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综合分析了细胞遗传学及比较基因组学在芸薹属栽培种基因组结构及进化方面的研究进展。测序物种的DNA序列比较分析显示,芸薹族特有的六倍体祖先基因组的进化途径为,先由芸薹科x=8的祖先核型衍生出染色体数减少的x=7的核型,然后该核型经过三倍化事件产生古老的六倍体基因组,最后才分化产生3个芸薹属栽培二倍体种。根据3个二倍体种测序基因组的比较分析,构建了具有9条染色体的芸薹属祖先基因组及所形成的二倍体的染色体组成。传统及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为二倍体种基因组的多倍体性质及部分同源性关系提供了直观的证据,特别是二倍体间的异源染色体附加系的减数分裂配对行为揭示了单条染色体间的同源性程度。最后,对依据近缘物种的基因组结构进行芸薹属作物种质资源的创建与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长须棉染色体组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属的33个二倍体种(2n=2x=26),其染色体组分别属于A、B、C、D、E、F、G等7种组型。近年来,随着棉花细胞遗传学及棉属分类与进化研究的深入,棉花各个种染色体组型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国内外曾  相似文献   

3.
芸薹属植物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芸薹属(Brassica)为罂粟目(Rhoeadales)十字花科的重要一属,广泛分布于北温带,约有100个种,其中我国约15种。在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双重作用下,属内各个种又形成了许多亚种、变种及不同的生态型。因此,芸薹属植物实际上是一个遗传类型极其丰富,变异极其广泛的巨大基因库。这为进行芸薹属植物的种间杂交或与近缘属的属间杂交,培育或创造作物新品种,新类型,提供了深厚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4.
芸芥与芸薹属属间杂交亲和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选用 5个芸芥与 6个芸薹属种进行杂交 ,研究了芸芥与芸薹属属间杂交的亲和性 ,试验结果表明 :芸芥与芸薹属的远缘杂交属于高度不亲和 ,结角率为 2 .76 % ,结籽率为 1.35 %。影响其杂交亲和性的因素有杂交亲本基因型、杂交组合方式 ,其中以芸薹属作母本的杂交亲和性要高于以芸芥作母本的组合的杂交亲和性。  相似文献   

5.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 ,对四川大学植物研究所栽培或引种的芸薹族 9种 ( 5个属、7个种和 2个变种 )油料植物的花粉形态作了比较观察。结果表明 ,芸薹族中不同属、不同种间 ,花粉粒形态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减数分裂中的二倍体化是异源多倍体物种形成与进化的细胞学基础。本文综述了芸薹属异源多倍体中细胞学行为及遗传机制的研究进展。虽然芸薹属三个栽培二倍体种间的成对杂交进化形成了三个栽培异源四倍体种,但自然界没有发现包含三个基因组的芸薹属异源六倍体种。通过芸薹属六个栽培种间的几种杂交途径人工合成的芸薹属三基因组异源六倍体(2n=54,AABBCC)均同时表现二倍化与非二倍化的减数分裂行为、产生整倍体与非整倍体后代,显示不同的基因组稳定性(B>A>C)。芸薹属异源四倍体、六倍体所具有的细胞质背景、染色体组的组合及亲缘关系均可影响它们的减数分裂行为、后代的染色体数目及组成,进而为遗传育种产生新材料。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芸薹属AC基因组重金属转运ATP酶(HMA,heavy metal transporting ATPase)参与的金属转运机制,利用白菜、甘蓝和甘蓝型油菜全基因组数据对HMA基因进行全基因组水平鉴定,并分析其在芸薹属AC基因组中的进化。结果显示,在芸薹属AC基因组中共鉴定到50个HMA基因,其中白菜14个、甘蓝13个、甘蓝型油菜23个(A亚基因组11个,C亚基因组12个),并且HMA基因在三个物种中均存在不均匀加倍的现象。这50个基因分属于P_1B-1、P_1B-2、P_1B-4三个亚族,在蛋白保守序列分布、蛋白理化性质、基因结构和启动区顺式作用元件等方面不同亚族之间各有差异,但同一亚族的基因在组织表达特异性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还发现Bra003110、Bol030251、BnaA10g06240D、BnaC09g28870D,BnaC09g11230D、BnaC04g20290D、BnaA09g10950D和Bra027641几个与At HMA5同源的基因,在多个方面较At HMA5发生了较大的变异,可能会导致这些基因在芸薹属作物中延伸出不同于At HMA5的功能。在芸薹属AC基因组HMA基因中发现的GICCSME和GICCPSE新变异类型,不同于拟南芥中的GICC(T/S)SE功能位点,也可能导致相应的基因出现新的功能变异。本研究为从芸薹属AC基因组中选择特异性金属离子转运的HMA基因提供生物信息学参考,对进一步解析芸薹属植物中HMA基因参与的金属离子转运机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诸葛菜与芸薹属属间杂交亲和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诸葛菜与芸薹属属间杂交存在高度的不亲和,很难得到杂种。芸薹属植物的不同种、同一种不同品种与 诸葛菜亲和力不同。F1 种子的产生不仅与亲本的基因型有关,而且与杂交的组配方式有关。以芸薹属做母本的杂 交亲和性高于以诸葛菜做母本的组合的杂交亲和性。授粉子房离体培养能够提高属间杂交种产生的频率。F1 植 株的形态大多数偏向母本。  相似文献   

