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百合鳞片扦插繁殖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百合鳞片扦插繁殖时繁殖系数、小籽球鲜重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系列、不同品种间繁殖系数差异达显著水平。瑞塔品种繁殖系数为5.2,比福音高126%。不同系列间,亚洲百合系列比东方系列更适合于鳞片扦插繁殖。东方百合系列中,凝视星空更适合于鳞片扦插繁殖。亚洲百合系列中,瑞塔更适合于鳞片扦插繁殖。凝视星空和瑞塔两个品种的周径和鳞茎鲜重均在5月6日左右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2.
百合鳞片扦插繁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毛军需  梁建国  孙福庆  李兴元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1):9884-9885,9887
[目的]提高百合繁殖系数,并快速培育健壮百合幼苗。[方法]以兰州百合为试验材料,研究百合鳞片的发育程度、鳞片分割方式和消毒药剂对百合鳞片扦插繁殖率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中层鳞片的扦插成活率较高,繁殖系数也较高,外层与内层鳞片之间的差异不明显;与完整鳞片相比,横切鳞片和纵切鳞片都会降低鳞片繁殖系数;用0.1%HgCl2处理鳞片,可有效防止鳞片腐烂,提高繁殖系数。[结论]百合鳞片扦插以不分割为好,采用百合中层鳞片,并用0.1%HgCl2处理,可显著提高扦插繁殖率。  相似文献   

3.
梁凤娇  熊浩舰  李玥  王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117-15118
[目的]对西伯利亚百合的鳞片扦插繁殖体系进行研究.[方法]以西伯利亚百合的鳞片为材料,研究不同基质、不同酚类物质和植物激素对百合鳞片扦插再生小鳞茎的影响.[结果]用细沙为基质有利于百合鳞片生根及小鳞茎的膨大;酚类物质水杨酸(SA)能促进母鳞片产生小鳞茎,并增加繁殖系数和小鳞茎的直径,同时还可提高母鳞片内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为小鳞茎的形成及膨大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植物激素中NAA能促进百合鳞片根的形成,但对小鳞茎的形成无明显促进作用.[结论]该研究为百合鳞片的快速繁育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百合鳞片扦插繁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东方百合Siberia、东方百合Sorbonne、亚洲百合Navona、铁炮百合Snow queen共4个品种分别作了4种基质的鳞片扦插繁殖方法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百合品种、基质配比及培育方式对扦插繁殖均有显著影响。百合鳞片扦插的繁殖系数与籽球直径成反比,全锯末和珍珠岩/腐殖土/锯末(1/1/1)这2种基质较适合于鳞片扦插,并可大规模用于生产,两段培育比较适合鳞片扦插。  相似文献   

5.
为了建立务川野生淡黄花百合鳞片的扦插繁殖技术体系,以野生淡黄花百合球茎鳞片为材料,探讨不同层次鳞片、不同湿度和不同NAA浓度对淡黄花百合鳞片扦插繁殖成活率、腐烂率、繁殖系数、平均根数及平均根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淡黄花百合中层鳞片,将花盆口用塑料薄膜密封进行保湿扦插繁殖的效果最好,成活率达86.66%,增殖系数为1.85;仔球形成后揭开塑料薄膜降低湿度,以利小鳞茎生根,也可在扦插前用50mg/L浓度的NAA处理鳞片12h以促进壮苗和提高种球质量。  相似文献   

6.
百合鳞片扦插繁殖措施研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通过对5种配比的珍珠岩与腐殖土比较研究,发现1∶1比例最适合百合鳞片扦插繁殖种球;2~4℃的低温处理及切去鳞片顶端处理均有利于扦插百合鳞片繁殖系数的提高,冷贮处理还可促进鳞片所生籽球抽生地上叶,及早进行光合作用。去顶处理提高扦插繁殖系数的内在生理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生长调节剂对百合不同品种扦插繁殖的影响及适宜的埋片时间,通过正交设计研究鳞片位置、生长调节剂种类及质量浓度对5个百合品种鳞片扦插繁殖的影响,并在扦插后60 d统计籽球个数、围径、生根数和生根长度。结果显示:除OT系列的Saltarello外,其余4个亚洲百合品种外层鳞片扦插繁殖效果最好,中层鳞片次之,内层鳞片较差。不同品种扦插时,适宜的生长调节剂种类和质量浓度有所不同:Black Out为100 mg/L的NAA,Cheops为50 mg/L的IBA, Tresor和Vermeer为150 mg/L的6 BA,Saltarello为100 mg/L的IBA。为确定籽球移栽的时间,测定亚洲百合Vermeer扦插后60~120 d鳞片及籽球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变化,以及平均繁殖系数和籽球围径大小的变化。可见:在扦插90 d后小籽球的可溶性糖含量有所上升,淀粉含量未见积累,且繁殖系数下降,故得出扦插繁殖90 d后适宜分球移栽。  相似文献   

