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树桩盆景桩材的来源既有山野采挖的,也有苗圃中培育的,其形态都各有千秋。如何让制成的桩景保持原有的形态特色,达到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盆景创作水准呢?我认为在创作过程中充分利用因势利导法可达此效果。  相似文献   

2.
肖遣 《花木盆景》2005,(5):30-32
树木盆景的树桩主要从山野间采挖得来.经作截短后的树桩成了盆景的树干。日后年复一年的养护与造型工作主要是在树干上培育出与其相匹配的、自然的、美的树枝,形成枝片与树冠。  相似文献   

3.
树桩的采挖     
桩景创作大多以采挖野生树桩为起点。野生树桩长期经历火燎樵砍、畜啃兽咬、虫蛀蚁蚀,适合制作盆景。再加之生态环境各异,生于悬崖隙缝的,形成姿态奇特的树蔸;生于山涧溪岸的,形成盘根错节的根头;生于高山风口的,形成遒劲曲折的躯干。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为我们提供了千姿百态的树桩,这是我们桩景艺术创作的基础,也是桩景创作的快捷途径。随着盆景创作队伍的日益壮大,盆景自然资源已显得十分宝贵。树桩的采挖是否得法,直接关系到该树桩的生死命运。这一关不把好,不但流失了宝贵的自然  相似文献   

4.
正树桩盆景素材的遴选是一大难点,对于普通盆景爱好者,用小苗培植、嫩枝插扦,确实是一个素材来源,但只适合微小型盆景,用作树桩盆景如果年限不长显得不够苍劲老气;而通常的盆景素材很多一部分是山川采挖,由于资源匮乏,良品又少,着实让玩家票友绞尽脑汁,且行之惟艰。笔者通过几十年对树桩盆景制作养护的探索,结合与同行的深入交流,参考树木嫁接技艺,几年来对皮层较厚且萌发力强的树桩  相似文献   

5.
在树桩盆景的创作过程中,经常可以见到作者在桩景的旁边点缀上几块贴切的石头,可称为补石、配石。补石之后的桩景,若树石结合得恰到好处,立即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补石配石, 可以增加树桩盆景的美感,增加局部的重量感,增加动感, 增强盆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丰富与活跃桩景的表现形式, 弥补树桩盆景局部的不足或  相似文献   

6.
盆景是中国优秀的传统艺术之一,园林艺术的珍品。它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是自然美和人工美的有机结合,被人们誉为"立体的画、无声的诗、有生命的雕塑"。中国盆景主要分为树桩盆景和水石盆景两大类。本文主要从树木的选择、树桩盆景的制作、树桩盆景的养护管理等3个方面详细介绍了树桩盆景的制作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7.
关于下山桩的采挖和养护问题,已有不少行家在报刊杂志上支招,使新桩的成活率大大提高了。但也有一些说法只注重新桩的普遍性,很少考虑每种桩材都有它的特殊性。我想结合自己近二十年来的实践,和大家再探讨一下新桩的采挖和养护问题。一、采挖时间1、温度不问采挖的时间不同。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温差很大,实际上各地季节到来的时间  相似文献   

8.
盆景是中国优秀的传统艺术珍品,她是大自然的缩影和写照,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莳养花木,制作盆景,美化生活,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必将促进贫景事业的发展。可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起,上山采挖树桩的人络绎不绝,因此仅十几年时间, 作盆景的桩材大多采挖殆尽,盆景山采资源已经逐步枯竭。  相似文献   

9.
盆景艺者养护新采树桩过程中,大多碰到过树桩假死和假活问题。我们有时会被这种假象迷惑,把还没真活的新桩当已经活了的挖移上盆,或把还有成活可能的新桩丢弃,造成遗憾。桩头假死假死是重伤树桩延长休眠的形式。树木不仅有入冬休眠,炎夏半休眠等休眠现象,重伤休眠也是正常的,甚至修剪、蟠扎都会在局部造成轻度休眠——表现为局部“体液“流动不畅。新采树桩由于锯截枝干和大根,比一般迁移活树伤势严重许多,桩体不得不大幅度降缓体液流动,进入休眠。我们为保护它经过“疗伤“起死回生,为它根部蘸泥浆,枝干保湿洒水包扎。当养桩过程里出现叶蔫皮枯时,一方面应据树种分析它是真死还是假死,比如松、柏、杉类针叶蔫  相似文献   

10.
榆树分布范围较广,主要产地为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在鲁、豫、晋、陕等省也有分布。其萌芽力强,根系发达,耐寒、耐早、耐湿、耐盐碱、耐修剪造型,在野外采挖姿态苍古怪异的老桩,经过精心的养护和艺术加工,便能成为一盆春观嫩绿新叶,夏赏飘逸树姿,秋看霜叶红艳,冬品苍劲神韵的榆桩盆景。一、采挖时间采挖分春、秋二季进行。春季在树木萌动之前,秋季在树木落叶之后。因为此时正是榆树的休眠期,生命活动力较弱,对水分和养分的需要量少,采后栽植容易成活。二、采挖地点远离村落,伐薪、放牧难达之处很难找到理想的老桩。只有经过山洪冲刷、风吹石压、人砍畜踏,或鼠噬蚁蚀等才能形成形态奇特的桩头,所以采挖的地点应该选择荒山瘠地、村  相似文献   

