,不断加强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夯实党建基础,提升党建工作整体水平,有力推动了农场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健康发展。一、深度融合,切实增强党的生机活力(一)围绕融合发展抓党建。今年,农场党委按照省农垦集团公司党委部署,制定了《皖河农场抓党建与抓发展深度融合工作方案》,以深度融合促  相似文献   

11.
张阳 《中国农垦》2010,(7):54-56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建设是国务院推出的国家战略,也是安徽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农垦来说,承接产业转移既是农垦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同时又是新形势下垦地合作发展的切人点。安徽省皖河农场地处皖江上游城市安庆西郊,是典型的城郊型农场,正处在“一轴双核两翼”的“轴”线上。未来几年农场发展面临着黄金机遇期,机不可失。早在2007年,皖河农场就积极融人安庆市蔬菜基地发展板块,在场地合作发展现代农业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2.
徐英晴 《中国农垦》2011,(11):45-46
安徽皖河农场总面积72平方公里,耕地5.8万亩,辖12个农业分场,人口2.62万,职工5609人,离退休人员6018人,"人多资源少,职工收入低,社会负担重"是皖河农场突出的特点。因此,创建和谐劳动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刊中报     
《中国农垦》2004,(1):55-60
安徽农垦企业全面进入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 按2003年11月26日安徽省政府办公厅《通知》精神,省农垦集团公司所属敬亭山茶场、麻姑山茶场、祠山岗茶场、青草湖农场、周王茶场、宣郎广茶业总公司、白米山农场、潘村湖农场、方邱湖农场、马厂湖农场、焦岗湖农场、阜蒙农场、华阳河农场、皖河农场的在职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境内有黄山、九华山、太平湖、徽州古村落、屯溪老街等一系列自然和人文景观,是旅游资源丰富的省份。安徽省的农垦系统近年来转变观念,跳出农垦发展农垦,根据有山有水或临近城市的优势,在对农场内部开发建设小城镇的同时发展生态、观光旅游农业,形成二级旅游市场。安徽农垦旅游已经闪亮登场。 改革开放以来,安徽农垦的“三产”不断向城市进军。皖河农场在安庆市区兴建了皖河农垦大  相似文献   

15.
安徽农垦皖河农场耕地5.7万亩,距安庆市18公里,属城郊型农场。近年来,皖河农场以市场为导向,多措并举抓好米袋子、菜篮子生产,保市场供给:一是提高农作物复种指数,推广高产优质稻、麦生产,建好水稻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重点推广超级稻、工厂化育秧、病虫害统防统治、配方施肥等实用新技术,提升粮食生产水平。二是推进绿色、高效农业。围绕安庆市"菜篮子"工程,发展土黑猪、稻鸭共生等生态循环农业。设立高效农业发展基金,今年高效田面积达1.2万亩。三是夯实农田基础,提高旱涝保收系数。四是  相似文献   

16.
正安徽农垦皖河农场扩种红花草10000亩,推动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和绿色农业同步发展。一是结合提高低洼田复种指数。低洼田地下水位高,不宜种植小麦、油菜等品种,改种红花草可提高复种指数。二是结合秸秆禁烧,种植红花草可减轻秸秆禁烧压力。三是结合增加土壤有机肥含量。利用冬闲田种植红花草绿肥,可减少化肥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7.
<正>一、皖河农场畜牧业生产现状 皖河农场位于安庆市西郊,是农垦系统一个人多地少、经济较为困难的农场。全场现有土地面积11万亩,耕地面积5.5万亩,总人口26000人,约5000余户,下设13个农业分场。在农业生产中,种植业以水稻、油菜、棉花为主,每年水稻种植面积约3.5万亩、油菜2.5万亩。畜牧业以猪、鸡、牛、鸭等畜禽养殖为主。2001年生猪饲养量3.75万头,鸡饲养量16.5万  相似文献   

18.
八面来风     
安徽位于皖河农场沿河区域的中联和永成等农业分场居民过去一直靠打井取水生活,地下水矿物质含量超标,危害人体健康。翻过同马大堤到皖河取水更不方便,“饮水准”成了焦点问题。农场自身办水厂受资金限制,便将自来水项目纳入招商引资范畴。安庆市某企业下岗职工严宏满、国节胜等人看准了这个项目,于2005年8月筹资办厂。2005年9月底正式动工,水厂占地面积122.5平方米,日供水5000吨,可覆盖5000户居民。  相似文献   

19.
一、皖河农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安徽农垦皖河农场地处长江中下游北岸,行政区划在安庆市大观区(安庆西郊),距城区18公里,东临长江,北倚皖河。农场占地总面积77.1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800公顷,林地300公顷,水面200公顷。总人口2.61万人,劳动力资源充裕,是典型的人多地少的农场。  相似文献   

20.
湖北农垦王集农场从2002年开始实施“菜篮子”工程计划,采取定单形式,引进试种荷兰比久甘蓝500亩,获得成功。此后以观音分场为中心,辐射新星、田畈等5个分场,种植面积达到5000多亩,亩均收入2500~7000元。该场引进的荷兰比久甘蓝以质优、形美、色鲜、口感好、耐储运等特点获得客户好评,产品远销广西、广东、北京等全国十多个省市。去年,比久甘蓝种植面积扩大到1.2万亩,辐射9个分场,农民增收6000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