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北方地区由于气温较低,稻田养殖河蟹当年养成商品蟹上市规格偏小,效益不高。为了延长河蟹生长期,天津津南区对早繁大眼幼体强化培育,取得了当年养成大规格商品蟹的好成绩。现将当年养成大规格商品蟹的技术简介如下: 一、稻田的选择与工程建设 养蟹稻田选在天津市咸水沽镇,这里紧靠公路和河道,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面积为2.67公顷。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在河蟹养殖迅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发病率高,上市规格小等问题。为保证河蟹养殖健康发展,提高养殖效益。笔者认为应重视以下“四改”工作: 1.改小水体养殖为大面积养殖。目前养殖水面从十几平方米到几百亩水面的都有,但小面积蓄水量少,天然饵料生物少,水质变化快,养出的河蟹规格小,色泽差,商品价值低。大面积养殖的水质清新,受风面大,溶氧高,天然饵料生物丰富,上市河蟹规格大,色泽好,经济价值高。因此养蟹水面宜大不宜小,以50亩以上比较好  相似文献   

3.
大水面放流养殖河蟹是指将人工繁育的或天然捕捞的蟹苗(大眼幼体)或仔蟹或幼蟹直接投放于湖泊、水库、河沟等水域,让其摄取天然饵料生物,自然生长直至起捕上市这一生产过程。现将河蟹放流增殖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河蟹 ,又称毛蟹、大闸蟹 ,螃蟹 ,学名中华绒螯蟹 ,是我国特有的水产珍品和重要的淡水渔业资源。80年代初随着天然海水、人工配制半咸水育苗技术的突破 ,蟹苗从湖泊放流到中小型湖泊养殖 ,围栏养殖以及水库、池塘和稻田等多种形式养蟹技术的开发、推广等科技进展 ,把我国的养蟹业推进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蟹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和养殖产量逐年上升 ,并一直保持着较好的经济效益。一、河蟹的生态习性河蟹在淡水中生长 ,在海水中繁殖。它的一生依次经历蚤状幼体、大眼幼体 (蟹苗 )、仔蟹 (豆蟹 )、幼蟹 (稚蟹 )、蟹种 (扣蟹 )…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河蟹养殖发展正方兴未艾。培育出数量足、质量优的蟹种,是开展大规模养殖河蟹的基础环节。河蟹养殖生产中要求放养蟹种规格大(每kg100~200只),体质壮、无病、无伤、无早熟现象。其中性早熟现象为河蟹育种中最普遍的难题,这种性早熟幼蟹,在河蟹成蟹养殖中,死亡率高,生长僵滞,因此成为无用的废品。为了解决这一困扰蟹种培育中的难题,为养蟹生产培育出体质、规格及质量上乘、且无性早熟的蟹种,我们使用河蟹防性早熟健康配合饲料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1 试验的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池条件 试验池为上海崇明中堡镇渔…  相似文献   

6.
随着河蟹养殖业的不断发展,蟹苗的需求量激增,而天然资源极不稳定,人工繁殖的蟹苗各项成本高,近几年来蟹苗价格成倍增长。因此,在幼蟹饲养过程中分析幼蟹死亡的原因及如何提高成活率是河蟹养殖户极为关心的问题。 幼蟹培育是以河蟹的大眼幼体培育到体重10克左右的养殖过程,在这培育过程中河蟹死亡的原因大致有: 1.蟹苗的质量。天然蟹苗具有生长快,成蟹个体大  相似文献   

7.
河蟹养殖在我国养殖行业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但目前河蟹养殖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促进我国河蟹养殖业的发展,本文介绍了高温对河蟹养殖的危害:使河蟹生长速度变慢、病害增加,使养蟹水体水草死亡腐烂、水质降低,使蟹塘发生虫害;提出了防治措施:保持均衡营养、增强河蟹的体质,维护良好水质、确保健康的生长环境,重视底质改良、降低池塘有毒物质含量,加强对蟹塘虫害发生的防控。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各地养蟹业发展很快,但幼蟹在培育中性早熟现象严重,影响了成蟹养殖。一龄蟹种出现早熟的原因,根据笔者近年来的养殖实践分析认为是:人工养殖条件下,环境优越、饵料充足和蟹苗质量等多方面综合因素的结果。还有河蟹性腺发育受有效积温影响。河蟹人工育苗使生长期提前数十天,增加了有效积温,水温比天然水域高,新陈代谢快,摄食量大,过剩营养物质沉积于肝  相似文献   

9.
河蟹,又称毛蟹、螃蟹等,学名为中华绒鳌蟹,隶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方蟹科、绒螯蟹属。是我国特有的大型淡水经济蟹类,一直以来深受消费者的青睐,是一种养殖价值很高的特种经济动物。要养出优质大规格的河蟹,必须探索建立适宜河蟹生存和快速生长的生态环境,实施生态养殖。本文总结了河蟹生态养殖试验结果,重点介绍了生态养殖大规格河蟹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水草种植、幼蟹的培育与性早熟的预防、河蟹的营养与饵料、水质调控与病害防控等技术。  相似文献   