9.
用于芸薹属作物原生质体融合的主要方法有PEG诱导融合法和电场诱导融合法,融合方式有对称融合与非对称融合。已在芸薹属种内、种间、属间及族间通过体细胞杂交实现了胞质基因组的转移,改良或创造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从远缘物种中转移了一些有用的外源基因到芸薹属作物中,如抗性基因、品质性状基因及控制其它一些重要农艺性状的基因。讨论了体细胞杂种鉴定技术及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应用于芸薹属作物改良的前景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甘蔗属各个种的特点及细胞遗传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颖 《甘蔗(福建)》1998,5(2):23-27
本文综述了甘蔗属各个种的基本特点,染色体数目,减数分裂行为和甘蔗属的基本染色体组,概略地反映了甘蔗细胞遗传学的研究简况和主要结果。  相似文献   

11.
芸薹属作物的气孔保卫细胞叶绿体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众所周知,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AACC,2n=38)、芥菜型油菜(B.juncea,AABB,2n=36),和埃塞俄比亚芥(B.carinta,BBCC,2n=34),是由芸薹属的3个二倍体种白菜(Bcampestris,AA,2n=20)、甘蓝(B.oleracea,CC,2n=18)和黑芥(B.nigra,BB,2n=16)相互杂交后产生的双二倍体。二倍体种与双二倍体种的鉴定,主要是采用计数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方法。染色体计数法程序较复杂,技术性较强,当需要快速、准确地鉴定大量材料时,就不便应用了。叶  相似文献   

12.
花生属野生植物的染色体包括2n=20和2n=40两种信性水平。根据花生属野生植物的染色体形态、核型分析和减数分裂行为等方面研究结果,综述二倍体和四倍体物种的细胞遗传学特性。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 花生细胞遗传工程是北卡罗来纳州整个育种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研究的目标是有关花生性状遗传、变异以及发展种群方面的基本问题。花生细胞遗传工程的具体目标是:(1)获得和保存花生各个种的种质。(2)细胞遗传学和植物学特性。(3)研究将野生花生种中的理想基因转移到花生栽培种中去。(4)开发和鉴定40条染色体种间杂交种群。 为了达到这些目标,在若干领域如遗传学、植物学、植物病理学、昆虫学、细胞遗传学和植物育种方面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为揭示植物广谱抗病机制,创造优良的抗白粉病新抗源,了解芸薹属全基因组水平的MLO基因家族,利用保守结构域的隐马模型,分析拟南芥、白菜、甘蓝和油菜中123个MLO类型抗病基因。进化分析发现,拟南芥和芸薹属物种Mlo抗病基因的进化树非常清晰地分成3个亚组。关系分析显示,拟南芥Mlo3和Mlo9基因在芸薹属物种中并没有找到对应的同源基因。通过跨膜结构域分析发现,71个MLO类型抗病基因有超过7个跨膜结构域,且包含超过12个外显子结构。这些基因符合MLO类型抗病基因的典型特征,可能是四个物种中主要的功能基因。通过对71个Mlo抗病基因的保守结构域分析发现,四个物种中均含有1个共有的保守氨基酸序列(长度462aa),这段保守的氨基酸序列可能是Mlo基因的主要功能序列。除了Mlo3和Mlo9,其余Mlo基因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扩张。  相似文献   

15.
从抗虫种质资源抗虫鉴定、抗虫机理及芸薹属作物抗虫基因工程等方面综述了近20年来芸薹属植物抗 鳞翅目昆虫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6.
罗宝  谭永俊  唐志东 《作物研究》2012,26(4):399-403
从比较基因组学的概念和内容、芸薹属重要作物的比较遗传作图、比较QTL定位等方面阐述了各物种间基因组的共线性关系、染色体内和染色体间的同源性、重要性状基因在QTL区域的映射,对芸薹属作物分子育种改良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芸薹属植物抗菌核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芸薹属植物菌核病的发病原因、侵染过程及侵染方式,菌核病的致病机理和芸薹属植物的抗病机制等方面,以油菜为例综述菌核病的抗性遗传及抗菌核病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对于棉属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和细胞学,前人曾有研究,最近国内外分别报道了陆地棉(G.hirsutum)、草棉(G.herbaceum)、澳洲野生棉(G.sturtianum)和比克氏棉(G.bickii)等棉种的组型分析研究结果。这是棉属种质资源利用、进化和分类,以及细胞遗传学等方面重要的基础性研究工作。亚洲棉  相似文献   

19.
业已从十字花科芸薹属植物中鉴定出20多种硫代葡萄糖苷,多种硫代葡萄糖苷的降解产物对土传病原 真菌等具有抑制作用。硫代葡萄糖苷的组分、含量以及降解过程中的条件等因素影响到降解产物的结构和有效浓 度,从而决定了生防作用的效果。本文对芸薹属植物生防作用的机理、影响因素及其应用途径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芸苔属(Brassica)栽培油菜的种间关系已由“禹氏三角”(禹长春1935)所概括,不少学者(Sikka S.M.1941,Frandsen K.G.1947,Olsson G.1953、1955、1960)先后通过基本种的杂交,人工合成为复合种,为油菜的种间杂交育种开辟了新途径。以后对芸苔属植物的研究侧重于细胞遗传、新种合成和新种质的利用(柴田昌英1958,细田友雄19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