8.
百合鳞片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5种配比的珍珠岩与腐殖土比较研究,发现1:1比例最适合百合麟片扦插繁殖种球;2℃-4℃的低温处理及切去鳞片顶端处理均有利于扦插百合鳞片繁殖系数的提高,冷贮处理还可促进鳞片所生籽球抽生地上叶,及早进行光合作用,去顶处理提高扦插繁殖系数的内在生理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新铁炮百合的五个品种进行了鳞片扦插繁殖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扦插鳞片繁殖系数最高的是6556,其次是9200,扦插繁殖系数最低的是雷山;最适宜的扦插基质是草炭土,其鳞片扦插成活率达93.3%,平均繁殖系数为2.5,其次为草炭土:河沙=1:1;IBA、NAA两种激素对鳞片扦插后的生长发育最为有利,扦插的适宜浓度为100 ppm、50 ppm。新铁炮百合鳞片在8~30℃的变温及温室内自然光照射条件下,基质湿度保持在50%~60%,经25 d左右鳞片基部维管束表面形成愈伤组织,并由此形成小的突起,35 d左右形成小鳞茎,当鳞茎达2~3 mm时开始生根并长出基生叶。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野生百合的繁殖特性,对秦巴山区5种野生百合32个生态型的32个品系进行了鳞片扦插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野生百合鳞片扦插的籽球大小和繁殖系数不同,其中宜昌百合繁殖的籽球最大,繁殖周径达到了2.91cm,重量达0.53g,宝兴百合较低,分别为2.05cm和0.14g;卷丹百合的扦插繁殖系数最高,为2.10,宝兴百合最低仅为0.75;同一种类的不同生态型之间扦插繁殖特性也差异较大,如陕西省汉阴县平梁乡西林村的宜昌百合籽球周径、重量和扦插繁殖系数分别高达3.45cm、0.71g和1.67,而甘肃省舟曲县峰迭乡沙沟村的宜昌百合则分别为2.57cm、0.33g和0.99;扦插鳞片重量与其繁殖籽球大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其中鳞片重量与籽球周径和重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16和0.714。  相似文献   

11.
细叶百合的无性繁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以细叶百合(Lilium pumilum DC.)的鳞片为材料,通过扦插繁殖方法,观察不同基质、鳞茎的不同生长年龄、鳞茎的外、中、内层及同一鳞片的上、中、下段对鳞片繁殖小鳞茎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扦插基质的选择实验中,用3年生细叶百合做扦插材料,25℃,避光条件下,以草炭 珍珠岩(1:1)的混合物为基质时,鳞片产生的小鳞茎数最多,150片鳞片可产生172个小鳞茎;从年龄效应和位置效应的实验观察,4年生细叶百合鳞片生成小鳞茎最多,小鳞茎的平均直径也较大;鳞茎的外、中层鳞片的下部在适宜的条件下比鳞片的中、上部容易诱导出鳞茎。  相似文献   

12.
对东方百合Siberia、Sorbonne两个品种的鳞片扦插繁殖作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用0.1%Hgcl处理鳞片,可有效防止鳞片的腐烂;鳞片冷藏处理对鳞茎的形成无显著影响,黑暗处理虽然使鳞茎增大,但明显降低了繁殖系数;采用锯末/园土(3:1)为基质可大大降低成本,300mg/kg的NAA处理能显著提高百合小鳞茎发生的数目。  相似文献   

