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棉花科学化控是提高棉花产量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对棉株喷施甲哌鎓(缩节胺)可调控棉株生长,使植株主茎节间缩短,株型紧凑,防止旺长,促进蕾、花发育,减少蕾铃脱落。本文根据2013年—2019年对148团棉花化调后植株长势情况的调查分析,总结出棉花品种新陆早45号化学调控技术,以期为棉农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棉花作为新疆的主要经济作物,伴随着"矮、密、早、丰"技术的大面积应用,生产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是,兵团植棉团场,在执行棉花化调化控技术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棉花产量的进一步提高。本文主要分析了团场职工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缩节胺存在的一些误区,结合本人在多年农业生产实践中的缩节胺应用经验,为团场职工提供参考,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一、缩节胺的作用1.提高叶片的光合效率喷施缩节胺后,棉叶面积虽略有减小,但提高了其光合速率,且改善了植株下部的光照条件。2.调节棉株的生长速度植株生长的速度,可通过缩节胺用量大小来调  相似文献   

3.
新疆宽膜棉系列化调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植棉业以应用缩节胺 (DPC)为主的化控技术已普遍推广 ,该项技术已成为协调棉花生长发育、提高棉株对环境的适应性以及促进棉花增产的重要措施。在新疆大面积推广宽膜棉栽培过程中 ,对宽膜棉进行系列化调尚未见报导。为了解缩节胺对宽膜棉株型、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 ,我们于 1 999年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十三团农科站使用缩节胺对棉花进行了不同剂量、不同时间的喷施试验。通过试验 ,分析棉花宽膜栽培系列化的特性 ,研究棉花各生育期进行化调所取得的不同作用和效果 ,各个化调措施对棉花的农艺性状、产量结构、纤维品质产生的…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初,缩节胺全程调控技术是棉花高产栽培和常规栽培的重要配套措施之一。棉花一生使用4次缩节胺进行全程主动化控,时间和用量明确。随着抗虫棉的大面积种植和推广,抗虫棉的生育特点与常规棉花相比发生了重大变化,缩节胺使用次数和用量均应减少,再坚持"少量多次,前轻后重"的原则显然不科学。笔者认为根据抗虫棉的生育特点,抗虫棉进行缩节胺科学调控只要抓好初花期和盛花期2个关键期即可,甚至可根据情况在盛花期只使用1次。  相似文献   

5.
棉花无限生长习性和株型可塑性大的特性,决定了在其生育期内必须进行多次缩节胺化调,尤其在"早、密、矮、膜"的栽培模式下,通过定向诱导,塑造合理田间结构,获得最佳棉铃时空分布,本文就运用大型喷雾机械,以新陆早23号为对象,对棉花生长发育不同阶段对缩节胺吸收率的研究如下。一、喷雾机械的选择牵引动力在30~65马力之间,喷罐容积在1.7~2.2米~3,改进后喷头间距30厘米,喷头数35个,工作  相似文献   

6.
棉花全程化控栽培技术,简单地说,就是运用缩节胺(或助壮素)进行“一浸(浸种)三喷(蕾期、初花期和打顶后)”,晚熟棉辅以乙稀利催熟。缩节胺主要是一种抑制性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轻促重控的作用。全程化控是夺取棉花优质高产必不可少的一项栽培技术。1缩节胺的使用时间及用量浸种播前用150~200毫升/千克的缩节胺浸种8~12个小时,或者在子叶平展后用20毫克/千克的缩节胺喷施1次,以促根壮苗,增强抗逆性。棉田喷施,本着少量多次的原则,一般喷2~3次。中肥中密和气候正常年份,大体按1、2、3的原则(即蕾期每667平方米喷施纯品1克,初花期2克,打顶…  相似文献   

7.
棉花栽培中全程化控实用新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棉花全程化控栽培技术,简单地说,就是运用缩节胺(或助壮素)进行"一浸(浸种)三喷(蕾期、初花期和打顶后)",晚熟棉辅以乙稀利催熟.缩节胺主要是一种抑制性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轻促重控的作用.全程化控是夺取棉花优质高产必不可少的一项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缩节胺(DPC)对棉属4大栽培种的化控效应.[方法]用不同剂量缩节胺(0、21、42、63 g/hm2)对不同棉花栽培种海岛棉(Gossypium barbadenseL)新海32号、非洲棉(G.herbadense L.)草棉、亚洲棉(G.arboreum L.)中棉和陆地棉(G.hirsntumL.)新陆中48进行喷施,观察化控效果,分析其对DPC化控的敏感性.[结果]喷施DPC对4大棉种均有显著的化控效果,表现为双向调节,二倍体棉种调节效应主要体现在植株横向抑制方面,四倍体棉种的调控效果表现较为复杂,与品种特性有关.[结论]4大棉种对DPC化控的敏感度不同,非洲棉反应最敏感,陆地棉敏感度最弱.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缩节胺(DPC)化控对黄河流域机采棉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明确合理的化控时期和缩节胺用量原则。[方法]以机采棉新品系衡棉HD008为试材,设置3个不同缩节胺剂量处理。[结果]DPC显著降低株高和果枝长度,减小果枝夹角和叶片面积,合理化控可有效塑造机采棉理想株型。DPC对产量及产量组分有显著的影响,适量DPC可增加伏桃和秋桃和总铃数。增加铃重和子指,但衣分降低,适量DPC可增加产量。DPC显著提高纤维的断裂比强度,适控可提高纤维的整齐度,其他指标无显著影响。[结论]根据机采对棉花农艺性状的要求及棉株生长特点,可在棉花现蕾后开始化控,每10 d左右化控一次,根据主茎日生长量控制喷施量,株高日增长量控制在1.5-1.8 cm,株高控制在75-90 cm之内。在黄河流域机采棉种植模式下,合理化控可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0.
李代阔  文春梅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4):66-66,123
合理利用缩节胺系统化调技术是实现棉花"矮、密、早"栽培体系的重要内容,棉花的化学调控技术已成为新疆棉花高产栽培的关键性技术措施。于2011年进行了不同浓度缩节胺的拌种处理,研究缩节胺拌种对棉花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从缩节胺不同浓度水平拌种对棉株蕾铃数的促进效应来看,30mg/kg浓度的缩节胺拌种处理的效果最好,有关这一结论的正确与否,有待于今后试验的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以来,缩节胺的使用在棉花生产上已经成为常规技术.对缩节胺的作用原理、棉花施用缩节胺的时期、用量、施用方法进行了总结,提出了一些棉花全期化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2.
用不同浓度的缩节胺对中棉所23号、石远321、海岛棉9020、9024进行了一水前和打顶后的化控试验,结果表明,化控效果因不同品种、不同浓度而异,9种化控浓度对中棉所23号的产量性状产生显著影响,对石远321、海岛棉9020、9024的株高及茎粗产生显著影响,而对它们的产量性状影响不显著,一水前3 d的化控对四个棉花品种(系)底部1~9节的节间长度影响不大,而对顶部10~15节节间长度的影响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3.
以高品质棉品系FZ-1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钾肥施用和缩节胺化控对棉花株型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缩节胺化控对株高、果枝数、果枝长度、果枝节间长度起抑制作用,而对果节粗度的增加起促进作用;施钾可以促进果枝  相似文献   