11.
王念奈 《花木盆景》2003,(6):16-17,6
平晓红先生专业从事盆景艺术创作已将近廿载,尤其对杂木类树桩盆景创作情有独钟,深有体会,且颇有造诣见解。他的盆景创作思想是崇尚自然,以自然界的树木形态为创作的第一借鉴参考资料,并大胆加以施艺创新,  相似文献   

12.
火棘因其枝叶茂密、初夏白花繁盛、入秋果实累累、美丽悦目、经久不凋而备受人们喜爱.现将多年的制作经验加以总结,供广大爱好者参考. 采挖:火棘大多生长在山野的阳坡,一般选用生长多年、基部有一定弯曲度、适于造型的树桩采挖.为了确保成活,采挖时间一般选择在霜降前后或者惊蛰前后.采挖时尽可能保留须根及护根土,挖后要及时剪掉小的枝条,只保留主干和大的分枝,不能因为采挖到好的桩材而舍不得重修剪,使成活率下降.  相似文献   

13.
要想养护好树桩盆景,除要有良好的光照及湿度等条件外,最关键的还是如何准确掌握好肥水量,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扣”与“放”。由于桩景在不同生长期需肥量不同、养护期不同、品种不同及欣赏目的不同,在施肥时必须有针对性地区别对待,不仅要准确掌握好合适的量及浓度,还须适当地调整氮磷钾的比例,  相似文献   

14.
徐良平 《花木盆景》2006,(12):37-37
遮荫在树桩养护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法,然而有些养桩人不论何种树种、树桩长势如何一律搭蓬遮荫,结果适得其反,事倍功半,本是根系很好的树桩长势却很弱,枝条纤细、叶片萎黄、脱落,严重的还导致死亡。因此对树桩遮荫要有针对性,切不可一视同仁,下面就谈谈树桩遮荫的几种情况。树桩遮荫依季节而定春天气温不高,树桩蒸发量较小,此时不宜遮荫,春末夏初气温渐高,当温度升至28℃~29℃时方能对树桩进行遮  相似文献   

15.
一、关于自然的思考 自然是什么?是山川河流,风雨雷电、树木花草,可以说广阔的很,也深远的很,我们这里谈及的自然,主要是与盆景相关的或者说能被盆景利用或学习的那一部分“自然”,是与盆景创作有关的自然。比如树的自然生存状态、常见的树相等。具体到盆景创作中所要用到的自然,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指的具体的盆景素材,比如我们山采的树桩,我们点缀的山石等等。我们要谈及的自然,应该是广义的更高层面上的自然,即自然界里树木生存的自然树相,象松树高耸的气节、河岸垂柳的飘逸恬静,柿树的寒枝、枣树的铁干等。  相似文献   

16.
关山 《花木盆景》2008,(2):26-27
中华小叶蚊母为金缕梅科,蚊母属,产于长江三峡水岸线一带岩隙之中,因三峡水利工程的修建,已遭水淹近百米,自然天成的树桩面临绝种,为保护这一珍稀物种而采挖的树桩因而更显珍贵。小叶蚊母桩坯清奇苍老、奇特多枝,叶细小、肥厚,叶端呈锯齿状,光泽亮丽,枝易扎、耐剪,春节时绿叶间鲜红小花密而有序,有诸多优点,是极为难得的盆景良材,用其创作出来的盆景作品,深受中外盆景界人士的喜爱。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在盆艺界中用以制作盆景的资源主要依靠到山野采挖野生树桩,因为多年的无节制采挖,导致盆景资源的日渐短缺。更为严重的是导致水土流失,生态失衡。为了保护生态平衡和拓展盆景树木资源,盆景界已经有许多有志之士开始人工培育盆景材料的尝试,并已经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石家庄市绿化树木死亡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树木生理特性为依据,从生态环境、绿化工程设计与施工、养护管理方面阐述石家庄市近年来绿化树木死亡率较高的原因,并提出防止树木死亡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胡乐国 《花木盆景》2007,(12):64-67
养护管理是树木盆景造型的继续,它在不断地琢磨、不断地改进过程中,使得作品逐渐完善。树木总是要持续生长,原已完成的造型,总还是要随它的生长而变形。短者当年,长者一二年,又要对其进行整形、改作。这就是树木盆景是有生命的艺术品,是永远也完成不好的艺术创作的道理所在。盆景创作的艺术魅力和趣味性也就在于此。  相似文献   

20.
对新树桩的移栽与养护,盆景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经验、做法。一些盆景专业工具书、报刊、杂志上也时有经验论述,说的都比较真实在理,但是,在现实中还是有很多盆景界人士和一些经营者将一些来之不易的桩材给养死或养得半死半活,没有生机活力,赔了本钱,花了人力,浪费了资源,破坏了生态。虽然自然界中的树木生命力极强,但它不同于经人为修改破坏了的伤残树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