10.
河蟹人工养殖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的、开发性的特种水产养殖业。由于养殖单位及养殖面积猛增,作为蟹种的蟹苗及幼蟹数量也随之增多。蟹苗的来源除天然捕捞外,人工育苗巳获成功。幼蟹来源主要还是靠天然捕捞。把蟹苗强化培育成幼蟹,有些单位在搞,但成活率很低,问题的关键在于从蟹苗到幼蟹这个阶段的适口饵科成分的配比,特别是在饲料中添加某些生长素,促使幼蟹蜕壳迅速以及蜕壳的同步性来提高幼蟹成活率和加快生长。本试验就是探索在河蟹饲料中添加 F.A.M.P—87生长素,对蟹苗及幼蟹生长的影响。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蟹种是河蟹养殖的物质基础,科学放养蟹种是养好河蟹的关键环节。现将蟹种放养技术介绍如下。1 放养时间 生产实践证明,蟹种放养以冬放为宜,其优点有:①此时气温低,蟹种活动能力弱,捕捞、运输、放养等操作过程中不易损伤蟹体。放养后成活率高。②蟹种放养后,能很快进入冬眠状态,逃跑机率小。③蟹种越冬后,能很快适应水体新环境,开食早、生长快。④有利于蟹池混养鱼种及其它配套工作的安排。  相似文献   

12.
《山东饲料》2014,(10):34-35
<正>一、大规格河蟹高效生态养殖模式与合理放养技术1.提早放养扣蟹,以延长养殖周期。这是生产大规格商品蟹的重要措施之一。应尽量提早放养扣蟹,一般水温稳定在10℃以上,即可放养扣蟹。2.放养优质、大规格蟹种。放养优质、大规格扣蟹是大规格商品蟹养殖的物质基础,也是提高河蟹养殖规格的重要措施之一。放养的扣蟹,要求种质纯正,符合河蟹种质标准要求:规格为6g~15g/尾;体质健壮、附肢完整、爬行活跃、行动敏捷、无病无伤、无畸形、身上无附着物、手抓松开后立即四散逃  相似文献   

13.
河蟹养殖不能一味地追求养殖规模和产量,而忽视上市规格。现就近几年的蟹产量和规格与经济效益关系及对应措施分析如下: 一、产量和规格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从蟹的上市售价来看,规格越大,价格越高。只重125克以上的蟹价是40克以下蟹价的8~10倍。从放养苗种来看,放苗越多,亩产越高,大蟹越少,总体效益反而减少。  相似文献   

14.
青苔是一些藻类过度繁殖的产物,在虾蟹养殖特别是河蟹大眼幼体大棚培育豆蟹过程中,繁殖力最强,生长也很快,对大眼幼体及一二期幼蟹危害极大。如果用药防治,弄不好就会对虾蟹苗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相似文献   

15.
大规格河蟹的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蟹以其营养丰富,肉味鲜美而深受国内外广大消费者的青眯.目前河蟹已成为各地的主要水产养殖品种,河蟹养殖业已由追求产量的"大养蟹"向以质量效益为中心的养大蟹和养"生态蟹"转变.  相似文献   

16.
<正>螃蟹这几年几乎占领着整个水产市场,河蟹在本地区养殖面积逐年增加,如果有条件可以增加螃蟹规格,价格必然坚挺。因此多养殖不如养大蟹,采取科学的养殖措施,养殖前景较为乐观。1巴彦淖尔河蟹养殖现状我国以养殖长江蟹、辽宁蟹为主。巴彦淖尔市从2000年开始成片引进长江蟹,经试养,生产出的河蟹品质好、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市场需求日益增长。人工养殖由于周期短、见效快,故成为调整水产养殖  相似文献   

17.
秋季 ,是养殖河蟹成熟和收获的季节 ,又是河蟹极易死亡的时期。有的养蟹户不注意加强饲养管理 ,引起河蟹大批死亡。因此 ,预防河蟹死亡 ,是提高河蟹成活率的关键之一。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 自然死亡 俗话说 :“西风起 ,蟹脚痒。”每年 9~ 1 0月 ,都有一批生长了 2年的河蟹由“黄蟹”脱壳成为“绿蟹” ,性腺成熟 ,进入其生命的最后阶段。凡是脚痒要逃跑的 ,因已成熟 ,体内渗透压升高 ,不能适应淡水低渗透压环境 ,大部分会自然死亡。对这些河蟹应及时捕抓出售 ,否则会逐步死亡。2 感冒死亡 秋季昼夜温度变化大 ,水温差别也大 ,有时能达…  相似文献   

18.
添加剂对河蟹蟹苗暂养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蟹养殖是近几年发展迅速的水产养殖事业,随着养殖单位和面积的猛增,对幼蟹和蟹种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70年代实施直接投放蟹苗的养殖方法,成蟹的回捕率较低(一般在5%-7%),主要原因是蟹苗(大眼幼体)至幼蟹期的死亡率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一些地区采用将蟹苗暂养成Ⅱ、Ⅲ期幼蟹的养殖技术,这就需要根据蟹苗摄食方式及营养需要选择优质、完善的饵料以提高蟹苗暂养成活率.本试验的目的是研究天然饵料中添加一定水平的添加剂是否能提高蟹苗暂养成活率.  相似文献   

19.
河蟹,俗称毛蟹或螃蟹,学名中华绒螯蟹。近年来,随着蟹苗人工繁育和成蟹养殖技术的进步,河蟹生产发展很快,一些农民通过河蟹养殖走上了富裕之路,同时,也为出口创汇开辟了广阔前景。这里介绍河蟹人工养殖的主要技术。  相似文献   

20.
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人们喜食的水产珍品之一,河蟹适应性强、食性杂,养殖技术容易掌握,可在多种水域里开展人工养殖,稻田养蟹是利用蟹稻共生的原理实现蟹稻双丰收的一种养殖新模式,稻田养蟹已成为各地进行河蟹养殖的主体,对农民发家致富,繁荣农村经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