13.
百合鳞片不同部位繁殖系数的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生产中,通常用百合仔鳞茎直接繁殖,每亩需用种350公斤左右,用种量较大,繁殖系数一般为2.5~3。如果用组织培养的方法进行快速繁殖,可以大大提高繁殖系数。但是百合鳞片大小及鳞片不同部位其繁殖系数相差很大。 试验材料为兰州百合,方法是将鳞片剥下,常规消毒后分为大小鳞片。宽度在1厘米以上的为大鳞片,1厘米以下的为小鳞片。把大、小鳞片分切成上、中、下三段,分别接种在MS培养基上,每升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百合露地鳞片扦插繁殖时,扦插时机和方法对籽球新芽萌生形态及开花的影响。在越冬前,9月20号以前扦插繁殖的籽球会萌生鳞片叶,但不抽地上茎;7月20日前用母鳞片扦插时,1/3~1/2露出扦插比3 cm覆土扦插鳞片叶的萌生率要高。越冬后,7月20日前扦插繁殖的籽球会萌生鳞片叶和地上茎,但9月20日以后扦插繁殖的籽球只萌生鳞片叶。用母鳞片扦插比用新鳞片扦插繁殖的籽球地上茎萌生率高,露出扦插比覆土扦插地上茎萌生率高。籽球重量超过50 mg并经过自然低温后有能力抽地上茎。7月20日前扦插繁殖的籽球第二年会开花,7月10日前扦插比7月20日扦插繁殖的籽球开花率高,露出扦插比覆土扦插开花率高。  相似文献   

15.
为丰富百合扦插繁殖技术体系,筛选出合适的扦插处理组合,以百合新品种“骄阳”为试验材料,探究不同基质配比和肥料处理组合、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和浓度、鳞片位置对其鳞片扦插的影响。结果表明,纯珍珠岩更有利于小鳞茎的生成,纯蛭石有利于小鳞茎发育和后期根系生长,复合肥作底肥并不适用于其扦插繁殖;最优基质配比+肥料组合为纯蛭石+水溶肥处理,其所生成小鳞茎较多,且小鳞茎直径最大、生根数量最多、根长最长;外层鳞片有利于小鳞茎生成,中外层鳞片利于小鳞茎发育和后期根系生长;IBA的扦插生根效果优于NAA;最优鳞片位置+生长调节剂组合为中层鳞片+IBA 200 mg/L,其所生成小鳞茎较多,所产生的小鳞茎直径较大,且生根数量最多、生根较长,研究结果为百合新品种“骄阳”的种球繁育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6.
<正>百合鳞片扦插繁殖的优点:一是可以扩大繁殖系数,繁殖率通常是50~100倍;二是有利于种群复壮;三是由其培育的商品球生产的切花质量要好于用分球法培育的种球生产的切花。1.扦插基质及鳞片准备基质以直径0.2~0.5厘米的颗粒泥炭为最好,有利于鳞片的存活,并在伤口易形成子球,新子鳞茎的增大也最快。扦插的鳞片要选用秋季成熟的健壮种球,剥去外围萎缩的  相似文献   

17.
百合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地下鳞茎由许多肉质鳞片抱合而成,鳞片可食用,也可以入药。百合繁殖方法,目前产地药农大多仍采用种子繁殖和小鳞茎繁殖。种子繁殖时间长,见效慢,而小鳞茎繁殖投入大,成本高。近几年,我们通过实践证明,百合繁殖用鳞片扦插,不仅可降低成本,而且能大大提高繁殖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百合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地下鳞茎由肉质鳞片抱合而成.鳞片可食用,也可以入药。对于百合繁殖方法.目前产地药农大多仍采用种子繁殖和小鳞茎繁殖。种子繁殖时间长.见效慢;而小鳞茎繁殖投入大,成本高,均有繁殖系数低,扩繁速度慢的缺点。  相似文献   

19.
切花百合寒地引种及其鳞片扦插技术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荷兰引进的6个切花百合品种为试材,在黑龙江哈尔滨和宾县东部山区林地,进行温室和露地栽培、鳞片扦插繁殖和种球越冬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露地栽培和温室栽培交替进行可有效复壮种球,提高产花质量;多数百合品种春季低温处理后的鳞片扦插繁殖事和成茁事远高于夏季休眠鳞片,22℃恒温繁殖事高于变温;椰糠和草碳水藓混合基质(1:1)为鳞片扦插的最佳基质,将鳞片二等分分割可有效提高扦插繁殖事和成苗率;亚洲杂种百合可在高寒引种地露地越冬栽培,黑龙江省东部山区林地的特殊生态条件适于亚洲百分种球的繁育。  相似文献   

20.
方华舟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3):97-98,85
鳞片扦插、种子繁殖是百合传统种植模式的主要方法.近年来,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生产百合种苗的研究方兴未艾.本实验证明,组培苗生长健壮、抗病能力强、产量高,具有较强的生产优势;组织培养技术、鳞片扦插技术、种质优化技术三者结合,可以促进百合生产向规模化、优质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