14.
棉花品种渝棉1号种子较大,培育壮苗相对较易,中期施肥不足(尤其是钾和硼缺少)或施用不适时将使渝棉1号生长脱力,叶片功能期缩短,从而增加蕾铃脱落,因此,栽培上一是肥料总量要控制,施N量以20kg/亩为好,肥料后移,同时要注意初钾,补硼等;二是化调要适当,要做到多次,轻控,后期缩节安用量每亩少于3g。  相似文献   

15.
抗虫棉缩节胺科学调控的时机与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规棉缩节胺全程调控技术早在九十年代初已普遍应用,一般在苗期(浸种)、蕾期(0.3—0.8克)、初花期(2—3克)、盛花期(3—5克)使用4次缩节胺,时间和用量明确。随着抗虫棉的引进和推广,缩节胺调控技术再坚持“少量多次,前轻后重”的原则已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那么,抗虫棉怎样进行科学合理化控呢?笔者通过总结经验,结合抗虫棉生长发育的特点和缩节胺对抗虫棉的调控效应、抗虫棉栽培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如下见解,供广大棉农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6.
钾肥和缩节胺对高品质棉株型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桂生  林岩  童晨  李军  吴慧 《湖北农业科学》2011,(23):4801-4803
以高品质棉品系FZ-1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钾肥施用和缩节胺化控对棉花株型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缩节胺化控对株高、果枝数、果枝长度、果枝节间长度起抑制作用,而对果节粗度的增加起促进作用;施钾可以促进果枝长度、节枝比和果枝节间粗度的增加.在本试验条件下,缩节胺化控2次或3次并配合施用钾肥(K2O) 360 kg/hm2,棉...  相似文献   

17.
谈缩节胺在棉花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缩节胺的作用和特点,总结了应用缩节胺对棉花进行化学调控的原则及化控技术,以期为科学使用缩节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棉花使用化学调控剂缩节安田间试验,探讨了喷施缩节安对苗期和打顶后棉花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棉田苗期喷施缩节安使棉苗主茎的日生长量下降,主茎粗壮紧凑。四叶一心期使用缩节安22.5g/hm2抑制了棉苗的生长,该时段使用缩节安亩用量最好不超过15g/hm2。苗期化调可以有效地降低果枝始节高度和株高,增加单株成铃和有效果台数,减少脱落。1次缩节安的使用可以调控2~3个节间的长度。打顶后喷施缩节安,对倒二枝果枝长度、果节数、成铃影响最大,其次是倒三枝,最小是倒一枝。  相似文献   

19.
滴灌棉田苗期和打顶后化调对棉花生长的影响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棉花使用化学调控剂缩节安田间试验,探讨了喷施缩节安对苗期和打顶后棉花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棉田苗期喷施缩节安使棉苗主茎的日生长量下降,主茎粗壮紧凑。四叶一心期使用缩节安22.5g/hm2抑制了棉苗的生长,该时段使用缩节安亩用量最好不超过15g/hm2。苗期化调可以有效地降低果枝始节高度和株高,增加单株成铃和有效果台数,减少脱落。1次缩节安的使用可以调控2~3个节间的长度。打顶后喷施缩节安,对倒二枝果枝长度、果节数、成铃影响最大,其次是倒三枝,最小是倒一枝。  相似文献   

20.
用不同浓度的缩节胺对中棉所23号,石远321,海岛棉9020,9024进行了一水前,打顶后的化控试验,结果表明,化控效果因不同品种,不同浓度而异,九种化控浓度对中棉所23号的产量性状产生显著影响,对石远321,海岛棉9020,9024的株高,茎粗产生显著影响,而对它们的产量性状影响不显著,一水前3天的化控对四个棉花品种(系)底部1-9节的节间长度影响不大,而对顶部10-15节的节间长度的影响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