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城市山体公园是山地城市利用自然资源打造城市景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城市山体公园社会评价指标决定了城市山体绿地资源的科学利用与有效开发可行性。通过对贵阳市、安顺市不同规模的山体公园进行游客问卷调查,分析了游客对山体公园的需求倾向、舒适度感受、满意度以及游玩山体公园的目的等数据,探讨了山体公园社会评价指标的各项比重,旨在为山体公园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喀斯特地区城市公园绿地土壤养分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喀斯特地区城市公园绿地土壤的养分管理与调控提供依据,选取贵阳市具有喀斯特地貌特征的4个公园,通过野外观测和室内分析,对喀斯特地区公园绿地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速效钾、pH等养分状况或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贵阳市公园绿地的土壤养分状况综合表现较好;人为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自然肥...  相似文献   

3.
空间句法理论中的可达性程度已成为衡量城市公园绿地建设的重要指标。为了给南陵县中心城区公园绿地的合理空间布局提供指导与科学依据,以城区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构建线段模型并进行句法测度与量化分析,结合ArcGIS从全局可达性、局部可达性、感知可达性和心理可达性4个维度指出南陵县在城市道路和公园绿地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结果表明:1)南陵县中心城区公园绿地的全局和局部可达性良好,能在总体层面上满足城市居民的日常游憩要求。但其空间聚集性呈现多核心的圈层分布特征,新老城区公园布局不均衡,部分公园周边道路体系建设不完善;2)中心城区公园绿地整体感知可达性较差,不利于城市居民通过局部路网感知公园的整体空间信息,并且公园整体空间渗透能力不足,心理可达性一般;3)在依据完善城市道路结构、合理增加公园绿地、优化绿地分类分级体系和丰富绿色开放空间等策略优化城市道路和公园绿地空间布局后发现,城市道路和公园绿地的全局与局部整合度值均明显提升,公园空间分布系统性与均衡性方面也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4.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市民越来越注重城市环境品质的提升,在公园规划中公园的可达性日益受到关注。文章以南阳市主城区为例,首先通过网络分析的方法研究公园可达性,将公园可达性划分为4个等级;然后通过卫星影像反演获得建筑人口容量,将可达性数据与建筑人口容量数据进行叠加分析。结果表明:南阳市5~15 min步行区域占总用地面积比例最高,该区域建筑人口容量最大,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较少;30~60 min步行区域占总用地面积比例最低,主要分布在白河北岸老城区。  相似文献   

5.
GIS和Voronoi图在哈尔滨城市公园绿地布局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  张博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2,40(7):99-103,111
将哈尔滨市2009年GIS图和实地调研相结合,运用距离衰减和Voronoi图分析方法估计了哈尔滨城市公园绿地的服务总人数、面积及单位面积服务的人数,并对哈尔滨城市公园绿地布局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湿地公园、丁香公园、体育公园每公顷服务人数均小于300人,公园绿地发展良好;开发区景观广场、乐松广场、长青公园、建国公园、清滨公园、太平公园,尚志公园每公顷面积服务人数均已超过40 000人,无法满足周围游人的需要。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3点建议:局部地段建立新的公园绿地;加强对公园基础服务设施的建设和养护资金的投入;在郊区建立新的公园。  相似文献   

6.
广州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景观格局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992年Landsat TM、2005年SPOT影像为信息源,一个斑块为基本研究单位,GIS为平台,结合GPS定位调查,研究了广州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的景观格局. 分析结果表明:各区公园绿地覆盖率差异较大;公园绿地建设重点放在天河、白云和黄埔区;公园绿地景观人为干扰减少;公园绿地景观破碎化程度和平均连接水平较低;公园绿地服务盲区大量减少,服务能力大大提高,但仍不尽完善. 通过景观格局指数、服务盲区的分析,探索公园绿地合理布局,为广州市公园绿地规划、城市生态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避灾绿地可达性可以间接反映城市地形特征及布局。用实地勘察、文献检索等方法,对贵阳市自然环境、绿地建设情况进行调查;借助ArcGIS软件平台对贵阳市地形及居住点、绿地分布、服务范围及可达性进行研究,分析地形对绿地避灾可达性和有效避灾面积的影响。通过对贵阳市17个城市绿地的研究发现:1)基于1998—2018年遥感影像分析,发现贵阳市1998—2018年期间城市绿地呈现减少趋势,累积减少136.61 km2;2)对避灾可达性的影响:公园可达性在5 min内能够到达的只占总可达面积的1.65%;10 min可达占比4.36%;20 min可达范围占比13.18%;60 min占比63.67%。3)黔灵山公园等6个公园的有效避灾面积占比不足1%,观山湖公园等8个公园的有效避灾面积占比不足10%。同时还发现:城市广场占比较高,但数量较少,难以满足贵阳市总人口的避灾需求。  相似文献   

8.
选取植被固碳、土壤保持和水源涵养3项指标,运用生态系统服务综合评估模型(InVEST)对扬州市中心城区公园建设前(2010年)和建设后(2018年)生态系统服务的物质量进行估算,为评估公园建设后的生态效益提供新视角。结果表明:①3项生态系统服务物质量的高值区出现在市区西北部,如宋夹城体育休闲公园、蜀冈西峰生态公园等;②不同生态系统服务的物质量由大到小依次为市级综合公园、区级综合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③公园建设后各项生态系统服务的物质量较建设前明显增加,特别是市级综合公园的增幅最大。评估结果为今后扬州市中心城区公园城市建设与管理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北京城区公园绿地景观格局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基于3S技术,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与方法,在对城区公园绿地景观进行分类的基础上,选取了景观破碎度、景观多样性、景观优势度、景观均匀度等指数对北京市城区公园绿地的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区内共有公园绿地斑块105个,绿地面积5 565.74 hm~2,占城区总面积的4.07%。绿地面积以面积大于50 hm~2的大型斑块为主,占总绿地面积的77.66%,缺少社区公园等小型斑块绿地。公园绿地斑块密度为1.89个·km~(-2),景观多样性指数为0.78,优势度指数为0.83,均匀度指数为0.49。绿地斑块景观分布不均衡,分布不合理,景观多样性指数较低。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南京中心城区社区公园现状的调查以及针对社区公园应用中突显的各种问题的分析,提出相应的设计引导对策,以使社区公园的规划设计更加完善,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效应和更注重其使用功能,最大限度满足居民与大自然亲近接触的愿望。  相似文献   

11.
采用野外实地调查、测量为主,图上量算为辅的方法,对济源城区的绿地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济源市城区绿化覆盖率为31.39%,绿地率为24.85%,绿化覆盖率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远远低于全国12个园林城市的平均水平;人均占有绿地面积虽然高于全国城市人均绿地平均水平,但许多绿地都属于防护绿地或居住区绿地,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公共绿地。从绿化率和人均绿地量来看,双桥区最高,北海区次之,天坛区第3,济水区最低。  相似文献   

12.
城市的形象总是与完美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联系在一起,本次规划中结合自然和现状条件,进行合理布局,远期实现绿化覆盖率40.96%,人均绿地面积82.08m^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3m^2的高指标。  相似文献   

13.
郑州市城市公园空间布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公园是最能体现城市绿地各项功能的绿地类型,其数量、面积、空间布局等直接影响到城市环境和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城市的发展。本文以郑州市公园绿地为例,从政府、地段、人口及经济发展等方面对公园的空间布局进行了分析,发现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公园更新、兼顾公平性、效益性、可达性和发展附属绿地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林晓  栾春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6):18244-18246
功能分区是公园规划过程中的重要阶段。通过归纳、分析我国部分不同类型的城市湿地公园的功能分区模式,以及和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国外的国家公园的功能分区模式作比较,阐述了我国城市湿地公园功能分区模式,提出进一步细化功能分区的设想,并试图寻求理论依据,以使城市湿地公园的功能分区更加合理科学和可操作。  相似文献   

15.
西安市游憩绿地需求及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西安市市民的游憩意向调查对该市的游憩绿地需求及布局进行了进一步的量化研究,并对其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市民对游憩绿地有多样化的要求;人均3.85m^2的公园绿地、3.91m^2的小游园绿地、21.5m^2的近郊风景点绿地、675.64m^2的远郊风景区绿地是基本符合市民当前游憩绿地需求的量化指标;综合性大公园以及小游园的服务半径分别以3.5km和0.75km为宜;对市内小游园的近期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湖南省洪江市为例,首先介绍该市的区域位置、经济形式及耕地资源现状,然后简要介绍洪江市耕地压力的研究方法,采用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对该市耕地压力进行研究,即采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最小人均耕地面积是在一定区域内一定食物自给水平和耕地一般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满足区域每一个人正常的食物消费需求所需的最小耕地面积。通过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分析该市耕地形式,为该市的耕地资源利用提供依据,进而希望为类似市域耕地资源利用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常德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现状及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宗连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10):14-16,95
本文通过对常德市建设用地利用现状水平分析,提出人均建设用地控制标准。再结合常德市低效、闲置建设用地的调查结果,对城镇(含园区)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潜力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对绥芬河国家森林公园典型样地及绥芬河市区典型对照样地的空气负离子密度、温度、湿度、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和噪音进行了测量,并分析了森林公园与市区样地中各生态因子的日变化规律,比较了森林公园与市区、森林公园内典型样地间的空气负离子密度、温度、湿度、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及噪音在监测时段的发生量。结果表明,森林公园与市区样地的温度、湿度日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森林公园和市区的空气负离子密度、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和环境噪音具有各自的日变化规律。绥芬河国家森林公园空气质量和生态效益整体上高于市区。  相似文献   

19.
公园是城市公共绿地系统中一种重要的要素,也是市民参与活动的重要场所。作为区分公园内外的入口空间,是表现城市公园形象的展示地带及城市街景的重要节点,为此城市公园入口设计的好坏就至关重要。城市公园入口的打造离不开景观各个要素的配合,要解决现下城市公园入口存在的硬化过度、空间散乱、景观呆板等问题,需要在设计中更加强调植物的造景功能。笔者就植物在城市公园入口设计中的运用进行研究,寻求优化设计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基于耕地压力分析的河北省粮食安全保障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政府粮食安全保障策略的相关决策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参考,在耕地-粮食-人口系统动态分析的基础上,对河北省1980—2007年耕地压力指数的动态变化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80年以来河北省耕地面积及其人均量持续减少;粮食总产量及人均产量呈现增加—减少—增加的变化趋势;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呈现减小—增大—减小的相似变化趋势。并探讨了缓解耕地压力的调控策略,即为保持区域内一定数量的耕地和种植高产作物是缓解耕地压力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